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100000020

第20章 终老去·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1)

钱钟书先生曾经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整个人类努力的进程:"我们希望他来。我们希望他留。我们希望他再来。"我想,我们也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我们对于先生的敬意──我们希望你来,我们希望你留,我们希望你再来。虽然钱钟书先生去世了,但是他的精神文化遗产就如同他本人一样一直在我们身边,从未离开过。他的智慧与才情,他的博学与幽默,仍字字珠玑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多年不曾退却。

狂乎?狷乎?

光阴荏苒,昔日隐蔽在江南小镇中人不识的默存,已成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那么多人喜爱他的傲视才情,那么多人艳羡他的贤妻才女,亦有那么多人折服于他的嬉笑怒骂;那么多人视他自命清高,怪他出言不逊,亦有那么多人不理解他的狂狷。

光阴它不言语。它只是悄无声息地为这世间的所有事情做出证明。那些当年盛极一时的东西,无论是流言蜚语也好,揣度臆测也好,声名负累也好,全都成了历史微尘,不足道了。

他的闭门谢客,不广交游被人认为是狂傲与自命清高,他自己却认为与其说"狂",毋宁说"狷"──他不愿意被采访,不愿意被访问,不愿意被过多溢美之词包围,不愿意回复友人书信,都只是源于他的那一点狷介,那一点"闭门造车"的精神,那一点"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劲头。正如杨绛所说:他只是想踏踏实实做学问,低调做事。

而在我看来,钱钟书先生这种甘于寂寞的"狷",正体现了他的学问与人格之"狂"。正因为对自己的学问充满了自信,对自己的人生哲学充满了信仰,才能毫不怀疑毫不动摇地去做自己的学问,去实现自己既定的愿景,才能丝毫没有与所谓的"名流雅士"结交优游的私念,成日待在自己的"窠臼"里怡然自得,却仍然能招来许多慕名拜访之人。

他是宁可门可罗雀,也不愿门庭若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狷介--他是如此言辞犀利,出口成章,雄辩之才犹如江水滔滔不绝,绝不是"狷介"二字所能一言蔽之。更何况闭门不出的他,并没有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腐儒,却成为了世间少有的学贯东西古今之人,成为了横扫文坛学术之人。

世界上有如此多的人给予他如此高的赞誉,有如此多的高等学府邀请他前往任教,他都一概置之不理,坚决请辞。这不仅仅是爱国心,更是他的高尚人格之表现。他不争名利,争学问;他淡泊舛运,珍亲人。

他的文字既没有掉书袋的学究之气,也没有媚西洋的崇外之风,他只是他,做他自己的人,做他自己的学问。至于世间评论,任他人说道去吧。

也只有他,会在晚年回顾自己以前的作品时,将自己批得体无完肤;也只有他,能让自己当年恩师叶公超的一句"你应该去牛津大学"一语成谶;也只有他,会对慕名想要来拜访的人说出那句"何必想要见识下蛋的母鸡";也只有他,对诺贝尔奖不屑一顾,认同萧伯纳的那句话--"诺贝尔设立奖金比他发明炸药对人类的危害更大";也只有他,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华访问时想见他,会回答说跟她不是一路人,见了面没话说;也只有他,敢于说出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不论是恩师也好,名流也罢,学问也好,人格也罢,凡是他不看在眼里的,亦能公然批驳,其批驳言辞之犀利,狂狷可见分晓。

说起他的狂狷,令人不禁想起张爱玲。两人的文笔风格虽截然不同,却颇多共通之处。两人同是夏志清先生在美国竭力推崇的作家,同是名门望族后裔,文笔同样的细致,比喻同样的出彩新奇,令人叫绝,为人亦同样率真痴狂,叫人既爱又恨。

钱钟书曾说,一个人,到了二十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三十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而张爱玲则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钱钟书曾公开表明对冯友兰的轻视。

而张爱玲也曾公然在发表的文章里说把她跟冰心相提并论,实在是不能引以为荣的。

这是何等的相似!无论是对于自己才气的自知自信乃至自恃,还是对于狂傲的理解,无论是为人处世的毫不遮掩,还是对于自己不屑之人的露骨言论,都十分相似。

而至于两人的文笔,无论是对于比喻炉火纯青、信手拈来的运用,还是对于世俗男女刻薄的赤裸裸的不留情面的"揭露",文学史上皆常将二者相提并论,并行研究。

美国著名学者夏志清在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最推崇的两个作家就是张爱玲和钱钟书。更有趣的是,沉冰主编的《琐忆钱钟书先生--许景渊(劳陇)先生访谈录》中,许景渊先生一方面为钱钟书被夏志清"力捧"而骄傲,另一方面又为夏志清将钱钟书与张爱玲相提并论而气愤:"美国的夏志清力捧两个文学家:一个是钱钟书,一个是张爱玲。其实,那是对钱先生的侮辱,二人绝不可以相提并论!张爱玲的品德很坏。"并认为张爱玲嫁给汉奸胡兰成就等于是自己也做了汉奸。而钱先生则在沦陷区表现出了高风亮节,《围城》就写于上海的"孤岛"时期。

先不说第一点,光是第二点,张爱玲亦是写出了《倾城之恋》,其内容旨趣虽与《围城》不尽相同,但是颇多共通之处。何故写《围城》便是高风亮节,张爱玲便是品德很坏,连夏志清先生将其二者相提并论都是侮辱了钱钟书?

张爱玲的不幸在于,她不似钱钟书,家学渊源颇深,前途光明顺畅。她空有一身才情,却无从施展,常遭埋没。也不似钱钟书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而是半生颠沛流离,尝尽世间艰辛苦楚。其实,张爱玲正是"诗可以怨"之人。

操着道德论到处评判他人是非之人,往往是最不道德的人。借用"自由"的名句来说,那便是:"道德啊,道德,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张爱玲本人对于这种言论颇为隐忍,对发这种言论的人也向来是不屑一顾的。

至于钱钟书本人,其狂与狷之道,可留给时间做评判。也许正如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先生的唁电所言--"他将以他的自由创作,审慎思想和全球意识被铭记在文化历史中,并成为对未来世代的灵感源泉。"

与万里长城齐名的狂狷,未来世代之灵感的狂狷,我们且待驻足,且听风吟。

谨遵医嘱,谢事谢客

最怕是病,病来如山倒,万事成蹉跎。

钱钟书八十八岁时去世,虽说是因病去世,也称得上是高寿了。年少时颇为轻狂的他,却是越长成越俯首下心,越长成越谦和自持,越长成越持中守和了。晚年的他已是声名累累,无论是《围城》的盛况空前,红遍大江南北,还是他照相机式的记忆力,天才的博学,惊人的语言天赋,以及他十年磨一剑的国学著作,贯通中西古今,都为他博得了深厚的名望。乃至于声名在外,外国人将之等同于中国的标志,更有大学教授倡议以专门研究钱钟书自成一派,号为"钱学",热热闹闹,大有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之势。然而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喧嚣恣肆,钱钟书仍只是活在自己与书籍的世界里,"钱学"热闹非凡,"钱学"的中心人物钱钟书却是静默寡然,不为所动的。他不写自传,不愿被采访,拒绝拍纪录片,避免交游广阔,鸿雁传书。凡此种种,被人视为清高者有之,被人视为孤绝者有之,被人视为专心于学问者亦有之。而他只是笑对一切,并不言语,兀自专心做自己的事情。

也正因为是这份处变不惊的学者态度,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观天上云卷云舒的处世哲学,才能造就那一份高寿。人若总是容易急火攻心,情绪大起大落,甚至总是容易呜呼哀哉,对健康是有害无益的。

杨绛先生的高寿亦是一个更好的证明──与世无争者,世将给予自然的馈赠;宁静致远者,时空将为之倾倒。

然而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钱钟书亦不例外。钱钟书逝世是在一九九八年,然而病痛却伴随了他几度春秋,最末几年几乎都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连想回一回家,看一眼曾经的居所都成了偌大的奢望,最终成了他的憾事。

多病已是人之大畏。老来多病,一病不起,绵延数年更是人们心中的当头大患。正如奥地利影片《爱》中所展现的,老年人的疾病将这一对感情深沉、优雅从容的老人一点一点消磨掉自尊跟骄傲。他们怕遇见任何人,也怕被任何人遇见。当耐心与自尊被消磨殆尽之后,他终于还是选择了让她死亡,彼此用最决绝的手段为对方保存一点最后的尊严。这也许是他们的子女,也许是很多旁人并不能轻易理解并宽容的事情,但是这却是唯一能保全自我与深爱之人的方式。这也是近年来支持安乐死的呼声高涨的诸多原因之一──在疾病面前,病人是否应该保有选择的权利?

一九九四年七月,钱钟书又病了,起初是发烧,送到医院急诊室,初步诊断结果说是肺炎,必须住院。后来进一步做检查,发现膀胱颈上有一个三厘米的肿瘤,是恶性的,且蔓延速度甚快,经过医生会诊后,决定等钱钟书热度一退却马上实施手术,将肿瘤割除。手术很是成功,但没有想到钱钟书手术后有后遗症,影响到肾,结果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又于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初,开始发高烧,经专家多次会诊钱钟书仍高烧不退,最终于该月十九日逝世。

所幸在此期间,钱钟书并未被疾病打倒,而是乐天知命。这种达观的生活态度使得病榻上的生活没有常人眼中的那般悲观绝望。当然,这也得益于贤内助杨绛的里外应和──这老来的病痛,倒成了闭门谢客的好缘由。杨绛打趣说,钱钟书病倒之后,她为了他的身体,谨遵医嘱,谢事谢客,甘愿当他的"拦路狗"。在疾病面前仍不失幽默风趣,其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一斑。也是,连"文革"都经历过来了的人,怎么会轻易被疾病打倒呢?连精神上的苦痛都承受过来了,这一点生理上的病痛又怎么会在乎呢?

那些原本明知钱钟书不喜见人交游却仍时不时去拜访打扰、频繁去信乃至突袭上门采访的人,因了他的病,也就不好再去频繁打扰了,即使仍有"不识时务"的,也被杨绛不辨亲疏地硬是拦下了。此番,钱钟书可谓病里偷闲,乐得闭门谢客了。

对于病痛,钱钟书不能选择,那么便坦然面对,笑对病老了。尚且在《论快乐》一文中提及要"以病为乐"。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把苦难当成财富,对待疾病困苦,欣然接受,在病痛中感知人生的苦乐,在得疾病时,人变得敏感,病痛让我们更细腻地体会万物。另一方面,突出精神的作用,就像文中作者又谈到快乐于人生的作用,"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那么,快乐的源泉在哪?作者以为"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在精神层次上快乐给人的心理感受相同。因为快乐由精神决定,在有些情况下,精神甚至可以把物质的痛苦转化为快乐体验。正因为如此,以病为乐,才十分有深意。

钱钟书也曾作诗:"病余意气尚骞腾,想见花间着语能。"化用陈师道《寄晁无斁》诗之"花间着语老犹能",隐去一"老"字,指叔子兴复不浅,老尚能诗耳。颇有些不服生老、不服病痛的"老顽童"精神。其实,在钱钟书看来,真正的病痛乃在于灵魂──"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和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如若说灵魂的思家病尚未及解决,又何暇顾及身体上的病痛?如果说灵魂的疾病已然解决,那么又何必顾及身体上的病痛?

于此,无恃无惧,只管谨遵医嘱,谢事谢客耳。病榻上的浮生半日闲得之不易,更当好好利用,方不辜负此特殊时光。

告诉他很残酷,不告诉他更残酷

这世间,人依而存活的,除了穿衣吃饭,便是感情了。因为我们的身体只是躯壳,灵魂的饱满来自知识与情感共同谱就的幸福感。亲情、爱情、友情,三者皆俱者有之,合三为一者有之,莫不皆其乐融融,天伦之享。

同类推荐
  •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凯丰传

    凯丰传

    凯丰诞辰一百周年那年,他的长子何明从北京回到家乡,提出要在凯丰曾经就读过的萍乡中学为父亲塑像。萍乡市政协领导特别热情,在同意派人帮他实现夙愿的同时,还提议为凯丰作传。
  • 巴蜀奇人(巴蜀文化丛书)

    巴蜀奇人(巴蜀文化丛书)

    展现了作者对于稗官野史和民风民俗这类下里巴人式的东西的熟稔。他为我们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历史后花园的隐秘小径。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甚至卷入“乌台诗案”的困局,但他不改一心为民的政治理想,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继欧阳修成为第二个“文坛宗主”,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该书主要讲到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她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直至离开人世。
  •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沃伦·巴菲特曾说:“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灾难的爆发,会一直在投资界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作时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精神错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传染程度同样难以预料因此,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一种灾难的降临或离开,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其实,“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热门推荐
  • 少主,别乱来

    少主,别乱来

    本是富家之女,少主得力干将,生辰之日,情人的礼物——亲手送她上西天!苍天无眼!得以重生,她却泪眼望天——为毛重生在仇人之家?还是个半路庶女!群女陷害,父亲冷眼防备,嫡兄轻视敌视,阴谋环伺——既是亲人缘何处处无情,是原身太棒槌,还是身世太怪异?她步步为营,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我自横刀向天笑——借汝女之身报吾之仇!爽!拨开疑云,揭开原身的身世之迷,真相竟如此残忍——不如她自刎了去吧!吃一堑长一智,不再动情,清冷主子却态度暧昧——那什么……我安歇,你随意!哪里蹦出一只尊贵三皇子,孔雀开屏,绕身招摇——想开屏先把心端正了,再排队!杀死她前世之身的情人跳出来说她像极心爱故人——废话,同一个人,能不像么?只不过,她该不该像他杀她一样,也让他死不瞑目,至死都不知她为何要杀他?小剧场摘录:月明风清,杀人不宜,山涧沐浴……呃,也不宜!…….她盯着深水处,露出的半个精壮身子,低咒一声:“倒霉!”男人寒目闪过一丝笑意,正经问道:“男女袒露相见,是你以身相许,还是本少主以身相许?”姜冬竹磨牙:“有区别么?”某男点头:“你以身相许,不用带嫁妆,本少主以身相许,自带嫁妆!”姜冬竹:“请问少主,你凭什么以身相许?”某少主狂傲无比道:“武功天下无敌,琴棋书画精通,下得厨房,出得厅堂,当得人盾,暖得被窝,更重要的是嫁妆丰厚,无人能及!”姜冬竹呛了两口水:“如此万能,要我做什么?”某少主寒目一斜:“阴阳需调和!”姜冬竹抹汗道:“主子在上,奴家惶恐……”某少主风轻云淡:“既然惶恐,那么……你在上面,我不介意…...”她泪奔:“……”某少主:“还不谢主盛恩?”
  • 六岁郡主九千岁

    六岁郡主九千岁

    锣鼓声中,六岁的女童,挺着诱人的Dcup,敛着看似豪迈的玲珑莲步,钻入八抬大轿,一路招摇,浩浩荡荡嫁入宁王府。一拜天皇老子。谢他龙头铡下,不杀之恩;谢他迷迷糊糊,慷慨赐了婚。二拜宁王小子。谢他家财万贯,包养之恩;谢他小受一只,不碰她半分。三拜…行了,可以洞房了。女主:慕容青鸾,魂穿,心理年龄二十二岁。偶尔搞怪、腹黑。美男来过招片段一:★墨渊,南朝七皇子,小受宁王。宛若谪仙,翩翩美少年。女童手捧两只小馒头,朝着一树芳华下的少年,咯咯轻笑:“舅舅夫君,吃…吃馒头。”少年微微勾起唇角,盯着女童平坦的胸口,语义双关:“鸾儿的馒头呢?”“下流!”两抹红晕染上芙颊,女童银牙一咬,狠狠跺脚,拔腿就跑!少年讪讪地摸摸鼻尖。父皇这婚赐得…啧啧,媳妇儿当女儿养。片段二:★墨弘,南朝皇长孙,逍遥小王爷。霸道腹黑,觊觎皇权。“论班辈,本王与你同属一辈,凭什么你一嫁给他,本王就要改口叫你叔母?!”大男孩一双清眸,怒目而视。女童慢条细理地挑着新鲜的樱桃,待到口中的樱桃杆在灵巧的舌尖下打成了结,这才吐气如兰:“有本事,你也嫁给舅舅,我听说舅舅喜欢男人。”片段三:★东方楚,北朝四皇子。攻于心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南朝的疆土,固然诱人,倘若你愿意随我天涯海角,我甘愿放弃这如画江山!”“舅舅也是这么说的,谁理你?”少女回眸巧笑,直视男子犀利的眼神。“既如此,本王便只能踏平南朝,用这把饮血剑斩下他的头颅,从他手中夺回你!”简介白,内容比较正,结局一对一。冒死推荐好友新书啊!!真的很好看,是不是??有木有!!!【夺宠,契约奴】尉迟有琴推荐好友强文:《女山贼》暮色《-下堂妾-》莫00《呆子王妃》爱心果冻《第一庶女》爱心果冻《一品盲妃》无知小佳《邪恶贤妃》白猫黑猫《别惹女王爷》寄尺素《别抢姐金子》伊蜻蜓《名门少奶奶》蝴蝶酥《下堂王妃值千金》盛世风流《误惹相府四小姐》【完结V文】美文,赞一个姐和朋友们建的群:堕落大本营1群:153626181(已满)堕落大本营2群:78658414(虚位以待)堕落大本营(VIP群):94693593注:此群只加VIP读者、入群后截图认证,1群的VIP读者也可以退1群认证进这个群!!敲门砖为:伤不起啊!向下看,戳两下,【放入书架】,【阅读此书】,不会怀孕滴,霸王看文是会肾亏滴(*^__^*)
  • 轮回之主

    轮回之主

    心性悟性皆逆天,轮回重生铸传说!这是武者的时代,也是姜河的时代。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姬无心

    姬无心

    文案一:五世的孤独,换来她一世的重生。姬无心,这个命运轨道曾发生错位的女子,重回属于她的世界后,她的人生和她的世界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姬家的小公子,姬无心,从小就是一个异类。三月大时能听懂人言,十月大时就能开口说话。一岁能写字,两岁能诵文,三岁能作诗,四岁便开始当家理财。更令人惊异的是,他识人用人的本领和他本身拥有的才能一样出色。六岁时,他捡到了岳乘风,一个在山林与野兽为伍的冷俊少年。他象风一般敏捷快速,象石头一般的冷硬孤绝,从此,他成为忠心守护姬无心的一个影子。他救下了曲歌,一个精通音律的绝美少年。曲歌服侍其左右,成为他最贴心的侍从。路遇穷困潦倒,被人当作小偷的陆鸣霄,爱其才华,收在身边。最后陆鸣霄成为启元皇朝的开国丞相。进宫面圣,一番治国言论令皇帝大为惊叹,并与当时的太子容寄波结识。最后,他收服了天赋异禀、精通兵法的邬傲南。…只是世人有谁知,他不是他,而是她?本以为自己无心寡情的性子,她的人生同她的情感一样不会有多少起伏,却不料她于无心之间,使天下纷争四起,爱恨痴缠紧随她。是谁暖了她的心,是谁寒了她的心,是谁伤了她的心,又是谁填满了她的心?×文案二:不在乎将相王侯,也不管那万世千秋。只求在这红尘万丈中,灵魂不再孤独地漂游。以为看淡了爱恨情仇,以为不再为爱痴缠不休。却不料情路无涯常牵挂,贪嗔痴恋不由她!原本无心,却最多情。潇洒走天涯,却相思难放下。看我为爱起舞,笑游天下!本文前面有些慢热,但后面故事绝对精彩。×××××××××××新建一群,名为米粉。群号为119615077,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加入。申请时,以米虫任何一部小说书名或小说中的人名为敲门砖,均可加入。×××××××××××推荐米虫其他文:《绝色天才小老公》(现代文完结)《重生古代钓美男》(穿越文完结)《花痴憨凤戏江湖》(完结番外续写中)***********×××××××××推荐优秀作品:《闲妻当家》西楼小楠《扶摇》天下归元《逃妾难追》懒惰的馒头《丑妃无敌》夜初《赖上契约妻》竹玉儿《痞夫宠妻》龙御海《女主天下》夏日情怀
  •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汉诗就像一朵暗自芬芳的兰草,朴实无华却最写尽人生百态。再没有哪个朝代的女人,会如汉时的女子那般敢爱敢恨,刚烈痴情。也再找不到那野性未褪,却温柔多情的汉子。用今朝的笔写汉时的情,迎面而来的,除了浓浓的烟火气息,还有那些让你心动的爱恨情痴。
  • 老公,情深不浅!

    老公,情深不浅!

    【正文完,放心入坑】江燕回,A市赫赫有名的二太子,上头有一个手段阴狠的霸主老爸,还有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哥.而他……据说,游手好闲,典型的纨绔公子哥**而她还是一个律师……**你来过一下子,我想念一辈子。……你闪耀一下子,我晕眩一辈子。……真以为你拥抱我的方式,是承诺的暗示……**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明白,相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
  • 麻辣Lady

    麻辣Lady

    曾经以为自己是百毒不侵的麻辣女子——陈辣椒,居然被骆钦玩了一场不告而别的悲情游戏。这个巨大变故让她一下子成了自己最鄙视的怨妇模样,而无法恢复“麻辣”的真面目。好在有“情场失意赌场得意”这样永恒不变的真理,辣椒姑娘的事业风调雨顺、蒸蒸日上,几年时间便在广告公司里混得了“大姐大” 的名号。随后又在姨妈不断安排的相亲过程中偶遇了年轻有为的罗成,本以为终于可以好好“风骚”一把,却不断造化弄人,麻辣女子也遭事业牵连,加上已经消失许久的老爸不知趣地前来添乱、骆钦神秘出现再度撩拨心弦,好戏一台接一台,陷阱一个连一个,生活一刹那乱成了一锅粥,且看麻辣女子如何接招,化险为夷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