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7700000003

第3章 英国十九世纪作品(2)

你的笑容还来不及消退,

寒冷的空气已经在燃烧;

你又把笑容隐藏在娇颜里,

谁看你一看,就会魄散魂飞。

光明的孩儿!你的四肢在发放

火光,衣衫遮不着你的身体;

好像晨曦一丝丝的光芒,

不待云散就送来了消息;

无论你照到什么地方,

什么地方就有仙气飘扬。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同时也反映了雪莱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矛盾。他看到了现实社会中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但又把人类历史解释为抽象的“善”与“恶”的搏斗;他对人类社会的光明前景怀抱坚定的信念,但又把社会的发展变革归结为一种神秘的“必然性”;他肯定了用革命暴力去推翻专制统治、实现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但又夸大了“爱”的作用,把“永恒的爱”当作改造社会的伟大力量源泉。他的诗歌风格是热情洋溢、想象丰富,但有时又过多使用抽象的比喻和象征,比较令人费解。

唐璜

《唐璜》是英国诗人拜伦的作品,是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叙事诗,共1.6万余行,分为16歌,是拜伦最后也是最优秀的诗作。它以唐璜的游踪及其数次爱情历险为主要线索,展现了欧洲社会的广阔图景,涉及人类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是一部思想容量丰厚、艺术风格独特的大型讽刺性巨著。

唐璜本是14世纪西班牙民间传说中的色鬼、恶棍,常常再现于西方作家的作品之中,如莫里哀的散文剧《唐璜》和普希金的悲剧《石客》。拜伦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历史背景上重新塑造唐璜。

长诗的同名主人公是一个天真、热情、善良的贵族青年,很少哈罗尔德的忧郁孤独,亦无曼弗雷德的愤世嫉俗,更见不到该隐那种叱咤风云的叛逆反抗,他的性格特征随着种种历险经历而深化复杂。他顺从人的天性,无视清规戒律,绝少虚伪做作;他又缺乏坚定的信念,常常因意志薄弱而经不起诱惑。他在教堂、母亲的“膝下”和教师的课桌前长大。正当他的母亲向人夸耀“她的少年哲学家已经变得如何正经,如何沉静,如何稳健”的时候,他却受到了邻居贵妇人朱丽娅的引诱,坠入爱河。传统的贵族教育培养起来的种种理念被人的爱欲需求击得粉碎。唐璜对恋人总是倾心相与,但却常常遭受险情,被迫分离。他与邻居贵妇的私情暴露,被迫离国远行。他在海上遇难,被海盗的女儿援救,并与其相爱,但又被贪心的海盗卖到奴隶市场,又一次与爱人分离。唐璜并不怯懦,在关键时刻能表现出英雄气概。他在海上遇险,看到受饥饿威胁的人们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先吃哪一个人时,他宁死也不干这一野蛮行为;他被人从奴隶市场上买到土耳其苏丹的宫廷,面对苏丹王妃咄咄逼人的无耻求欢,他神态自若,虚与委蛇,最终带同伴逃跑;在战场上,他奋不顾身救出一个孤儿;在英吉利荒道上只身把强人打翻……唐璜喜好女色,艳遇不断;他玩世不恭,能迅速地适应各种突如其来的境遇。他参加了正在入侵土耳其的俄国军队,“因功”到了俄国女皇的宫廷,心安理得地成了女皇陛下的新宠,后来又以俄国特使的身份出使英国。长诗突然中止时,他还沉溺在伦敦的“大千世界”里。

唐璜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他既不同于其他作家笔下的唐璜,又大大超越了民间传说中的唐璜,但他的好色和玩世不恭又和原型相似。在拜伦的眼中,唐璜是一个普通的贵族青年,他的荒唐只不过是人类本性的自然流露。可见他是一个芸芸众生式的人物。其性格的复杂性体现了现实世界中生活的多样性和道德的复杂性。客观地说,拜伦创作《唐璜》并不是为了专门塑造典型人物形象,长诗中对唐璜活动的描写常常是作者大发议论的由头和缘起。拜伦在给出版商的信中说:“我打算让他周游欧洲,要他经历种种围城、交战、冒险的生涯;最后叫他参加法国革命。我要把他在意大利写成一个爱奉承女人的骑兵,在英国把他写成惹得人家离婚的罪魁祸首,在德国写成像维特一样的多愁善感的青年;目的都是为了我能够嘲笑各国社会可笑的方面……”拜伦创作《唐璜》的目的在于讽刺主人公真正活动的18世纪末和诗人生活的19世纪初“各国社会可笑的方面”,以及由此反映出的诗人批判一切反动势力的民主与自由思想。

首先,通过主人公的冒险足迹,描写了海盗称霸的希腊岛屿、奴隶市场、土耳其苏丹后宫、俄罗斯宫廷和英国上流社会,刻画了威严的女皇、淫威的皇后、谄媚的朝臣、骄奢专横的将军、腐化堕落的王公贵族……他们一半是权威,一半是淫荡,制造了无数人间惨状:民族被奴役被侵略,战场上血腥的屠杀,奴隶市场上人像牲畜一样被买卖。诗人揭示出封建专制的暴虐和社会道德的虚伪,谴责了“神圣同盟”的侵略暴行,表达了自己对专制制度的憎恶。

其次,揭露和讽刺了诗人最为熟悉的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大英帝国凭借雄厚的资本屠杀恫吓世界,充当镇压革命扼杀自由的国际宪兵。政府压迫盘剥国民,政治家撒谎,无形文人变节。贵族男女心灵空虚,沉溺声色犬马。男人喝酒、赌钱、嫖妓,女人花枝招展,打情骂俏。夫妇同床异梦,23岁的贵族少妇竟然背着50岁的荒唐丈夫勾引16岁的男孩。拜伦对英国的资产阶级及其金钱统治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揭露,将英国比做一个住满了凶禽猛兽的动物园,将伦敦称为“魔鬼的客厅”。在他的笔下,拜金道德毒化了社会,腐蚀了灵魂,人人把钱看得高于一切:可以“拿走性命,拿走老婆,但决不要拿走人的钱袋”。

再次,长诗充满着对正义事物的爱,对失去自由的人的同情和对被压迫者的战斗号召。拜伦十分同情被压迫被奴役的民族和人民,他热情的激励希腊人民起来斗争,甚至号召顽石也起来反抗世上的暴君。他确信未来世界是自由的世界:人民将是自由的,一切王座与君主,必将成为使未来子孙们感到可怕的、不可理解的陈迹。

《唐璜》里有不少哲学的思索,如“沉思人世的变化无常”,探讨“生与死”的奥妙,研究岁月永恒,人生苦短,命运莫测等等。诗人“怀疑是否怀疑本身也是怀疑”,视“人生是场游戏”,并因此而流露出虚无主义、极端享乐主义和悲观绝望等等消极情绪。

长诗借外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评议英国乃至欧洲的现实,批判压抑人身自由的暴政,抒发对正义自由的渴望,不愧为时代精神的精品,其作者无愧于时代歌者的称号。《唐璜》是一部浪漫主义的佳作,强烈的主观抒情和浓郁的浪漫色彩构成了作品的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拜伦鲜明的爱憎激情显现在长诗优美而略带忧伤的字里行间,无处不在,统贯全篇。主人公次次历险,命运大起大落,使长诗中的戏剧性场面层出不穷。大海、海岛、内陆、美女、强盗、王妃、女皇,离奇的故事,异域的情调,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多彩多姿的浪漫画卷。作者恰到好处的抒情与浪漫的图景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长诗表现出了难以抗拒的魅力。

夹叙夹议是《唐璜》的另一重要特征。拜伦似乎常常按捺不住自己,在叙述中随时向他的主人公和读者大发议论,或评点国事和人物,或追忆遐思,或赞叹大自然的神奇。诗人的议论讽刺了现实时事,具有浓烈的现实主义成分;抒情性的议论则多是浪漫主义的感慨,直抒胸臆,美妙而感人。

诗作的语言风格多样,极富变化,把愤怒的揭露、辛辣的揶揄、尖刻的辩论、俏皮的嘲笑、热烈的抒情和哲学的沉思表现的恰到好处。拜伦的语言畅晓明白,具体简约。他大量采用口语词汇,但白而不俗,谑而不陋。整部长诗犹如一曲扣人心弦、荡人魂魄的交响乐章。

艾凡赫

《艾凡赫》是作家英国司各特的最出名的小说,也是他“中世纪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我国早在1905年就出版过魏易口述、林纾执笔的文言文译本,改名为《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在国内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2世纪末英国封建主义的全盛时期,距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征服英国100多年。当时诺曼贵族在英国的统治已比较巩固,国王狮心理查黩武喜功,1191年发起十字军东征,让他的弟弟约翰亲王在国内执政。但参加十字军的基督教国家内部分崩离析,东征失利,十字军被迫班师回朝,在归途中遇风暴,理查率少数随从乔装平民取道维也纳回国,被奥地利公爵所俘,囚禁在多瑙河上城堡中1年余,后来付了大量赎金才获释。理查王归国后,隐姓埋名,乔装为“黑甲骑士”,带着他的宠臣艾凡赫在国内游侠,察访民情。但约翰王不知道他的哥哥已经回国,继续施行暴政,阴谋篡夺王位。

故事从约翰亲王主持的一年一度盛大的比武会开始,自称“被剥夺了继承权”的无名骑士大获全胜,亲王后来发现这个无名骑士乃是他哥哥理查王的亲信艾凡赫,知道国王已秘密回国,不禁惊惶失措,就匆匆结束比武会,赶回京城筹划对策。而他手下一伙骄奢淫逸、无恶不作的诺曼贵族,比武结束后竟乔装强盗,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美女,还把萨克逊贵族、受伤的艾凡赫连同与他们同路的犹太人父女都绑架走了。绿林豪杰罗宾汉激于义愤,召集手下的自由农围攻诺曼封建主的巢穴妥吉尔司东堡,在隐姓埋名的国王“黑甲骑士”的参与下,终于攻破城堡,救出被囚之人,狠狠打击了诺曼贵族中的阴谋集团。

小说像司各特的其他优秀历史小说一样,是以妥协作告终的。黑甲骑士最后暴露了国王身份,受诺曼贵族欺压的萨克逊贵族和镇压诺曼贵族中叛逆分子的国王利害相同,因此民族意识很强烈的塞得利克终于与理查王言归于好,携手合作。因民族矛盾而失和的父子俩塞得利克和艾凡赫也在民族矛盾调和的基础上重新和好,连反对诺曼压迫者最坚决的绿林豪杰罗宾汉和他的手下人也莫名其妙地表示愿意效忠理查王,于是全部小说在矫揉造作的大团圆气氛中结束。

历史小说《艾凡赫》真实地再现了12世纪末英国封建主义全盛时期的历史,生动地描绘了那一时代的风俗习尚和生活图景,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自从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征服英国后,原来的盎格鲁·萨克逊民族受到异族的压迫,广大的农民沦为农奴,原萨克逊封建主也受到诺曼封建贵族的歧视和欺凌。当时的统治阶级主要由封建贵族和僧侣组成。封建贵族中还建立有各级骑士的食邑制度。到了本书故事发生的时代,诺曼封建主们经过100多年的休养生息,已在各自的领地上建立起比较巩固的统治,因而日趋骄横自满,有的相互兼并,有的公然反叛国王。他们为了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需求,不断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压迫,使部分农民被迫铤而走险,如书中所描写的罗宾汉和他手下的绿林豪杰们即是。而当时的教会则自成一股势力,直接归罗马教廷管辖,差不多拥有全国1/3的土地。一些有势力的教派如本书中的圣殿骑士派,甚至公然与王室对抗。这些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在《艾凡赫》这部小说中都有生动的描写和反映,例如诺曼统治集团内部以约翰亲王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与理查王之间争夺王位的矛盾和斗争,以塞得利克为代表的萨克逊贵族与以布里昂·德·波阿·基尔勃为代表的诺曼贵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和斗争,以及以罗宾汉为代表的被压迫农民与弗朗·德·别夫等诺曼封建主两个对抗阶级之间矛盾和斗争。

作者在再现中世纪英格兰社会生活的时候,虽然描绘了一些像比武、决斗等富于浪漫色彩的场面,但并没有把当时的社会美化。而是用生动的文笔,揭露了封建贵族和僧侣们的腐化堕落,并在书中语重心长地指出:“小说里的描述,还未将那一时代中黑暗悲惨的实况完全揭露出来。”

作者对被压迫的农民很是同情,不仅写出了他们深重的苦难,而且表现出了他们的斗争精神。书中农奴葛尔慈、小丑汪巴的形象,都是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刻画出来的,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尤其是罗宾汉英雄形象的再现,更是杰出的成就。

罗宾汉原是流传于英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关于他的故事,最初见于《罗宾汉民谣》。在歌谣里他是人民的宠儿,穷苦人的保卫者,反抗封建压迫的叛逆。司各特在小说中再现罗宾汉的形象时,使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笔法,将民间歌谣里的材料加以提炼,又用自己的想象力加以补充,塑造出一个传奇色彩很浓厚的叛逆者英雄形象。罗宾汉最初以洛克司雷的化名出现,不怕“犯上”,敢于以慷慨激昂的言词仗义执言,继而在比箭中以百步穿杨的绝技大显身手,显露出叱咤风云、嫉恶如仇的英雄气概;后来在夜间又以绿林人的身份出现,归还了犹太女子蕊贝卡赠给农奴葛尔慈的钱财,表现出他的侠义性格。至于这一人物的最出色描写,是在他率领部下围攻诺曼封建主巢穴妥吉尔司东堡前后,作者从各个方面突出他与封建主势不两立的立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虎虎如生的叛逆者英雄形象。

司各特在小说中对受歧视的犹太民族也表示深切的关怀和同情,指出“在那个时代,大概除了飞鱼之外,无论是地上的、空中的、水里的生物,任何族类所受到的迫害,都不象犹太人所遭受的那样没有间歇、普遍和无情”。小说中的犹太女子蕊贝卡,是司各特笔下最成功的正面人物形象之一。这一形象的真实动人之处,在于作者一反前人和同时代人对犹太民族所持的偏见和鄙薄心理,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一个受压迫和受歧视的异族女子。过去文学中出现的犹太人传统性格在她父亲艾萨克身上虽然还有所流露,但在她身上却一丝不见。相反的,她所表现的,却是一个柔中带刚的弱女子的光明磊落、坚贞不屈的美好品质。她慷慨仗义,给穷苦人免费治病,视钱财如粪土。她两次落入诺曼骑士布里昂之手,但宁死不屈。作者一方面在她身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弱女子的悲惨遭遇,一方面又通过她的一系列行动,逐步展示出她那种不畏强暴、不向恶势力低头、敢于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的鲜明性格,因此这一形象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和典型意义。

同类推荐
  • 空灵之约

    空灵之约

    《空灵之约》汇集的十七篇文稿,是何为近几年关于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的札记。
  • 城市器物

    城市器物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能让人们感受到最好和最美的中国文化元素。德国作家歌德就特别欣赏中国诗词,他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示的山水花鸟和姑娘明朗的笑声,神往中国迷人的典故、古老的格言,尤为崇尚中国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道德和情操。每一次欣赏好的诗词,都是一次重新发现的航行。李永才先生这部诗集《城市器物》,用自己的心迹引领读者走过城市与乡村,在时光与岁月的车辙中找寻自我的归属,体会生命的从容。正如诗人所说“从诗歌中获得一种恒久的力量”
  •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青春是一首歌,演绎着浪漫的童话,这里有我们青涩的成长历程,有我们甘之如饴的美好回忆。任时光流转,最初的亦是最美。
  •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作为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使得“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 世界大串联

    世界大串联

    一个国家封闭或是开放国策的最终承受者,总是芸芸众生的老百姓。与历史常常有拥抱的大人物的喜好相比,其实小人物们的爱恨欢歌,相聚离散,更能传递出所谓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本书分四个部分,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潮及这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体验的是《世界大串联》和《移民美国》;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躁动的中年男女们的婚姻、家庭风景的有《秋天的变奏》和《你的秘密并不秘密》。作者视线从以往关注历史、政治、文化,转为当代经济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文字保持一贯的冷静、客观和犀利,真实触摸时代脉搏,有振聋发聩之警示。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国防部长浮沉记

    国防部长浮沉记

    这一历史的大悲剧仅仅是本书的序幕,而层出不穷的磨难和骇人听闻的迫害才是彭德怀坎坷命运的真实记载。老奸巨猾的康生之流如何在毛泽东面前诡进谗言;毛泽东将彭德怀遣往大西南目的何在;奉“中央文革”之命的两大派红卫兵头头如何十万火急抢押彭德怀进京。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敢于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彭德怀从此罹难。为民族昌盛两呕心沥血的彭大将军如何被惨不忍睹的法西斯手段摧残至死
  • 至爱王牌妻:无良世子淡定妃

    至爱王牌妻:无良世子淡定妃

    【女强,宠文】她是国家机器,冷峻狂傲,生杀予夺,一朝穿越,只求一世安稳。然而,这江山这天下容不下她的安稳,那她只好杀出一个安稳来。我自跋扈?我自嚣张!怎么,你嫉妒?权财我的?美男我的!想抢,问问我的刀答不答先!——淡定无害,邪恶跋扈,是她。冷峻狂傲,生杀予夺,还是她。无良妖孽,绝色倾城,是他。翻云覆雨,睥睨天下,还是他。京城第一恶女VS江湖第一纨绔,合作还是PK,这是个问题?!
  • 战天神皇

    战天神皇

    废材少年坠崖却意外拜神秘高人为师,冲破百世封印解开七行绝脉,得无上功法武神录传承,闯魔域进五行,远古遗址大显神威!一剑夺妻威震天下,九针封神怒发冲冠,白衣黑发血洗乾坤,百世轮回灵魂觉醒,历经磨难战皇重生,笑傲江湖任我独行!灭神山,诛地狱,斩魂殿,左踩缥缈幻府,右踢九霄仙宫,臀压凌霄宝殿,灭神诛魔百战大陆,上天入地唯我独尊!
  • 世界著名企业的品牌攻略

    世界著名企业的品牌攻略

    品牌的成功塑造会使消费者形成一定的忠诚度、信任度、追随度;品牌可以利用其市场扩展的能力,带动企业进入新的市场;品牌可以通过资本运营等形式进行扩张。总之,品牌作为市场竞争的武器,常常会为企业还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本书精选汇集了世界上22家著名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通过对其品牌战略的历史、发展、运用、定位等各个方面的详细讲解、分析、揭示了世界著名企业成功的奥秘。
  • 败走中国

    败走中国

    今天繁荣兴旺的中国市场吸引越来越多国外企业的目光,同时也已有不少中国企业走上了海外扩张之路。进入一个新市场总会面对未知的风险,如果总是依靠自己经历的种种失败来获得宝贵教训,这种高成本的做法是一个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阅读本书,能够启示后来者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