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关怀主要是关怀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即关怀他们的精神质量和精神成长;关怀他们当下的精神状况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班主任的精神关怀从纵向上讲,包含了对学生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两个维度。
1.现实关怀
学生在学校学习、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为今后进入社会拓宽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班主任要转变以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态度,对待学生要从待物的方式转到待人的方式。学生既不是装知识的容器,也不是盛美德的口袋,而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体。因此,对待学生要给予真切的关心。班主任除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状况,更要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此外,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终极关怀
终极关怀是对现实关怀的超越和升华。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对学生的关怀应当延伸到终极关怀。终极关怀的基本含义就是强调人应该具有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心灵,应该有理想、有信念、有信仰,能够真正地超越一切世俗功利的束缚,达到真善美的崇高人生境界。也就是说,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当前的精神生活和心灵自由,而且要关心他们未来的升学、择业以及今后的发展,即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
班主任的精神关怀从横向上讲,包含了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和人文关怀两个方面。
1.生命关怀
生命关怀是精神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关怀学生的核心是对学生生命的关注。关怀生命以学生为本,以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为宗旨,服务于个体的生命成长和发展,关注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生活是生命之源,离开生活的生命关怀是苍白无力的。生命是生活的基础,生活是生命的显现。关注生活就是关爱生命,关怀生命应是幸福化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服务,是教育的崇高使命和终极目的。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只有真正做到关怀生命、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生命、生活质量,教育才能增加亲和力,富有感染力,提高实效性。
2.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立足于人自尊、独立、自由的个性,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升人的意义和价值。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一切人,关注人的一切。班主任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是以学生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诸如思想意志、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个性素养、人际交流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人,把培养健康健全的人作为中心工作。从感性角度来说,就是培养学生对他人的理解、尊重、爱护和容纳;从理性角度来说,就是培养学生处理自己与社会及环境的关系。
班主任要把班集体建成学生精神生活的家园
精神关怀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关心、理解、尊重和信任是关怀情感的基本表现,也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因而也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基本内容。因而,学会关心、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1.尊重学生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道德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是尊重和公正。在现代社会的交往关系中,尊重更多地强调的是民主与平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尊重是第四级需要。在人类高度文明的今天,“尊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得到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最渴求的就是被尊重。他们也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学校、社会的认同和肯定。如果引导得当,这种需要就会成为学生努力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尊重学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已成为班主任教育的起点。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就要求班主任对待学生自尊心,就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对待新生婴儿那样小心呵护;尊重学生,就要求班主任把学生以完整的生命个体来看,让他们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尊重学生,就要求教师“蹲下来”说话,而不是让学生“仰着头”回话;尊重学生,就要求班主任学会宽容,具有容纳百川的胸怀。做到了以上几点,师生交往才会充满温馨,学生才会感受到做人的尊严,享受到被尊重的快乐。当然,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只有自由与规范相结合的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信任学生
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学生渴望班主任的信任,怀疑学生的班主任是不受学生欢迎的。信任是相互的。只有用对学生的信任,才能换取学生的坦诚。对人表示尊重和信任的实质,是对其品德、才华、能力的认可,是对其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肯定,是其向着自我目标奋进的力量源泉。一个人如果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就会增强前进的信心,获得前进的动力,从而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要相信学生有渴望新知、天天向上的需要。这是处理好师生关系、树立威信,促进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信任学生是班主任对学生应持有的态度,是专业化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品质。对学生的合理期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的进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接纳每一名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成才。相信学生的辨别能力,这是面对学生提意见时,班主任所应采取的态度。
3.理解学生
对人的理解,主要指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理解,即从心理上体验他人心理、精神需求等。理解是以人的方式把握,与对物的认知有根本的不同。因此,理解可以称之为是对人生命的把握。理解是相互的。理解是教育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理解学生要求班主任把学生当人来看待,而不单单是教育对象。班主任只有放下自己是教育者的身份,才会得到学生们的喜欢,他们才愿意敞开心扉,向班主任倾诉心声。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样才能走进学生心灵,与他们心灵相通。
理解学生,要求班主任尊重学生的选择。在众多价值观面前,选择彰显了人的主体性、自由意志以及本质追求。任何人的选择都是有理由的,是建立在个人的某种思维意识或观念上的,对生活理解的一种表达,带有某种思想倾向。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理解学生道德行为时,注意分析他们做出选择的原因和背景,并将这些选择放回到它所存在的母体中去思考,以求得更深刻的理解。
4.关心学生
关心理论的代表人物诺丁斯认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关心既是人对其他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心之中,关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关心不仅包括为他人的幸福操心的关爱,而且包括对牵涉自己与他人生活的社会事件的理性关切、恢复同自然界和谐关系以及同他的人生亲和的关联。随着人的关心品质的发展,社会属性也逐渐增强,重要的是丰富了人的内涵,推动人性走向圣洁和高贵。生命关怀的本质是精神关怀,只有从精神上关心了学生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提高关心的层次。
班主任的教育劳动是人性化的劳动,关心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班主任关心学生,既要在生活上关心爱护,还要在行为意识上进行引导和规范,使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要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点亮他们的希望,使他们勇敢、自信地学习和生活;班主任的关心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只有将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起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生活,也要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尊重、信任、理解和关心是相互联系的,都是对人的认识和态度,也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力量。关心与理解是紧密联系的,在关心中获得理解,理解学生才能善待学生。关心以尊重为前提,也是尊重的表现。当然,信任也是尊重的一种表现;对学生的尊重、期待与信任,会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
班主任与班集体
班集体建设需要班级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若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良好的班集体难以形成。同时,班集体建设又是由班主任指挥、执行和监督的系统工程。在培养和建设班集体过程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培育者,对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班主任辛勤培育的结果。因此,班主任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的速度和质量,关系到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班主任能否建设好班集体,是衡量其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其综合素质的反映。实践证明,班主任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道德水平决定着班集体建设的水平,也对班集体的教育质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在班主任对班集体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同时,班集体建设也促进了班主任的专业发展。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育工作中的学习与积累,班级建设中的实践与反思,同伴的互助与专家的引领等。其中,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专业化的重要载体。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不仅推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和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同时,班主任也在不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要把一个普通的班集体建设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是一个训练有素、专业化成熟的指导者。班主任专业化成熟是指班主任在专业知识、专来技能和专业道德等方面达到胜任班主任工作职责要求的基本素养。班主任专业化成熟更多的体现在班级建设的实践中。一方面,班级建设中实践性问题的存在反映了对班主任专业化成熟的需要,另一方面,班级建设中实践性问题的解决是班主任专业化成熟的标志。班集体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是班集体与班主任工作实践的“同期互贯”,也是班主任与班集体建设共同成长的过程。
班级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人格的发展
班主任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和模仿性强的儿童和青少年。“为人师表”是社会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班主任的基本素养。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要求班主任的思想道德品质高于、优于、先于学生,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要先做到,禁止学生做的班主任也坚决不做。因此,在班级建设过程事,班主任必须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和感化学生,在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专业人格。
班级建设促进班主任文化素养的发展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和延续者,班主任应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百科全书”。在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那么他所掌握的知识就不能只限于所教的学科,还要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要有所掌握和了解。因此,班主任应博览群书,谈古论今,挥洒自如,使学生感到在老师身上有取之不尽的知识财富,这样就能像磁石一般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同时,班级也会成为学习型的组织。
班级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知识的发展
班主任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应该拥有深厚,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和“德育原理”、“班主任学”等知识也是班主任专业化所不可缺的。在班级建设实践中,班主任要掌握这些相关理论知识并逐步运用到学生教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之中,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
班级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的发展
班主任不同于任课教师,主要体现在班主任要对班集体进行建设与管理,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因此,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缜密有方的组织管力能力、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广泛灵活的交往协调能力,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沉着冷静的自制能力,生动艺术的语言表达能力等。从班级管理工作的需要来看,班主任要做到德才兼备,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天文历法样样精通,耐心爱心具备,严肃幽默全会。虽然这个要求比较高,但如果班主任具有文艺、体育等方面的才艺,将会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班主任专业化既是一种价值追求,又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建设班集体既是班主任工作的目标,也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土壤。班主任要把开展班集体建设作为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只有在班集体建设中,才能将班主任自身的知识经验转化为个人的教育智慧,从而增强其专业技能,提升人格素养,促进其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