登陆注册
2600500000008

第8章 《西口在望》解说词(3)

解说:“结交广义”,或许是当年大多数山西商人的经商理念。广义桥直直通向了当年杀虎口的关卡,当年,可能每个经过这座石桥的人都是怀着像乔贵发一样的“黄金梦”,向自己的命运发起挑战。

采访:山西省右玉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德功

[同期]

晋商抓住了康熙西征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是在这个之前,也充分地展现了晋商的开拓进取、讲诚信、讲仁义的经商理念。

采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刘建生

[同期]

他们克服了常人一般难以克服的困难,他们承受着常人一般难以承受的重负,就是在这种艰苦创业、执著追求中铸就了自己的经传,带来了自己的富有。他们是靠自己的勤奋、节俭、艰苦创业、执着追求和不懈的奋斗而带来的。

解说:经历了歧路的选择,对于最终成功走西口的像乔贵发这样的人来说,从这里延伸展开的似乎是条致富路,因为他的大富大贵的梦想最终变为了现实。而事实上,像乔贵发一样幸运的人,仅仅是浩浩荡荡的走西口人群中的极少数,大多数为了生存,为了活命的山西人,艰难跋涉的是一条更加苦难的,充满变数的西口路。这条路就在离这里百余公里外的河曲古渡口。

(第三集)一日三省

“第一天住古城,路走七十里整。”陕西省府谷县古城乡,一个接壤晋陕蒙三省的小镇,曾是历史上著名的走西口的另外一个重要通道,俗称民道。成千上万的晋西北人从这里把目光投向黄河对岸辽阔的蒙古草原,更把眷恋留在这个寄托着他们对故土最后深情的小镇。每天古城城门一开,扑面而来的便是呼啸的蒙古风……

字幕:300年前,衣衫褴褛的山西两兄弟渡过黄河,一路艰辛地来到一片土壤肥沃的处女地谋生度日。300年后,他们的名字因两座村庄得以被今人知晓。

解说:这里是位于内蒙古包头市郊的一个村庄,叫留宝窑子,与它相邻的村庄叫留柱窑子,两个村的名字都是用人名而命名的,现在村上的人家虽然已经在内蒙古生活了四五代,但他们却都是地地道道的山西河曲人。

字幕:陕西省府谷县古城乡

解说:传说,当年山西河曲的留宝兄弟就是从这里偷跑到内蒙古谋生的,由于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留宝兄弟成功地绕开了官府控制的杀虎口等关口。

采访:山西省忻州市走西口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吕星亮

[同期]

古城它是过去府谷县的一个乡,这个地方你从地图上看上去,它是府谷版图伸向蒙古草原,狭长的这么一块。它不是大块的,是伸上去的,延伸上去的。历来古城这个地方,它在汉民族防务的作用和河曲的位置是一样的。河曲是一个以河防务,那个地方是陆地上河曲县、府谷县和准格尔旗这三个旗县交汇的一个地方。它也是长城、黄河交汇的一个地方。

解说:今年63岁的张海臻自小生活在古城,多年来他一直在收集当地走西口的相关资料。

采访:古城乡村民张海臻

[同期]

张海臻:“陕北人唱这个走西口,就是榆林以下的人唱走西口是这样的。”

记者:“您唱两句我听听?”

张海臻:“哥哥那走西口,妹妹那也难留,手拉住那个小手手,送到哥哥大门口。”

张海臻:“就从这儿上,这儿不好上,就怕路泥,就从上面走吧。这就是榆林的唱法。内蒙古的唱法是‘家住在太原,爹爹名叫孙朋安’。”

记者:“那会儿您知不知道有去内蒙古挖草根的?”

张海臻:“有的。你听不见过去有句古话叫‘到内蒙挖甘草,自打墓坑’。它这个沙漠里头,这苗草窜下来,一直窜一两里路,窜这么粗的根。到最后那个沙土、沙子塌下来就把人压死啦。”

记者:“那会儿从山西去内蒙古的人多吗?”

张海臻:“多了,可多了。过去,我们跟你讲讲,我拉上海红果子翻坝梁,这地方产的海红果子,从内蒙古换一点粮食。这就是过去那个古城墙。这就是西城墙,这就是北城墙。过去我来的时候,这城墙上下点雨以后,埋的箭头三棱子的箭头,能捡上一把一把的。是当年打仗时候的箭头。所谓古城它就是没有历史的真实记载,只有以后通过这里头挖出些木屑,经考古以后,才证明这里是个汉代古城,那年挖出来一个墓来,里面有一个印,写着‘丰州’。所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就认定这是西北地区镇守边关的口岸。”

采访:山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燕治国

[同期]

那么最早我想走西口到外蒙,跑到内蒙古地界,还应该是晋西北人。因为路近,大家一看蒙汉之间口子都松开了。那么我从黄河边,一过黄河,穿过陕西府谷的古城,35公里嘛,然后第二天再往前走两步就是内蒙古地界,这就很近了。然后到包头也就走7天。但是,这条路不是康熙时候开的,这个路早就有,在明代以前就有,明代嘉靖皇帝之前,这条小路就有,人们偷偷地往过跑。

解说:残破的土城墙,经老人断续的介绍,让这个连接山西、内蒙古的弹丸之地,瞬间回到狼烟四起的过去。而古城在西口历史中的闻名,却不在于它的战火,而在于它曾是晋西北人走口外的必经之地。由于地处蒙汉边界,这里不可避免地烙下了两民族相互往来的印迹。在古城大街上,至今还留有一个明朝末期搭建的戏台,而曾经在这里演出过的戏剧,大多讲述的是当年汉蒙两民族之间百姓往来的民间故事。

采访:古城乡村民张海臻

[同期]

张海臻:“汉人来了以后,用炭垛起来,把这个地方盖了个台子,为了纪念这个地方。”

记者:“这个戏台有多少年了?”

张海臻:“同治年间就是,清朝是统治200多年,距现在就是400年,过去大梁上都有记载,重修了一回,把记载都没有了,哪年修的、谁花的钱都没记载了。”

记者:“那原来在这么都唱的是什么戏啊?”

张海臻:“这个地方的赶庙日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三月十八日,这个地方就唱黑界戏。”

采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刘建生

[同期]

“黑界地”这在清代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因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驻中原,统一了全国。但它初期的时候,它是不安心的,好些人要反清复明的。这样的话,它既在融合过程当中,又有一种防御,心理防范。这样就在长城一线外面,就是长城边墙以外50公里作为封境之地。也就是说,蒙族人不能到黑界地来,那么汉人也不允许到黑界地里面去。这样,人为地把汉人和蒙族人割裂开来,因为它怕汉人和蒙族人联起手来推翻满清王朝,这就是黑界地的由来。

解说: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统治者采取了禁边政策。在古城之外,就是当年著名的黑界地。在宽达50公里的区域内,荒草萋萋,了无人烟,蒙汉民族之间的互需,就这样硬生生地被这条黑色地带割裂。

采访:山西省忻州市走西口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吕星亮

[同期]

你私自要到内蒙古种地也好,做买卖也好,那是违法的,是偷渡,偷渡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是要杀头的。把头杀下来,吊在树上,杆上,以警示以后的人不要偷渡不要犯法。

解说:尽管当时的朝廷严令禁止汉民进入蒙地,但是有些人还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经由古城偷跑到内蒙古。

采访:山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燕治国

[同期]

后来考证,最早去包头的是河曲的两兄弟,叫留宝、留柱。留宝、留柱弟兄俩背着7天的米,或者是10来天的米,背着米,提着锹头,然后冲着这个路,有那么七八天、八九天就走到包头。当时包头叫什么,叫包克图,包克图是蒙古语,是野鹿饮水的地方。森林非常茂密,野兽经常出没,到处是鹿、野鹿。所以,他们到那儿以后,一看土地那么肥沃,周围什么人也没有,兄弟俩一人占了一块地盘,这个就叫留宝村,那个就叫留柱村。所以两人各自占了一块地盘就开始垦荒,蒙族人一看汉族兄弟来了也示好,一边喊着“包克图”,还经常看望这两个人别叫野兽给吃了,所以这两个村现在还在,就叫留宝窑子、留柱窑子,就在包头附近。

解说:留宝兄弟是幸运的,他们不但得以在蒙地开荒谋生,还留下了现在的两个村庄。如今这个村子里的人,大多都是山西河曲人。据当地百姓讲,他们的先辈是留宝兄弟和当年投奔两兄弟来的河曲乡亲。

然而,并不是所有想去塞外的人,都能像留宝兄弟一样幸运,面对朝廷严苛的刑罚,为什么会有许多人要不惜代价地偷渡蒙地呢?

采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刘建生

[同期]

河曲、保德、偏关等山西的西八县,自然条件是很恶劣的,土地贫瘠,几乎没有什么平原,而且无霜期短,产量又不多,过去人们种植粮食是拿上种子撒,撒到地里边,老天不下雨,全部都死了。因此,在这样恶劣自然条件下,也迫使着他们走口外去,同时随着人口的增殖,每个人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更迫使他们必须走外面。

解说:“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泉水灌溉之益,无舟车渔米之利,乡民唯以垦种上岭下坂,汗牛痛仆,仰天续命”。这就是清朝初期晋西北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但是即使这样拼命地干,地里产出的粮食仍不够糊口。清朝一个叫任启运的人说:“江南二百四十步为亩,山西千步为亩,而田之岁入,不及江南米什一。”贫瘠的土地,常常使百姓食不果腹,而频繁的灾害,就更是让他们一年的希望化为泡影。

字幕:当翻开《河曲县志》,触目惊心的灾害记载说明了一切。

“明崇祯五年(1632年),大饥,斗米五钱,人相食。”

“清顺治四年(1647年),蝗蝻四月内自西北入境,食禾殆尽。”

“清顺治八年(1651年),饥,斗米八钱,饥民枕藉道路。”

“清嘉庆十六年至十九年(1811—1814年),大旱,饥。”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旱饥。”

“清道光十六年、十七年(1831837年),旱,蝗灾,大饥,斗米银一两有余。”

“清光绪四年(1878年),大旱,民饥,死亡甚众。”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灾荒大饥,民皆食树皮、草根,饿殍遍野。”

解说:据不完全统计,在清朝的300年的时间里,山西全省性的灾害就达100多次。平均三年一次,其中最长的一次旱灾长达11年。这次旱灾据官方统计,死去的山西人超过了300万。

濒临绝境的晋西北人,不能也不会接受上苍如此苛刻的安排,他们转而将目光投向了那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

采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刘建生

[同期]

内蒙古地区它是作为草原文化、沙漠文化而存在的。既有大片的浩瀚沙漠,也有丰美的草原。尤其是像我们所知道的归化一带、包头一带,特别是河套地区,在那个地方由于黄河的灌溉,水草丰美,适应于农耕。我们知道要搞农业的话,没水是不行的,恰恰在那个地方形成了一个冲积平原,因此,适应于水利灌溉,适应于农业开发。正因为这样非常优厚的自然条件,吸引了大批山西商人和大批的山西人到那个地方去开垦种地、修渠灌溉、乃至经商。

歌曲:头一天住古城,路走八十里整……

解说:这首至今流传在河曲一带的山曲儿,准确地记录了当年晋西北人走口外的行经路线。陕西的古城向西北与内蒙古的准格尔旗只隔一道城门,向东南与山西的河曲隔黄河相望。因此,走古城到口外不但是山西河、保、偏一带的百姓去往内蒙古的最近路线,也是必经之路。自古就有一日三省的说法。

采访:《西口大逃荒》作者马小林

[同期]

古城的位置很特殊,它在三个省的交界,为什么叫“一日三省”、或者叫“鸡鸣三省醒”?是因为河曲县城的对面是陕西府谷,也是陕西最边上的一个县。府谷的最北边,有一个镇叫古城,一出古城有一个城门洞,一出古城的城门洞,就是内蒙古的准格尔旗。这个三角地带相距很近,当年河曲人逃荒走西口的时候,过黄河,坐船过黄河,过了黄河以后,就进入陕西,从陕西再进入内蒙古。其实这条路并不远,但是恰好是三个省的交界。所以它叫“鸡鸣三省醒,也叫一日走三省”。

采访:古城村村民

[同期]

村民:“这个门是我们古城过去交界的门,这个门代表古城和内蒙古接壤,一出去这个城门它就是内蒙古了。咱们现在这是陕西,是陕西的最北边,比古城小,过去这个就是,现在叫准格尔旗,准格尔旗政府就是这么定的。”

记者:“那是不是当时走西口的人特别多?”

村民:“过去我也是听我们老人们说过,过去咱们山西走西口的人,从这儿住一晚上,陕西、河曲县一走开,到这儿刚好是25公里路。过去都是用骑骡子走或人步行,没有交通工具。他只是赶着牲口,这儿有一个店,我们这儿有一个大的店,赶着牲口都住在这儿。住上一晚上,第二天再走。”

记者:“他们那会儿从河曲走到这儿,大概要多长时间?”

村民:“河曲到这儿赶着牲口差不多就要八、九个小时,差不多一天,差不多一天就到这儿了。早晨走开到这儿就是下午的两三点钟,就已经能住了,是这么个情况。”

解说:随着清政府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日渐巩固,蒙汉边界也开始逐渐开放。始建于明朝末年的古城城门,完整地见证了数百年间,晋西北人大规模走口外的那段历史。

采访:古城村村民

[同期]

村民:“古城这个地方是个交通大道,所到内蒙古非走这个口子不行,所以叫西口子,就叫西口子。住在这儿休息一天,第二天再步走。”

记者:“他一天步走要走多少?”

村民:“要走20公里、30公里。”

记者:“那要是从这儿要到内蒙古的话,那还要走多长时间呢?”

村民:“半个月、15天才能到了那地方。打工、受苦才能吃了饭。一年下来挣了三四个银元,不过那时候三四个银元值钱了,量粮能量两三石粮了。”

解说:大量的晋西北人越过黄河向草原大漠出发,由于经过古城的人越来越多,久而久之,荒凉的边关小镇变得空前的热闹和繁华。

采访:古城村村民

[同期]

村民:“两面开生意就是这个地方,都是做买卖的。农户不在这街上,农民不在这个街上,这个街上全是做买卖的。”

记者:“有什么买卖了?”

村民:“有卖百货的、卖布匹的、卖杂货的都在这条街上。”

记者:“特别繁华是不是?都是什么人在这么做生意啊?”

村民:“哪个地方都有,山西的多。我们这儿山西的人比较多一点,河曲县也比较多一点,做买卖的是河曲来这儿做买卖的,过去就有七八家。”

解说:陕西古城对于决心口外谋生的晋西北人来说,就像即将出征的将士守望的最后一块热土。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在古城住上一晚,让时时眷恋故土的心,在这一晚的停留中能得到最后的慰藉。因为跨出城门,就意味着抛开了故土与亲人,意味着独自的担当与挑战。

采访:山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燕治国

[同期]

一开那个古城的门,当时作为陕西边境,人家要择点你出去多少人。门洞里边攒动的人,河曲的,姓什么的,都互相招呼,第二天早晨一开城门,那个风呼一下吹过来,那就是蒙古风。那蒙古风吹过来一往外看,那全是土和沙漠。土地一眼望不到头,那么你就沿着这条路往过走。

采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刘建生

[同期]

同类推荐
  •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建筑历史悠久,已有近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在孔子故乡曲阜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立庙,内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岁时奉祀”。这是中国最早的孔庙。
  •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国学”一词,原是太学等学府的名称,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后,被赋予新的概念,用来指代“汉学”。随着国学的发展,其广度与深度已得到很大的拓展。现代的国学是以先秦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又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戏剧、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时至今日,国学更是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或缺的基石。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学贯古今、人格高尚,更具有独到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影响力。我国学界于近现代涌现出了一批既能放眼世界观天下,又能内省自身得真学的大方之家。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热门推荐
  • 美人劫:七杀天下

    美人劫:七杀天下

    最终,与她相知相守的,毒杀他。是夺她清白的他,七杀现世,战乱降至。她是星氏一族灵力最强的占星师,却为了摆脱星辰的宿命割腕自杀。墨眸初醒,她摇身一变成为异世新婚的太子正妃,却在大婚之前失去了自己的守宫砂。冥血,家族,权谋,亦或是谋算天下的他。,是腐朽之国最不受宠的皇子,外表淡漠疏离,内在薄情狡诈。一场协议,他救了她,从此与她携手天下,却沉沦在一柄淬了剧毒的双刃剑之下。权倾碧落的太子,薄凉如冰的殿下,阴狠诡秘的血族半妖,正直果毅的妖狼魔君。
  • 宝莲灯后传:神灯再现

    宝莲灯后传:神灯再现

    一个传奇的故事,一段感人的剧情,一位孝顺的少年。宝莲神话早已家喻户晓,今于此再续宝莲情缘。沉香之子携手宝莲灯再创宝莲传奇。三界危机能否解除?宝莲灯可否保三界太平?乾坤生灵是否可逃过此劫?一切谜底,《神灯再现》将为您一一揭晓。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重生之我是齐天大圣

    重生之我是齐天大圣

    被穿越的西游记,绝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取经故事,孙悟空也不再窝囊,不再事事求神!仙界有的,妖界也要有,仙界不需要有的,也绝不能强加在我们妖界头上!每个妖精都有机会成神,让别人尊称我们为“妖神”,从此以后把命运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搞笑?有!争霸?有!悬疑?有!金手指?有!热血?有!萝莉养成?有!升级?有!一根手指戳掉一个星球?这个真没有,隔壁,玄幻有!本书读者QQ群:227649692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末世之变种崛起

    末世之变种崛起

    末世格局大变,当丧尸不再是唯一威胁……生化病毒,丧尸侵袭,死亡遍布。更有人形的怪物,就潜伏在你的身后!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二次元公寓

    二次元公寓

    2014年的某一天,大学即将毕业的王晨刚刚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邀请他成为一栋公寓的管理员。打电话的人自称时空管理局,而这栋公寓的住户,是路飞、鸣人、悟空。 从此,王晨拥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 路飞:王晨,我要吃肉,我要吃你们这个世界最好吃的肉。 王晨:没问题,街头那家五十块钱管你吃饱的自助烤肉,路飞有时间咱们去一趟。 鸣人:拉面,王晨你们这的拉面好吃吗? 王晨:兰州拉面应该不错,不知道和你们一乐拉面谁好吃一点。 孙悟空:王晨,我要找你们这里最强的人挑战! 王晨:好的,我们这有一个叫蓝翔的地方,里面的人听说都蛮强的。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娜美、女帝、罗宾、雏田等等。和她们住在一起,王晨表示亚历山大。
  • 御宠狂妃:王爷有种单挑

    御宠狂妃:王爷有种单挑

    穿越遇到一个腹黑、毒舌又貌美的男人时怎么办——你扑我逃!譬如:七夕收到了一份厚礼,她未喜反惊:“为什么是一只耗子!”暗卫道:“王爷说了,一只耗,一直好……”她风中凌乱:“这也能谐音!?那旁边为什么还有一块小鲜肉?”暗卫道:“王爷说,他的财产,生命,智慧,身体都属于你,包括这块大腿肉。”她泪流满面。尼玛,能不要吗?当草包二货狂人误惹腹黑毒舌帝,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