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4000000005

第5章 1960年(5)

12月24日至1961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为举行八届九中全会做准备。1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了八届九中全会。1月13日和18日,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中心之点,是要求全党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加强调查研究。毛泽东总结近几年严重的教训时提出,我们做工作要有三条:一是情况明,二是决心大,三是方法对。他指出,我们党是有实事求是传统的,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但是,解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的调查研究做的少了,不大摸底了,大概是官做大了。我这个人就是官做大了,从前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做得少了,请同志们回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还说,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那么急,十分急搞不成,要波浪式前进。明后年,要搞几年慢腾腾,搞扎实一些,然后再上去,指标不要搞那么高,把质量搞上去。不要务虚名而受实祸,他批评"共产风"是"人祸";要求大家勇于承认错误,有多少错误就说多少,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会议听取和讨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的《关于一九六。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的报告。李富春报告了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的情况,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农业许多产品减产,三年连续大跃进产生了新的不平衡,特别是工业和农业之间的不平衡;没有认真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某些指标定得偏高,基本建设战线拉得太长,"在一部分地区企业、事业单位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针对这些问题,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必须把农业放在首位,尽可能提高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努力加强农业战线,缩短工业战线,要认真注意品种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适当放慢数量的增长。在工业生产建设的安排中,要先生产后基建;先采掘,后加工;先维修,后制造;先配套,后主机;先质量品种,后数量,以便在现有数量基础上,加强薄弱环节,填补缺门,完成配套,增加品种,改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对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争取国民经济在三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协调,生产建设质量得到显著的进步。全会通过了这个报告,正式批准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全会认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是农、轻、重之间,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之间,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因而要求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中,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经济。全会决定从1961年起,在两三年内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而调整是"八字方针"的重点,即调整各个部门失调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发展和变革中获得的成果,充实新发展起来的一些事业的内容,提高质量。

全会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具体安排是:(1)农业总产值为655亿元,比上年预计增长10%左右;粮食产量4100亿斤,比上年增长10.8%;棉花3200万担,比上年增长33.3%。(2)工业总产值为2310亿元,比上年增长8%。钢产量1900万吨,比上年增长1.6%;原煤4.36亿吨,比上年增长2.6%。在主要轻工业产品中,计划生产棉纱450万件,比上年减少150万件;棉布35亿米,比上年减少19亿米;食糖55万吨~60万吨,比上年增加12万吨~17万吨。(3)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安排167亿元,比上年减少103亿元,减少38%以上;大中型的项目安排900个,比上年减少700个左右。

八届九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是从"大跃进"向贯彻实行"/k字方针"的重要转折点。但是,受头脑发热的影响,这次会议对国民经济中的严重困难局面还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对问题估计不足,关于1961年的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仍然订得偏高。

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年9月14日至10月20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前,在9月12日的军委常委会议上,林彪确定的即将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的议程是:(1)反修正主义;(2)政治思想工作;(3)我军的编组和装备规划。而最主要的是讨论政治工作。9月13日,军委扩大会议举行预备会议,传达了林彪的讲话。

月14日,会议正式开始。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贺龙、聂荣臻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军委常委陈毅、叶剑英等。总参谋长罗瑞卿作关于组织编制和装备问题的说明。10月20日,通过了《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决议》包括总纲和14个专题。其14个专题是:(1)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2)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发扬三大民主;(3)大兴三八作风;(4)开展兴无灭资斗争,反对不良倾向;(5)思想工作要着重抓活的思想;(6)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7)加强青年工作;(8)政治指导员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政治思想工作;(9)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干部队伍;(10)大力加强军事技术、业务和科学研究中的政治思想工作;(11)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做好民兵工作;(12)加强党委对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指导;(13)改进政治机关的工作方法;(14)关于本决议执行情况的检查。

由于会前作过一些部队调查,同时对建国11年来部队政治工作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由于大多数元帅及高级将领极力坚持,也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此时尚未充分发展,虽然有林彪的错误主张扭偏了政治工作的方向,但《决议》仍然有许多正确的内容,其主要表现在:(1)指出"实现持久和平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爆发世界战争的危险也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决议》对国际形势的认识是基本正确的,此时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还没有向临战状态转变,军队建设尚未从根本上脱离1954年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所确定的总方针和总任务。(2)充分肯定《古田会议决议》,认为它奠定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础,它所建立起来的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是永远有价值的。《决议》在谭政受到围攻和批判的情况下,仍肯定了他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认为报告"全面总结了我军的政治工作的经验"。同时也肯定"建国11年来,我军的政治工作是前进了,成绩是主要的、巨大的"。这三个肯定,使军队政治工作没有急转直下走向全面失误。(3)强调各级党委是部队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对军队领导的根本制度。《决议》要求党委必须以主要精力抓方针、政策问题,加强党委的集体领导和对政治思想工作的指导。(4)提出在加强军队革命化建设的同时,必须积极地提高全军的技术业务水平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质量,加强现代化。指出在坚强的政治基础上加上现代化:解放军就将无敌于天下。在解放军已由单一兵种发展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技术装备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必须大力加强军事技术、业务和科学研究中的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人在掌握技术中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5)阐明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政治思想工作的根本路线。《决议》要求政治工作必须扎根于连队,指出加强连队工作的根本问题,是发挥连队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

也正因为林彪错误的重大影响,《决议》存在着许多重大的原则的错误,主要是:(1)肯定和宣扬林彪提出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四个第一",即:武器和人的关系,人的因素第一;军队各种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关系,政治工作第一;政治工作中事务性工作和思想工作的关系,思想工作第一;思想工作中书本思想和活的思想的关系,活的思想第一。显然这是一种"精神万能论"的唯心主义的观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把政治、政治思想工作抬到凌驾一切之上的地位。否定了"军事训练是部队经常性中心工作"的建军方针,造成军政对立,用政治工作淡化、冲击和打击军事工作,忽视军队组织建设的积极性。从而把我军政治思想工作和我军建设引入"左"的歧途。(2)《决议》违反党的"八大"提出的反对个人崇拜的规定,突出毛泽东个人的作用,混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言行的界限和区别。《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顶峰。"林彪又提出学习毛泽东著作,是学习马列主义的捷径,认为提倡完整、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是一种糊涂观念",从而取消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取消了对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成果的学习,更拒绝学习当代资产阶级的科学知识和军事思想,而走向自我封闭状态。即使是学习毛泽东著作,按照林彪规定的"少而精"、"短而少"的原则和"背警句"的方法,也只须读几篇毛泽东著作和《毛主席语录》,公然提倡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3)《决议》对国内政治形势分析和对我军政治思想工作任务作了"左"的规定。《决议》指出:"在国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仍然是主要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上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农村中富裕农民的自发资本主义倾向和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仍然存在,要解决这些矛盾,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种国内外的阶级斗争,必然在我军内部不断地反映出来。"《决议》认为,军内"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倾向",而主要的不良倾向是"政治上右倾",是"有些人对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持怀疑和抵触的态度"。进而把反右倾确定为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要求全军"必须坚决开展兴无灭资的斗争,反对一切不良倾向"。斗争的方式,可以是"广泛地又是灵活地运用大鸣、大放、大争、大辩、大字报的方法"。这"五大"正是在"反右倾"和反右斗争中被创造出来并得到广泛运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方法。"五大"被运用于军队政治工作之中,运用于"兴无灭资"的思想大革命之中,使"左"的一套强行贯彻,使正确意见被打击压制或冠以种种罪名,整个军队建设和政治工作只能沿着"左"的错误方向越走越远。

军委扩大会议在正式开始后,就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谭政和总政治部其他一些负责同志,开展了反对所谓"谭政反党宗派集团"的斗争。林彪所为是挟嫌报复,蓄意整人,以便控制总政大权。林彪上台伊始,便利用党内、军内日盛一日的"左"的政治气候,大搞"反彭黄、反右倾",大讲"政治挂帅、政治建军",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同时,林彪施展贬低马列主义的手法,别有用心地进一步制造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他认为:学马列主义"不一定都要读他们的原著",他们的著作有很多,是低级的;而毛泽东著作是高级的,学毛著"是学习马列主义的捷径",只要"背上那么几十句",就可以"一本万利"。林彪的这些观点和做法,受到了党内、军内一些同志如总政治部主任谭政等不同程度的抵制。谭政提出继续加强系统的马列主义的理论宣传和教育工作,讨论拟定了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三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纲,并规定为全军院校和部队干部的必修课,按教学大纲统一组织实施,这些遭到林彪的忌恨。这时,林彪又别出心裁地将毛泽东1939年给抗大的题词:"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改了几个字,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捏在-一起,起名为"三八作风"。谭政对提倡这三句话、八个字是赞成的,但对林彪这样概括则不很赞同,他用商量的口吻说:"这样提好不好?还有三八妇女节,会不会引起误解?"叫"三八作风"是不是合适,并且要求报纸宣传避开"三八"两个字,只用优良传统的提法。谭政是军队政治工作的著名权威,他出面抵制林彪的主张,影响很大,自然又惹怒了林彪。林彪为了打击异己,排除"阻力",控制总政治部,企图搞垮谭政的一场斗争就在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上展开了。

林彪对谭政罗列罪名反复围攻。指责谭政"在彭、黄把持军委工作时期","对于彭、黄的错误路线,不抵制、不斗争,长期’和平共处‘;在反对彭、黄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旗帜又不鲜明";对林彪主持军委工作以来的许多重要指示,没有坚决贯彻执行,"在政治上、组织纪律上都是不能允许的",谭政对政治工作方向上发生"严重偏差,…’负有主要的政治责任"。并说谭政在总政内"有个圈圈"。据此,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关于谭政同志错误的决议》。在随后召开的总政党委扩大会议上,进一步诬陷谭政等"反党、反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在军队建设中,坚决执行了彭德怀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并在反彭、黄后抗拒新军委和林彪同志的领导","而抵制新军委和林彪同志,实质上就是抵制党中央和毛主席"。1961年1月20日,经中央批准,撤销谭政中央军委常委、军委办公会议成员的职务,并降为总政治部副主任。此外,总政还有几位负责同志受到处分。这样,林彪达到了排除异己,全面把持军队领导权的目的。

同类推荐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是炉火边的一场倾谈;流言,是口耳间的一阵私语。传奇与流言是流传在市井街头的生动故事,如同生命不能没有自由与激情一样,传奇与流言是生活必备的两样调味品,是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传奇与流言,从来不是历史的传统主题,但是它们作为亲历和见证历史的一种方式,其中或多或少地烙下了当时重大历史变迁的身影。不要轻视传奇与流言的历史作用,虽然我们难辨真假,虽然历史不能再现,但是,印刻在传奇与流言上的,却是历史最为深刻的一面。所有的历史人物,全部的历史事件,都被忠实地记录在传奇与流言当中。这些或豪迈、或凄美、或浪漫、或感伤的精彩遗迹
  •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从家族角度出发,通过多种史料还原历史细节,以通俗的笔法对大唐王朝李氏家族进行重新解读。帝王、权臣、英雄、宦官,你方唱罢我登场。李唐王朝造就的历史,无不显示出它的残酷与不可抗拒。兄弟相残、家族之争、奴才欺主……一幕幕的血腥书写着李氏家族的历史。围绕李氏家族的传承和纷争,再现大唐帝国的兴亡史。大唐王朝是让我们为之自豪的一座历史巅峰,大唐盛世的辉煌始终令我们向往。这个气势磅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国给后人留下了无数遐想与疑问。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2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2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三国之兵临天下

    三国之兵临天下

    一个穿越千年的灵魂,一名卑微的少年,一辆神秘的牛车,命运交织,演绎出一段金戈铁马的传奇。波澜壮阔的三国新争霸史由此拉开了序幕。
  • 辛亥:摇晃的中国

    辛亥:摇晃的中国

    一场低烈度的革命,一个大变局的中国。本书化繁为简,以老辣笔法,全景勾勒晚清民国大班底,追踪这场中国内部的革命,呈现革命的创世记与诸神谱,讲述对我们有特殊价值的一种重要真相。尚武中国,丛林之争,枪杆与笔杆,暗杀与炸弹,造反与经济,革命与保皇,立宪与新政,科举与学堂,里里外外,再现原态。 真相,总在历史最深处。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作

    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本文以四大部分组成:元前文学精品,中世纪文学精品,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精品,十九世纪文学精品,四个部分十世界古代文学大作的总体大纲。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之后,神州大地迅速掀起了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思想热潮。本书立足于把学习杨善洲同志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分为政、干事、做人三个篇章,围绕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从理论到到实践、从党性修养到个人品行,用生动可信的文字语言阐述了杨善洲精神作为我党宝贵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对于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干部示范引领作表率,用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姐儿门前一棵槐

    姐儿门前一棵槐

    这是一部战争情感小说,是一个将军惊心动魄的情爱史,是一个女人感天动地的美德书。在战争中荣升为将军的人,背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她们是中国革命最高贵的牺牲。本书温婉细腻地讲述了将军(牛儿)和妻子郑秀云与前妻凤儿之间的恩爱情仇,在苦难和尊严的人性挣扎中,一番儿女情长,几多尘缘未了,母性的自尊和宽容之美,读来催人泪下,扼腕叹息,如一幅优美的风俗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成为黛玉

    穿越之成为黛玉

    她,林潇湘,灵力使用者,现代有名的灵异师,武艺超卓,聪明过人,却无奈逃不过爱情的魔力,明知是欺骗也自愿上钩,落得心痛自杀的下场。阎王殿里,一场交易,带着前世的记忆,她一朝穿越,来到清朝成为那个有名的林妹妹,看她如何改写林妹妹的历史,带着前世情伤的她是否还会爱人?他,胤禛,一代霸主,却为妹妹魂牵梦绕,强势的想把她禁锢在身边:他,胤祀,一代贤王,为了那个倩影,甘心放弃一切,一切的一切只为了得到她;他,胤祥,一代侠王,不愿意陷入争斗,可是为了她,去争去抢,只是为了有能力保护她;他,胤帧,一代将军王,为了她奋发图强,奋勇杀敌,奈何芳心永远不属于她;他,冷傲寒,一代江湖霸主,为了她倾尽所有…他…林潇湘到底情归何处?其实一切的一切在开始的时候就已注定!本文男配甚多,最后一对一推荐自己的新书:《红楼之蝶玉雍祥》《凤帝天下》推荐姐姐的文章:《大小姐驾到》万夜星城推荐妹妹的文章:《绝情杀手妃》断雨一入v,收藏掉的哗哗的,蝶儿的眼泪哗哗的,但是蝶儿会努力写出更好的文文来让大家都接受的!fighting!
  • 傲世轻狂:逆天符师大小姐

    傲世轻狂:逆天符师大小姐

    被迫女扮男装的她,不会遭遇退婚。魔武双修的她,铁定不是废材。她可以是符师,可以是丹师,也可以是器师!不要怀疑,她真的什么都会,谁让她不是天才,却是个狂傲的变态!一缕残魂,他是她命定的人,她可以为他越过六界,遍寻良方,他也能许她永世繁华,宠溺无边!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