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7800000007

第7章

国槐长出一蓬蓬米粒一样的黄花时,林智燕怀孕了。回娘家,她把好消息告诉了妈。刘丽珠喜滋滋地擀面条、卧鸡蛋,问她树生知不知道。林智燕说:"我不想现在就告诉他。平时树生老说我身子骨弱,家里啥活计都不让我伸手,要知道我怀孕,还不把我供起来。我是那么娇贵的人吗?"刘丽珠道:"不说就不说,抻些日子给树生个惊喜也好。你上班别累着,家里能吃点吃点,等反应大了,吃什么都没胃口,什么都吃不进去了。"

娘俩正唠着,林兆瑞回家。刘丽珠悄悄跟他说,你要当姥爷了。林兆瑞一愣,没回过味来。刘丽珠又说了句,燕儿有了身孕,你要当姥爷了!林兆瑞连连说好事啊。刘丽珠想闺女生下小孩儿她帮着带,便劝说丈夫提前办退休。林兆瑞摇摇头,上回排的戏还没上演呢,投入那么多心血,就跟自己孩子一样,怎么着他也要等个结果,看上一眼再退。刘丽珠没有再坚持:"你呀,就是这个命。成也舞台,败也舞台,一生的荣耀和倒霉,都跟你的戏有关。"

林兆瑞点头称是,夫人真是太了解他了。

这天中午,林兆瑞正跟几个演员说戏,革委会主任来找他。东拉西扯了几句后,主任从兜里掏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报纸,搁到桌子上,一脸严肃:"咱们唐城出了个知青典型。省里交给任务,要咱们根据这个原型创作一出样板戏,争取在全国一炮打响。团里这点老人扒拉来扒拉去,就你挑头合适。上次那出戏先搁搁,这回可是上头交下来的政治任务。你抓紧看看她的事迹,准备准备带人下乡去体验生活。老林啊,人不可能倒一辈子霉,这对你来说是个翻身的机会。"

主任走后,林兆瑞打开报纸,是省委机关报,头条位置有张大照片。这不是亲家的老闺女小环吗?圆脸,短辫,怀里抱着一捆麦子,正咧开嘴冲他笑着。再一看黑体大字标题:《扎根山乡的"铁姑娘"--王卫东》,林兆瑞哈哈笑了:"这闺女,行啊!"再往下看,手有点颤抖。报纸上写道:知青的好榜样王卫东,在为生产队铡草时,被一起干活的社员误伤,铡掉了右手小指头。她强忍着剧痛,到卫生院简单包扎后,第二天依然跟社员们一起下地干活。铁姑娘的事迹,像长了翅膀传遍整个山村,飞进每个社员的心田。在她的影响下,广大知青和贫下中农发挥出冲天干劲,今年小麦亩产达到六百多斤……五六千字的大通讯,别的内容林兆瑞记不清了,只知道小环受了伤。密密麻麻的铅字在他眼前渐渐模糊,小环血肉模糊的手指愈加清晰……

他攥着报纸忐忑不安地回了家。

刘丽珠戴上花镜一看报纸,眼泪唰地一下流出来:"这孩子怎么这命苦,下乡遭罪不说,还残疾了,亲家母知道不定怎么挂念呢。"

林兆瑞道:"先别跟他们说。小环现在到县里当知青办副主任了,上级要我们以她为原型排一出反映知青上山下乡的新戏。我这么寻思,小环没在家过年就呕着气走了,跟家里的关系有点僵。我呢,马上去趟县里,先摸摸情况,顺便做做她的工作。亲家那头还在置气不能说这事,我悄悄跟亲家母打个招呼,看她有啥东西捎没有。另外呢,以亲家的名义给小环买点吃的。"

刘丽珠道:"对头,家和万事兴。小环这丫头敢想敢干,我看好她,日后还会有大出息。"

受过高等教育、讲究礼数的刘丽珠,不知为啥偏偏喜欢外人眼里疯疯癫癫的王卫东,还一度把她看作未来的儿媳妇。端详着报纸上的照片,她突然问丈夫:"哎你说,要是小环跟咱们小诚会是怎么样?"林兆瑞说:"别乱点鸳鸯了,他俩不般配,我看小冯更适合你儿子。"

说起儿子的婚事,两口子又有些烦心。冯红父母虽没明确表示反对这门婚事,但对头次上门的林智诚却不冷不热,两个哥哥也带搭不理的。他们希望冯红找个部队大院出来的,门当户对的干部子弟。

风从南面大山中吹过来,夹带着苦艾的味道。县知青办门窗敞着,风吹得窗帘扑嗒嗒作响。

卫东倒茶时,林兆瑞注意到她右手小指戴了个胶布套,他一阵心疼。看林叔盯着自己的手,卫东举起来笑笑:"受了点轻伤,现在没事了,跟正常人一样。"等林兆瑞说明来意,她又笑了:"我还能成为你戏里的主角儿啊?起小在你眼皮底下长大,林叔你还不知道我这点儿出息。"

林兆瑞说:"领导说不光要排一出新戏,还让挖掘一下思想深度,要跟你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跟阶段斗争联系起来。"

这话启发了王卫东,她坐下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林兆瑞在本子上记着。聊了有一个多钟头,看时机差不多了,他插上钢笔帽:"林叔这次来呢,还有一件要紧的事。年前你跟你爸闹别扭的事,我也听树生说了。你在农村搞对象,怎么个情况我不太清楚,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看有没有法子解开跟家里的疙瘩。"

王卫东把屋门关上,坐在林兆瑞对面:"林叔,说实话我也很矛盾。我没想到会闹到这一步。我和柱子关系既没法往深里发展,又没有退路,不可能一刀两断--我到底该怎么办?"

面对林兆瑞慈父一般的目光,卫东把压抑了很久的心里话全掏了出来。柱子大名张存柱,是村里唯一念过高中的人。知青来村里后,他隔三岔五来知青点串门。刚进村的王卫东,通过他了解阶级斗争新动向,把唯一一个富农分子揪出来批斗。又破四旧扒了山下一个明代宦官的坟墓,打烂石人石马,挑着骨骸和腐烂的衣冠游街示众。不过那会儿,她和柱子还只是战友,并不比组里的男知青亲近多少。

王卫东赏识柱子,是从演出救场开始的。那年早春修农田水利,公社让知青们排段样板戏慰问社员,领导点名演《沙家浜》第五场"坚持"--"现在社员有些懒散,泡病号,磨洋工,开小差,演样板戏就是要鼓舞一下士气,要坚持到底!"

这出戏剧情是这样的:抗日战争时期,以郭建光为首的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隐蔽在芦苇荡。面对日寇扫荡,郭建光劝说大家不要焦躁,坚守待命。随后风雨骤起,在战士小虎一句"大风雨来了"之后,是郭建光和战士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著名唱段。慷慨激昂,热情高涨,很有感染力,这也是领导看重这段戏的原因。

王卫东导演、剧务一肩挑。柱子常过来瞧他们排戏,偶尔插几句嘴,说说自己的意见。王卫东说:"一边眯着去,这没你的事儿。"换成别人,柱子早急了,王卫东数落他,他只是一笑。扮演小虎、只有一句台词的知青小刘,有些过意不去,想把自己的角色给他。王卫东恼了:"他又不是知青,不行!"

那晚月光如水,河堤上一面面红旗猎猎有声。河岸临时垒起的土台子上,挂着好几盏明晃晃的马灯。舞台背景糊着几大张宣传纸,上面画着芦苇、乌云,蛮像那么回事。几个知青躲在后面操弄着京胡、二胡、大锣、铙、钹等--这都是他们从城里跑东跑西借来的。前奏响起,身着灰色新四军服的郭建光和战士们一亮相,就博得全场叫好。

当郭建光唱到"毛主席党中央指引方向,鼓舞着我们奋战在水乡"时,工地宣传员突然站起来喊口号:"立下愚公移山志!"下面社员也一块喊。又喊:"敢叫日月换新天!"社员也跟着喊。这么一通喊,虽然打乱了演出节奏,但也烘托出现场气氛,让守在台口的王卫东心潮澎湃。

其实这出戏剧情唱段大家都熟,但现场看真人表演感觉就是不一样,社员们眼睛瞪得圆圆的。这时,郭建光又一次纵身跃上土台:"同志们!这芦苇荡就是前方,就是战场,我们要等候上级的命令,坚持到胜利!"几个知青应道:"对,我们要等待命令,不怕困难,坚持到胜利。"

正当乐器模仿风雨骤起时,小刘却不见了踪影,王卫东急得直跳脚。一个社员跑来告诉她小刘拉稀了。正节骨眼上,这不是掉链子嘛!卫东没工夫骂娘,急中生智,她硬把这个社员推上台:"你替他上,喊一句"大风雨来了"就行。"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观众,社员嘴唇哆嗦着,嘎巴了几下嘴,最后总算喊了出来。可一紧张忘了台词,一句"西边上来天道来"从他嘴里喊了出来。这是地道的山里话,遇上雷雨天也都这样表述,但搁在此情此景,却显得那么滑稽和不伦不类。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王卫东觉得天塌了一样,一个来月时间,多少辛苦努力一下子化为乌有。她一阵眩晕,手扶住了旁边树干。正这时,柱子不知打哪儿冒出来,跳到台上喊:"大家静一静啊,方才是故意制造个戏剧效果,让大伙儿放松放松。大伙儿说怎么样?"台下齐声说:"好!"王卫东一下子迸出了眼泪。柱子在台上接着说:"下面,我给大家念一首我写的《忆秦娥》,一来鼓舞一下士气,二来呢,等知青接下来的精彩演出--"东风寒,轮飞人笑斗志坚。斗志坚,滦河战士奔赴前线。旭日东升红旗艳,战鼓催我飞向前,飞向前,壮志男儿,安排河山!""

这段小插曲过去后,演出继续进行。模拟的暴风雨中,众知青和郭建光边舞边唱。最后,马灯骤然亮起,知青们巍然屹立,构成一组与暴风雨顽强搏斗的英雄群像。台下一片叫好声,王卫东看到公社主任兴奋地拍着巴掌,高兴地和县领导说着什么。她长出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衣服都让汗给湿透了。她在人群中寻觅着张存柱,正好柱子也在看她。四目相对,他冲她调皮地挤挤眼,她不好意思地把目光移开了……

知青们慢慢融入村里生活,每天下地和乡亲们一样挣着工分,一晃过了半年多。秋天给山岭点缀上了斑斓色彩,能隐约看到长城在群山中绵延。山脚下,一片片高粱摇曳着丰满的穗头。这里大秋作物只有高粱,为保证通风,要擗去一些叶子。夕阳下山,收工哨子吹响,男男女女钻出了高粱地,说笑着捆扎起堆在地上的高粱叶。这东西要扛回去喂牲口。生产队长清点人数,听说王卫东脚扎伤了没出来,便招呼张存柱去看看。大伙儿起哄,队长道:"笑啥笑,柱子给牲口看病是把好手,给人瞧病也不含糊。"

王卫东头发蓬乱,抱着膝盖坐在地上。柱子看她身边高粱叶子上有些血迹,便焦急地搬她的脚,要看看伤得重不重。王卫东也不吱声。脚是完好的,又看腿,看胳膊,都没受伤。面对卫东羞红发窘的面孔,他忽然明白了怎么回事,脸一下子红了。高粱穗在头顶摇曳,柱子脱下红色跨栏背心,三两下撕成一条一条的布:"给,用这个先垫上吧。"他搁下一堆红布条,拨开高粱秆走出去几米远,说了句:"我等你啊!"

王卫东怦然心动。从此以后,这个人渐渐占据了她的心房。在以后漫长的农村岁月里,每次来例假她都会想起这个人,这句话。王卫东,这个来自城里的姑娘,开始像农村女孩一样用布做月经带,到后来她到县里当上干部,柱子特意给她买来卫生纸时,她已经很不习惯了……这广阔天地里孕育的感情,生活在城里的人们能理解吗?

面对林兆瑞关切的目光,王卫东说:"全家人数落我,说我傻,让人家糊弄了。是,我不该跟我爸顶嘴,不该过年一声招呼不打就走。可谁又理解我呢?本以为我哥跟我齐心,站在我这边,可没想到他前些日子来,背着我去找柱子,让他跟我一刀两断,别影响我返城。我知道哥是为我好,可他就不想想,真要和柱子吹了,柱子伤心我更痛苦。比起我的手来,我心里的伤痛更厉害!"

等她平静下来,林兆瑞才说:"这样吧,我回去做你爸他们工作。你这头呢,也别冲动做出傻事来。至于将来,我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会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的。"

"林叔,你要是我爸多好!"卫东眼神里流露出的孤单无助,让林兆瑞想起自己的女儿:"小环啊,天下父亲都是爱自己儿女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行了,心情好点,啥时候让我见见柱子,我相信你看中的人一定错不了。"

一听这话,卫东露出了笑容:"那我打电话叫柱子过来,他真是个不错的人。我受伤后,大家都说我勇敢、坚强。其实,要是没有柱子背后安慰我,关心我,没有柱子那句"漫说你少个小手指,就是少个胳膊少条腿我也要你",我早就崩溃了。"

林兆瑞此时真切地理解了小环,这个他眼里曾经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把草纸包裹得四四方方的核桃酥拿出来。听说是父亲捎来的,卫东脸上现出一抹惊喜:"真的,我爸还认我这个闺女?"

"瞧你说的,孩子都是父母身上的肉,哪儿能说不认就不认了呢,你爸那是一句气话。"

卫东如释重负:"其实,我爸真的挺好的,这些年他也不容易。他血压高,我不该气着他。林叔,你盯着点,别让他老喝酒,只有你的话他才听。还有,我嫂子寄来的毛衣和钱都收到了,你替我谢谢她。"

林兆瑞回到唐城,先去找亲家,一五一十讲了小环的事,但隐瞒了断指这个细节。听说老闺女成了典型,当了领导,再看看她捎来的栗蘑、山野菜等土特产,王天喜后悔地直拍后脑勺:"唉,我这狗脾气,点火就着,小环她受了不少委屈!"

送走老林,王天喜叫住往外跑的外孙子:"姥爷眼神不好,你帮我写封信,叫你老姨抽空回家一趟,我想她了。"他卷着旱烟,仰靠在躺椅上,吩咐大刚道:"我念你写。小环……啧,不行,你别写啊。换个开头:卫东……别扭。让姥爷想个有水平的开头。嗯,这个不错,吾儿小环……"大刚问啥是"吾",王天喜说"吾"就是我的意思。外孙道:"那应该是吾女小环。"王天喜说:"都差不多,接着往下……"

林智燕来这屋取东西时,正听见爷俩讨论信的写法,她抿嘴笑了。回屋想了想,她也写了封信,替树生表达歉意。两封信装进同一个信封,寄了出去。

白天落了几滴雨,黄昏仍旧乌涂着,闷热难耐。国槐树冠周围,聚集着不少蚊虫、蚂螂。燕子穿梭往来,掠过地面飞着,让人觉得分外压抑。

王树生骑车回家,刚进胡同就瞧见街坊毕成穿着大裤衩,腋下夹着一卷凉席,站在自家小平房顶愣神。老毕是陶瓷厂美术师,画得一手好丹青,王树生新房里就挂着他为小两口画的《春柳新燕图》。王树生搂住闸,长腿支着车子,叫了一声毕师傅,问他在房顶干啥。老毕支支吾吾,说上来凉快凉快。

毕成脸有些发烫,像被人看穿了心事,直到王树生进了家门还没缓过劲来。他是个胆小怕事的男人,见人腼腆得很。白天在厂里上厕所,正遇上革委会主任,见领导总不能不说话吧,于是硬着头皮没话找话:"王主任,今天天气不大好。"主任心不在焉地点头:"嗯,是不大好。"说完又找补了一句:"有些人想改变都改变不了。"主任的本意是想说,天气的好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显示一下自己有水平,学过辩证法。可大老粗没文化,表述出来就词不达意甚至南辕北辙了。毕成让频繁的运动整怕了,一听这话顿时有种被判死刑的感觉,冷汗顺着脊梁骨直淌。

主任没发现他的异常,痛快淋漓地撒完尿,临了抖落两下那个物件,问他在厂里画几年画儿了。毕成心惊肉跳地回答说十年,画得最多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我怎么听说,你最拿手的是画仕女呀?"主任系着腰带的手停下,盯着他突然发问。听了这话,毕成吓得都结巴了:"谁,谁,谁说的?造谣,中伤!"

主任大笑起来,点着他:"看你这熊样儿。给你个任务,四天内创作出一套古代四大美女系列茶具来,外贸要用。"

同类推荐
  • 逃来逃去

    逃来逃去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干枯的河

    干枯的河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英雄纪

    英雄纪

    ,中国首部以彝族奴隶社会、摩梭母系社会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大西南少数民族异域风情之旅。您将领略到一幅古老的彝族奴隶社会和神秘的摩梭女儿王国画卷
  • 姐儿门前一棵槐

    姐儿门前一棵槐

    这是一部战争情感小说,是一个将军惊心动魄的情爱史,是一个女人感天动地的美德书。在战争中荣升为将军的人,背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她们是中国革命最高贵的牺牲。本书温婉细腻地讲述了将军(牛儿)和妻子郑秀云与前妻凤儿之间的恩爱情仇,在苦难和尊严的人性挣扎中,一番儿女情长,几多尘缘未了,母性的自尊和宽容之美,读来催人泪下,扼腕叹息,如一幅优美的风俗画。
  • 飞往天堂里的千纸鹤

    飞往天堂里的千纸鹤

    女人伤心、流泪,但就是不回去,就是不回去。脾气是倔强了点,但是他没来接,自己回去多丢脸啊。快过年了,女人的母亲说,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除夕的,要不你就回去,要不你就离婚,还能怎么样?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地球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地球篇)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创造和养育了众多生命的伟大母亲。然而,作为高等灵长类生物,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并不长。虽然,人类至今已经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是我们仍然无法解释许许多多地球上的谜团。
  • 王子的甜梦天使

    王子的甜梦天使

    刚进大一的沈梦琪为生计所迫,碾转于酒吧打工,没想到工作的第一天晚上就遇到劫色的流氓;已为大三的李立阳见她姿色撩人,情不自禁地挺身救美,结果昏迷地躺进了医院。为了偿还人情,善良天真的沈梦琪潜伏到李立阳身边,甘愿做起贴心的小秘,可她却不知道自己靠近的对象就是学校里的最有影响力的男生。…沈梦琪:“李立阳,你混蛋!”李立阳:“你…骗我就得付出代价。”一夜惊喜,他笑着看她忙慌逃窜,怦然心动的感觉,暗许一生年华…
  • 魏野仙踪

    魏野仙踪

    白天在衙门里坐冷板凳,向人陪笑脸混日子,夜里却带着全部家当逛荒坟进老宅,收妖赚外快。穿越而来的魏野就这样冷眼旁观着天下风云,亲身目睹一个庞大帝国的渐次动荡。没有扶保汉室之志,只打算捞一笔横财就飘然而去的他,仗着一部道书残卷通吃黑白,却一不留神撞上了历史长河的分水闸……在星海般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低头翻看着道书,剑尖刻写着符篆,靠着一身并不高深莫测的道术,莽莽撞撞地造访那些未知的地方。魏野,失业的冷门科目砖家,未受天箓的汉末野仙,就这样毫无芥蒂、心情愉快地开始探索这个充满无尽趣味的世界。仙家云踪遍大千,只要不摆出什么高冷装逼范,那绝对很精彩。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 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本丛书分为五个分册,分别为《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财务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生产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为读者提供了在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制度范例和工作流程。通过最新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将每一个工作流程以最清晰、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最实用的工具。制度范例从现实工作中的细节入手,对每一项工作环节都作了切合实际的论述,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具有可操作性的考评依据和培训蓝本。
  • 旧爱半醒

    旧爱半醒

    这是每个人求而不得的爱,幸好我始终相信,还有你的爱,值得过沧海。她曾经为了一个人,褪尽繁华,世界逃亡。她去过那么多地方,看过几千次黎明,再也没能遇到熟悉的温柔。他是她猜不透、悟不穿的谜。他温文尔雅,几乎成为所有女人的一场梦,却独独甘愿为她倾尽温柔,预谋一场旷日持久的私奔。大雨倾盆,他们在最坏的时间相遇,她是劫犯,而他却是人质。她努力为他重新开始新生活,一座城,一个人,一颗钻石,串联起无数记忆碎片,阴谋与冲突接踵而至,两个人平静的生活再度被打破。他看似无害,却手握她不知道的秘密,他……究竟是谁?这一生,旧爱太美,只能半醒。原来她所有困苦的岁月,竟都是为了遇见他。
  • 仙魔同修

    仙魔同修

    洪荒世界,天地不仁为万物为刍狗,原本渴望安逸生活的墨离,一步步被逼走向逆天之路。逆天之路多坎坷,我欲成仙天不允,仙也好,魔也罢,让这个世界在本神偷的脚下颤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