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100000012

第12章 写人生·写在人生边上(1)

怀着一颗澄净的心,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听上去是那般优雅,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凭借钱钟书的学识和名望,若是他去了台湾,或许可以获得功名利禄,得到更加优越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如此选择,他从来不将那些身外浮云放在眼中,他只是更愿意埋首故纸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钱钟书做到了,自始至终,他都像是一个干净透明的孩子,滴滴答答敲击在窗上的雨声再大,也惊动不了他坚守的心。

重逢于海上孤城

缘起,缘灭;离合,聚散。这些都不过是转瞬之间。都说今生的一次擦肩,是前世茫茫人海中的无数次回眸。若是前世缘分如此深邃,却换得此生萍水相逢一瞬,想来是多么悲伤的一件事情。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多年前,谁离开了谁的故乡,抛开前尘爱恨,策马而去;茫茫烟雨里,又是谁持着破伞,目光暗淡,渐渐点染成泪眼婆娑。

相逢,相思;送别,重逢。偌大的人世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上演着催泪脚本,路边杨柳,池中绿水,见得多了,也是有情了。它们见证着泪水的滑落,目睹心和心的相印或决绝,天涯明月映照流浪的游子,像是在拍下永恒,多年后裱起,一帧,一帧,挂满天际。

一九四一年夏,钱钟书辗转从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回来上海。他已经太久没有见到妻子和阿圆了。他的思念是一段长长的红线,线的尽头,就是家。风尘仆仆的游子走下黄包车,轻轻推开门,行李无声落地,妻子闻声从厨房中走出,手里还拿着铲子,小小的阿圆也跑了出来,不像她母亲的目光,她清澈的眼睛里,是一种怀疑和不信任,她退了退,退到母亲身后,紧紧拉住母亲的衣襟。

杨绛好气又好笑,她就知道,他回来一定是一副惨不忍睹的模样:出去时她将他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在外头待了一年多回来,那个白净书生竟然满脸胡子,肤色黝黑,头发也很久未剪过,乱糟糟地堆在头上。她一面嗔怪着,一面将他的行李拿到房间里,但笑容是欢喜的,就连脚步都是轻盈的。

家的温暖,是不可触摸的,就藏在她不停的唠叨里,藏在她给他缝制的兔毛披肩里,藏在家里的一个杯子一个碟子里,或许还藏在小女儿略带警惕的眼神里──她早已不记得他的样子,这是一个陌生的叔叔,为什么还跟妈妈那么亲密呢?那可是她的妈妈啊。阿圆苦恼极了,她从小就是个安静而善于思考的孩子,她默默地坐在饭桌上,乖巧地自己吃饭,忽然对钱钟书说:"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语气中显然充满戒备之心。

这句话让大人们啼笑皆非,当父亲的不以为意,笑了笑,问女儿:"你觉得是你先认识你妈妈的,还是我先认识的?"小孩子的世界是单纯而洁净的,并不会想太多,而长大后的世界,总是习惯将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于是越来越乱,往往不可收拾。阿圆眨了眨眼睛,无比认真地回答父亲,当然是她先认识妈妈的,她一出生就认识妈妈了,但是他要长大以后才能认识妈妈。

一个孩子竟然能说出这样富有哲理的话,另辟蹊径,又毫无破绽。钱钟书很久没见过女儿,自然是有些吃惊的,但杨绛就没那么吃惊了,女儿是她从小带到大的,有多么聪明,她再清楚不过。钱钟书低下头,在女儿耳边说了一句话,这是一句十分神奇的话,聪明的阿圆即刻同"陌生叔叔"化敌为友,变得相当亲密起来,实际上,连杨绛都不知道父女俩究竟说了什么悄悄话。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此之后,一家人的感情更加亲密无间。阿圆是钱钟书和杨绛唯一的孩子,钱钟书对女儿的感情极深,他曾说过,他们这辈子只会有这么一个孩子,他们要将所有的爱都给她,不会有别的孩子来分享他们的爱。

钱钟书在七月间回到上海,此时的上海,几乎已是一座孤城。他原本打算假期结束后就回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继续执教,这是在此前就说好的,为了照顾父亲先去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执教一年,一年之后重新回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但是他迟迟没有收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方面的聘任书,出于生计,钱钟书只好在震旦女子大学和光华大学同时任教,薪水低微,所以要同时兼任两所学校的教职,方能够养家糊口。等到联大外文系的陈福田寄来聘任书,珍珠港事件爆发了,战争形势越发严峻,战线拉得越来越长,日本军队占领公共租界的中区和西区,西部越界筑路区由意大利军队占领。欧美国家的往来上海的航运断绝,而日本控制下的班轮只能够往来于长江。钱钟书一家被困在上海,无法前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战争,像是在一夕之间席卷了整座城市。日军占领了上海大大小小的街道,每一个路口,都布满了日军的岗防前哨,戒备森严。据说,只要是路过的人们,就必须对日军脱帽行礼。而杨绛不愿向日军行礼,每次过去都是低下头匆匆走过。当时的情形几乎黑暗如地狱,时不时就有无辜的路人被日军扣留,轻则拳打脚踢,严重时便是用刺刀刺死在街头。或许是杨绛的不屑引起了日军的注意,一天晚上,他们竟然闯入了这个平静的小家,带走了杨绛。

而当时,钱钟书并未在家,他忙着奔波在两所大学之间,为了那两份微薄的薪水。杨绛在做好了晚饭之后,就早早熄灭了灯。外面是密密麻麻的靴子声,她小心地把门顶上,然后坐在凳子上,等着密密麻麻的声音的消失,可是靴子声没有消失,却越来越响。杨绛犹疑而惊恐,按说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寂静无声才对。

正在心有怀疑的时候,门外响起了重重的声音:当,当,当。杨绛的心陡然快速跳动起来。她赶紧给钱钟书的学校打电话,不让他回家来,怕家里的事情连累到他。然后,她稍微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打开了门,门口是绿色的军衣,然后是不知所云的日语。杨绛虽然听不懂,但也揣摩出了大意,是让自己跟他们走一趟。那一刻,她心中反而坦然起来,抵抗没有意义,不如冷静面对。

杨绛被带走后,日军将她关押进看守所。她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感觉自己命悬一线,仿佛轻轻一下就能割断。时钟嘀嗒嘀嗒地迟缓而过,她几乎做了最坏的打算,这时候,听得一声沙哑的铁门声,日本人竟然将她放了出来。不啻是死里逃生。后来他们才知道那晚是日本人抓错了人,将杨绛错认成别人才抓走了她。

古人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不过,钱钟书读书并不是为了其中任何一者。或许在如此恶劣的形势下,唯一能够给钱钟书一方宁静的天地的,可能便是书中世界吧。

上海沦陷之后,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交织成一张关系错乱的网,在这张黑暗的网中,有不少人看中钱钟书的声名,想要将他拉到自己这一边。高官、厚禄,都不是问题。但这些心怀鬼胎的人,都被钱钟书拒之门外。他虽然精通西学,可是他是喝长江水,吃中国米长大的,身上也是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孟子曾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属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节,传承了千年亦是铁骨铮铮。在这方面,喝过"洋墨水"的钱钟书比起许多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还更胜一筹。

风声,雨声,月色,天色,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遭受了百年的屈辱,血肉已模糊。天地之间,一片苍凉,一片鲜红。黄浦江的水声滔滔,奔流不息地涌向更广阔的海洋,像是永远不屈服的民族之魂。那是一条伤痕累累依旧目光灼灼的巨龙,盘踞在每一个怀着赤子之心的国人心中,纵使死亡,亦不能明灭。世间乱世纷纷,他却闭门,独坐,仿佛这一俯身,就隔绝了外间烟火千万重;仿佛这一翻开书页,就可以化成不食人间烟火。

他不解释,自有气骨。他不作声,是因为他知道,胸膛里的那颗心,正熊熊燃烧着,滚烫如沸水,凛冽如北风。刀光剑影,枪林弹雨里,他执笔,墨水的黑色在纸张上晕染开来。在上海这座孤岛围城里,他提笔,写下了一个关于围城的传奇。他的《围城》笔锋宛如刀锋,隔三分诗意,七分冷厉,透过纸背。

人生边上的心,铺就人们心中的别样人生

上海孤岛时期,钱钟书工作繁忙,家中的事情基本上都由杨绛来承担,她是一个好妻子,理解自己的丈夫,从未有过怨言。这段一见钟情的爱情,在时光的洗礼中演绎出了细水长流的味道。很多人说,若是杨绛没有遇上钱钟书,或许在文学上她会有更大的成就,她会以自己的名字,宛如星辰,闪耀在文坛。

然而,谁能够知道,以钱钟书夫人的名号留在尘世里,会不会是杨绛更愿意看到的。他们是那样相爱,像童话里的爱情那样纯粹又圆满,像是一朵从烟火里开出的茉莉花,洁白,细腻,芬芳永存。

钱钟书在上海的家中,持续着《谈艺录》的后续工作,修订,编辑。同时,他已经开始写《围城》,而且他还出版了一部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人生,是永恒的话题,而钱钟书的这本散文集,给予了一个更细腻温柔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亘古核心。他是文学史上很少有的大家,写小说,做学问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散文也写得极有韵味,不同于鲁迅的冷厉辛辣,也异于周作人的平和清淡,他的散文风格在受到西方文学尤其是受培根影响的同时,融合了个人气质,形成了一种优美而蕴含讽刺的风格。他的散文读起来,宛如行云流水,畅快淋漓,又如同带刺的玫瑰,甜蜜芳香,却有隐隐的刺痛,鞭挞着心灵的最深处。

在上海的生活,如同当时所有平凡而正直的人一样,钱钟书一家亦是陷入了困窘境地。他不是没有机会去过上优越的生活,高贵阔绰谁不愿意,可若是要他违背底线去换取,那是钱钟书宁死都不愿意的。政府腐败而无能,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得厉害,他兼了许多差事,只为了家人可以吃饱穿暖。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他刚开始在那里兼职,负责编辑图书馆的英文季刊《书林季刊》,后来图书馆迁至台北,而他毅然放弃了去台湾的机会,留在了大陆。

如同他在战时的选择一样,他不是没有能力过上优越生活,而是他不愿意。一九四八年,他曾经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身份访问台湾,那是教育部主办的一个活动,安排了文物展览,还安排了演讲,其中一场就是钱钟书,讲的是"中国诗和中国画"。他的人际关系虽然平平,可口才一流,就这样往台上一站,信手而立,便侃侃而谈,气度自生。他讲得非常幽默,深入浅出,有点像是白居易的诗,就算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妇女亦能够听懂。他说,诗就是能讲话的画,而画就是不讲话的诗。风趣幽默,极受欢迎。

在兼职《书林季刊》英文编辑的同时,他还有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工作,同时还在国立暨南大学授课,他在暨南大学一直待到一九四九年,前后三年的时间,很受学生的喜欢。在这三年里,他忙于生计,却也没有丢开文学创作。他出版了三部作品,《人·兽·鬼》和《围城》,还有在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开始动笔的《谈艺录》。他的小说写得极美,文字运用几乎是炉火纯青的,随意就能够到位至极,优美得如同山水画一般。但其中的内容却是现实的,很多地方都影射讽刺了当时的大学教授,《围城》自不必说,《人·兽·鬼》中的许多篇章,都有这样的成分。而钱钟书在文中却点明过:不管实事,无年代可考。他还说过他书里的故事,都是凭空臆造的。但据考证,他的小说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的,如果说是纯属巧合,那或许当真是一个奇迹了。

一九四七年六月,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了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围城》。因着这本书的出版和畅销,一时洛阳纸贵,钱钟书的名字也随之声名显赫。如果说钱钟书这个名字此前就非常有名气,那么作为《围城》的作者,他真正开始家喻户晓。直至如今,许多人提起钱钟书,紧接着想起的便是他的《围城》。这本书,是许多读者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作品,其中的许多片段都被人念念不忘,然而,作为作者的钱钟书却语出惊人地在一九八〇年的《围城》重印版本"前记"中说:"我写完了《围城》,就对它很不满意。"

他为何不满意这部作品,世人虽然有诸多揣测,但究竟什么才是钱钟书的本意,却是谁都不得而知。或许,他是个严厉得近乎吹毛求疵的父亲,对于《围城》这个心爱的孩子,容不下一丝一毫的瑕疵。《围城》这本书的写就,是钱钟书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提取锤炼而成的,不像大多数小说那样,《围城》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它的情节是琐碎的任意的,就像是一个人的喃喃自语,心境和人生的片段化发展。这种类型的小说,若非语言功底登峰造极,那是无法成为一部顶尖的小说的。可在钱钟书的妙笔之下,《围城》果然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因而,在读《围城》时,其中的妙语如珠,微言大义,各种老练辛辣的笔法,是格外引人注目的。

除了《围城》之外,钱钟书再未写过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多年后,他曾提笔写过一部叫作《百合心》的长篇小说,但这部作品的草稿却在一次搬家中不慎遗失,他性情中素来有点肆意,丢了书稿后兴致不再盎然,此后未曾重新提笔。他曾说起,如果这部作品能够写完出版,或许会比《围城》要好一些。然而,世人终究没有这个机缘,能够一窥这部作品。

同类推荐
  •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成七位名士,他们常在竹林中聚会,因此得了这个雅号。在混乱黑暗的时代,竹林七贤把老庄哲学的无为、尚真与返归自然的精神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一种自由解放的新气象和不伪饰、不矫情、顺其自然的新的道德风尚。东晋之后,竹林七贤的影响逐渐传播开来。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已成为魏晋时期文人精神理想的一种象征。
  •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从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取得的伟大科学成就,再现了牛顿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科学巨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 张居正十讲

    张居正十讲

    有些人是天生的政权热爱者,他们迷恋政权,甚至可以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张居正便是这样的人。他深知,要实现报国安民的宏愿,手中没有权力是不行的,甚至有权力而没有重权也是不行的!张居正上台的时候,他面临着怎样的政治局面?这个古老的国家又面临着哪些亟须医治的弊病?张居正一直以来使希望整治弊政,实现富国强兵的宏愿。现在他有了这个条件,又会怎样利用?他能够灰飞烟灭一个改革弊政的能臣吗? 只要说起位高权重的官员,大家心里都会产生对他们是否清廉的怀疑,正如西方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则意味着绝对的腐败。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张海新编著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戏剧人生。 《京剧大师梅兰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有备无患:谋取最佳职位的九大策略

    有备无患:谋取最佳职位的九大策略

    一书在手,先行一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广大大学毕业生们应该如何认清就业形势,增强自主择业的意识?如何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娴熟自我推销的技巧?本书教会你提高临场应战的能力,从而成功地选择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 洛克菲勒给子女的一生忠告

    洛克菲勒给子女的一生忠告

    一本书真实记录了洛克菲勒创造财富神话的种种业绩,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商业方面的智慧。我相信,现代许多商业类书籍的很多观点都出自这里,只是形式上不同而已。阅读本书,你还可以学到洛克菲勒的处世哲学。相信这位在世98年的商业巨人,肯定有着别人所不可替代的处世思想与智慧。如此,即使把此书看做成就财富人生的圣经也不为过。它将向你展示一位商业巨子如何从无到有创造财富,又如何抓住每一分钱来赚取更多的财富的。
  • 铿锵玫瑰

    铿锵玫瑰

    这里,你可以看到一群女孩的翩翩英姿,以及,无限的侠骨柔情。这是一段成长的记忆,更是一段永不凋谢的激情与理想主义。——“它不只是篮球,它就是我们整个的青春期。
  • 跑出一片天之臭小子

    跑出一片天之臭小子

    一个运动世家出身的男孩,为了追求自己奔跑的梦想,历经各种磨难与考验,最终掌握自己命运的故事。
  • 公主殿下饶命

    公主殿下饶命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街头小太妹与七名小弟在一场街斗中丧生,八人同时穿越,大姐花朵一越成了紫枫国三公主,七名小弟则为皇家侍卫,因不知穿越异世后的高贵身份,八人在街头连连抢劫,结果抢劫的第一人是南富国九殿下,第二人是紫枫国将军之子,至此,她的命运也与这二人紧紧相连。有了皇帝老爹当靠山,她要那害他游街、送她进官府的邪恶男人,一世为她奴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绝色校草:请你爱上我

    绝色校草:请你爱上我

    “阮小白,你喜欢我是不是?”呃……阮白白卡机了,完全失去反应能力。“不用思考,说心里话。”他的话里带着霸道的引诱。阮白白的眼睛渐渐亮起来:“嗯,我喜欢你。”她的话没有说完,嘴巴就被谁堵住,她定神一看,原来是顾蝶久。他倾过身去,环抱她,霸道地吻住她。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随心诀

    随心诀

    第一世,他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他叫完颜清枫,他的结局是,痛失爱人,孤独而终......第二世,他在21世纪,他叫银清风,他的结局是,众叛亲离,愤恨而亡.............第七十九世,他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他叫完颜清枫,他的结局是,痛失爱人,孤独而终......第八十世,他在21世纪,他叫银清风,他的结局如何?他反复的命运是否得到变化?是谁在操纵他的命运?为的目的又是什么?欢迎阅读《随心诀》原名《爱情蛊》第一卷,《转世情劫》为你揭晓答案......
  • 穿越之腹黑世子妃

    穿越之腹黑世子妃

    世人骗我,谤我,欺我,害我,何以处之?原玥的答案是:你便辱她,蔑她,欺她,压她,看准时机弄死她!金牌卧底一朝穿越,往日里呆傻的自闭儿,忽变聪慧无双,扮猪吃老虎,将挑衅的人放倒!一朝重生,破茧化蝶,惹来天下美男追逐,却不知何时惹来一只腹黑妖孽,一朵朵的掐掉她的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