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7000000016

第16章 宋元时期(4)

苏辙生于1039年,卒于1112年,是北宋着名的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辙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2年(1057年)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佑6年,又与苏轼同中科举。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3年(1070年)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5年(1072年),出任河南推官。元丰2年(1079年),其兄苏轼以做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8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佑4年(1089年)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佑6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佑8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年),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3年(1104年),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着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苏辙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苏辙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稍逊。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佑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种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苏辙着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又《栾城应诏集》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曾巩

曾巩,生于1019年,卒于1083年,字子固,南丰人,是北宋着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幼年聪慧,12岁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气势雄浑,得到欧阳修的赞赏,从此名闻四方。青年时,多次外游,和王安石友善,常有诗文往来,并将安石推荐给欧阳修。嘉佑2年(1057年)中进士后,调任太平州司法参军。第二年,召回京师,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2年(107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刚正不阿,颇有政声。元丰3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4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5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着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40卷、《隆平集》30卷。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时,总是以“仁”为怀,“除其奸强,而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齐州杂诗序》)由于他思想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对王安石变法有些看法不同。他认为法愈密,则弊愈多。但是曾巩也不主张死守成法,他对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提出“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战国策目录序》)的观点。主张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对法制作必要的改革。在行动上,他能够维护新法,在齐州为官时,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乐业。

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他在《南齐书目录序》中说:“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他强调只有“蓄道德能文章者”,才足以发难显之情,写“明道”之文。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宋史》本传说他“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

他的议论性散文,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辩难,不露锋芒。《唐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援古事以证辩,论得失而重理,语言婉曲流畅,节奏舒缓不迫,可与欧阳修的《朋党论》相媲美。

他的记叙性散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着名的《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融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通情达理。他的书、序和铭也是很好的散文。《寄欧阳舍人书》和《上福州执政书》历来被誉为书简范文。叙事委婉深沉,语言简洁凝练,结构十分严谨。《战国策目录序》论辩入理,气势磅礴,极为时人所推崇。

当西昆体盛行时,他和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一扫雕琢堆砌之风,专趋平易自然。王安石曾赞叹说:“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赠曾子固》)苏轼也说:“醉翁门下士,杂从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曾巩也擅长写诗,有400余首传世。其诗或雄浑瑰伟,或委婉超逸,无不含义深刻,妙趣横生。五古《追租》,描绘了“今岁九夏旱,赤日万里灼”,“计虽卖强壮,势不旭弱”的惨状,发出“暴吏体宜除,浮费义可削”的呼声,与王安石的《兼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绝句《西楼》、《城南》,清新隽永,具有王安石晚年诗作的风致。他的咏物诗多数富有新意,如《咏柳》诗:“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以柳树隐喻奸臣和邪恶势力,形象逼真,寓意深刻,别开生面。曾巩的诗作,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诗言文言理的通病,又为其文名所掩,故不甚为人们所注意。后人有曾巩能文不能诗之说,其实是不公正的。

曾巩一生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很有成就。《战国策》、《说苑》、《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都曾经过他的校勘。《战国策》和《说苑》两书,多亏他访求采录,才免于散失。他每校一书,必撰序文,借以“辨章学术,镜考源流”。曾巩好藏书,珍藏古籍达2万多册;收集篆刻500卷,名为《金石录》。

曾巩治学严谨,每力学以求之,深思以索之,使知其要,识其微,故能“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其弟曾肇,说他的文章“一落纸,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学士大夫手抄口诵,唯恐得之晚也”。(曾肇《亡兄行状》,见《元丰类稿》卷末)

曾巩培养了一批名儒,陈师道、王无咎、曾肇和曾布受业于他。《宋元学案》云:“陈无己(师道)好学苦志,以文谒曾子固,子固为点去百十字,文约而义意加备,无己大服”。

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刘大槐、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明史·王慎中传》载:“慎中为文,初主秦汉,谓东京之下无可取,已司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顺之初不服,久亦变而从之。”足见曾巩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苏轼

苏轼,生于1036年,卒于1101年,是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苏轼是苏洵的儿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做诗“谤讪朝廷”罪遭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尚书。后又遭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的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与其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文风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他的词豪放、大气,对后代很有影响。

有一年春天,苏轼和他的好友共同到庐山去游玩。庐山景色优美,空气清新,苏轼等人说说笑笑,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苏轼等人觉得该回去了。这时,他们只顾观赏沿途的美景,竟然迷路了!他们找到一位长年在庐山打柴的老汉来引路,这才走了出来。离开庐山后,苏轼感到庐山很神奇,于是就写了一首诗,为《题西林壁》来表达自己游玩庐山的感觉: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安石变法期间,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廷经常受到排挤。苏轼看到自己的主张得不到支持,主动请求外调,先到杭州、湖州(今浙江吴兴)等地做刺史。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提高生产,做了很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苏轼非常喜欢游山玩水。有一次,他听说长江边的赤壁景色十分宜人,每年都有好多人去那里游玩,又是三国时期曹操与诸葛亮、周瑜展开大战的地方。他就邀请了几个朋友,在一个月色迷人的晚上,乘一只小船到赤壁去游览。在那里,他看到悬崖绝壁,水声滔天,不禁触景生情,写了一篇《赤壁赋》。从赤壁回来后,苏轼仍久久不能忘怀赤壁的美景,又即兴写了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但是,苏轼在地理上犯了错误。他去的赤壁在黄州,而当年周瑜火烧曹军,大败曹操的赤壁在现在武汉的上游,黄州则在武汉下游。不过黄州也因此而得名,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大文学家而称这里为“东坡赤壁”。

苏轼虽然在文学方面成就巨大,但在官场上却十分失意。20岁那年,他的父亲苏洵带着他和弟弟苏辙到京城赶考。主考官是欧阳修,正在从考生中物色有才华的人,第一场考完,他阅到一篇文章,高兴地拍起手来。

由于试卷是密封的,欧阳修不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欧阳修想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文章的人一定不简单,他猜测这个人可能是京城里很有名气的文人,但他又不能肯定。直到发榜的那天,欧阳修才知道,那个写精彩文章的人是刚刚到京城的年轻人苏轼。

那时有一个惯例,每年考取进士的人都要去拜见主考人,苏轼也照例去拜见了欧阳修。欧阳修跟他谈了一阵子,觉得他气度不凡,谈吐大方,文采出众,打心眼里喜欢这位年轻人。苏轼走后,欧阳修对他的朋友说:“这样的人才真是难以遇到,我真应该让他高出一头呢?”

苏轼虽然考中了进士,由于受到诬告,被贬了好几次,最远的一次被贬到今天的海南。在被贬到湖州的时候,苏轼看到地方豪强恶霸作恶多端,就写了一些诗讽刺这些人。没想到这些诗传到京城,被几个反对苏轼的官员利用,诬告他诽谤朝廷,皇帝一怒之下撤了苏轼的职,把他关进大牢,想把他处死。后来宋神宗继位,才把苏轼放了出来。

苏轼一生在诗、词、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写的《赤壁赋》、《水调歌头》、《念奴娇》、《答谢民师书》等都流传很广,为后人传颂。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共同被列入中国文学“唐宋八大家”。

李清照

李清照,生于1084年,卒于约1151年,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出身于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作家,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亦知书能文。李清照自少就有诗名,18岁时和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生活优裕,婚姻美满,夫妇诗酒唱和、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靖康变起,他俩避兵江南,仓皇中丧失了大部分珍藏的金石书画,赵明诚又在赴湖州太守任时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此后,李清照只身漂泊于杭、越、台州和金华等地,在凄凉孤苦中度过了她的后半生。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散文、诗歌都有成就,尤擅填词。她南奔后所写的《金石录后序》,是一篇出色的自传体散文。文中回忆了自己婚后34年间的忧患得失,将叙事和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笔墨疏秀,情文并茂,为我们了解和进一步研究女词人的生平事迹,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她的诗流传不多,大都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多忧国伤时之作,如《送胡松年使金》、《和张文港读中兴颂碑》等。还有断句“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五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都愤怒地谴责了南宋王朝苟安半壁江山的可耻行径,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其遒劲豪放的诗风和她的词风截然不同。

李清照早年写的《词论》,是宋代最早的系统评述词人创作的论文,对北宋词坛名家进行了大胆的批评。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独特见解。反对“以诗为词”,严格区分诗和词的界限,强调音律,崇尚典雅,这是传统婉约派的观点。

李清照的诗、文、词论虽有成就,但确定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则是她的词。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李清照前期的词,内容以抒写少女、少妇的爱情相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为主,其代表作有《点绛唇·寂寞深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等,其中尤以《醉花荫·九日》脍炙人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以委婉、含蓄的手法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离情,比喻新颖,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后三句用黄花来比人的瘦,用瘦来表明长时间的痛苦相思,情不说破,而情愈深,刻画了一位多愁善感的少女形象,在艺术表现上有很大的独创性。

同类推荐
  •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有些人似乎什么都不必做,好运气就会伴随终生。而有些人卖艺的时候必须专心卖艺,才会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得越发有底气。这本书记录着这样一些人:一个不需要照顾,女汉子性格的白领;执着并拧巴的女推销员;死心眼的BJ男和他的十个姑娘;长得好看的拉面师傅;乐此不疲的“喜当爹”……看着他们的故事,你会想:有些好运气,还没有来找你,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来了,只是为了让你多走一些路,再遇到属于自己的甜。
  • 神的后花园

    神的后花园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萧红研究七十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萧红研究七十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萧红研究七十年(1911年-2011年)(套装共3卷)》是一部汇编萧红研究资料的大型工具书。是为纪念萧红诞辰一百周年,特意组织课题而编成的献礼图书之一。七十余年来研究萧红的成果,散见于大陆、台、港及海外各种报刊、图书。其资料庞杂,数量之多,难以准确统计。
  •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夯者脸上开心的笑容,幽默风趣的夯歌,瞎子富才与高平鼓书,心地善良的父亲母亲……作者用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温馨画面。使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正远离我们而去。“我确信乡村会永远存在,而且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多么善良朴实的百灵啊!我深深地为她这份对土地对乡村的执着而感动着。
  • 青葱的痕迹

    青葱的痕迹

    ,黄忠先生散文集《青葱的痕迹》,犹如一盏清纯的香茗。品后余味无穷。一是文中浸润着微言大义;二是文中充溢着文言大气;三是文中寄予着禅机大意;四是语言中荡漾着真情大美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下)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下)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是法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莫里斯·卢布朗的代表作。《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一经出版,很快便在法国家喻户晓,之后更是风靡整个欧洲大陆,至今仍畅销不衰,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亚森·罗宾既是一名心思缜密的盗贼,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侦探。紧跟他的脚步,开始一场神秘惊险的探案之旅吧。
  • 御蝶倾城

    御蝶倾城

    一场灭门之灾,让她失去了一切。心爱之人背负最大嫌疑,却神秘失踪。她落崖被救,却无法释然心中刻骨铭心的情感以及背负的血海深仇……秦枫为了当初的承诺,忍辱负重,守住她的身世之迷。可是,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悄悄展开,这个秘密究竟还能维持多久?欧阳澈本不属于江湖,却为了她多次涉险,最终选择了自己一直逃离的宿命……一把御影剑,揭开了她身世的真相,而她却身中蛊毒,几乎错杀了心爱之人。梦醒后,局已定,她又该如何面对他……一把剑,一段情,一份恩怨,数度缱绻。缘来缘去,最终是谁能得到隽永的幸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将军弃妃

    将军弃妃

    本文极度虐身虐心,入坑者请自备纸巾。文文有点慢热,随着剧情的推动,会越来越精彩的~本是伊人红妆,化身百战将军决胜千里,谋划天下王族的争夺,将她卷入其中一朝为妃,只是他增加的胜利筹码,新婚之夜的肃杀,换他储君地位,深情错付,终究只是棋子,卸甲闺门,红颜不悔,是幸还是不幸?当他夺回心爱之人后,他们的关系又该走向何方?废立之间,是否有暗藏的情愫牵动彼此,为了换回爱人,将她送入敌军之手,为奴的岁月,她经历怎样的坎坷?几度来回,心依旧否?且看她情路何归……****************************温馨提醒:没收藏的快收藏,找不到就麻烦了!如果,亲觉得青的文写的还不错,动动你的鼠标,用一分钟注册一下。这样就可以在此书的简介下点击【放入书架】与【投票推荐】。收藏后,亲们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文章是否更新了。靠搜索书名找书,是不保险的哦!若是本书换了书名,你就搜不到了。靠浏览器(网页)放收藏夹的收藏,对作者是起不到任何支持的。因为这种收藏,作者是看不到你的收藏显示的。若是看不到亲们的收藏,青怎么知道有亲在支持我呢?O(∩_∩)O哈哈~,所以亲爱的们,为了多给青点信心,你们快去注册一下下了,投个票,收个藏,留个言吧。你们的支持,是青最大的动力!群么个,muma~青青的扣扣群:四八二三九四一敲门砖是任何一个亲亲喜欢的文文中的人物的名字,只要是青青的两篇文文中的都行********************************************【友情推荐】:好友们的文文,都好好看的,亲们有空可以看一下哦~璃那《裂情》一场背叛换来了家族千年的诅咒。一场惊变唤醒了沉睡千年的魂灵。爱上另一个自己的她,背负这一段裂情回到了那历史上最混乱、最黑暗的五代十国。老树皮《王的野宠》曾经一直深爱着的爹地变成了她的杀亲仇人,被她视为敌人的政坛新秀却将她视为猎宠,未婚夫视她为通往利益最大化的垫脚石,对她一见钟情的男子为了她继承爵位,默默关心着她的男人甘愿为她而死,……..她最终是谁的宠物,谁又能够真正猎取她的心。苏九娘《宫乱》从秀女到宫女,最后成为母仪天下的国母,她演绎了麻雀变凤凰的传奇。当凤冠霞帔加身,她稳坐于西宫首位,看着眼前广袤的宫廷,目光深远。她知道,她能斗过这宫中所有人,却独独斗不过那朝堂之上一身倨傲的男子。洛欣晨《残欢》她是他明媒正娶的王妃,却在成亲的当晚,受尽凌辱折磨……他并不爱她,娶她只为折磨她害他心爱女子死去的错,怎么可以算在她头上?她不过是被迫代嫁,他的新娘本应该是她的姐姐再相见时,她铠甲加身,英姿飒爽。果断持剑刺刺入他的胸,冷笑道:"欠你的,还给你……"烽火狼烟起,英雄逐鹿为红颜,且问红妆战沙场,亦为谁?
  • 媒体制造

    媒体制造

    本书作者运用媒介责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新闻实务界近年来大量经典案例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全书既涉足理论前沿话题,又有实务界鲜活案例,引证详实规范,为新闻学子必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给企业注入军魂

    给企业注入军魂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都引入了军队的管理思想,在中国,联想、华为、万科等企业都由复员军人创建。本书就此讲述了如何用军魂塑造企业文化、将治军之道运用于企业管理、培养组织成员军人般的工作作风、如何解决企业面临的执行力等问题。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俏皮公主闯天下

    俏皮公主闯天下

    若她是水潋舞。可以原谅伤她最深的他吗?若她是九叶飘零。是否能明白他那句:“因为……舞儿可以是大家的,而零儿只是我的。”若她是‘小白兔’。定便是‘大灰狼’的猎物?若她是樱芷晴。一生都要遵守对他的承诺吗?是谁?在她耳畔低语,“你不愿看到的事,我绝不会让它发生!”是谁?独她面前卸下外壳,默默守护着。是谁?沾染百花,唯不玷污她。是谁?为她杀敌,遍体鳞伤,却是挂着浅笑。不想便不知,不知便不烦,只是,几人能做到一身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茶文化与茶艺

    茶文化与茶艺

    本书共分为基础知识、现代茶文化、技能训练三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茶叶知识、茶艺编创、茶席设计、茶文化的发展、丰富多彩的茶艺活动、茶叶的识别与储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