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8400000011

第11章 阴谋与较量(3)

在清除掉京城的旧势力之后,刘承祐又在各个部门培植了自己的新势力。在这里我权且挑出几个新换的人物,因为后面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苏逢吉取代了杨邠掌管军政;青州刺史刘铢担任开封府尹;阎晋卿被升为马步军指挥使(这还得感谢吃了史弘肇一碗闭门羹)。

初步尝到权力滋味的刘承祐高兴得快要发疯,贪婪的他近乎疯狂地使用这些权力,杀掉了许多与他作对的人、藐视他的人。自从继位以来,他从未像此刻这样高兴过。在那段他生命中黑暗的时光里,他像傀儡一样任人操纵,只配做那五位辅政大臣的应声虫,不敢多说一句话,甚至有时候多说了一句就立刻被公然强令闭嘴。这一直以来都是他的噩梦,一个皇帝的噩梦。

他痛苦、愤怒、悲哀、无奈,憎恨那五位辅政大臣,憎恨他们夺走本该属于他的东西。然后,有一天,他暗地里发誓,别人抢走的他的东西,他一定要拿回来,并且用血的教训告诉天下人,凡是有人敢抢走他的权力,他会让这个人死得很惨。为此,他不停地伪装自己不让对手看见,不停地使心计让对手落入圈套,在夺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告诉自己,哪怕遭到世人的诟骂,也要将这条路走到底,直到拿回那些属于他的权力。

终于,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可能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人做梦都想不到他们居然会死在这个他们从不曾在意过一丝一毫的年轻皇帝手上,也想不到这个皇帝是如此可怕。

权力的欲望使刘承祐明白了一个道理,夺权这种事,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做绝,绝不给对手一丝喘息的机会。

于是他制订了下一步计划--夺取那最后属于他的权力。

执行计划的方式依然是暗杀。

刘承祐清楚地意识到,最后只要杀掉两个人,他就可以取得圆满的胜利。

这两个人,一个是身在邺城的枢密使郭威,一个是身在澶州的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

刘承祐派去杀郭威的人,是屯驻在邺城的护圣左厢都指挥使郭崇。这个人前面提到过,他就是在赵匡胤建国后经常为郭威流泪的那位节度使,现在他应该叫郭崇威。因为郭威尚未做皇帝,他还没必要做个不孝子把自己名字削掉一个字。

被派去杀王殷的是刘承祐的另一位舅舅,在澶洲当统帅的李洪义。

可是,刘承祐毕竟还年轻,他虽然有超越他年龄的心计,但他的缺陷这个时候再度体现出来。这个缺陷就是用人。

暗杀从澶州开始,然后才是邺城,对此刘承祐下了一份密诏,上面写得很清楚。

李洪义素来都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自打接到暗杀密诏的那一刻开始,他就认定了自己绝对不是一块暗杀的材料。相反,他倒是一块很好的被暗杀的材料。由于受怯懦性格的影响,李洪义完全没想到刘承祐会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去做,很害怕最后被杀掉的是他自己。关键是,杀掉了王殷之后,自己没有退路啊,虽然身为统帅,但是没有服众的威严,最后很可能被杀掉作为王殷的垫背。悲哀啊,这个外甥竟然没为自己想过退路!

刘承祐选中李洪义这个舅舅,我们不妨给他三个字评价--瞎了眼!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为了保住性命,李洪义将暗杀密诏乖乖上交给了王殷。

王殷给这突然冒出来的密诏吓了一跳,上面赫然写着他的名字,要求他从这个世上秘密地消失。看了这份密诏,王殷马上明白了一切--他的老板史弘肇以及杨邠、王章已经完蛋了,接下来上头要收拾他和郭威。

阴谋发展到这一步,王殷做梦都想不到,他即刻派人快马加鞭将这份密诏送到了郭威处。

接到这份密诏的郭威自然是料得到刘承祐走这一步的,只是他不曾料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而且,他还不曾料到刘承祐这个人玩阴的是如此厉害。由于当初的过度自信,他没有向史弘肇三人警示刘承祐的阴谋,搞得三人连到底是死在谁手上的都不知道。郭威此时是懊悔不及。

紧接着,他的心情马上由懊悔变成了惊慌失措。因为他想起了他的全家老小至今仍在京城里。郭威要面临的最残酷的现实就是这个,一旦他有什么反抗之举,刘承祐必然让他断子绝孙。

不出郭威所料。他的家现在正被刘承祐派兵戒严着,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悲哀和无奈紧紧地缠绕着郭威的心,这种滋味非常不好受。但是,几十年来的战争生涯让郭威学会了冷静和沉着,这能让他很快地摆脱情感束缚重回理智。

郭威知道,如果屈服和投降,死的就是他和他全家人。如果反抗,那么他还能生存下来,为他的家人报仇。更为重要的是,他在,他的志向就在,他将名垂青史;他死了,那么他和他的志向一起进棺材,遗臭万年。

这一刻,他把一切都看得很清楚。

他咬紧牙关,决定反抗。

刘承祐!是你逼我走到这一步的,我要你为你的所做所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下定决心之后,郭威开始布置一切。

他首先找来他的一个亲信,这个人叫魏仁浦,以机敏谨慎著称,是郭威的得力助手。郭威在这个时刻第一个要找的是他,足见他在郭威心目中的地位。

事实证明,魏仁浦并没有辜负郭威的信任。他看过那份密诏之后,先是劝郭威造反,然后马上提出了一条绝好的计策--造假诏书。

我们知道,关于伪造诏书这件事是非常难办的。因为首先这就是一项掉脑袋的任务,敢做这种事的人不是反贼就是神经病,当然前提还得是有才艺的反贼和神经病,没才艺的做出来,别人看了还以为是遗书。对于其中的工序材料,最难办到的还得属印章这个东西。因为诏书上的印信是由皇帝的御玺盖的,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专业人士很难伪造得了。

所以,想要造出高仿真的御玺印信,还必须去找专业盗版专家。要知道,朝廷对这种盗版专家实行的政策通常就是见一个杀一个,这就注定了找专业人士是一项高难度的任务。

这个问题并没有难倒郭威,因为这份伪造诏书的受众群体,他早已圈定好了,就是他那些基本上大字不识一个的部下,简称文盲群体。这些人就是好忽悠,其中不乏你写一张"你是神经病"的字条给他,他看了仍然夸你写得好的。所以,郭威只要找个临摹笔迹的专业人士,临摹一下诏书上的笔迹,写下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即可。

对于印章,这就更难不倒郭威了。由于这个受众群体基本上不会见到皇帝的圣旨,也就见不到什么御玺印信。郭威采取的措施是就地取材。他身边有着和御玺同样实用性质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和御玺一样,都是见不得光的,得藏着掖着。它就是郭威的官印,邺城留守的官印。

郭威就这样拿自己的官印当御玺用,直接盖上去,以假乱真。

预期的效果也如期达到了。那些不知情的将士读到诏书的时候,还以为自己真是大开了眼界,看到了皇帝的印章信物,此生可能仅此一次啊,成就感油然而生。

到这里,一份高仿的诏书就大功告成了。接着郭威就在那份诏书上写下了他想要表达的内容,大意是刘承祐要郭威杀掉他的部下,原因是刘承祐怀疑郭威的部下想造反。

这份假密诏很快起了效果。郭威的那些部下看到这份伪诏时,一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被激怒--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先叫人来杀我,可恶啊!

郭威对此非常满意,这就是他要达到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场面效果,他这时候又特意站出来,开始了他的添油加醋:"我相信这并不是皇上的旨意,肯定是皇上身边的某些奸臣私自下的旨,想置我等于死地。"

下边纷纷响起应和的声音,表示一致赞成郭威的观点。

郭威见时机已成熟,马上用洪亮的嗓音发起号召:"诸位大可随我一起入朝,杀尽奸臣,以除君侧之恶。"

此言一出,全军响应。

这就是郭威起兵反抗的借口。有人说,反就反了,还需要什么借口吗?需要,非常之需要。因为无故造反的阻力是很大的,会造成很多人的不服,不只会造成地方武装的反抗,而且会造成百姓的不拥护。相反,有一个名正言顺利国利民的借口,阻力就小很多了,甚至一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马上就会被忽悠来参加了造反队伍,还能壮大自己的实力呢。

郭威就这样领着大军出发了。

他行军的速度非常之快,向南而去,第二天就到达了滑州。滑州的节度使宋延渥是用大开城门、列出仪仗队、亲自迎接入城这样的方式应付郭威的,就差放鞭炮了,好比迎接上级前来视察工作一般。他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郭威军威所至,一个是郭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清君侧,这就是郭威名正言顺的起兵借口。更甚于此者,郭威还以这个借口添上一连串废话写成理论,整理成奏章,擒住一个奉命前来侦察敌情的人,将这份奏折藏在他衣领中,继而放他回去,逼刘承祐交出李业、苏逢吉、郭允明、聂文进这几个人来给大家剁成肉酱喂狗出口恶气,否则的话就真的过来搞清君侧了。

显然,郭威不是过来搞军演的,分明是造上反了。

刘承祐立刻下令诛杀郭威全家老小,然后诏令全国,要求各地节度使领兵前来勤王。

与此同时,刘承祐派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阎晋卿这三位仁兄率兵前去抵抗郭威。很遗憾,结局跟上面的节度使宋延渥相差不远。在这场战争的前后,先是侯益投降,因为他的部下将士根本就是为了到这儿来投降的,个个毫无斗志,纷纷忙着写遗书寄出去准备安排身后事,仗都没打险些提前开上追悼会了。侯益见了心都凉透了,最终遂了部下的心愿,趁夜率领部下向郭威投降。

在久经沙场、所向披靡的郭威大军面前,他们显得如此脆弱!郭威用他的胜利告诉我们--军威是一件非常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剩下的张彦超、阎晋卿两位仁兄是硬着头皮跟郭威干的,很不幸地惨遭大败,逃回京城。张彦超继续加入作战部队,阎晋卿先生却非常想不开,兵败之后,竟然在家上吊自杀了。

前方失利的消息传到了京城,刘承祐彻底陷入了恐慌之中。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得实在是太快了,非常出人意料,形势可以用"势如破竹"这四个字来形容。刘承祐到这时才明白,他面对的人是多么强大。这个人对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他却得寸进尺地想置这个人于死地。等到这个人反抗的时候,他才明白如果这个人不能被他暗杀掉,那么这个人给他带来的打击一定是毁灭性的。

历史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总会有一个想要改变局势的人站出来。如果这个人能改变局势,他就是大英雄;如果他是出来逞英雄、出风头,他就会被当作一只出头鸟直接被枪毙掉,成为一个跳梁小丑。

成与败,只在你一念之间!

在情势十万火急的时候,一个人挺身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从兖州来京师勤王的慕容彦超。然而,结果证明,他这一念之差使自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跳梁小丑。

慕容彦超是已向郭威投降的前开封尹侯益的顶头上司。侯益搞了叛变投诚,他却并不在意。起初他曾向刘承祐夸下海口,生擒郭威如同探囊取物。不过,他这纸上谈兵实在是显得太小儿科了,因为他遇见了比他更狂妄的聂文进。这位聂文进纸上谈兵的能力已经远远不能用"狂妄"两个字来形容了,用"疯狂"来形容还算勉强。他以为只要有自己在,一百个郭威他都能一个个抓回来。

行了,聂文进先生,你再继续吹牛的话,就可以带着你那些从纸上谈出来的兵去征服全世界了。

慕容彦超向刘承祐夸完海口之后,就遇见了这位比他吹牛厉害一百倍的聂文进。他向聂文进询问郭威的兵力总数以及麾下将领名字,聂文进的回答泰然自若,完全不动声色。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而慕容彦超不一样,他没见到棺材之前就开始掉泪了。在听汇报的过程中,慕容彦超神色越来越凝重,甚至有些后悔自己牛皮吹得过火了。他开始谨慎对待这场战争,但纵使是这样,仍不能改变他跳梁小丑的命运。

刘承祐已经把所有的筹码压在他身上,如果他败了,刘承祐的时代就会随之终结,他就将会成为这个朝代的罪人。所以,慕容先生,这不是你以为你死了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你死了,刘承祐怎么办?他可还没准备好要跟你一起死呢!

郭威的行军速度非常之快,短短几天时间就从邺城到达了距开封不到百里的封丘(河南省的东北部)。对此,慕容彦超应付的办法是--领军到七里郊挖壕沟进行严密防守。

这种壕沟不是指护城河或者打仗用的战壕,但是所起到的作用与护城河相差无几,因为慕容彦超在此扎营,为了自我防卫,采取的是挖壕沟的方式,可以称之为"护营河"。不过,由于郭威的行军速度太快,已不能容许慕容彦超挖出一条河的宽度,充其量只能用来养鱼或者当游泳池,离护营河还差得远,称之为护营沟也不为过。

有人要问了,你挖了沟,水呢,水从哪里来?该不会用口水吧?其实这个问题是最不必考虑的问题。开封这座城市有很实际的雅号,叫作"北方水城",河道密布。所以慕容彦超只有稍微开挖一下附近的河道,把水引过来就行了。

同类推荐
  • 微观历史:1957-1965

    微观历史:1957-1965

    本书汇集了作者于20世纪50年代在天津、北京上大学时,和60年代前期刚参加工作时的几本日记,记述了当时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个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大学青年教师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热火朝天的时代风貌,集中反映了当时大多数的普通高校老师和学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 三国之铁骑无双

    三国之铁骑无双

    得谋士,铁血三国,娶美人,颖川陈玉,一揽众美在三国,从傻X成为绝顶聪明之人,建至强骑兵,战骑无双,铁骑所向,收猛将,扬威无敌!,生于世家
  •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渡之战》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渡之战的有关内容。
  •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热门推荐
  • 妙手世子妃

    妙手世子妃

    小女贼一朝穿越成侯府庶出的三小姐,便是个爹爹不疼,夫人不爱,阖府不待见的悲情人物,但是生性散漫的她素来天不怕,地不怕,皇帝老子也不怕。此处不留姐,自有留姐处,她靠着自身的绝技,反出侯府,斗主母,斗恶仆,斗王爷,斗太子,把个好好的天朝搅了个天翻地覆。什么?你说本小姐不敢偷你!靠,告诉你,小子!姑奶奶偷的就是你!
  • 汉武挥鞭

    汉武挥鞭

    国际佣兵,京城大学机械和化工双料硕士,脑海里带着京城图书馆的书库,穿越成为幼年汉武帝。1.发展不出体系工业?那就带去体系完整的书库,3119万册够不够?2.没有人才?办上几十年书院够不够?3.儒家意识形态无法撼动?汉初的儒生帽子都被当尿壶,还不乖乖创立新儒学?4.粮食制约人口规模?不会去找土豆,地瓜和玉米?占城稻都能找到,还怕没杂交水稻?5.天灾不断?汉朝抓来战俘是要当奴隶的,修水利,养牲口。6.匈奴的马快追不上?打下大宛你想要多少汗血马?7.交通不便?新中国修桥铺路才用了多少年?8.信息不畅?大汉弄个电报不过分吧?
  • 独生女孩怎么养

    独生女孩怎么养

    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教育方法做支撑也许家长所期望的“凤”就无法展翅翱翔。本书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根据独生女孩成长的特点,从生活习惯、完美性格、生存能力、身心健康、情商教育、美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并针对独生女孩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等弱点,为家长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完善女孩的性格,塑造女孩的优良品质。
  • 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

    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法、知识管理法、目标管理法、时间管理法……这些产生于不同时代的管理思想、方法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有的甚至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时代发展到今天,管理问题受到人们更为广泛的关注。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商界精英,掌握、了解各种管理思想与方法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商业素质。本书汇集了10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28个经典的管理方法,集中体现了管理大师们超凡的经营智慧和管理艺术。一书在手,尽览当今世界管理精髓。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雾都孤儿 远大前程

    雾都孤儿 远大前程

    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最具诚意的两部代表作的合集。《雾都孤儿》是一部写实小说。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孤儿奥立弗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他在孤儿院长大,经历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后,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艰辛,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远大前程》讲述了孤儿皮普从小就和姐姐、姐夫生活在一起。姐夫一直对他很好。一笔意外之财使他得以去伦敦进入上流社会。为了追求自己的“远大前程”,他慢慢地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好在最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应该怎样去寻求自己的幸福。
  • 农民常用维权知识读本

    农民常用维权知识读本

    农民该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农民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有哪些途径?哪些情形可以申请国家赔偿?精神病人杀人要负法律责任吗?“父债子还”这句话对吗?借钱不还怎么办?由赌博引起的债务纠纷受法律保护吗?纳税是怎么回事?农民要交哪些税?我们合伙开了一家公司,他欠的债我要还吗?父母干涉婚姻自由怎么办?……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分为基本权利、守望家园、外出务工三篇,对农民常用维权知识进行了全面解答。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求变就是求赢

    求变就是求赢

    当你面对不断变化发展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想有所成就,却感觉迷茫无助之时该如何选择?在进与退、输与赢的关口,你当然会选择“进”与“赢”。而本书题为《求变就是求赢》,就是为你指出想赢就必须求变这一成功的先决条件。本书从求变与求赢的紧密联系、求变的重要性、变的方式、变的途径等各方面,辅以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范例,细致分析指明如何追求到“变”这一重要的社会生存技能,为你释疑解惑,拓展成功的思路,打开胜利的大门,让你顺利走向“赢”的彼岸。
  • 酒鬼刘三

    酒鬼刘三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一水溶玉梦红楼

    一水溶玉梦红楼

    潇湘馆内,黛玉等来的不是前盟成真的喜讯,而是另嫁他人的圣旨。面对着那个俊美超凡、深沉莫测的王爷,面对着变幻复杂的朝事家事,面对着府里宫里各有用心的人,情心成灰、孤傲清高的黛玉,经过重重误会,用自己聪慧、敏感的心,发觉那个执着而又霸道,深沉而又专情的他才是自己携手一世的人…….【水溶版】月色下的那一个浅笑,终使得我义无反顾,赐婚的背后,你可听到我心底那一声执着而又酸涩的叹息。“他能给你的,我也能给你,他没给你的,我还能给你,所以,他要的,我也要,他没有要的,我还要。”北静王府里,用我固执的一腔柔情,许你一生一世,不管前事如何变幻,我---绝不食言。【黛玉版】初见是无情的你,再逢是莫测的你,掀起盖头的那一刻,我面对的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你。“荣华富贵我不要,我只要一颗如他般的真心,你给的起吗。”历经误会重重,我才知道,原来渴求的真心早在我再见你时就已交付,红尘路上,我---陪你一生一世。卷一:一片幽情冷处浓卷二:一往情深深几许卷三:一生一代一双人强烈推荐鹤梦竹影的新文《鸠妃》红楼好文推荐若兰的完结文《红楼水黛梦》鹤梦竹影的完结文《红楼续梦之水黛情》长河晨日的新文《红楼逸梦潇湘情》夏轻尘的连载文《红楼之潇湘辞》月下菊的新文《玉漪碧水续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