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400000004

第4章 未及相逢:望向同一片星空的眼睛(3)

一九三二年,新文学大家周作人出版了《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一时间好评如潮,深受学术界的重视。而钱钟书却在《新月月刊》发表的书评里摘误指瑕,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书中的根本误解、错误和不足之处。

在书中,周作人将文学划分为"载道"、"言志"两类机械图式:载道即遵命文学,在政府禁锢思想时起支配作用;言志则是思想繁盛时的先进文学,以明代公安三袁为典型。而他更是认为,反对封建思想的"五四"文学革命与公安派一脉相承。

钱钟书对这样的说法不能苟同。他在书评中辨别了"载道"、"言志"并非相悖的概念,"文以载道"、"诗言志",一切只是分工的不同,多少"载道"的文人,作起诗也是抒怀以言志。有些东西,并不是简单的归纳派分,也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

他批评了周作人的概念不清和简单逻辑,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周作人哑口无言,无可置辩。只是这样毫不避讳的评论太露锋芒,总不免让当事人难堪。他禀性如此,到底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不屑于为了所谓的人情世故做违心妥协。

他只是他,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与世界相对。在校期间,他不喜交际,更不会去拜访那些所谓的权威名流,连社团活动相邀也只是敬谢不敏。有人说他行为乖张,不近人情,也有人说他架子大、爱挑剔、爱出风头……那又怎样,他就是他,从不愿在那些虚与委蛇的应酬中浪费宝贵光阴。

才子的世界,不需要太多人懂。他有太多的事要做,太多的书要读,他要把那点点滴滴的时间积攒起来,在图书馆里消磨,在书海里遨游,如痴如醉。除此外,靠着自己的揣摩和悟性,他作了大量独具匠心的旧体诗,还成了石遗老人的门上客。

石遗老人,在旧诗中取法江西诗派,颇有一番建树底蕴。石遗老人性情孤傲,很少将世间诗人学者看在眼里,却独独对相差两代的钱钟书青睐有加,对他的诗作的意境与风骨也指点颇多。因为石遗老人,钱钟书舍唐诗趋宋词,诗写得也更快更好。

石遗老人降尊纡贵,亲切唤钱钟书"世兄"。两人谈诗论道,石遗老人常常拍案而起,惊叹:"世兄记性好!"石遗老人还如此品评云:"世兄诗才清妙,又佐以博闻强识,惜下笔太矜持。夫老年人须矜持,方免老手颓唐之讥,年富力强时,宜放笔直干,有不择地而流,挟泥沙而下之概,虽拳曲臃肿,亦不妨有作耳。"钱钟书说:"丈言颇中余病痛。"

石遗老人在自己编写的《石遗室诗话续编》中把钱钟书的诗册逐一点定品评,还特意为他附上热情洋溢的序言。他说:"默存精外国语言文字,强记神思,博览载籍,文字淹雅,不屑枵然张架子,喜治诗,有性情,有兴会……"

传奇不可复制。他是钱钟书,读书著文,研磨作诗,自有别人学不来的风骨与性情。在清华大学,他用自己的学识与个性,征服了无数学子和教授,世间再寻不到一个如他这般的人物。

柔软中的钢铁

钱钟书已经来到了清华大学,并且过得如鱼得水。而那个望向同一片星空的女子,还会远吗?

时光追溯到一九二七年,那时杨绛十六岁,已是苏州振华女中高中部的学生。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她因个头矮,人还娇小,看上去就像十三四岁的女娃娃,没有长开,懵懵懂懂。

那时正是北伐战争胜利时分,动荡的年代,胜利的欢乐总是伴随着扩张百倍的激动,一个个游行队伍,群情激昂地涌上热闹的街头,学生运动更是此起彼伏,集会、演讲弥漫了那些兴奋躁动的日子。

有一次,学生会发动各校学生上街宣传,杨绛同学也赫然在列。只是瘦弱文静的她,一想到自己如猴子般站在板凳上,被一群人围将起来,其中还不乏轻薄猥琐的男人,便觉得如当街示众般难堪,而自己那细弱的声音又如何能穿透喧哗吵闹的人群呢?

她不愿参加,却又没有推辞的理由,便想学当时古板人家的女学生,借家里人不同意的说辞推掉。周末回家后,她立即向父亲求助,不料她的父亲一口拒绝了:"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

她的父亲是倔脾气,眼里容不得沙子。他是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时,张勋打败了一家军阀胜利进京,江苏省的名士乡绅联名登报表示欢迎,他并不愿欢迎这样的"辫帅",可下属也自作主张加入了他的名字。他得知后,坚持"名与器不可以假人",便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义正词严地表明自己没有欢迎张勋。

听到父亲这样毫不迟疑的拒绝,杨绛慌忙说:"不行啊,少数得服从多数呀!"

她的父亲沉吟片刻,认真地说:"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去不去在你。"

接着,他便将自己坚持在报上登启事的事告诉了女儿。虽然他知道有人会说自己不通世故,但他这样对女儿说:"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Dare to say no!你敢吗?"

杨绛苦着脸,有些底气不足地说了"敢"字。

第二天,她回了学校,说明自己不去参加宣传。当同学们问她原因,仍想不出充分理由的她,只坦白地说:"我不赞成,所以,我不去。"

在热情高涨的革命氛围下,这样随意的"不赞成便不去"无疑是泼冷水,她成了"岂有此理"的众矢之的,同学们向校长告了状,校长把她狠狠批评了一顿,但这个柔弱的小姑娘,倔强的小脸上只有雷打不动的坚持──不赞成,不去!

她是柔软的,文文静静,不言不语。但她有一个正派倔强的好父亲,他用自己的言语和经历,教会女儿要敢于坦白,敢于说不,敢于成为柔软中的钢铁。

事实上,她的坚持和选择是正确的。当被推选的其他三位女同学热情兴奋地进行街头宣传时,便有自称团长的国民党军官起哄吆喝,还邀请她们明天去游园宣传。其实,这不过是借口,他只是想请她们游园吃饭而已。

那所谓的街头宣传,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变了味道,而她"岂有此理"的坚持,也成了很有道理的先见之明。校长得知后,大吃一惊,下令禁止了女学生们这样的宣传。

她是幸运的,拥有温馨的家庭、关怀备至的母亲和以理服人的父亲。父亲从不会强迫她做些什么,连学习也是让她按自己的兴趣来。她喜欢诗词小说,便买来给她;他自己喜欢音韵学,但女儿对此却不感兴趣,他也不勉强她。

孔子云:"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这便是杨荫杭先生的教育理念,让女儿顺着自己的天性学习成长,而他只是因势利导,并没有多加干预。高中时,杨绛还辨不清平仄声,他也不着急,只让她慢慢涵咏体味,并说"不要紧,到时候自然会懂"。而有一天,她也真的──自然懂了。

一九二八年夏,杨绛高中毕业了。她想要报考清华大学,只是刚刚开始招女生的清华大学,这年并不在南方招女生,她只得就近报考了东吴大学。

那个年代,中国虽然历经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文化洗礼,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却依旧束缚着广大妇女群众,去上大学的女孩是很少的,当然东吴大学的女生,也没有很多。

正因为女生少,文静且不善运动的杨绛,参加了排球队,成了一位很是神气的女排球队员,并在比赛时拿过中气很足的发球分,惹得啦啦队叫声一片。后来,当杨绛看到电视屏幕上的排球比赛,还会眉飞色舞地说:"我也得过一分!"

长长短短的岁月,总是禁不住回忆。曾经,她只是跑得跌跌撞撞的季康,如今,却已成了亭亭玉立的女大学生,而她的父亲,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故人笑比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那天,父亲对她说:"你说一个人有退休的时候吗?我现在想通了,想退就退,不必等哪年哪月。"她知道,这话是父亲说给他自己听的,这一刻,她觉得父亲有点老了,有高血压,会头昏,不再如从前那样心力充沛。

她有些心痛。自己长大了,而父母也苍老了,原来,自己的每一分成长,承载的都是父母如水的光阴。她开始思考,怎样让他们省些心力,不再那么操劳。

从小她便是懂事的孩子,体恤父母。她的父母亲,也会为她的这份孝顺心而欣慰不已吧。

在东吴大学的日子并没有多少波澜,秋冬春夏,转眼便是一年,她成了一名大二的学生。这时候,她面临了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分科。

她是文理均衡发展的学生,不像钱钟书那样严重偏科,所以选专业也多了几分踌躇。不知为何,老师似乎都偏爱理科些,他们认为杨绛有条件学理,自然是选理科好些,杨绛不置可否,只回家征询颇具智慧学识的父亲:"我该学什么呢?"

父亲回答说:"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是的,喜欢的,便是最相宜的。只是这句让人豁然开朗的言语解决了惑,却没解决掉问题。杨绛喜欢文学,喜欢读小说,但东吴大学并没有文学专业,只有同为文科却又大相径庭的法律预科、政治可供选择。

她打算选法律预科,这样可以做父亲的帮手,替已显老态的父亲分忧,还可以接触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为写小说积累素材经验。只是她没想到,当她告诉父亲自己的想法时,一向让她选择的父亲却是坚决地反对。

这么多年的法律生涯,他见惯了太多尔虞我诈的陷阱与倾轧,在这个动荡黑暗的复杂社会,想要维护正义的律师,危险系数是极高的,要时刻提防邪恶势力的明枪暗箭。

而他也十分了解自己捧在手心的女儿,不谙世事,简单纯粹,他又如何忍心眼睁睁看她跳入这危机四伏的漩涡?

于是,乖巧懂事的杨绛,选择了政治系。只是对文学情有独钟的她,自是对晦涩的政治没什么兴趣,只是在课堂上用功些,她将课余时间消磨在图书馆,读小说,学英语和法语,她还列了自学的课表。

大学三年级,她的母校振华女中的校长为她申请到了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她获得了去美国深造的机会。在那个出国留学很是风光的年代,这可谓十分难得的机会,可她并没有特别兴奋,只是将消息告诉了父母。

父母的态度也很是平和,没有表现出激动或忧虑的情绪。父亲只是如往常般说"如果愿意,可以去",并表示,如果去的话,他会进行全力资助。

她想起父亲在自己刚上大学时,曾在不经意间说过的话:"只有咱们中国的文明,才有"清贫"之称。外国人不懂什么"清贫",穷人就是下等人,就是坏人。要赚外国人的钱,得受尽他们的欺侮。"

她只是想起,因为她知道父亲的言语间会有些偏见。问题是,她虽然拿到了奖学金,可是还有需要比学费多一倍的钱作为日常的生活费,再加上往返的路费……这些加起来,并不是什么小数目,她放弃了,因为不忍心再给父母平添负担。

其实,对待留学,她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见系里的老师都是留学生,便不见得留学生就有什么稀奇,更何况她对政治学并不感冒,与其去国外读不喜欢的专业,还不如去国内一流学府,学自己很是痴迷的文学呢!或许,冥冥中都已注定。时隔四年,她这块柔软中的钢铁,注定要走进那所当年没向她敞开的校门,更何况,那里还有等着与她邂逅的钱钟书。

后来,她考上了清华大学,也与钱钟书相知相恋,她的母亲如是开玩笑地说:"阿季脚上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一见清新,一见倾心。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虽然初识时,他并不算风度翩翩的男子,但因为爱他,在她心里,他便是最翩跹的依恋。感觉到了,爱情便来了。因着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与追求,性格的吸引和心灵的默契,两个惺惺相惜的年轻人,暗暗生出怦然的心动--他们一见钟情了。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爱情是一场甜蜜的心事,而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诠释着刹那定格的永远。

同类推荐
  •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

    混江湖,不了解杜月笙,注定不得善终;混官场,不了解杜月笙,注定籍籍一生;中国帮会三百年来第一人,在民国江湖的腥风血雨中,他凭什么做成“谦谦君子”,在民国政坛的波诡云谲中,他稳坐钓鱼台,是什么,让杜月笙在乱世之中游刃有余?是什么,让杜月笙总能在危机之时,全身而退?
  •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蒙古族英雄史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精选了曾国藩家书一改过去各版本形式,将曾国藩生平分为京宦生涯、窘困的团练大臣、人生巅峰、余晖残照四部分。在讲解曾国藩家书的同时,以这种简介的形式方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其思想。
  • 告诉你一个达尔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达尔文的故事

    精选了达尔文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达尔文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张颔传

    张颔传

    张颔先生是我省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考古事业上有重大贡献,其代表性成果为《侯马盟书》,即对1965年在侯马新田发现的春秋末期晋国赵、韩、魏诸国结盟文字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张颔先生在史学界、考古界、天文学界、书法界的多方面才华,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张颔传》由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根据张颔先生的经历,采用采访体的形式撰写而成,是韩石山继《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力作。
热门推荐
  • 星际大唐

    星际大唐

    “我把自己体内的力量,全部都传给了你,我抱着最后的希望,我希望我自己全部的力量能够唤醒,你血脉中皇者的力量,让你能进化到我们族内传说中太阳战士的地步,可惜在你的体内只是有我的力量,没有看到丝毫进化的迹象,我们灭族血仇在也不能够报了,太阳一族到你是真正的完结。”
  • 重生废柴:伪灵

    重生废柴:伪灵

    一府的人,各怀鬼胎,暗藏玄机。而她是废柴中的极品,无灵者——欺辱,夺婚,重生下界,灭门,一桩接着一桩来。红氏一族半身血脉?千年前的隐修大家族?重重身份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穷人好办事:创富与成功需要掌握的办事方法

    穷人好办事:创富与成功需要掌握的办事方法

    过去常说,一无所有的人办事,一个字:难。正所谓“人穷办事难”。贫穷失败、怀才不遇的人说话,一个字:轻。正所谓“人微言轻”。其实,办事不难,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办事成败的并不完全是你所拥有的关系、背景和财富。有那么多成功和富有的人都曾经一贫如洗,但最终靠着自己的奋斗精神和办事绝招,一步一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前程。本书概括起来将从三个方面提升你的办事能力:第一,树立正确的办事心态;第二,办事才能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第三,把办事当成人生的挑战和乐趣。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路易莎阿姨的趣味儿童故事

    路易莎阿姨的趣味儿童故事

    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简短易懂而富有哲理的故事既可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又能引发孩子思考,启迪智力,并学会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国际大师儿童精品绘本系列:路易莎阿姨的趣味儿童故事》具有丰富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还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并有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可拉近亲子间的距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亦恕与珂雪

    亦恕与珂雪

    在工程公司上班的理工男,无所事事晃到公司附近的咖啡馆,工作的烦闷,以及来自身为编剧的室友影响,使他兴起了写作小说的念头,此时,恰巧一位喜欢画画的女孩,理工男因此决定了故事的起点:一个学艺术的女孩叫珂雪,一个学科学的男孩叫亦恕。整部小说就在工程师和画画女孩间的情愫展开,而主角笔下的小说人物亦恕与珂雪,也随着主角的生活情节同步进展,挥洒出动人的爱情追寻历程。
  • 降伏万兽:诛天九夫人

    降伏万兽:诛天九夫人

    让世界黯然失色的霸王花凌霜,一朝穿越成废物小姐的奴婢,废物小姐的日子已经很不好过了,她更是受尽凌辱。不曾想,她因胆识过人巧结仙缘,得天河图、割天匕、驭兽牌、青皇令、诛天镜等法宝,从此回眸浅笑,万兽臣服,亿木膜拜,玉指轻扬,风云大变,日月无光,敌军灰飞烟灭。只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但终有一日,与君携手摘星辰,茫茫天地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