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100000005

第5章 享清华·人在清华大学,胸怀世界(2)

那些年,时光精粹如水晶,清浅地掠过他头顶的天空。他的目光,滑过一行行墨色的文字,他的手指,游走过一页页静默的书香;他的灵魂,飘移过一个瑰丽如月的世界。当他的思想同这些文字撞击,就演奏出一首惊艳的小夜曲,温柔、安静,又带着震撼世人的力量,像荒丘的风,生生不息,终不枯竭。

遇上最好的伯乐

每一匹千里马,都心心念念遇上一位伯乐;每一颗来自深海的明珠,都不愿意被堆积于茫茫人海,被淡忘,被蒙尘与遗失;每一位身怀才华的人,也都深深渴望着,在不久的将来,甚至就在下一个瞬间,便有步履轻盈、目光和蔼的人推门而入,愿意挖掘开发,帮助自己将最动人的一面打磨造就。

是的,千里马需要伯乐慧眼相识,明珠需要识货人拂去满身尘埃,有才华的人们也需要有人来安慰、鼓励、宽容,甚至是包装。

钱钟书是幸运的。

清华大学赋予他一个通往天堂的台阶,而他不卑不亢、沉稳有度地拾级而上,直至走到鲜花烂漫的境界。他的成功不是偶然,除却他孜孜不倦的努力之外,一路上,也有"贵人相助",一路偕行。

罗家伦先生,是钱钟书人生道路上第一位"贵人"。论声望,罗家伦似乎并没有其他清华大学校长那样出众,然而论功绩,却是清华大学改革校风、有容乃大的一代宗师。在他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第一,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女生;第二,破格录取了钱钟书。光是这两样,就足够这位老先生在清华大学校史上拥有一席之地了。

但他和钟书的缘分并不长,很快,他被调离清华大学,告别了这所美丽的校园。然而,他们依旧有书信往来。罗家伦很是欣赏钱钟书这位小友,甚至将自己的诗作寄给这位小友品鉴。罗家伦的诗其实写得极不错,钱钟书也是个好诗之人,于是专门写了诗评寄回去,用的依旧是文言文,翻译成白话便是:"您的诗写得真是如珠如玉,我从前听说您诗字双绝,字我是见过的,如今见了您的诗,才觉得盛名之下,果然不虚。这首诗我一定会好好保存,如果有机会,我也想请您帮我看看我写的诗。"

后来,他果然将自己写的诗寄给老校长。老校长亦是十分欣赏。一老一少,几乎是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的典型代表。

另一位大诗人陈衍,亦是钟书的良师益友。这两人相识,始于路上巧遇。那时,他们都还不知道彼此的名字,只是那位老人,时常看到钟书行走在前往图书馆的路上,每一次见他,怀中都抱着五六本书,于是终有一日忍不住拦住了他,翻了翻钟书手里的书,却露出遗憾神色。

钟书不由狐疑,他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位老人,忽然想起,眼前这位就是著名的诗人陈衍,号称石遗老人。他即刻毕恭毕敬地请教,为何老人看到他手里的书,会是那样的神色。陈衍笑问,他早就听说清华大学来了个才子叫钱钟书,可为什么这个才子只喜欢外国文学,中国文学这样深厚,却不下苦功夫钻研呢?

这个问题几乎是问到了钱钟书的骨子里──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究竟有什么差别。他已思索许久,此时有人提问,自然滔滔不绝:东西方的文化都是人类文化,没有谁高谁低的问题。但是我以为中华文化其实在根骨上比西方文化更高,但西方的逻辑、系统却是比我们的要优越一点的,这也是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其实面对着自己的长辈,有点无礼,可陈衍不以为意,依旧面带微笑侧耳倾听,这个学生很有意思,也很有本事。听到最后,他不由夸赞钟书,人人都说他学贯中西,不是没有道理的。

此后,两人成了莫逆之交。陈衍先生是戊戌变法的后人,思想比遗老们要开明许多。他与钟书所深爱的西洋小说译者林纾是好友,这位先生却是个怪人,才华横溢,一生翻译了众多外国小说,读者遍布大江南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深远。可这位老先生却最厌恶旁人称赞自己的译作,如果有人告诉他,自己因为他的译作而爱上了西方文化,老先生定然是要勃然大怒的,他以为,自己的译作是用古文翻译的,如若看过自己的译作,应该爱上的是中华文化。幸好,作为林纾先生好友的陈衍,并无这样的怪癖,他虽然比钱钟书要大上四五十岁,却很是开通,算得上是旧文人当中脾性最好的人了。

在清华大学期间,钟书还结识了一位对他极其欣赏的教授。那就是钟书的老师吴宓先生。这是一位十分宽容善良的老师,唯有在上课时要求严格。可钟书很少听他的课,上课时基本上都是在看自己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吴宓却并不怪罪他,反而很有纵容他的意味。对于这位学生,吴宓是格外宠爱的,甚至每次上课之后,都会请钟书当堂站起来,评一评自己讲课内容里的优劣。

而钟书也毫不客气,当着诸多学生的面就大肆点评,因为他知道,这位老师是不会在意的,反而会因为他的直截了当而心有快意。何况,他也认为,若是有意见不言明,反而藏着掖着,那才是对老师最大的不尊重。多年后,当他自己也走上了讲台,同样成为了一名老师,才恍然发现,当年的自己有多么骄狂不羁。为此,他专门写信给吴宓,请求原谅。未想,吴宓根本就没把当年的事情放在心上,反而安慰说,自己非常高兴能够遇见钱钟书这样的学生。他教过的学生千千万万,可也唯有钱钟书,才能让自己为他一再破例。

钱钟书即将毕业时,吴宓非常希望钟书能够留下来,继续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毕业之后便留在清华大学,为学术界作出贡献。为此,师徒两人甚至彻夜长谈,但最后,钱钟书还是婉拒了老师的邀请。他觉得,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已经没有读研究生的必要,他同校内的几个学长交流过,真正有才华者寥寥无几,他无须再为了一个学位浪费有限的人生。对此,吴宓虽然觉得惋惜,也深知钱钟书的决定或许才是最正确的。读研究生,然后留在清华大学执教,或许是许多人眼中的美妙人生,光辉、皎洁,又一帆风顺。但是,这在钟书眼中,却并不是最期许的,他并不愿意将自己的人生仅仅停格于此,虽然他亦是深爱着这所校园。

他还有许多许多地方没有走过,还有太多风景没有看透,他对于这个世界来说,还是太渺小,太轻微,而他不愿意如同一颗最普通的尘埃那样平静、平凡地活着。岁月悠悠,时光芬芳而冷酷无情,一生这样短暂和匆忙,在仓促的流光里,人们不能预测未来,不能折返前尘,唯一能够紧紧握在手心的,便是匆匆的此时。可此时有多久呢?其实短到一睁开眼睛,就倏忽无踪。所以,像钟书一样,放弃可能沉稳的未来,放弃那些旁人眼中的美满,勇敢地承担起可能的风险,走向人生的未知,这未尝不好。

因为那时,一颗心,是满的,是从容的,是无知的,亦是无惧的。

踏墨走笔

清华大学为钱钟书提供了一个尽情汲取知识的园地,也正是在这里,他开始了创作活动。那是这片古老土地上新旧交替的年代,一切都有可能发生。青年是热血澎湃的,女人是逐渐挣脱围裙的,满清的遗老们虽然抵抗着,但新世界新思潮的力量摧枯拉朽,已经势不可当。

钱钟书诚然是嗜书如命的,却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意气书生。他也同样关心着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样密切关注着中国的命运。当时的学生,若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除了上街奔走呼号之外,最直接的便是出版刊物。而正好,清华大学有自己的刊物,叫作《清华周刊》,在学生当中很有影响力。

《清华周刊》原来是清华大学的学生自己创办的刊物,一开始,也并没有怀抱什么远大目标,只是打算将学子们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来,供闲暇之余,博君一笑。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华周刊》渐渐增加了传达时事的功能。通过这个渠道,清华大学学子们能够尽快了解到国内外时事,而他们的爱国心,也因此更加被激发起来。与时俱进的《清华周刊》增添了一些关于时事政论的栏目,影响力越来越大,渐渐开始走出校园,走向全国,在知识分子、工人中间都很有地位。

《清华周刊》最为人所知的是政治时事板块,然而它的文学板块,也同样备受瞩目。能够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到《清华周刊》上,对于当时的学子来说,是一件挺光荣的事情。而那时的钱钟书,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个平台──如果说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是他汲取养分的辽阔天地,那么《清华周刊》就是钱钟书施展才华的光辉舞台,他在这一寸仿佛渺小的版面里,将自己的才气化作墨色,昭告大众。

他曾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小说琐征》的作品,至今都为人津津乐道。但他自己却曾经笑谈自己当时用错了方法,明明是文学的东西,他却是用历史的角度来进行考证。其实这未尝不是另辟蹊径,别具一格。这篇文章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是他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证研究积累出来的成果。写得最好的是第三个部分,是考证汤显祖《牡丹亭》的。

他虽然还年轻,但见多识广,逻辑严密,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把《牡丹亭》中的隐含在深处的政治意图进行了探索与揭露。其实在大多数人眼中,《牡丹亭》是一部瑰丽灿烂的爱情喜剧,为情生,为情死,生生死死,都是为了一个动人的"情"字,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于是,太多人关注着《牡丹亭》的情,却忽略了汤显祖的意。每一部作品问世,都有其意义,或高峻如巍巍泰山,或轻浅如洁白鸿毛,作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写下《牡丹亭》的目的绝非只是为了写一出悱恻如风月的感人爱情,比之《红楼梦》,《牡丹亭》的身后,也隐藏着太多太多的东西。

钱钟书将这个切入点从普罗大众所关注的"情",转入汤显祖的写作意图,不论是对于他自己,抑或是文学发展史,都是一次不小的进步。为了这篇看上去并不长的文章,钟书颇费了一番心血。考证,研究,定论……没有一件事情是简单的,一点一滴,都需要他用上全部心思。幸好,这份苦心得到了回报,他的名字,越来越多地被众人熟知。如果说在苏州时,钱钟书还只是一位江南才子,那么到了清华大学,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他已经成为了全国都闻名的大才子了。

钱钟书才华和人气都如此出众,自然被《清华周刊》重视和器重。不久,钱钟书就被任命为文艺组编辑。当时的《清华周刊》是众多刊物中最为举足轻重的,别的且不论,以它学术组编辑是吴晗,文艺组编辑除了钱钟书之外还有一位吴组缃来看,这种阵容,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与此同时,钱钟书还兼任了《清华周刊》的英文副刊编辑,可见,《清华周刊》亦是钱钟书的伯乐。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是第一个令他从温煦江南走向大千中华的华丽舞台。

在这个舞台中央肆意奔跑的钟书,曾在这段期间写过不少文章,只可惜大多都没有流传下来。如果这些文章得以保存,显然又可以震惊文学界。都记得钱钟书古文写得极好,行云流水,灿若星华,几乎可以同"唐宋八大家"媲美,却没多少人记得,钱钟书的古体诗,亦是写得极好,风流飘逸,又不失沉静端庄,若是比作女子,那定然是梦中才能一亲芳泽的绝代佳人。

之所以不太有人知道钱钟书同样擅长古体诗,只因为他不愿将此事昭告世界。他很厌恶那些会写一点古诗,就急不可待地刊印出来,用来赚钱,恨不能天底下的人都叫他一声大才子的人。钱钟书骨子里,甚是有点儿傲气,觉得这种行为,恰恰证明了自己眼低底子浅。都说钱钟书颇有些恃才傲物,然而却没人想过,他的傲气,是他的生活态度,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而在所有真正有才华的人面前,他永远都是平和谦逊的。有主见的人,总是值得人佩服的。

诚然,真正才华横溢的人,是烈火淬炼的金子,是暗夜里依旧明亮如昼的明珠,是沉默在幽深小巷里始终令人垂涎的香酒,不会因为低调而被尘埃埋没。时光推移,岁月荏苒,总会有人发觉,在繁华深处,藏着那样一颗柔润骄傲的心。

他在写给父亲的家书中曾写道:如果有一日真打算去刊印自己的古体诗集子,那不用多印,一百册足矣。能够让一百个人读过自己的诗,成为自己的知音,已经太足够了。他最后又极其"狂妄"地写下:"不屑与人争名也!"确实骄狂,确实不羁,也确实有骄狂和不羁的资本。他的傲气,建立在他满身才华的基础上,纵使有人不服,也比不过他,掠不去这风采。

一九三二年三月,某一期的《清华周刊》中发表了钟书的一首古体诗:《得石遗先生书并示人日思家怀人诗敬简一首》。这首诗,让人看到他的另一面才华,还得到了陈衍,也就是题目中的石遗先生以及罗家伦先生的高度赞赏。若不是还有这首诗的存在,以钟书低调又"狂傲"的性子来说,恐怕也不会轻易将自己的诗作展露在众人眼前。而那时的钱钟书,不过是一介大三学生,可他的声名和学识,早已远远超越了同龄人。

或许那时,他的心,是一座小小的城。书香是填满大街小巷的柳絮,笔墨是林立高楼间随风轻摇的铃铛,有美景,有音乐,看起来和听起来,都是满满的,仿佛一点也不寂寞。可是啊,那些娇艳的风景似水流过去,恍如屋檐下无声的滴雨。他会不会在某一个石榴花开的瞬间,觉得自己的影子好长,好长,被金黄的阳光照得好凄凉。可这只是瞬间的思流,瞬息明灭,如波光泡影,年轻的才子心里,还只容得下自己、梦想和未来,还没有开窍,打开一丝浅浅缝隙,容纳一缕经久不息的月光。

同类推荐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
  •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物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思想之王:伏尔泰

    思想之王:伏尔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封建叛逆、反政府诗人、在英国、回国的日子、在瑞士、抗争、胜利、最后的岁月等。
  •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书介绍了诺贝尔的传奇人生。
  •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本草纲目》中的百病食疗方

    《本草纲目》中的百病食疗方

    探寻《本草纲目》中防治疾病的食疗智慧,广阅薄取,品鉴本草巨著之食疗精华。融一代神医李时珍的养生智慧于平常的食物中——大枣、小米、萝卜、木耳等,摇身一变,成为你身边最可爱的健康使!最理想的养生方式,尽在本书。
  • 帝姬皇妹:迦南香挚爱

    帝姬皇妹:迦南香挚爱

    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件美丽的事情http://m.pgsk.com/fengshang/缥缈情爱,扣人心弦,路尽头,有你在身畔。她是公主,有最尊贵的身份,却受人欺凌,生活在矛盾中苦苦挣扎。“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活下去见证,谁为王者,谁为败寇。”凭着这句话带来的勇气和信念,她作上了最尊贵的长公主之位。她的三哥,高贵典雅的天朝皇帝,教会她隐忍,陪伴她度过生命中最痛苦的时光。正如她所述,她爱他是种与生俱来的信仰。甘苦有情,富贵无义,矢志不渝,尽收天地。命运似乎早就将一切安排好,仿佛又是他,亲手将她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剑锋直指,寒光凛冽,那一瞬,他是否也曾心痛?这时,另一个同样胸怀天下的绝美男子拥她在怀,轻声呢喃着:“等我,有一日救你脱离这苦海,我不要你作他的公主,我要你作我的皇后。”战火纷飞,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席卷大地,面对最艰难的抉择,她毅然选择坠入漩涡。那些无法割舍的,犹如流星划过,只留瞬间辉煌,转瞬即逝。一切繁华过后,也无风雨也无晴。弹指间,已走过斑驳的流年。再回首,梦依旧。本文讲述了一段恻绯缠绵的爱情绝恋,令读者荡气回肠,沉浸其中,如痴如醉。文亦如茶,苦如生命,甜似爱情,淡若清风。小海的QQ群号:172120227我们一起来聊聊吧,欢迎亲们。敲门砖为文中你最喜欢的人物。《亲们,小花,月票,收藏,感谢哈,都是好人呐,好人呐,嘻嘻,谢谢亲的支持。》广告请绕行,评论区留给喜欢这个文的亲们,多谢合作=============================================美文推荐:《烫伤你、爱情的诱惑》(已完结)http://m.pgsk.com/a/293527/姐姐的文:钻石伯爵:邪少的契约恋人http://m.pgsk.com/a/324061/(完结,而且全本免费喔。亲们速去围观吧,很小资,中国草根女孩与英国上流,华丽丽的文采。)少爷,不可以http://m.pgsk.com/a/345670/(纠结虐心)亲们多多支持哈,感谢
  • 烈焰神医,腹黑王爷滚出去

    烈焰神医,腹黑王爷滚出去

    【已完结,请放心跳坑,新文请戳↑其它作品。】此文原名《烈焰神医,冷情少主弱爆了》她是21世纪盛誉全球的外科医生,旅游途中遭表妹暗算,跌落大海,香消玉殒。一朝穿越,竟成了刚刚呱呱落地的婴儿,这小胳膊小腿的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啊!唉!既来之,则安之,慢慢熬吧。时光如梭,好不容易熬过了没有自由的十五年,可没想到刚脱离苦海,又被迫陷入“狼窝”——被人从家里劫去给什么堡主治病,真是丢人丢到家了。被胁迫之下只好无奈妥协,哼!都给我等着吧!女子报仇十年不晚,等姐掌握主权的时候,让你们一个个生不如死。片段:“哟,王爷如今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啊,怎么,这么多的美人,王爷为何不让她们留夜呢?嗯……王爷您该不会有什么难言之隐吧?要不让妾身给您治治?妾身一界神医,只要出手,定能让王爷恢复往日雄风。”瑶儿明眸一睇黑着脸将一干美貌女子给赶出门去的冷酷男子,她就是有心要气死眼前这个专横霸道,不信任她的男人。原本站在原地,生着闷气的煜云在听到她的话后,脸色一沉,心中对她的迟钝气愤不已,当下长臂一伸,便将其禁锢在身下,抵在桌案上,咬牙切齿道:“臭丫头,你会为你的话付出代价的,既然你觉得本王有难言之隐,而你又恰好是神医,且又是本王的王妃,那么便由你来为本王医治吧。”随着话音落下,他已欺身而上,誓要让她明白,他这方面非但没有问题,反而比一般男人还要强上许多!************************************************【后记】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取了今生的相遇,我说若是这样,我愿用前世的一万次顾盼,换取与你今生的携手。我只愿伴随在你左右,择一城终老,与你共白首。依然乃新人一枚,非常需要大家的鼓励与支持。求收藏,求推荐,我会努力加油的!么么哒!!!
  • 谁偷走了你的快乐

    谁偷走了你的快乐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大怒气逆伤肝。”我国着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如是说:“我们一般人到了50岁,因动脉硬化每年血管都大约会狭窄1%~2%,如果你抽烟,或患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病,可能狭窄3%~4%或更多,若是要生气着急,一分钟动脉就可能痉挛狭窄100%,当时就死,情绪就这么厉害。”
  • 天火

    天火

    "或轻读,或精读,方便舒适有所得亦小说,亦散文,完整人格无所失《有价值悦读:天火》是“有价值悦读”丛书之一种。汇集文坛奇人汪曾祺老先生毕生小说及散文经典作品。可谓一书在手,揽尽老先生的人生意趣、思想品格。本书的许多篇什,已被收进大中小学生教材。"
  • 江湖不挨刀

    江湖不挨刀

    漂亮伶俐的颜小刀身怀飞檐走壁的好轻功及破解机关寻踪觅宝的绝学,并携带她的娘亲传授的一整套防止被男人骗的爱情理论作为护身法宝入了江湖,立志做个江湖不挨刀的聪明女人。刚入江湖,便在无意中救了北海派众叛亲离的帮主薛北海,让自己卷入了一场由他人精心布局的阴谋中。一路跟薛北凡作对,吵吵闹闹,却也心甘情愿随之深入五处险境寻宝,虽危险重重,却笑声不断。在集齐五块龙骨图,找到武林至宝月海金舟和圣武皇谱后,不料却陷入更大的危险中……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一梦天下

    一梦天下

    那一年,她十二岁,师门被灭,无奈浪迹天涯。那一年,他九岁,遭敌追杀,被迫亡命天涯。那一年,她救了他,同病相连,从此携手天涯。多年后,他对她说:你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接你,从此不再分离。而她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却只是暗暗的祝福,默默的说道:请原谅我不遵守诺言,我不想成为你的牵绊。我走了,从此我们天各一方。她的失踪,令他疯狂。为了寻回她,他向天发誓,如果寻不回她,他宁愿毁掉一切。
  • 心想事成法则

    心想事成法则

    纵观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会发现,总有些人是“幸运儿”,他们生活顺心,工作顺利,家庭美满,似乎好运总是伴随着他们,这也许会让许多平庸的人抱怨上天的不公。其实,只要明辨真理,认识到潜意识的力量无所不在,懂得一个人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头脑意象,无时无刻不在塑造、引导和影响着自身的命运,并且能够对其大加利用的话,那么,勿庸置疑,你也可以拥有灿烂的人生。有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走向幸福的人生,有的人却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过着平庸的生活,这种差别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实现愿望的成功者和丧失理想的失败者究竟有何区别呢?答案就在本书的70条智慧之中。
  • 灵魂漂

    灵魂漂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黄金渔场

    黄金渔场

    PS:开了新书,《妖魔哪里走》,请大家移步去看看。****爱蓝天,爱绿树,更爱波澜浩瀚的大海。浅海鱼,深海鱼,龙虾还有大海蟹,吃货的世界怎么能少了海鲜?快艇,游艇,海钓艇,还有巡航艇,其实豪华游轮才是王道。家里养着棕熊、白熊和浣熊,渔场还有海豚、白鲸和海獭,神马海狸、黑足雪貂、格陵兰小海豹,我的渔场应有尽有!没事闲坐钓鱼台,呼朋唤友赌珍珠。开上游艇逛七海,沉船宝藏我来捞。大家好,我是秦时鸥,我用笔记录我在加拿大渔场的悠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