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世鹏
一、老人归来
八月三十一日的天气酷热依旧。太阳火辣地挂在头顶,仿佛特意在秋凉前努力施展着它的威力。从景县来的长途汽车终于进站了。出站口的阴凉里一个身材略显臃肿的妇女在焦急地辨识着每一个出站人的身形。妇女的身边还有一个十五六岁大一脸匪气的男孩走来走去。远处出现了两个年迈的身影,男孩一手拽着妇女的胳膊一边指着远处说:“妈妈,我看到姥姥,姥爷啦!”
妇女也伸长脖子,望着大半年没见的父母,感觉他们似乎又苍老了许多。母子俩迎了上去。姥爷看到外孙,第一句话就问:“小华,最近没跟人打架吧?”妇女接话道:“这孩子从来就没老实过,总让人担心。”“半大小子疯点正常。”姥姥宠溺得拉着男孩的胳膊,转头打量着闺女,“天儿这么热,你还怀着孕,来接我们干嘛。”
“妈,好久不见了,想你们了呗。走,咱回家。”妇女边说边要去接过父亲手里的行李,被父亲避开了。老人从年前见过闺女一面之后,已经半年多没见了。一行人朝家走去,不时还传来男孩兴奋的话音,“姥姥,姥爷,我明天要去新学校报道啦,我跟妈妈成校友啦!”……
二、初闻对话
太阳落山后,大地终于有了一丝凉意,一家三口和两位老人在院子里共进晚餐,算是欢迎两位老人的归来。饭后,两位老人出去遛弯,姥姥边走边说:“老头子,我看咱闺女去年改嫁的这个女婿小魏对咱闺女还不赖,就是不知道对小华怎么样呢。”曾经是军人出身的姥爷闻言背着双手,抬起头来,“有闺女在,应该赖不了吧。”
不知不觉走了一个多小时,两位老人回来,小华已经睡下。姥姥走到客厅倒水,见主卧房门没关,轻声走近,隐约听到闺女和女婿的对话。
女婿说:“明天就把他送到……监狱……好好管管他……”“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了啊,见不着孩子,舍不得啊……”闺女顺手关上了门。
老人听到闺女跟女婿的对话,十分奇怪,心想:“监狱?谁进监狱?不会要把小华送监狱去吧!”老人心里推敲着刚才的只言片语,回到了自己屋里,对老头儿说出了刚才所闻和自己的疑惑。老头儿听后笑了笑,说:“你是不是担心过头啦。小华虽然不是他小魏的亲生儿子,但是咱闺女的亲儿子啊,闺女的性格你还不了解,不会亏待小华的。”
“我还是不太放心。要不咱问问去?”姥姥说道。“这么晚了问啥,你想多了,早点睡吧。”姥爷上床睡了。第二天一早,闺女和女婿就送小华去学校报道了。临走前道别,小华跟姥姥说:“两周以后我就放假啦,就可以回来看你们啦。”姥姥拽着小华的手,说:“孩子,去了有啥事儿跟姥姥说啊……”
三、疑惑重重
送走小华后的几天里,家里还算正常。九月十日晚上,姥姥从客厅走过,听到卧室中闺女和女婿又在低声谈话,好奇心起,侧耳倾听。
“十天了,小华不知道有没有受苦……”闺女的话断断续续地传来。“吃些苦也好,改造下……”女婿似乎在宽慰闺女。“从小到大,从来没这么久……”闺女边说,似乎还传出了低声哭泣的声音。
姥姥更奇怪了,闺女没事怎么哭起来了,好像还跟小华有关系。老人疑惑着,却也没问什么,转身悄悄回屋了。
姥姥一进屋就把刚才听到的断断续续的对话以及闺女的哭泣声向姥爷描述了出来。这下姥爷也开始疑惑了,再联想起前几天小华走之前的对话,心想:“不会闺女跟魏建国有了亲生的小孩,真对小华不好,表面上送他去读高中,偷偷把他送去监狱或者少管所之类的地方了吧。要不闺女哭什么。”联想到小华初中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是打架的“成绩”也不错,姥爷心里也有了疑惑,但是还是劝姥姥不要太担心,“不是说周末小华就能回趟家么,到时问问就知道啦。”姥姥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四、证据确凿
周六中午,两位老人和闺女、女婿一起吃饭,都在盼着下午把小华接回来。看到闺女上午去超市转了一大圈,买了很多小华喜欢吃的东西,两位老人想将心中的疑问说出来,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心想一切等小华回来就知道了。当期盼一件事发生的时候,往往心情更是急迫。饭后,两位老人就在家焦急地等待着外孙回家。
六点钟左右,门外响起了钥匙的声音,姥姥立马站起来前去开门,可门外只站着女婿,手里拎着小华的书包。
“妈,小华跟他妈买衣服去了,明天就没空买啦。”女婿边进门边说。姥姥顺手接过了女婿手里的书包,走进了卧室。姥爷看姥姥一脸失望得走了进来,说:“别着急,一会就见到小华了,再等等。”“可是我还是不放心啊。”姥姥一边坐下,一边打开小华的书包,翻出了一张表,“老头子,这是什么?”姥爷接过那张表,看了一眼,“噢,这是小华的作息表。”边说边读了起来。“哦?等等,莫非是真的?”姥爷自言自语起来。“怎么了?什么是真的?”姥姥追问道。
“小华不会真的被送去少管所了吧。”姥爷说道,“你看,‘5:30起床,5:40集合完毕,5:45开始跑步’……”“这是学校的作息么,哪有让孩子这么早起来的,你看起床还只给10分钟。”姥姥大声说道。“还有呢,‘7:05到12:00上课自习,12:00到12:25加班,12:25到12:45吃饭’……”姥爷继续念道。“怎么12点还不让吃饭啊,中午吃饭只有20分钟,还要算上路上的时间。我看真的是让他们送进少管所了!”姥姥气呼呼地说。“‘下午四节课,5:45到6:15吃饭,晚上三节课,10:10睡觉’。这就是小华每天的作息啊,比我们当年在部队训练都严啊。我看真的是进少管所了,孩子怎么受得了。走,去问问小魏去,证据确凿看他还说什么。”姥爷拉着姥姥走出了卧室。
五、真相大白
“爸,妈,小华真的是去上高中啦。”女婿面对两位老人的质问,看着小华的作息表,哭笑不得。
“俺们不信,谁家上高中5:30起来跑步,中午就20分钟不到的时间吃饭啊。小华现在也是你的孩子,你怎么舍得这么对他啊。”姥姥有些恼怒了。
“妈,我真的把小华当亲儿子看。小华上的是咱河北省最好的高中,衡水中学啊。衡中管理严格近乎苛刻是全国都闻名的,不信一会儿小华回来您亲自问他啊。”女婿见老人不信,只能盼着母子俩快些回来澄清误会了。
“姥姥,姥爷,我回来啦!”小华人未到声先至。女婿见孩子回来了,仿佛见到了救星,将刚才的争执跟孩子和妻子诉说了一下,引得小华和母亲哈哈大笑。
姥爷待孩子走近,仔细打量有些瘦了但是很精神的小华,说:“小华,你真的是去上高中啦?”
“姥爷,我真的是去上学啦。衡中管理在全国高中是以严格出名的。有的人说衡中像军营,有的人甚至说像监狱,可这是没有真正理解衡中精神的人说的话。你们看了我的作息表,觉得很苦,可是身在其中的时候,我们心无旁骛,时刻忘我地汲取着知识,提高着能力,自己一点都不觉得苦,真的。你们不用替我担心啦。”
姥姥,姥爷看着以前总是惹是生非的外孙,突然觉得有种不真实感,进衡中才多久,就改变了这么多,老人们既心酸又欣慰。姥姥还是不放心,问:“闺女,那你晚上偷偷哭啥?”“妈,您都听到啦?!我就是好久不见小华,想得慌。每天想起小华在学校那么苦,就心疼啊。”女婿见妻子又要哭,忙接道:“不过做父母的也知道,小小年纪不经锤炼是成不了才的,所以我们虽然知道衡中辛苦,但是把孩子送进去将来不后悔啊。我们信任衡中的环境,信任衡中老师的师德,一定能将每一个去求学的孩子培养成才的!”
小华看着父母真情的表露,心中涌起无限感动,父母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充满浓浓爱意的呀。感动之余,小华默默地发誓,“三年潜心铸剑,高考的时候我会用成绩报答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