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底线思维、底线伦理、底线共识。运用"底线思维"方法,要善于找到短板,守住底线,防患于未然。总书记强调作决策、办事情要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底线思维体现在治国、理政层面,就是要坚决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条底线;在改革方面,"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守住农业底线,"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在民生方面,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守住经济发展底线,CPI涨幅应不超3.5%,GDP增长应不低于7.5%;在意识形态方面,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不容各种社会思潮挑战;守住为人做官的底线,贯彻落实好八项规定,把清正廉洁、反对"四风"作为从政的底线要求。在司法方面,依法公正审判,防止发生冤假错案;在国防、外交方面,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核心利益决不能牺牲等等。
提升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和能力,就要以坚定的信念固守底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最大的底线。守住了这条底线,就能增强政治定力,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牢牢掌握改革的主动权。
提升运用底线思维的能力,凡事有底线思维,常怀忧患之心,把各种可能的因素想深,把各种应对的办法想细。以坚定的信念固守底线。在发展和稳定之间寻求一条平衡路,才能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尽量消除不确定性,确保改革"出新不出轨",做到处变不惊、系统运筹、谋成大事。在面临诸多新矛盾、新挑战时,对于可能出现的变数、不确定性,唯有充分的估量,深入的分析,运用好"底线思维"的方法,方能做好周全的准备,化被动为主动。在实践中,则要尊重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按照法律程序推进改革。在"托底、保底、守底"基础上向最好结果努力。
三、提升"问题倒逼改革"能力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关于全面深入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指出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毛泽东更是强调:"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邓小平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不比发展时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
伟人们这些英明的论断告诉我们,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是时代的声音、是实践的向导,而改革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的过程。能否"主动发现问题、勇于揭露问题、果断处理问题"、用问题倒逼改革深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敏不敏锐、人格品行好不好、领导方法科不科学、工作作风实不实的重要标志,是党性、人品、能力的最好试金石,是衡量领导工作的重要生命线和价值追求。
提升"问题倒逼改革"能力,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及时自觉地发现问题、悉心倾听时代的声音,直面问题、真正了解社会问题,善于用辩证的眼光、正确分析问题;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必须牢牢把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和措施破解难题,用新视角审视问题,用新思维解决问题,用新举措推动新发展。特别是要解决好群众利益的敏感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长期积累的老大难问题,形成以解决问题深化改革、促进全面发展的生动局面。
四、提升把握"市场决定作用"的能力
三中全会《决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上升为"决定性作用"。是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市场规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市场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因为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决策机制等市场机制决定了让市场配置资源是最高效、最经济的。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就是从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发展商品经济做起,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35年来我国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应主要归因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真正按市场规律办事,让市场配置资源,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牵引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要善于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用心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深入研究市场经济现象,准确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全面提升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应对市场经济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改进和完善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领导方式的能力,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排头兵。
五、提升决策部署的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贯彻战略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抓好落实,达到战略决策预定目标的能力。执行力包含达到目标的意志和决心,完成任务的组织谋划和执行能力,达成目标的实际成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提升执行力,首先要在增强理解上下工夫,提高改革决策部署的执行力。习近平强调,要准确推进改革,认真执行中央要求,不要事情还没弄明白就盲目推进。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关键是要敏锐地把握中央和上级释放出的改革信号,顶层设计对接起来,找准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口,谋划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革举措,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机遇牢牢地"咬定"。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必须强化执行力,要科学制定落实改革决策的总体方案,要做到统筹兼顾,点面结合,有重点、有步骤、分层次地去抓好落实。
提高化解难题的执行力。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民生、生态、党建等方方面面。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转型期,全面深化改革,既有体制机制的障碍,又有利益固化的藩篱,要深化改革,必然要触及各种既得利益,必然触及各种固化的思想认识。因此,一定会遇到各种难题和阻力。改革之路从无坦途,要实现改革目标,就必须坚定决心和信心,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做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出现什么干扰,都坚定不移。决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阻力就停滞,遇到干扰就乱了方寸,要坚决摒弃等、靠、看、拖的思想。要遵循科学规律,积极想办法、谋思路、出规划、定方案,探索化解难题和阻力的方法、措施,然后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才能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
提升执行力,还要有创新的劲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不竭的动力。国家的政策目标必然带有全局性、普遍适应性,内容跨度大、涵盖面广。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政策不走样的前提下,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政策。创新就是要敢于破除陈规陋习、摒弃亦步亦趋。面对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既不能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也不能贸然行动、盲目妄为,这不仅需要力量,更需要智慧。我们要始终以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越是艰难越向前"的豪情,不断克服思想上的惰性和工作中的惯性。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争最大综合效益。
要提高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邓小平同志讲过:相比较于其他方面,制度往往更具有根本性,制度不好,使得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制度好了,坏人无法做坏事。体制机制决定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活力,决定着一个人、一个团队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完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提高执行力的外在环境,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看,再完善的制度,没有严格的、强有力的执行力,没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去落实,等于没有。就是说,如果一项制度仅仅是"说在嘴上,印在纸上,挂在墙上,显在屏上,落在空上。"那么再好的制度都等于白纸一张。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确保法规制度执行有力、落实到位,切实发挥作用。
要有高超的智慧和能力,"五个加强"?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习总书记在一次出席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强调,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加强政治修养、加强道德修养、加强纪律修养、加强作风修养。"五个加强",既是对领导干部坚强党性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的为官做人的基本准则。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的骨干力量和可靠保证,应当认真对照"五个加强"的标准要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努力为一般党员干部当表率、作模范。
"五个加强"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政治要求。一个坚强党性的领导干部,首要的是政治过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反思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深刻教训,无非有两条轨迹:一条是被从政治上打开缺口;一条是被从经济生活上打开缺口。而这两轨迹的交汇点,就是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因此,我们必须按照首先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修养,自觉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严守党的纪律和各项政策规定,切实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五个加强"集中反映了为官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在政治上追求忠诚至上、思想上追求奉献至上、道德上追求正气正上,才能坚持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视权力为责任,见利益永不沾,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兢兢业业干好工作;才能始终良好的道德情操,经受住任何艰难困苦的考验和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事实证明,如果党员干部品行不端、思想不纯、道德失范,必然导致行为偏差。
"五个加强"最根本的要在具体实践中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用党员的标准衡量评价自己,用领导干部的责任对照检查自己,用党性原则约束自己,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一言一行,自觉做到不损人、不愧心、不负党;必须始终坚持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干,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奋发有为干事业,只争朝夕抓工作,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使实劲、用实招、求实效,真心实意为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