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7600000009

第9章 近代欧洲文学(2)

华兹华斯在1800年出版的《抒情歌谣集·序言》中断然主张,文学家的使命是要在对日常生活和平常事件的真实反映中寻觅人类的天性,因为只有在“微贱的田园生活里”,“我们的各种基本情感才共同处于一种更单纯的状态之下”,“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之美的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他的小诗《咏水仙》展现了一幅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截然不同的恬静快乐的画面,表现出的是人要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寻找人性最后归宿的情怀。他的《丁登寺》、《致布谷鸟》、《致蝴蝶》、《麻雀窝》等名篇歌颂了儿童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没有受过工业文明污染的完美人性,显现了他创作主题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对大自然的肯定中来探讨人的本质复归问题。尽管华兹华斯及柯勒律治、骚塞等作家消极避世,逃避现实,但他们毕竟给处在初期物化现象中的人的自由的复归开出了一剂药方。这也是19世纪初期英国许多作家的创作主题和艺术表达的基本倾向。

第二代诗人拜伦和雪莱则把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雪莱(1792~1822)与湖畔派诗人的风格截然不同,他的创作朝气蓬勃,就连马克思、恩格斯都对他作过极高的评价,一直是文学史家们公认的“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在他的思想深处及作品的主题中,依然有很多与华兹华斯等人的创作相似的东西。如对丑恶现实的不满与反叛,就始终是激励他创作的主要动力。不过他不像华兹华斯那样,一味歌颂大自然,认为只有大自然才是人的自由本质得以回归或实现的净土。作为一个战斗的诗人,他认为理想的实现更依赖于这个社会本身的解放。

在《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作品中,雪莱描写了在暴君统治下,人成为“非人”的悲惨情景后,热情洋溢地展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图画。雪莱与华兹华斯等人的创作,表现出了工业革命以来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作家们用美化了的大自然或幻想出来的理想世界同现实的丑恶相对比,在对现存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批判中体现着人类复归自由本质的努力。但是,因当时物质生产水平相对较低,人被物化的程度还远未达到像19世纪末那样严重的程度,所以,华兹华斯、雪莱等人只是感到了社会的不合理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自由的丧失,并不知道人究竟被异化成了什么,现实还没有给他们提供具体的答案。他们的对策也只能是用一个理想社会的幻影来为人的自由的复归提供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方案。

抒情诗人济慈和历史小说家司各特也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的风云人物。约翰·济慈(1795~1821)在长诗《伊莎贝拉》里,借助于中世纪的题材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在《夜莺颂》、《秋颂》等著名诗篇中描写大自然美景,抒发着自己追求人生真理的激情。他对大自然的感受极为敏锐细致,加之信念真诚,所以他的诗歌感染力极大。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在代表作《艾凡赫》以及《肯尼沃尔思》、《昆丁·达沃德》中反映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并使农民和其他被压迫者成为小说的中心人物。他开创了欧洲历史小说创作的先河。

19世纪30~70年代,英国工业资本主义通过一系列社会改革法案,取代了商业金融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地位,在经济上、政治上取得绝对优势。30年代初,资本主义剥削更为残酷,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劳资矛盾已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工人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宪章运动。50、6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在国外殖民地进行大规模的血腥掠夺,国内经济呈现表面繁荣,统治阶级实施改良以缓和阶级矛盾;英国工人运动受到工联主义的严重影响,处于低潮。

这一时期,各种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的反动思潮十分猖獗。马尔萨斯(1766~1834)的《人口论》形成于工业革命初期,它把社会贫困的原因归于人口的增长,以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19世纪中叶代表工业资本家利益的曼彻斯特政治经济学派就曾利用过它。他们自己又建立了一套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学说,旨在追求无限制的利润。在哲学领域中盛行的是以边沁(1748~1832)和穆勒(1806~1873)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他们虽然宣称社会道德的依据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但他们所谓的大多数人是指剥削阶级而言,他们断定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是利己主义,并且认为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道德是合理的。

卡莱尔(1795~1881)批评了马尔萨斯和曼彻斯特政治经济学派,揭发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崇拜”和伪善,但他要求像中古那样建立宗教信仰,由工业资产阶级那类“卓越的人物”来组织劳动,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混乱。改良主义从19世纪30、40年代以来一直在英国流行,严重地影响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开展。

在宪章运动中产生了宪章运动文学,这是无产阶级文学在英国文学史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第1次出现。

这一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台和盖斯凯尔夫人等作家,马克思称他们为“出色的一派小说家”,并说他们揭示了许多“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后的英国社会生活。他们大都经历过宪章运动或受到这一运动的影响。个别作家触及当时社会中的劳资矛盾,以同情的态度描写了劳动群众的贫困生活,但他们的作品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提出改良的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他们对社会的批判主要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要求,主要题材是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历史,正面人物几乎都是“小人物”,如小市民、小手工业者、小商人、破落贵族的子弟、贫苦的家庭教师等。

在艺术手法上,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18世纪现实主义和感伤主义小说的传统,特别表现在情节结构和人物描写方面,但也有很大的革新。在50、60年代,英国多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后期作品表现了和资产阶级统治妥协的倾向,改良主义和悲观绝望的情绪都有所增强。

宪章运动文学是在30、40年代工人运动高涨的条件下产生的。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政治权利,于1838年以“人民宪章”的形式向议会提出有关普选的要求,遭到议会拒绝,于是在全国各地发起广泛的群众运动。宪章运动经历了两个阶段。

40年代以前,工人运动和资产阶级激进派联合行动,宪章是他们的共同要求。从40年代起,工人阶级除了坚持宪章的内容外,并独立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要求,和资产阶级激进派分手。1847和1848年,宪章运动达到新的高潮。但由于运动内部分裂、资产阶级的收买和镇压、改良主义思想的滋长,宪章运动走向衰落。列宁认为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宪章运动文学的形成也有着它的文化基础。40年代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开始举办自己的文化教育事业。

早在1837年,宪章派就创办了通俗报刊《极星》,经常刊载工人诗歌。诗人大都是来自各工业区的工人和活动家,出现了一批有名的作家如琼斯、林顿(1812~1897)、惠勒(1811~1867)和麦西(1828~1907)等。宪章运动诗歌一般都写得短小精悍,有鼓动力,适合于集体歌唱。从这些短歌的形式上可以看出工人阶级的歌手很熟悉拜伦和雪莱的政治诗,但它们和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不同,是从工人阶级的切身利益出发,号召工人兄弟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起来斗争,具有明确具体的政治目标。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曾引用宪章运动诗人爱德华·米德写的《蒸汽工》(1843年)一诗,并说“它正确地表达了工人中的普遍的情绪”,揭露了“比旧的农奴制更坏的”、“伪善的、隐蔽的奴隶制”,批判这种奴隶制口头上承认自由权,而实际上把工人当作“白奴”。恩格斯亲自把这首诗译成了德文。又如在《绘歇劳浦郡的宪章派》(1843年)一诗中,宪章运动诗人明确指出了斗争的目标,是推翻掠夺工人的专制暴君和为大资产阶级服务的政党。这首诗气势雄壮,一开始这样写道:

举起宪章的旗帜登上高岗,

把它插上星金山的峰顶,

让它的口号骄傲地飘荡,

和专制暴君说一个分明。

也有一些诗歌是欢呼人民宪章、欢呼人民政治运动的光明前途的,如《向人民宪章九呼万岁》(1842年)、《一首颂歌》(1843年)、《自由的呼声》(1842年)等。

宪章运动诗歌是为教育和组织群众而写的,往往表现炽热的群众场面,如描写去伦敦请愿的歌曲。有的诗歌向群众揭露阶级敌人,如指责辉格党虚伪的改革措施的《一首新的宪章派之歌》(1841年);有的揭发“反谷物法联盟”妄图用自己的口号来偷换“人民宪章”的阴谋,如《联盟》(1841年)、《即兴》(1843年);有的则是揭发异己分子,警告同志们谨防资产阶级奸细的破坏活动,如《百万人之歌》(1842年)。有些诗歌还表现了群众对领袖和同志的爱戴和关怀,支援被囚禁的同志或纪念被害者,激励士气,号召再接再厉的斗争,如《福洛斯特》(1840年)、《献给宪章主义的十四行诗》(1840年)、《献给死难的谢尔》(1840年)等。

宪章运动诗歌对统治阶级剥削的揭发比之资产阶级民主派诗歌更接近于本质,更深刻有力,表现了对剥削者的轻蔑和仇恨,如《怎样作一个大老爷》(1840年)、《贵族是什么东西》(1842年)、《托利老爷》(1842年)等。

《贵族是什么东西》一诗用一连串生动、朴素的比喻,揭露了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性和他们对人民的祸害。诗中把贵族称为“一件在宝座旁陈列的古董,一块有生命的污泥”,“一只雄蜂”,“民族的灾害,靠公款吃饭的乞丐”,表面上像“一只华丽的蝴蝶”,其实是“国家的毛虫”。

宪章运动诗歌表现了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如歌颂爱尔兰革命英雄的《爱国者之墓》(1843年)、鼓励美国民主派反奴隶制斗争的《给美国诗人》(1844年)、号召全世界工人阶级团结斗争的《给各国工人阶级》(1840年)等。

宪章运动作家也写文学评论。40年代初,苏格兰宪章派主办的《宪章通报》和其他刊物已经评论过弥尔顿、彭斯、拜伦、雪莱、狄更斯等人作品的进步思想和社会意义。这些论文首先鉴别作品的思想性,但也不忽视艺术性。英国消极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逝世时,宪章派评论家写了短文称他为“贵族统治下领薪俸的奴隶,君主政体供养下的寄生物,”并说绝大多数同胞不曾为他的死洒下眼泪。在题名《诗人的政治观点》(1840年)的一系列文章中,评论者认为“最真诚的诗人都是最热烈的政治家”,驳斥了政治对艺术有害的论点。

近代德国文学

18世纪市民文学开始进入繁荣时期,同时在英、法等国的影响下,德国兴起了启蒙运动,其代表人物为莱辛,从此德国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学。70年代又产生狂飙突进运动,它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专制的倾向。青年歌德和席勒均是这一运动的杰出代表。

法国大革命后,德国产生了浪漫派文学及以歌德和席勒合作为代表的古典文学。它们在思想意识及创作风格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它们均反映了对德国现状的不满情绪。歌德和席勒合作的10年(1794~1805),在德国文学史上被称为文学的“古典时期”。

19世纪初叶,德国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情况仍然没有改变。在贫穷落后的德国,哲学家和诗人只能在精神世界中创造资产阶级的理想图像,例如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谢林的唯心主义哲学,歌德、席勒的“古典”主义文学和一些浪漫主义者的梦幻,以及贝多芬的音乐等,基本上都是这样。

这一时期的哲学和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康德企图调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这两种互相敌对的世界观,在他承认客观世界的存在的同时,又宣称这个客观世界是不能认识的,可能认识的只是现象世界。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以及他对天才、自由、艺术即游戏之类的概念的阐述,替浪漫主义运动奠定了哲学基础。他把艺术和审美活动看作自然界的必然王国和精神界的自由王国二者之间的桥梁,这一思想对德国“古典”主义文学也起了影响。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里曾对此加以发挥。费希特摈弃了康德的理论,把“非我”看作“自我”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他的极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也成为浪漫主义的理论依据。黑格尔则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之大成,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绝对理念的“另一体”或自身发展的结果,他发扬了康德以来德国哲学的辩证思想,在哲学和艺术理论中都建立了历史发展观念。谢林则宣扬自然和精神、客体和主体在“绝对”中的统一。他说,自然是看得见的精神,精神是看不见的自然。这种哲学对浪漫主义运动有很大影响。

德国“古典”主义文学不同于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更不同于德国启蒙文学初期高特舍特所倡导的对法国古典文学形式的模仿。它是在德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18世纪80年代,歌德和席勒先后脱离了狂飙突进时期,在法国革命前后动荡不安的年代里,逐渐形成了他们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想。他们认为人类历史在不断发展,日益接近所谓人道主义的理想,他们企图培养完整的、和谐的人。他们的人道主义理想承袭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统,但是削弱了后者的反宗教、反封建的内容,而提倡以宽容和妥协来解决情感和理智、自由和法则、个人和社会的矛盾。他们在创作方法上强调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相结合;在艺术上要求形式完整、语言纯洁。他们接受了温克尔曼用以概括希腊艺术特点的“高贵的单纯和宁静的伟大”的看法,把希腊艺术作为典范,同时也从民间文学里吸取养分。但他们回避革命,不想通过社会和政治的变革来改造人,只想用抽象的理想来教育人,甚至企图在“和谐”中维持旧的社会秩序。这种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基础上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他们所谓的“人类”不过是资产阶级的人,所追求的自我完成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

德国“古典”主义文学虽然反映出德国资产阶级的弱点,但它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向前看的,它在艺术上有很大的成就。与此相反,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多数是消极的、向后看的,甚至是病态的。德国浪漫主义运动开始于18世纪90年代,结束于19世纪30年代。

同类推荐
  • 山水旧城谙(指尖上的中国)

    山水旧城谙(指尖上的中国)

    《指尖上的中国:山水旧城谙》在对诸如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上海的十里洋场、杭州的西湖和灵隐寺等各城市代表建筑和名胜的回忆中,我们不得不感叹民国城市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氛围,尤其是在沧桑的历史轮转中,每一座历史名城都演绎过精彩的故事,留下过无数动人的传说。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 星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星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星夜》收入了庐隐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其中散文《月下的回忆》和《雷峰塔下》“似乎比她的小说更好”,《玫瑰的刺》也是“清丽可爱的”(茅盾语)。《海滨故人》写女性爱情的赤诚和破灭,写下了女性独立人格的执著追求。
  • 月光下的银匠

    月光下的银匠

    在故乡河谷,每当满月升起,人们就在说,听,银匠又在工作了。满月满满的升上天空,朦胧的光芒使河谷更加空旷,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而又遥远。这时,你就听吧,月光里,或是月亮上就传来了银匠锻打银子的声音……《月光下的银匠》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作者阿来的短篇小说13篇,包括《野人》、《槐花》、《群蜂飞舞》、《阿古顿巴》、《月光下的银匠》、《格拉长大》等。
  •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闻一多最脍炙人口的诗歌、演讲、文艺评论、学术研究、散文、杂论、书信等作品遴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闻一多在诗歌方面成就最大,《闻一多大全集》的遴选也比较侧重于其诗歌作品。如诗集《死水》《红烛》《真我集》等,无一不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主张。
热门推荐
  • 盛夏晚晴天

    盛夏晚晴天

    杨幂、刘恺威主演热播同名电视剧原著小说。结婚三年,面对丈夫的冷漠,她从来都没有显示过软弱,但当小三怀了他的孩子闹上门,她第一次泪眼婆娑。面对他鲜有的错愕,她挺直脊梁倔犟的转身!背后他冷语嘲讽:夏晚晴,凭你市长千金的身份,多的是豪门巨富登门求亲,何必束缚我?离婚协议签署的那一刻,她拾起骄傲,笑靥如初。她说:莫凌天,如果爱你是一种错,那么这三年,便是我为自己的错承担的后果,以后,你再也没有机会因为这份爱而伤害我!
  • 田园喜嫁

    田园喜嫁

    作为苏家的三女儿,苏槿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被娘亲乱点鸳鸯谱。她只想种种田挣挣钱,过自己的小日子。什么?你想要与我结发同枕?本姑娘既然不是你想要的贤妻,为何还要与你永结同心?
  • 科技前沿(走进科学)

    科技前沿(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大明二十四监

    大明二十四监

    《道界之旅》简介弃婴李泰,无缘得到可以隐身的隐珠。被啄木认发现,带其到滞留在地球养伤的雷公身边,沉睡六年学得'病气化真诀',师傅死后,留下灵药园让他送回道界。啄木变身成大将,成俑为永守师傅墓。传驭灵术,可收宠物从小到大九名。察人等级求,比知高出自己三级。神农架路遇野人绑架,智救救赌城司空逸馨。出了森林,得死士龟甲,收服杀手,利用灵药园的特征,放到无人飞机上可以驾驶遨游天地……口头禅。请不要叫我医生:因为医生在古代是太医院的学生,我已经出师。请不要叫我中医我有自己的名字,请叫我疾医、医家我就是用针法,针是针,灸就灸,根本不是一回事“毉”请大家记住这个字,这才是最古老的医'匚'指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矢',表砭石,就代表针法'巫'是指大巫沟通天地以上才构成一个“毉”医。请大家来大大雷泰怎样演绎自己的《道界之旅》不见不散。
  • 青春的伤口

    青春的伤口

    她声音哑哑的,在三月的夜里蔓延,透明的声线里,像是下着淡淡的沙。夕阳斜过廊檐,她站在光影里,我看不见她的脸,但我可以感觉到她脸上的忧伤,在风里,一漾一漾的。我追着火车拼命地跑,长发温柔地飞在风里。所有的无奈与忧伤都有杀那间汇成河流,滑出眼眶。卖气球的小女孩递约我水彩笔,让我在气球上写祝福,我记得我写的是:一间屋,两个人,三餐饭,风雨四季……每一次爱情都留下伤口,让青春日渐斑驳,每一页文字都给你凄艳之美,心痛,却无法停止阅读!
  • 章木头

    章木头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家有鬼妻

    家有鬼妻

    见鬼啦!一场车祸,将朱可柔带离人世,当她睁眼之时,世界已全然不同。鬼域?冤魂聚集,皆带前世记忆,可为何唯独她缺失记忆,仅仅记得那车祸场景。冥门开启,入冥门,红尘已断,混迹在鬼域,却为何,接连出现迎亲队伍,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鬼婚?鬼门大开,百鬼夜行,遗失的记忆,等她找寻。一件件诡异的事接踵而来,看她如何拨开迷雾,解开隐藏在背后的阴谋。当她真心乐于做鬼之时,她却发现自己并非死得其所,遭人暗害?呵,就以她那睚眦必报的心理,能安然不出?这一世,她只想与他安稳一生,却为何有那么多波折。报复?保护?她必让曾经的预言成真!当冷漠无情的男子逼近她时,她以为她连鬼都做不成了。“帅哥,有话好说。”朱可柔魅惑一眼,只求保自己小命。男子却什么话都不说,手中印诀闪现,直逼眼前的女鬼,眼眸中所散发的光芒异常夺目。忽有一日,场景转换。“你老跟着我干嘛?”朱可柔双手叉腰,无比无奈地问道。“怕丢。”男子宠溺地望着朱可柔。“人鬼殊途,我们不可能的。”“做鬼,不难。”男子手起,刀落。简介无能,勿要错过。本文绝对不是恐怖小说,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本文不过是一只打不死的女小强杠上无良通灵师,顺带报仇打怪,尔后。。。嘿嘿,你们懂得。摸爬滚打求收藏,乃们要是不收藏,我家柔柔可是会去找你的哦!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狂少真爱

    狂少真爱

    第一卷:五年之痒婚姻就象一块薄薄的膜,一捅即破。她张着一双美丽的娇瞳,呆滞的眸光定定地落在了男人俊美脸孔上,她的老公,她毕生最爱的人背叛了她,脸色的血色迅速褪尽。她胸尖瞬间蔓延过一片幽冥,心口如蒙上了一层深重的厚布。心瓣破裂,心尖一寸寸地变凉。她看着手机屏幕上闪烁的短信,这个手机号码让她心口变成了一片荒芜。凄凉的泪花从她眼角边沉重地坠落。原来是她,她此生最最好的朋友。第二卷:离婚“要离婚是吧!”她悲哀绝望地盯着他面无表情的俊颜。“一千万。”一字一句从红唇中嗌出。“还真是个爱慕虚荣的女人。”男人森冷一笑,笑意中渗满了讥诮的味道。“第二卷:华丽蜕变三年后女人破茧成蝶,毅然重生。“近来可好,我的前夫。”“你…”望着这个华丽蜕变的女人,男人俊美的笑容僵在了唇边。眼底划过一抹苦涩。——————————————————————————————————————————————————————卷一一场盛大、隆重,空前绝后的国际婚礼,新娘居然跟别的男人跑了。男人因爱而恨,就此展开杀手锏,缠上了女人的妹妹,用着残忍的手段逼她代替姐姐,成了他报复的工具。母亲巨额的医药费,让她别无选择……他娶她无关情爱,完全是因为姐姐背叛了他,高高在上,在商场上能呼风唤雨的男人经不起别人的背叛,就如一把刀狠狠划过他心口,而她嫁他却是因为她爱他。卷二他的身体里住着一头魔,背叛两字象沉重的十字架他逼迫她的姐姐走投无路,满目沧桑地归来。将她逼入低谷,而她只能紧紧地握着指尖那张烙下名字的薄薄纸片凝望着街头来来往往的车辆,茫然空洞的眼瞳,凄瑟哀绝,心门缓缓阖上的刹那,报复的婚姻划上了休止符,她的心坠入冰谷,。
  • 闲王的盲妃

    闲王的盲妃

    现代的医师重生成东楚第一皇商家的少东主,虽然有着富可敌国的财富。但是众人惧她避她,骂她是生来就克死父母的扫把星。本不欲争夺,但他人欺她辱她算计她,见她是瞎子,就当她是纸老虎、橡皮泥?呔,是老虎就有发威的时候!当传说中的第一盲女睁开眼,羽睫掀开的又是怎样惊世的秘密?——情敌派来采花贼,想毁她清誉。第二天,情敌的内衣被挂上皇城的大街,还迫不得已的亲自去取。面对情敌的怨恨——她含笑道:“既然司马太傅如此喜欢咱们容氏“女子坊”的东西——欢欢,待会儿记得去跟吴掌柜说一声,稍后多送几套去司马府上。司马太傅,旧的就不要了吧!你又何必巴巴的亲自来取?”——不想被政治联姻,只想嫁给自己看中的人——神马,那谁,你敢不娶?看我翻墙攻略图:1,装瞎2,回错家3,摸错床……后面少儿不宜,请自由幻想!某夜过后——她:昨夜的事情我知道非你所愿,所以算了吧,我不会逼你负责的。他:你当我是那种随便的男人吗?昨晚的事情你必须对我负责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