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5200000002

第2章 孔子的言语学形态(1)

一、引言

本文仅根据《论语》语料研讨孔子的言语学形态。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开创的儒学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统治中国学术思想界长达两千余年,并成为东方文化的主流代表,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今仍有积极意义的一面,这是极为罕见的现象。

孔子的儒学思想主要见于《论语》一书。《论语》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的言行记录。从记录孔子简明回答弟子问难和据事说理的表述看,《论语》具有鲜活的时代语感,是春秋晚期活的口语记录,语料的可信度很高。

现存《论语》全书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记录孔子答弟子及时人之语者有四百四十四章之多。孔子指名道姓称道他的弟子中有擅长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个方面的人才:“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有人说是孔子兴私学、设四科教育他的弟子。这说明“言语”在孔门占有重要地位。“言语”合用在《论语》仅此一见,其他所有篇章都是“言”和“语”分用,其中“言”用了122次,“语”用了13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答述曰语,自言曰言。”其实,“言”不仅是作动词解,在《论语》中更多的是作名词,大致相当于我们现代理解的“说话、言谈”或“话语”。根据《论语》用例,我们认为,孔子谈论“言语”或“言”就是教育弟子在正式交际场合中怎么“说话”“言谈”,把这作为一门学问进行教育,当称之为“言语学”。

孔子为什么重视言语,在《论语》很多篇章中教育弟子注重言语交际?这要从当时的社会制度寻找原因。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正是“礼坏乐崩”、西周宗法制度逐渐解体的时代,诸侯称霸,列国争雄,处士横议,失去了礼法规范,出现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违反周礼的局面。孔子以恢复周礼为己任,提出“非礼勿言”,主张“正名”,企图把当时“天下无道”而搞乱了的名分关系改正过来。他作为兴办私学的教长,就需要培养一批善于言辞的人进行护道宣传。孔子本人就擅长辞令,相鲁时曾在夹谷会上,以大义折服齐景公,使齐归还侵鲁之田(见《史记·孔子世家》)。《论语》还记载:“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宪问》)“佞”,指口才捷利。微生亩说:孔丘为什么忙碌不安?要做个口舌之徒吗?说明孔子是善于言辞的。善于言辞的人在当时是有社会用场的。如孔子教育成材而善于言辞的代表人物子贡,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可见凭借个人言语特长足以施展自身的政治抱负。据此可见,把言语当成一种专门学问是适应当时社会政治需要而兴起的。

二、言语范围

言语范围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什么人有话语权,要说什么主题的话。根据《论语》语料,孔子对言语范围做了明确的限定。

先从什么人有话语权来考察。春秋晚期是中国奴隶制向全面封建制过渡时期,当时社会存在着“人”和“民”两大对立阶级。“人”属于统治阶级,包括周王朝的君主、封建诸侯、陪臣、大夫,以及依附于他们的君子、儒士等,他们居于统治地位或社会上层,有说话的权利。“民”属于被统治阶级,包括征战的奴隶和从事农耕的平民以及一些手工业者。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他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纯粹是劳动工具,对于国家大事自然地被剥夺了话语权。孔子谈论的“言语”只限于统治阶级“人”的范围,至于被统治阶级“民”怎样说话的,《论语》无记录;虽有一句逸民“隐居放言”(《微子》),那是破落奴隶主的贵族子弟发牢骚而已,与孔子谈论的言语无关。

再从要说什么主题的话来看。孔子是一位恢复周礼、维护西周宗法制度的教长,他教育弟子只谈国家大事一类的话,即关于政治、伦理、仁义、道德符合君子人物身份的话,切忌说与此相悖的小人的话。他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子不语怪、力、乱、神”(《子罕》),即日常生活无聊的闲话;“子罕言利”(《子罕》)。“言利”是小人日常存于心、出于口的话题。“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看来,在当时统治阶级“人”的内部出现了一个“小人”阶层,形成了“君子”与“小人”在认识论、人生观及其道德、言行上相对恃的态势。“君子”是维护西周礼制的守旧者,“小人”则是否定西周礼制的革新者。《论语》在这方面有很多记录。例如,“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天命”,指奴隶制社会宗教神权,“大人”、“圣人”是承奉“天命”的统治者及其代言人。小人与君子相反,则可以对先王先公的陈腐教条戏玩、辱骂,足见其革新的勇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和”,是对社会矛盾的调和,达到和谐;“同”,是反对调和,主张同一。即君子和小人对解决社会矛盾的认识迥异。“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周”表示普遍,“比”表示偏私。意即君子公道周全,小人只顾及自己私利。“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意即君子经事从自身方面找原因,重视自我修养;小人经事从他人方面找借口,不约束自己。“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指明君子、小人道德修养的差异。“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意即君子心存其善,小人溺恋所居;君子守法,小人贪利,思想境界不同。“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说明君子、小人生活取向各异,等等。孔子应用对举互言的说辞,凸显君子、小人势不两立的态势,因此,他把君子、小人视为臧否人物的尺度,教育弟子以君子为榜样,“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而“樊迟请学稼”,孔子斥之为“小人哉樊须也”(《子路》)。认为学习农耕是劳力的小人做的事,而为劳心的君子所不齿。

概言之,孔子谈论的言语范围仅限于统治阶级“人”的圈子的言谈,不涉及被统治阶级平民百姓的言语生活。在“人”的圈子的言谈,也只限于政治、伦理、仁义、道德一类的话,不涉及日常生活的言语交际。他教弟子言语是以君子言行为标准,这是为培养维护礼乐制度的人才而订立的教规。

三、言语观

言语观是指研讨者对言语的性质、作用的认识。孔子把言语作为一门学问教育孔门弟子,他是怎样认定言语的性质和作用的呢?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孔子这句话是从双重否定得出肯定论断,说明从“知言”达到“知人”。常识告诉我们,人是会说话的动物,一个正常的人都会说话,言语是人的本性;以言语为媒介,从而达到认识人、了解人。人不是自然物,是有思想感情、道德操守的。通过言语媒介达到“知人”的目的,就是听取人的言谈达到了解人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操守,这是孔子这话的本意。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一个说话真诚的人,相信他能够说到做到;对于一个说话虚假的人,不能轻信他说得好,要看他能否践言。又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意即一个有道德的人必定有供人师法的言语;而花言巧语的人绝没有高尚的道德。这说明,人的德行是通过言语载体表现出来的,言语与德行并非同质。从“知言”是“知人”的媒介观点着眼,孔子进而指出:“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看人应以德行为本,言语为表,就能正确处理“知言”与“知人”的关系。

正确理解了“知言”与“知人”的关系,就可以凭借言语辨别君子和小人,这是孔子的心意。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卫灵公》)这说明,花言巧语、耍小聪明而言语不合时宜的人,难于成为仁者,这都是小人,“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小人虽难于成为仁者,但如果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差可也能算个次等的“士”(《子路》)。君子必须实践自己的言行,不能说空话、大话。“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言易行难,说话兑现,是第一要务。“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宪问》)这都说明孔子凭借言语表达尊君子、恶小人的一贯思想。

根据以上述说,可以概括出,言语是“知人”的媒介,是德行的载体,这就是孔子的言语观。孔子的言语观有些近似我们现在认识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观点。

言语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根据上述,除了作为“知人”的媒介外,孔子从“慎言”思想出发,扩而充之,在一定意义上说,足以影响国家的兴丧。如孔子回答定公问“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问题(《子路》),以及“恶利口之覆邦家者”(《阳货》)的表述,就足以证明言语的政治影响力。

四、言谈原则

言谈原则是指说话必须遵守的一些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不仅失去了言语的作用,达不到预期的交际效果,而且有失人品身份。孔子的言谈原则是与他的言语观互相补充、互相辉映的。我们根据《论语》记载,辑纳出以下三条言谈原则。。

1.德操原则。文如其人,什么人说什么话,说话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孔子教育颜渊“非礼勿言”(《颜渊》),说话不能违背礼法,这是君子人物言谈的一条政治红线。如果言行超过这条政治红线,孔子都大加斥责“非礼”、“不仁”。如孔子称赞的善于言谈的宰我、子贡,当宰我欲改“三年之丧”,孔子斥之为“予之不仁也”(《阳货》);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孔子表示“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八佾》)。因为“三年之丧”、“告朔之饩羊”是西周时代的古制,改变古制的言论,不管你讲得多有道理,都是“不仁”和“非礼”。孔子又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君子无私欲,不能因人废言,这是做人的品德。孔子指出:“巧言乱德。”(《卫灵公》)“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阳货》)这是从反面印证说话必须遵守德操原则。

同类推荐
  • 女人儿童的故事

    女人儿童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中小学校园安全常识教育

    中小学校园安全常识教育

    中小学校园安全关乎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关乎学校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目标;关乎学校的事业发展和稳定,关乎教育的形象和行业作风;关乎“三个代表”思想的落实,关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因此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与防范一直备受关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还有40万至50万左右的学生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而这些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学校有关的。编著此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安全预防知识,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面临危险时能够逃生。
  • 青鸟

    青鸟

    故事从平安夜开始……棣棣和咪棣受蓓丽吕仙女所托,在猫、狗和各种精灵(水、火、面包、糖)的陪伴下进入另一个世界寻找青鸟,来救她的女儿。在光神的指引下,他们经过回忆国、夜神殿、森林、坟地,幸福家园,并到达未来王国……期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却终究没有得到青鸟。
  • 小猪弗莱迪:大侦探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大侦探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

    千百年来,神话故事一直有着不朽的魅力,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在世界各国代代相传。他们不仅是全人类的一种绝不可多得的、也绝不可能再生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史无前例的杰作。不论翻译它的人文笔如何笨拙,都无法阻止它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在世界神话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它对西方文学、艺术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均是极为广泛和深远的。这启发我们:若想畅读任一民族之文学艺术作品,深刻理解其思维特性和文化特质,从该民族的神话故事入门,无疑是一条捷径和敲门砖。
热门推荐
  • 乖儿别想逃

    乖儿别想逃

    乔司律,你是我心头的朱砂,是我想而不能忘的伤口。江亚玥,我一直在抵抗你占据我的心,可到头来,我还是输的彻底。一场豪门游戏,你追我赶的角逐。他是豪门大少,天之骄子。这世上只有他不想要的,没有他得不到的,人生唯一一次失误就是娶了她。他恨她,一次次和她作对,却在一次次争锋相对中彻底沦陷。她是一个孤儿,父母双双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因为上一辈的一个约定,她被迫嫁入豪门,丈夫只在婚宴上出现一次,之后便再无交集。她可以穷,却不能没有骨气,她决心要和那个自大的男人斗争到底。
  • 帝姬未央

    帝姬未央

    末白为她舍生忘死,流火为她颠覆伦常,黎歌为她倾城灭国,三个男人为了爱她不顾一切,可是没有人知道,冷宫一夜,她已非当年未央。再次醒来,她只知道有恩要还,仇要报因为她已无心,身体里只剩下冰冷的血,只剩恩仇再无爱憎……
  • 暖暖

    暖暖

    台湾男孩凉凉和东北女孩暖暖相识于北京,他们相约不管现实如何,都要努力生活。重逢时,他们已经分别在台湾和北京工作,默契还在、感觉依旧,却不敢用力去给对方感情,因为彼此知道,此时感情越多越弥补不了再次分别带来的伤感。相隔台湾海峡,是被现实距离冲散到看不见彼此,还是鼓足勇气不顾一切相依相守?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男女情感,有些东西,与是否爱无关,与爱多少无关。
  • 豪门弃妇:影后归来

    豪门弃妇:影后归来

    俞白雨十年演艺圈摸爬滚打,终成影后。没料想识人不明,嫁入豪门,丈夫跟自己的姐妹勾搭,娱乐圈的世界一朝崩毁。留给她的,不过是失足流产,坠楼而亡。重活一世,还能被人蒙了眼不成?用光华闪耀藏起内心的伤痛疲惫,只要站在镁光灯下,她还是完美影后。
  • 这样做事没压力

    这样做事没压力

    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这样的感慨:唉,真累。确实,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无论年龄大小,也无论处于什么阶层,累,成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有人说:能不累吗?中小学生要应付学业,大学生愁于就业,工作的人谋求更高的工作岗位和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更别说复杂的人际关系带给我们的困扰。
  • 把困难留给谁

    把困难留给谁

    ”逃避困难的人,从而缔造了伟大的红军;在面对百万敌军四面“围剿”的万分危急中……,将永远是强者。红军及其后继者一次次穿过重重困难的荆棘才摘取了胜利的果实。回顾新中国的建立。在敌人无情屠杀镇压的生死存亡的关头下,美国著名将军乔治.巴顿说:“困难像弹簧,敢打敢拼的人民军队毅然决然地举起起义的大旗,永远是弱者;用微笑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人,打响了反抗的第一枪,其实就是一部与困难抗争的历史,你弱它就强
  •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迄今已来,关于王阳明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实的王阳明传记。不妖魔不神化,33篇阳明诗文分析,44位阳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图画,还原最真实的千古圣人王阳明翔实的一生: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戡乱……三真不朽,千古唯一。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碰撞,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末日决战。还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宁王朱宸濠、风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严嵩的真实历史形象。……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娇惯痞妻:老婆,别想离婚!

    娇惯痞妻:老婆,别想离婚!

    她叛逆不羁,闲来无事便以消遣美男打发时间。她爱财,逃离火灾现场之前,也没忘记带上钱夹。她易怒、护短,谁敢动她的朋友,她必定以牙还牙,从来不会手下留情。在这城市中,她是恶名在外的痞女一枚,为人处事,没有什么底限。☆★☆★☆★无意沦为她的消遣品,他就此缠上她,让她再无宁日。他是商业新贵,优雅内敛,对她却是流氓到底,善于利诱或者捏她软肋。因为他懂得,对待她这样的人,用流氓的招数才最有效。☆★☆★☆★【片段1】婚礼上,她问他:“我总是弄不明白,你到底为什么娶我?”他说:“被你闹得没多少人可丢了,也快被你摧残死了,当然要让你负责。”她听得直冒冷汗。【片段2】结婚三个月后,她把离婚协议书拍在他面前:“我要离婚。”他像法官一样平静地说:“先说离婚理由。”她忽闪着大眼睛,“如果我说我有出轨的苗头,你会不会答应的痛快一点儿?”“你要是说别的,说不定我就答应了。”他优雅一笑,“先形成事实再来。”她扬眉浅笑,“好,一定完成任务。”☆★☆★☆★推荐自己完结文《肥妾》推荐自己新文《誘·妖孽冷枭》推荐好友文文《妾后》《一品女官》《杀手-一品傲妃》《重生-妾本倾城》《总裁,甜心不乖》《别惹废物二小姐》《重生—珠光宝妻》《法官爹地,我爱你》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娇惯痞妻:老婆,别想离婚!》
  • 网游之紫风传说

    网游之紫风传说

    武学高手进网游,穿着新手服,左拥美女,右揽神器,声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