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一生另一场马拉松是养育了一男四女五个孩子,还协助婆母、公爹孝养了长辈,并完成了三个弟弟一个妹妹的成长与成家。她走进这个家门时,上有爷爷奶奶、父母,下有弟弟妹妹,妹妹才两三岁,四弟还没有出生。多子女家庭的子女养育是极其操心费力的。这对当今的家庭主妇来说是不可想象和难以理解的。这么多的孩子需要吃、喝,需要教养,需要呵护才能长大成人。十多口人的家,做一顿饭就得耗费近两个钟头的时间。吃完饭碗筷就是一大堆,谁来不厌其烦地洗刷呢?夏日蚊虫叮咬、冬季冷水刺骨,须知这仅仅是下地干活儿的业余劳作。一群孩子的穿衣又是一项繁琐没完的劳动。那时农村孩子们的穿戴一律由母亲手工缝制。一双鞋,从制底、纳底、上鞋帮得费多少工时?但小男孩一双新鞋连一个月也穿不下去就底透、帮破,露出了脚丫子。老伴的办法只有一个:努力去做。夏天炎热的中午、冬天漫漫的长夜,但凡有一点儿时间,便用来飞针走线。没有上下班,没有节假日,并且旷日持久,几十年如一日。
孩子们基本上是跟着老伴长大的。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老伴也有着独到的办法和妙招。老伴的性格近乎内向,做活儿不少,可讲话并不多,对孩子们的教育身教多于言教,从来不唠叨、训斥,也不动手。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他们。对仅有的一个儿子,老伴从来不溺爱、不娇惯,相反放手让他在劳动中成长、在艰苦中锻炼。儿子小时候就和他母亲一样热爱劳动,和其他同龄的农村孩子一样去打柴、割草。儿子也争气,割草总比别的孩子割得多,多数情况下,自己割的草自己背不动。别人家的孩子总有大人们去接,替孩子把草背回来。可老伴基本不去接,让儿子自己去克服困难,再说她一个妇道人家,自己也背不动儿子割的草。儿子自幼的吃苦耐劳精神,对其一生的成长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听说在井陉当县委书记时,他还能和青壮年农民一起收割小麦。大女儿因家庭情况,不得不辍学在家帮母亲一起劳动,因此也吃苦耐劳,懂事孝顺。其他三个女儿也深受她们母亲的影响,自幼都爱劳动、爱学习,做事踏实求真。老伴不光对自己的儿女疼爱有加,精心哺育,和老伴及大女儿就是我的弟弟妹妹,她也一样细致关照,无微不至。"老嫂比母"用在老伴身上名副其实。说实话,我这样的家庭,我这样的家庭位置,却能常年安心在外工作,多亏了老伴在家里撑着。她为我,为这个家庭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对此我一直心怀敬重和感激。
老伴的贤惠还表现在她的节俭和明智。靠我的微薄收入,靠老伴的劳动所得,能够使这个子女较多、弟弟妹妹需要资助的家庭度过那漫长而又艰苦的日子,本身就验证了她勤俭持家的作风。不用千言万语,不用夸张描述,仅举几例便可知其大概。比如在村里做饭,饭做好时,柴火必须烧尽,免得浪费柴火;煮面添汤,必须正好,汤多了浪费燃料,汤少了会把面条煮糟;做衣服,必须布尽其用,一寸多余的也不剩;自己吃饭、穿衣就更节约了,常常修旧利废;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至今不变;教给保姆用自来水洗手打肥皂时一定要把水管关起来,一滴水也不白流;空调不轻易开,除非来了家人或朋友,自己在家宁可热点儿、冷点儿也不开。节约对别人来说是一种美德,对她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老伴虽然不识几个字,但这并不影响她的聪明和智慧。村里的老乡们、家里的弟兄、妯娌们都说她很会做事,什么事也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跋扈。她太多时间里是默默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就拿婆媳关系来说吧,这是家庭矛盾最容易暴露的地方。我母亲的性格明显外向,事做得多,话也说得多,多少有些爱唠叨的习惯。老伴给我母亲做了几十年的儿媳,但从来不争不吵,更没有闹到要分家另过的地步。谁都知道,其中老伴起了关键作用。她知道婆婆虽然爱说话,但心眼儿并不坏,于是便理智地忍受婆婆的唠叨和失误。我这样的家庭为何能几十年不分家呢?这在农村里也是一个谜,是个特例。一般说来,像我这样在外工作有工资收入,弟妹们又小,当儿媳的很容易提出分家另过,这样可减轻许多负担。但老伴并不从众。她知道我是个孝子,不愿意看着自己的父母和弟妹们受罪受苦。于是便很理智地处理这件事,这样好使我在外能安心工作。老伴的明智还表现在她从不干预我和孩子们的工作。有些做女人的,自己的老公一旦有了点儿权力,老是愿意过问外边的事情,干涉老公的工作。老伴做得很有分寸,除了家务由她负责,我的生活需要她的照顾,其他外面的公事她根本不过问。来了朋友,老伴只管安排倒水招待,或坐一边一言不发,或离开现场干自己的事情。即使孩子们的事情,她也采取多服务、少干预或不干预的做法,大有老庄的哲学风度:无为而治。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分寸和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
老伴作为儿媳,侍奉了公婆;作为长嫂,哺育了弟妹;作为母亲,养育了五个儿女;作为妻子,实乃终生伴侣。年轻时出了大力、流了大汗,家庭的方方面面又令她呕心沥血。来到城里后做过一次大手术,犯过两次心脏病,幸亏抢救及时,恢复得不错,至今健康快乐。这就叫大难不死终有后福,衷心祝愿老伴长命百岁,安康幸福。
二、子女正当时
子女现状我和老伴有一个儿子、四个女儿。儿子金廷,曾任井陉县长、县委书记,邢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省交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巡视员(正厅级)。他是一个务实的人,不管身居何职,都认真负责,敢于决策,不怕苦累,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实际工作,口碑很好。儿媳妇齐俊梅是石家庄市工商局干部。大女儿金凤,曾在省烟草局工作。大女婿栗战书,曾任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陕西省委副书记、西安市委书记,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省长,贵州省委书记。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二女儿银凤,曾在省人民银行医务室当医生。二女婿贾顺国,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军区文职三级军医(正师级),心血管内科医师。三女儿翠凤,省银监局副处级干部,现任邢台银监局纪检书记。三女婿孙伯旭,石家庄市国税局干部。四女儿瑞凤,省交通银行会计处干部,现任省交通银行邢台市分行副行长。四女婿安忠起,曾任元氏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石家庄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现任邢台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和老伴及儿女们记兼公安局长。孙子辈,共7人,除最小的外孙还在读研外,其余几个均已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有的已参加工作,有的已组成了幸福的家庭。孩子们都听话懂事,个个积极进取,小时候我和老伴都带过他们,所以不管离家远近,都会打电话送来问候。想到第三代人的茁壮成长,我和老伴由衷地高兴。
成长往事子女们能有今天的表现,一是我们的国家兴旺发达,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二是他们各自的努力和进取精神,使他们有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当然我和老伴做父母的也给了他们必要的教育和影响。
对儿女的教育,我的原则是既亲又爱还要严格要求。其一是上进靠自己。儿女们成长的年代在农村,我在外面工作,除了每月给家里捎钱,顾不上管他们。他们自幼都经历过艰难岁月的考验,是他们的母亲更多地给了他们善良、勤劳、坚强的言传身教和影响。农村这段艰苦的经历对他们的成长无疑起了奠基作用。可以说他们每个人都能像他们的母亲那样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论求学,还是工作,子女们这一特点是非常鲜明的。儿子金廷自立自强的精神更加突出。求学道路是自己走的,工作是自己找的,进步是自己取得的。对他的政治进步、工作发展,我这个做父亲的虽然都给予过必要的关心和帮助,但主要靠他自己从水库工地上的施工员干起,一步步坚实地走下来。女儿金凤,因家里缺少劳动力,很早便失学在家帮妈妈干活、带妹妹。这一经历也使她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其他三个女儿也都是自己努力学习、积极工作,都从最基层的学徒工、一般工作人员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光明历程。
其二是做事讲原则。工作中积极肯干、服从领导、团结同事等都是做事的原则。生活中艰苦朴素、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也是原则。谈婚论嫁、求偶择婿中的不论门第、不论贫富,坚持本人素质第一的做法也是原则。这是我这个做父亲的明确给他们的要求和建议。他们都做到了。儿女们的对象几乎是清一色的农家子弟,没有显赫的门第、没有万贯的家产。女儿金凤找对象时,有人介绍了一个干部子弟,我一看那个年轻人,自己还没有挣多少钱,却抽着高级香烟,脑后还留着时髦的小辫儿。于是,我明确地告诉女儿:这个人不行,没有什么出息,不要和他谈。儿女们能有今天的家庭局面,令我非常欣慰和满足。
其三是做人讲规矩。如何做人无疑是人生能走多远,能站多高的关键。我要求孩子们,做事先做人,要做好事情,首先做个好人。我很庆幸,儿女们都践行了我和老伴这一要求。没有人不思进取,没有人做纨绔子弟,也没有人胡作非为做坏人,都扼守了道德的底线。我早年就出来工作,大小也算个领导干部。我们的干部同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往往有两个极端,我觉得是应该引以为戒的:一是拔苗助长,什么事也替子女设计好。工作中过分计较安排、提拔。生活中过分关照物质条件,什么车子、票子、房子样样必备;另一个极端就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这两种倾向的要害就是忽略了对孩子们如何做人做事的教育。我对子女们的最大期盼就是希望他们首先要学会做个好人,做个对人民、对国家有用的人。我坚持我的做法:生活上虽然我没有给过他们房子、票子、车子,但在学习、工作及如何进步等方面,都采取了适当的干预政策。特别是如何做人这一关键,更有我自己以身作则、躬亲实践的榜样和示范。
三、幸福"钻石婚"
屈指算来,我和老伴结婚已经66年了,按照时下的说法,结婚满50周年叫"金婚",满60周年叫"钻石婚",满70周年叫"白金婚"。对这些新词我听不太明白,但大概知道都是说对美满又长久的婚姻表示羡慕和祝福的。我和老伴从解放前携手走到今天,可以说一起见证了党和国家的发展,也尝尽了人生酸甜苦辣,虽然比较平淡,却是最真实的幸福,尤其是晚年彼此的相扶相携,更感受到了夫妻情感的珍贵。
我离休后的幸福生活,主要归功于我的老伴。她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没有什么文化,但她既有农村人的朴实善良、心灵手巧,又有城里人的聪明智慧和大度得体。在老家时耕地、种地、锄地、浇水、打场等农活儿都干过。从十八岁进得这个家门,几十年的辛苦操劳,伺候老人,养育儿女,如今八十岁,满堂儿孙都已长大,最小的外孙也考上了研究生,她现在的任务就是我的老来伴了。她管理着我的衣食冷暖,精心摆布着我的一日三餐,给我蒸包子、烙火烧、煎水饺、擀面条,给我做我最喜欢的平山老家的瓜菜饭和"一锅熟"……她的眼睛比我好,还经常缝缝补补、织些毛线活儿,那些毛线大都是孩子们不穿的毛衣拿来拆洗后再重新利用的,经过她的手,又变成一件新衣服;她织的毛线帽子,拿出去别人都说跟买的一样好。孩子们说她:"又不是缺衣少穿的,还弄这些干什么?"她笑笑说:"这是废物利用,还能锻炼我的手。"闲暇的时候,她也帮我侍弄一下阳台上的花草,还利用废旧的花盆种了菜,西红柿、辣椒都长得很精神,居然还结了不少,真是乐在其中啊。她现在是一个快乐的老太太,经常出去遛遛弯、打打牌。
我去过的饭店很多,享受过一些特色美味,但还是吃着老伴为我做的家乡饭最香甜;我穿过的好衣服不少,都是儿女们孝敬的,但还是穿着老伴亲手为我织的毛线裤最舒服。
老伴儿亲手编织的毛线帽七老公仆,曾经宦海沉浮,寻寻觅觅追梦呓。八十翁帅,阅尽人间冷暖,率率真真求天性。济艰辛,尝险阻,农家子信难为,历人间冷热无曲节,欲图家风再传,暮年谆谆话寄语。习先辈,厌安逸,美少年早启蒙,耐征途坎坷不知倦,赢得品行俱佳,耄耋拳拳赤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