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5800000008

第8章 中小学生艺术心理探索(3)

中小学生对呈现于其前的美术作品的感知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态度,仅是一种“求实”态度,他们很少有意识地注意到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而以感知美术作品的内容为首。确切地说,画面上画了什么是中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欣赏。比纳认为,此阶段中小学生还处于举例阶段,丁祖荫、潘洁认为,学前中小学生大部分处于认识个别对象阶段和认识空间联系阶段。比如,中小学生基本上能在欣赏图画大师李可染的《迎春图》中识别画中所描绘的对象,但存在年龄而异的现象。较小年龄的孩子,只能列举画中物体的简单回忆表述,而较大年龄的孩子在描述画面内容时会较具体、细致。例如,“一个小孩背着一个帽子坐在牛背上,在看梅花。”因此我们认为,此时的中小学生并不能深入感知理解美术作品内容的深刻主题及反映的精神内涵而停留在浅表层上感知、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究其原因是中小生知识的积累与本身的认识能力有限。一些国外的研究表明,幼儿不需经特别的训练就能够识别画中描绘的物体。

通过比较两幅表现相似情感的美术作品《巴黎市街风景》和《百老汇的爵士乐》后发现,幼儿对再现性作品的审美理解体现在能观察到画面上很多人的热闹而对非再现的画面却不能理解。这说明中小学生能感知作品内容而不能就不同的发现理解作品,形成审美因素的特性。

2.中小学生能在教育的干预下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形式审美特征。

虽然幼儿不能自发地感知上述两幅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但当成人有意引导他们去理解的干预下,一些幼儿能发现不停地换颜色的感觉是不同的。所以可以认为,此阶段中小学生已表现出对作品的造型、设色、构图及情感表现与风格的感知与理解。

中小学生偏好将线条与形状的感知与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谈论。幼儿大多数能完成试验中要求匹配枝繁叶茂、茎叶成放射状的树和“弯腰驼背、浑身无力”的树与高兴和伤心之间关系的任务。这表明,幼儿能感受到线条融合在形象中表达的情感。中小学生感知图形的敏感期是4岁,实验曾有过证明。

中小学生在认识色彩方面首先发展的是辨认颜色、正确配对,逐渐向指认和命名发展。幼儿被大多数研究者一致认为遵循颜色认识的顺序:从常见的几种标准色到色波较长的暖色及明度较高的颜色至间色、复色或色相差别较小的颜色。

丁秀玲通过研究色彩的视觉效果、情感效果、象征效果,发现幼儿对色彩的感受为:

(1)幼儿对审美感受存在差异表现在色彩的三个层面。具体表现是:

具体来说,在色彩视觉效果感受方面:①幼儿能识别色彩的冷暖色性。65%的4岁幼儿能感受到色彩的冷暖性,随着年龄的增长,5岁、6岁儿童的这种感受性达到了74%和77%。但即使到学前晚期,中小学生的这一能力也还未达到成人的水平。并且,整个学前阶段的中小学生普遍对暖色表示喜爱。②多数幼儿能通过说出色彩的轻重感觉识别色彩的轻重。这一比例在4岁、5岁、6岁组中小学生中分别达到66%、70%、95%,亦即幼儿对色彩的轻重感觉越来越强烈、准确。③幼儿较好的色彩搭配的感觉有60%以上,表明幼儿选择色彩均衡和谐的感觉很强。其百分比在4岁、5岁、6岁小学生中,分别为78%、61%和70%。令人有些诧异的是,4岁小学生在这方面倒似乎比5岁、6岁小学生具有更强的审美感受,但他们不能作出清楚、明确的解释。研究者判断,他们可能是受先天直觉的支配。④幼儿对色彩的审美趣味表现为由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构成向协调、柔和的色彩构成偏爱转变。

幼儿并不十分强烈、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萌芽状态逐渐向情感联想发展,直至显出较明显特征的学前晚期。比如,4岁小学生并不能区别对待不同色彩,对色彩的情感效果体验仅是一种泛化的情绪体验。5岁小学生对色彩除有“高兴”、“快乐”、“开心”等描述情感体验外,还投射反向的消极情绪。6岁小学生则具有易发出情感联想的较强烈的色彩情感体验。

色彩象征效果感受自幼儿至小学生逐渐增长的态势。

(2)幼儿对色彩情感意味和象征意义的感受表明幼儿的色彩审美感受具有明显的年龄发展特点,4岁小学生对非再现性色彩的构成先天直觉美感胜于5岁及6岁的孩子。

(3)幼儿在较高层次的色彩审美把握上存在较明显的个别差异。有的低年龄中小学生高于本年龄层次,即使同龄幼儿也因个人不同而有差异。

相当部分学前小学生已具备了感知美术作品的空间深度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对美术作品的构图的感知能力,在学前阶段已经开始表现了出来,并且有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趋势,只是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内容的影响。然而,在排除内容干扰的前提下,面对非再现性作品的幼儿更容易注意到作品构图方面的特征,但这种不从画面整体构图来考虑的感知仅局限于画面局部。

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被有意识地引导感知时,能感知到作品的情感表现性。4岁、5岁、6岁小学生的平均分数达到7.3、8.1、8.1(总分为9分)。解释作品情感表现性的四个方面分别是作品的内容、自己的情感偏好、想像因素和作品形式。

王芸美在作品风格感知方面研究表明,幼儿因受作品的内容控制而表现得较为困难。在无主题或控制主题情况下,加登纳发现中小学生能像成人一样感知作品风格。采取系统训练,使幼儿通过运用适当的词汇组合描述自己的绘画并对艺术作品的结构加以粗糙或精细区分,这是西菲尔德的研究观点。对比上述几项研究,我们认为,学前中小学生完全有可能在通过适当训练后感知美术作品的风格,以此为基础,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学前中小学生的整个审美能力是可行的。

3.幼儿更喜欢感知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快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以及色彩明快的美术作品

判断作品好坏的两个主要的标准是看是否客观、真实地再观现实世界,是否具备丰富、鲜艳的色彩。

幼儿偏爱再现性作品及非再现性作品中存在能够识别作品中所描绘对象的美术作品,幼儿会由于画面的具体形象而偏爱画品却不论是否中国画,西洋画或中小学生画。中小学生完全按个人喜好决定对美术作品的喜爱已为布雷顿所证实,即如果被描述的事物是熟悉的和具有美好的含义的,中小学生就喜欢它。比如,一幅烘烤场面的画之所以被中小学生所喜爱,是因为“我喜欢烘制的小甜饼”。同样,另一幅有花的画之所以受到喜爱,是因为“花是美丽的”。于是布雷顿认为,“幼儿对‘喜欢’一词不仅是作为一个艺术的判断,更是作为‘好’、‘美丽’、‘愉快’的同义词,并以此延伸到对食物、朋友、家庭等等东西的喜爱。”给出同样结论的利德斯(Liedes,1975)也做出研究:50%以上的中小学生不能确定126幅被分为美、丑与不确定之类画的美丑性质。这说明6岁小学生对美的标准还没有达到一致。然而,画有花、动物、家庭摆设、珠宝、鸟儿等中小学生经验中熟悉的、美好的、能使人愉快的事物的作品是美的作品,那些如残骸、人的脑壳、人形的怪物、手枪及暴力工具等是丑的作品。

具有明快色彩的作品,在中小学生被要求注意色彩等形式要素时被其偏爱,且此偏好心理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注意形式特征与技巧。由最初的笼统、不分化、强烈关注发展到对技巧和主题性质发生兴趣是墨菲等人的研究观点。这种逐渐提交的从笼统的主观爱好到艺术性质的客观分析,到认识一个艺术家的标志及其对绘画的感觉成分,明显表现了由自我中心走向视野开阔的变化。

综上,在既受先天无意识的影响,又受后天认识能力制约的中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发展,经历了渐进地从笼统到分化,从无标准到具有一定的标准,从以自己主观的情感偏好为主到比较客观地分析为主逐步发展的过程。其美术欣赏能力在到达学前末期已相应地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按其特征来要求,为给他们提供适合其年龄特征的美术作品而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这种作品可以使中小学生在欣赏经验系统化的目标下做有组织的、有系统的选择,同时对他们感知、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计划地引导。

同类推荐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地否定哪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就糊里糊涂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好的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有必要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的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教师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讲,有的时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时候,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时的课则成了受罪。
  •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韩寒的《青春》对社会发出沉痛的叩问。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否真的病入膏肓?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让我们将目光投向20年前的大学生们,在历史演变中反思自己。时代在召唤赋予思考的年轻人。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中华句典3

    中华句典3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决战白莲花

    重生之决战白莲花

    有一种你无法理解的神奇生物:她有一双如雾如梦的眼睛,如屎一般的浪漫情怀。小强一样打不死的精神,杂草一样令人忧伤的命格,周围只要是雄性生物都会爱上她,没爱上她的一定是恶毒的男配女配,总能在“无意”间将她对立面的人弄的生不如死,凄惨无比。不幸的是,苏瑾就没爱上她。幸运的是,苏瑾决定主动出击。
  • 御龙圣心

    御龙圣心

    草根逆袭,乱世枭雄,闯出一片天!集奇幻修真、浴血奋战、斗智斗勇于一体,在山河破碎的不利形势中勇挑重担,救民于水火,还百姓一片安宁天下。
  • 桃花嫁

    桃花嫁

    萧紫幽:彩遥,“嫁给我”这句话,你听了这么多年,有没有一次心动?萧白夜:紫幽这样爱你,不知道是他太笨,还是你太过幸运。严苻钰:萧紫幽是一个优秀的人,但是他的身上存在着两个极端的人格:冷淡清高的目中无人和温柔体贴的善解人意。但,他的温柔向来只对一个人。栎凛:三年来我相信你好好照顾着彩遥,现在和以后,也好好照顾她。“彩遥,一直留在我身边……答应我……”
  • 追思文化大师

    追思文化大师

    现在,一个新的世纪已经毫不迟疑地来到了我们的面前。经过差不多一百年的努力,中国终于赶上了世界前进的步伐,从积贫积弱中崛起,成为我们人类大家庭中最有活力、最有希望的国度。就人类的发展历程来说,一百年的时间不算长,而对于中国来说,二十世纪的一百年却是非常之关键、非常之重要的。没有这一百年的努力变革,中国将仍然像沉睡的病狮一样,不能振作,难以进步。
  • 都是幻

    都是幻

    《都是幻》收《梅魂幻》和《写真幻》两篇作品,《梅魂幻》六回,叙孽龙投胎而生的南斌,梦幻中娶十二位梅花宫主事,颇有寓意。《写真幻》六回,叙池上锦和画中美人燕飞飞的情恋故事。两篇作品,类似才子佳人小说,但又以幻梦的寄寓而异其趣旨,是清初不多见的优秀作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丹凤街

    丹凤街

    张恨水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写小说100多部,其作品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80年代来,他的作品经久不衰。几年来他的很多作品被搬上屏幕,再度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魅力和艺术感染力,在众多的读者和观众中有相当的地位。
  • 走路去巴黎

    走路去巴黎

    她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去巴黎,然而在应征空姐失败后,她的梦想也随之破灭。此后霉运不断光顾她,先是男友弃她而去,接着母亲生意失败。被生活所迫,她想去应征秘书,却被骗去当起了保姆。尽管如此,她心里却从未放弃。他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幸运儿,出生在富裕家庭,有聪明的头脑和英俊的外表,从浪漫之都回国帮助父亲打理事业。出于挑剔和洁癖,他总找不到一个满意的保姆,愤怒之中,他设下圈套,捉住了飞蛾扑火的她。当他遇上她,仿佛一切都在变化,她超常的家务天分,能够融化味蕾的美味佳肴,还有那永不言败的乐观天性……竟让他冰冷的面具一点一点地松动。然而意外重重袭来,让人措手不及。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元帅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元帅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互联网行业、通讯行业、媒体行业的从业者和创业者的必读书!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分享网站。这个网站的创始人却是一位从大学辍学的80后。一个沉默寡言、言行举止都令人琢磨不透的“社交障碍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网络帝国的王者》是一本全方位解密Facebook商业秘密及马克·扎克伯格成功幕后的书,看他怎样实现从0到百亿元的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