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4000000006

第6章 1960年(6)

国民经济的调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使我国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到1960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在各个方面明显地反映出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粮食供应十分紧张;基本建设大大地超过了国力;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中共中央、毛泽东觉察到了国民经济中的问题,从1960年秋开始,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8月,李富春在主持制定1961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鉴于当时的困难局面多次提出应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提高,并根据这一精神安排国民经济计划。9月30日,中央批转了经周恩来审定的国家计委党组《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1月,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正式通过了这一方针。会议指出:1961年应当适当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对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此后,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调整时期。

"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其主要内容是:搞好综合平衡,把"大跃进"运动中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特别是农、轻、重,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调整过来,使之趋于协调,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这一方针,是党和政府为战胜严重困难而采取的重大决策。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后,毛泽东率先离京调查。1月21日,他派3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调查。3月lO日,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召开了由中南、华东、西南等地区有关同志参加的调查汇报会。与此同时,***、周恩来等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有关同志参加的调查汇报会议。两个会议的主要议题,都是讨论农村工作。3月15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给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一封信》,要求从现在起,县级以上党委领导人员,首先是第一书记,要认真学习毛泽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深入基层(包括农村和城市)蹲下来,亲身进行有系统的典型调查当作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并且定出制度,造成风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先后制定了《农业六十条》、《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工业七十条》、《商业四十条》、《手工业三十五条》、《科研十四条》、《高教六十条》等一系列条例。这些条例总结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各项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推动了"八字方针"的进一步贯彻执行。首先,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恢复农业生产。主要措施有:(1)对农村人民公社在所有制关系上明确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是现阶段农村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规定公社对生产队和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强加干涉,生产队所有和支配的资金、物资不得无偿强行调用,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和小家具等生产资料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2)在分配上取消过去实行的部分供给制的规定,严格实行评工计分和按工分配的办法,停办公共食堂。(3)从各方面精简和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一方面,尽量压缩农村各项事业占用的人力,挤出劳动力充实农业生产第一线;另一方面,压缩城镇人口、精简职工、动员一批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返回农村,以增加农村劳动力。到1961年底,全国已精简职工873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000万人,仅在1960年秋到1961年春,新增加农业生产劳动力2913万人。(4)从1960年开始对粮食实行超购加价和奖励办法,全国粮食平均加价5%。1961年提高收购价格,提价幅度为粮食20%、油料13%、生猪26%、禽蛋37%。同年4月还决定对棉花、油料等主要经济作物实行奖励政策,并把农副产品划为三类,实行不同的收购价格,以满足农民的自由贸易的要求。(5)加强工业和其它各行各业对农业的支援。如1960和1961年,国家拨出钢材151万吨,以支援农业和农机制造,增产化肥和农药,提高农业和支农工业的投资比重,等等。其次,对工业进行调整。根据1961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和《工业七十条》,调整工业的主要措施有:(1)把工业生产和工业基本建设的指标降下来,降到确实可靠、留有余地的水平上去。(2)在工业管理中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把过去下放过多的权力集中到省、市、自治区一级,根据中央统一领导的要求和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重新安排和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3)抓住煤炭和钢铁两个主要环节进行调整,集中主要力量使煤炭生产稳步上升,使钢材品种增加质量提高。(4)国家与企业之间实行"五定"、"五保"。"五定"指国家对企业实行定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定人员和机构;定主要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的消耗定额和供应来源;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协作关系。"五保"指企业对国家保证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使用期限,同时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经济核算制。

再次,对商业也进行了初步调整。主要措施有:(1)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减轻市场需求压力,积极恢复和发展日用工业品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增强市场供应能力。到1961年底,社会集团购买力由1960年75.4亿元减到49.4亿元,同时,使日用轻工业、手工业品市场供应的紧缺局面逐步趋向缓和。(2)国家对粮食、棉布等18种基本生活必需品实行平价供应办法,同时对一部分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据统计,1961年和1962年高价商品销售额共74.5亿元,增加财政收人38.5亿元。这对回笼货币起了积极作用。(3)恢复"大跃进"以来撤并的供销合作社、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开放农村集市贸易。在政策上明确指出,国营商业、供销合作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是现阶段我国商品流通的三条渠道。

以上政策措施的实施,使国民经济开始出现新的转机,但由于"左"的指导思想还没有彻底纠正,高指标也没有调整下来,要实现国民经济根本好转,还必须继续进行全面调整。

1月,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代表中共中央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当前全党的主要任务是踏踏实实地、干劲十足地做好调整工作,而1962年又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工作的最关紧要的一年,必须抓紧。毛泽东在会上讲话中说,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我们还缺乏经验,还有很大的盲目性。从全党来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逐步地加强对它的认识,下功夫弄清它的规律。这次会议肯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必要性,初步统一了认识,对扭转国民经济困难局面具有重大作用。

2月21日至23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即西楼会议),具体研究贯彻"八字方针",搞好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措施。会上,陈云作了题为《目前财政经济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讲话,分析了当时财政经济方面存在的严重困难,提出6条意见:(1)把今后十年划分为两阶段,从1960年算起大约五年为恢复阶段,后一阶段是发展阶段;(2)减少城市人口,"精兵简政";(3)采取一切办法制止通货膨胀;(4)尽力保证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5)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于农业增产;(6)计划机关的主要注意力,应从工业、交通方面转移到农业增产和制止通货膨胀方面来。会议认为,目前财政经济的困难是很严重的,从1958年到1961年,年年都有赤字,估计当年仍有相当数量的赤字,我们在经济上正处于一种很不寻常的时期。我们必须坚决扭转这种局面,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目前全党必须集中力量,增加农业生产和日用品生产,解决吃、穿、用的问题,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至于基本建设,在最近两三年内,除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工程和十分必要的扩大再生产的某些工程以外,其他一律停建。会议确定,当年的年度计划,必须按上述原则进行调整。

5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央财经小组提出的《关于讨论一九六二年调整计划的报告》。报告提出,1962年整个国民经济必须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要退够。就是说,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综合平衡的方针,把建设规模调整到同经济的可能性相适应,同工农业生产水平相适应的程度;把工业生产战线调整到同农业提供粮食、原料的可能性相适应的程度,同工业本身提供原料、材料、燃料和动力的可能性相适应的程度;把文教事业的规模和行政管理的机构缩小、精简到同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程度。报告还提出了进行调整的具体方案。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对国民经济进行大幅度调整的指导思想,并制定通过了大规模调整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其主要措施有:第一,降低工业指标,调整工业措施。中央财经小组确定,1962年,绝大多数重工业生产指标比原计划分别降低5%至20%;其中钢产量从750万吨降为600万吨,煤产量从2.5亿吨降为2.39亿吨,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从59.5亿元降为46亿元。对现有的工业,下决心进行"关、停、并、转",即有计划地保住一批工厂,缩小一批工厂,合并一批工厂,关掉一批工厂并且改变一批工厂的生产任务,从而把工业生产战线和基建战线真正缩短,把力量集中起来,更好地完成当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并且为以后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据统计,到1962年10月为止,全国县以上工业企业数,从1961年初算起,共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数9.6万个的45%。

第二,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1961年曾经大力精简职工。一九六二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1962年上半年继续减少城镇人口七百万人的决定》。5月27日再发出《关于进一步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的决定》,要求把全国职工人数在1961年末的4170万人的基础上,再减少1056万人至1072万人。全国城镇人口应在1961年末的1亿2千万人的基础上再减2千万人。从1961年1月开始,经过两年半的时间,总共精简职工1940万人,减少城镇人口2600万左右。第三,加强财政金融管理,抑制通货膨胀。1962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收回几年来银行下放的一切权力,银行业务实行完全的、彻底的垂直领导,严格信贷和现金管理。同年4月又决定严格控制财政管理,规定各大区和各省、市、自治区按国家规定应该分得的地方财政结余、地方预备费、地方投资,由国家按年度季度统一分配。同时减少财政支出,制止通货膨胀。

第四,进一步调整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实行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至少30年不变。同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正式规定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各项有关政策。同年11月,中央又发出《关于发展农村副业生产的决定》,提出了恢复和发展农村副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经过1961年至1965年努力,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196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达223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33亿元,工业总产值14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1957年相比,增长59.9%,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9.9%。农轻重比重基本恢复正常,市场供应显著改善,财政收支在后3年都有节余,其中1965年节余7亿元。全国物价稳定,市场繁荣。

中共中央采取坚决措施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1958年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主要比例的严重失调,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开始意识到,在经济建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严重的问题,必须立即纠正。在1960年6月18日中共中央于上海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作了《十年总结》的讲话,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在经济建设中头脑过热的情况,指出,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时,要留有余地,要实事求是。7月15日至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研究国际问题和国内经济问题的工作会议,确定了压缩基本建设战线,保证工业生产;充实农业生产,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等措施。同年8月,李富春在讨论研究冶金工业、交通运输、农业和经济计划问题时,多次代表大家提出,应当对经济进行调整、巩固、提高。当8月底国家计委党组向国务院汇报1961年经济计划而提出对经济实行调整、巩固、提高的问题时,得到周恩来的赞同,周恩来并加上了"充实"二字。9月30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周恩来审定的国家计委《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1961年,我们要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这是"八字方针"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出现。这一调整工作首先从整顿农村人民公社开始,主要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一次别具风味的历史穿越之旅。一部丰富有趣的历史知识通俗读物。作者仿佛一名“穿越时光旅行社”的“特约导游”,以轻松的笔调、有趣的知识带领读者“穿越”到古代中国的一个个朝代,在那些早已逝去的世界里,走访历史事件的发生现场,遇见心仪的历史名人,体验往昔的风土人情,甚至徜徉于古色古香的大城小街上,过一段虚拟的舌尖上的美食时光。全书以新鲜的形式,把历朝历代各别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文风俗、服饰时尚、休闲娱乐等等方面的知识,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除法、道、儒三家外,阴阳家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说和谶纬思想也对战国秦汉的社会历史起过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对这方面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并对董仲舒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杨生民所著的《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是系统研究战国秦汉治国思想的专著,对战国、秦、两汉用学派的思想文化治国的成败得失进行了考察。从历史上看,西周用礼制治国。春秋末年,学派思想、学派文化产生,见于记载的有道家、儒家、兵家三家。战国时,有的国家开始用学派思想指导治国,如魏国、秦国的“以法治国”。西汉初年,统治阶级以道家黄老无为思想治国,但其中是包括了法家思想的。其后,汉朝杂用法、道、儒思想指导治国
  • 五虎平南

    五虎平南

    《五虎平南》(又名《五虎平南狄青后传》)承续《征西》故事,叙述以狄青为首的五虎将率兵南征,平定广源州依智高叛乱的经过,以及狄青的两个孪生子狄龙、狄虎在出征中与敌方女将段红玉、王兰英之间的爱情纠葛,同时也穿插了包拯、狄青与朝中奸佞斗争的线索
  • 民族救亡(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民族救亡(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热门推荐
  • 正妻攻略

    正妻攻略

    红云想尽了办法也不能逃过这一劫,她跟这货前世好似怨家不清不楚,如今才导致两人是纠缠不清。豪门恩怨事非多,婆婆是填房,小姑是阴毒,小叔又风流……总之这是小家碧玉如何成为一位豪门小霸正妻的故事!
  • 婚内缠绵

    婚内缠绵

    今天真是个难得的好天气,金黄色的阳光洒满整个皇城,四处都洋溢着早春暖色。十点刚过,一名年轻女子便出现在皇城市中心一家有名的咖啡店门口。她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身材纤细匀称,凹凸有致,身着一身的亮色系服饰,金色的打底衫,白色外套,修身窄臀的驼色九分裤,颈间坠了一枚湖蓝色的水晶项链,整个人仿佛从慵懒猫冬状态进入了缤纷的春天般。这一身轻熟女的装扮,既靓丽又自信,充满……
  • 强击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强击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无敌霸者

    无敌霸者

    大道三千,吾以吾道逆苍天!作为一个坐着,躺着,站着,甚至是战斗着,只要意识清醒,就可进入修炼状态,功力无限增长的男人,强者之路必然尸骨铺垫,我欲成神,天下共鸣!
  • 黄泉眼之印2:驭鲸人之殇

    黄泉眼之印2:驭鲸人之殇

    因为黄泉眼我邂逅了神秘的驭鲸人,这是一群身负悲剧命运的远古种族,他们除了具有驾驭大型水生物的能力,还守着人类无止境的迫害,难道这就是他们最终的命运?难道人类有权利迫害另一群属于他们自己的同胞手足?为什么呢?
  •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下)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军事将帅。如圣马、安东万·约米尼、左宗棠、玻利瓦尔、温菲尔德·斯科特、尤利塞斯·格兰特、加里波第、毛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半生怨    (大结局)

    半生怨 (大结局)

    许青阳在新婚前夕被人杀害,所有的证据却均指向他的未婚妻欧飞雨,飞雨是一个美丽聪慧,我见犹怜的女子,她会是凶手吗?梦魇一般的往事却让亲人也不敢确信她是无辜的。负责侦破的警察陆亚南,来到飞雨的身边,引她道出往事,从而引出另一个让她恐怖心悸的人物,那个人是谁?她和许青阳有什么关联?飞雨为什么从来不愿意去想起她?悬念一层层展开……一切真相大白,结局却是让所有人惊叹!
  • 侍妾闺门札记

    侍妾闺门札记

    一朝穿越的欢娘栖身专门为达官富贾提供妾侍的瘦马馆,天生注定成为承欢人前,献媚枕畔的妾,却扭悲为喜的宅内奋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弃妃钩魂三千夫

    弃妃钩魂三千夫

    前世她被迫杀夫跳楼,幸的阎王垂爱,性格大变为之后得重生一次。什么?一重生又是被人欺负?正宫王妃竟然还抵不过一群小妾?做王妃的位子还没有坐热就被人陷害给废了?好吧,刚来异世总不适应,吃亏也就吃亏了,可她可没有那么好欺负!做了弃妃她同样可以风生水起,那个妖孽王爷不要?正好,她也懒得理呢,就凭她的容貌什么样的男人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