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900000008

第8章 中国现代文学(2)

《帷幔》写200年前一位17岁少女遁入空门,为的是听到她将要嫁给一个又丑陋又愚蠢的男子。后来无意中遇见这位被她遗弃而决心不娶的俊秀青年,于是她悔恨交加,一病不起,在绣完了一个表示人间婚姻不能圆满的帷幔后,抑郁而死。而那位青年也从此剃度为僧。这个故事既揭露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祸害,又歌颂了忠贞的爱情。

《蚕马》改造了古代传奇,写一匹马对一位女子的感情,谴责了马的主人对女儿幸福的漠视,也表现了女儿对美好爱情的朦胧的憧憬。最后的结局也是一个悲剧。冯至的这些诗,都染着浓重的感伤情绪,充满凄清哀婉之情,百折千回,荡人心肠,在写作“坦率的告白爱情”的情诗成风中,别具一格。

冯至的诗,虽也是自由体的,但有许多已是较为整齐的了。《昨日之歌》中有不少诗以四句为一段,每句诗多三或四音步,逢双押韵。后来在40年代,他出过一本《十四行集》。这种西方格律诗曾由新月社诗人译为“商籁体”介绍过来,学写的人很多。所以冯至是从写自由诗起步,转向追求格律诗的诗人。

“五四”后新诗发展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团体,是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主干的新月社。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成员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但从事诗创作的主要是闻一多、徐志摩以及朱湘、饶孟侃、陈梦家等。自由体的诗冲破文言旧格律诗的束缚并立住了阵脚之后,很快就面临一个问题,即用白话写诗与写散文应该有区别,诗毕竟应该是诗。闻一多、徐志摩诗的出现,正反映着新诗发展到一定时候,人们不满足新诗的只讲自由散漫,而追求新的格律的趋向。

1923年陆志韦出版了诗集《渡河》,已很注意新诗的押韵,不过未曾引起注意。闻一多、徐志摩追求诗的艺术美,虽带有唯美的倾向,但使新诗在艺术技巧上得到了丰富和提高,这在当时对于新诗的发展是重要的。有人把他们称为格律诗派,确切地说,是主张格律诗的流派,因为他们写的并非全是格律诗。最初他们并没有诗的阵地,多在《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上发表诗作。到1926年才在《晨报》副刊上办了一个《诗镌》。徐志摩在《诗刊弁言》中提出诗与音乐、美术是同性质的,而民族的精神解放、精神革命需要一个象样的诗式来表现,应该为它构造适合的躯壳,“这就是诗文与各种美术的新格式与新音节的发见;我们相信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唯一的表现。”闻一多主张“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些主张可能又会因为追求形式的美而束缚了内容的自由表达,但闻一多认为这样才能提高新诗的艺术,带上了镣铐跳舞,才更能表现出艺术上的深厚的功力。当时郭沫若认为诗不是“做”而是“写”出来的。闻一多则认为诗就是要“做”出来,这“做”即指艺术上的追求。他说:“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现成的”,“没有选择便没有艺术”。他在艺术上刻意追求,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但他的所谓整齐匀称,并非回到旧格律上去。他认为旧律诗只有一个格式,而新诗格式可以层出不穷,是根据诗的精神由作者自己创造出来的。徐志摩也认为“音节化”就是“诗化”,“谁要是拘拘的在行数字句间求字句的整齐,我说他是错了”,因为并非豆腐块式的就叫诗。可以说他们追求的主要不是字数的整齐,而是音节的整齐。对于以双音节为主,并开始有多音节词的现代汉语,这是切合实际的。

除此之外,如从诗的思想内容上来看,那么闻、徐之间的差别,远远地超过了他们的共同点,更不用说后来发展道路的歧异了。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湖北省浠水县人。他出身“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在清华学校学习时参加了“五四”运动。1922年毕业后赴美学习美术,1925年回国后一直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1923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红烛》。1929年又出版了《死水》。他的主要诗作都收于这两个集子中。他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素养,又在西方接受绘画的训练。在开始写诗时,被认为是个“极端的唯美主义者”。一部《红烛》最鲜明、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在《色彩》中他歌唱色彩,也就是歌唱艺术的价值: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情热,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因为有了艺术才有了生命的价值,同时,为了艺术也可以献出生命。《剑匣》以精心雕镂剑匣比喻对美好的追求,最后“我用自制的剑匣自杀了!哦哦!我的大功告成了!”在《艺术底忠臣》中,他表示“美即是真,真即美”,他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个做了艺术底殉身者”。他所要抒发的就是这种对美、对艺术的忠诚,以及在创造过程中追求的执着,失败的苦恼之情。但闻一多爱艺术与爱祖国是结合着的。他对于那“东方的恬静底美”是极赞扬的,他说:“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所以《忆菊》一诗在歌颂了“自然美的总收成”时,禁不住满怀激情地唱着:“秋风啊!习习的秋风啊;我要赞美我的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在《孤雁》、《太阳吟》中也表达了身处异域的“游子”对祖国的思念。到了写作《死水》时,闻一多已从歌唱艺术的美,转而直接地歌唱爱国主义,并由此而开始诅咒那黑暗的现实,也有一些诗是直接地描绘现实的。“三一八”惨案后他发表了《文艺与爱国》,虽然仍认为诗人应超脱于政治之外,但又认为“爱国运动能够和文学复兴互为因果”,两者应该携起手来,为祖国而死就是伟大的诗篇。《静夜》一诗极生动地表现了在那个新与旧搏斗交替的时代,一个正直的爱国诗人是无论如何不能安坐在艺术的象牙塔中的:

如果只是为了一杯酒,一本诗,

静夜里钟摆摇来的一片闲适,

就听不见了你们四邻的呻吟,

看不见寡妇孤儿抖颤的身影,

战壕里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

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

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

听!又是一阵炮声,死神在咆哮。

静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

于是,他不能不在更多的诗篇中表现他对祖国、对现实的情怀。《一个观念》、《祈祷》、《一句话》等诗,就是抒写对祖国的火热之心的。在《发现》、《死水》中则表现爱之甚、求之切,因而对祖国现状的强烈不满。《死水》所表现的情绪,与郭沫若《凤凰涅盘》中风歌的“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在精神上是十分接近的。因此,闻一多不再停留在对抽象、缥缈的美的赞颂,而去刻画活生生的实在的生活了。尽管由于生活的局限,他的刻画显得还比较浮面(如《荒村》、《罪过》、《天安门》等),但表现了诗人的心与人民生活的接近。《洗衣歌》一诗仍是爱国主义的主题,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高度民族自尊心,在殖民主义思想面前的极度愤慨,也表现了“毫无奴颜媚骨”的殖民地人民的最可宝贵的性格。诗中所表现的铮铮铁骨和对资本主义的藐视之情,与作家后来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拍案而起”的精神,完全是一脉相通的。

闻一多的诗最能体现新月社对诗的主张。徐志摩也认为“一多不仅是诗人,他也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的理论和艺术的一个人。我想这五六年来我们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的作者的影响。”他的每一首诗都表现了艺术上的严谨。在语言上,他非常讲究借喻。由于想象的丰富神奇,许多比喻出人意外却十分贴切,成了闻诗艺术上的一大特色。他写具体的物,如写景致:“芭蕉的绿舌头舐着玻璃窗”,“铅灰色的树影,是一长篇噩梦,横压在昏睡着的小溪的胸膛上”。这种拟人化的写法比比皆是。他写抽象的事,如写奇怪的思想:“仿佛从一座古寺前的尘封雨渍的钟楼里,飞出一群蝙蝠,非禽非兽的小怪物。”这种把抽象的与具体的贯通在一起,使诗的形象性非常强。诸如“这贤良的桌椅,朋友似的亲密”,“驮着灰色号衣的战争,吼的要哭了”等等,都明显地看出是在“做”诗。加以注意运用民族文化传统,所以他的诗是秾艳的、绚丽的,但有时如朱湘所说,太“文”与太“累”。包括《死水》,反复地用了种种色彩斑斓的词藻来刻绘,这正是诗人刻意追求绘画美的实践。比较起来,象《发现》、《洗衣歌》倒显得更朴素爽朗些。闻诗除了音节的谐调,也注意到文字的整齐,但绝无生硬之感。如《洗衣歌》,就象是非常整齐的建筑群,却看不出有意增删的痕迹,似乎是自然天成的。他的诗音乐感也很强。在闻一多之后,便很少有人为新诗格律的创造花费这样多的心血,创造这么好的成果。他是郭沫若之后为开辟新诗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徐志摩,浙江省海宁县人,曾留学英美,他的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徐志摩也写爱情诗。当时这类诗往往过于直露,徐志摩的情诗则写得较委婉,手法比较多样。如《雪花的快乐》,既表现了追求爱情的热烈、真挚,又因抓取的意象所具的特点,使诗显得温柔、清新。还有《落叶小唱》、《海韵》等,也有同样特点。

当然,使徐志摩能成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的,主要不是这些诗,而是那许多表达诗人主观情绪、愿望的诗,有的还是借着情诗的外壳包藏自己的政治意识。如《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前者表现了对中国社会的看法,他觉得在这“懦怯的世界”里是没有自由、幸福的,因此他要带着自己的爱情逃脱。逃往何方?他幻想中那有青草、鲜花和美丽的走兽、飞鸟的岛,“去到那理想的天庭”,“恋爱、欢欣、自由”。这当然是相当的虚空、渺茫。在后一首的最后说: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膛,

献爱与一天的明星;

任凭人生是幻是真,

地球存在或是消泯——

太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

不过这明星仍然是求之不得的。在《为要寻一个明星》中,他已经预感当“天上透出水晶似的光明”,那骑着拐腿瞎马的追求者已经连人带牲口都成了死尸。有时也表现出一点乐观与干劲,如《无题》中写一个“朝山人”,在险恶的环境中面前摆着3条路:“退后”、“倒地”、“前冲”。诗人选择了“前冲”,并且展现了最后的境界:

更有那高峰,你那最想望的高峰,

亦已涌现在当前,莲苞似的玲珑,

在蓝天里,在月华中,秾艳、崇高,——

朝山人,这异像便是你跋涉的酬劳!

只是这一种希望也相当暗淡,压不倒他诗中那更多的哀伤甚至颓唐。中国的资产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但又有天生的软骨病。这种情况反映在徐志摩的诗中,就形成了他所特有的矛盾。一方面是对于现实表示不满,因为这里有“黑夜的恐怖,悚骨的狼嗥、狐鸣、鹰啸,蔓草间有蝮蛇缠绕!”所以也能对于贫苦的人民表示一些同情心。《先生!先生!》一诗,对追逐飞奔的车子并向车上先生求乞而无所得的女孩表示了怜悯之心。《叫化活该》一诗,把“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有玉怀”的景象,与对在尖刀似的西北风中求乞者作了对比,并且写出了自己与后者的共鸣:“我也是战栗的黑影一堆,蠕伏在人道的前街;我也只要一些同情的温暖,遮掩我的剐残的余骸!”还有《太平景象》、《大帅》等也属于这一类。那时徐志摩的眼光还看得到这些痛苦的角落,把“五四”新诗中同情劳动人民的主题也引到了自己的诗中,甚至在《古怪的世界》里还发出这样的怀疑:“我独自的,独自的沉思这世界古怪——是谁吹弄着那不调谐的人道的音籁?”徐志摩的诗能够具有这样一些较为明亮的一面,因为在生活中还有追求。1924年10月,他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一首不成形的诗。实是3篇散文诗,其三是“表示想望的”,这就是收在《志摩的诗》中的《婴儿》。诗描写一位端丽柔和的少妇的临产之苦,表明“盼望一个伟大的事实出现,我们要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徐志摩希望着自己的国家能生一个象西方资本主义那样的宁馨儿。尽管是幻想,还有他天真的一面,就是胡适所谓的“太单纯”了。但是历史越来越否定了他的幻想,中国的确诞生了一个婴儿,不过他绝不是徐志摩所“想望的”。所以,从《志摩的诗》到《猛虎集》,思想每况愈下,到后来只能茫茫然地喟叹“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了,以至连好的爱情诗也难以产生,剩下《别拧我,疼》,已经连真正的爱情也没有了。

徐志摩的诗在讲究节奏整齐上,与闻一多的诗是接近的,许多诗在回环复沓中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但他不象闻一多那样多地在文字上使用修辞的手段,有时还以口语入诗。如《残诗》对皇族的没落表示哀伤是不足取的,但运用了北京人的口语,曾被称为“平民风格诗”。他的表现手段是丰富多彩的。以其大量的爱情诗而言,思想内容都较狭窄,而表现方法却千姿百态。《珊瑚》以心沉海底来表示得不到爱情时的疲惫、忧伤。《丁当——清新》以与秋雨对话的方式,表现失恋时心的破碎。《变与不变》则用树叶的褪色、凋零,与星星的永远鲜明做对比,隐喻爱的坚贞。它们都是八句组成,表现方法毫不雷同。他的最杰出的诗,能用语言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致。《再别康桥》以轻灵的文字,造成一种依依不舍的惜别情致。《沙扬娜拉》一首也写别离情,却用柔婉的文字表现缠绵的情调。《雪花的快乐》用不断重复的“飞扬”、“消融”,造成雪花纷飞的意境,把快乐、愉悦之情毕现。在艺术创造上,徐诗自成风格,为白话诗的发展增添了新因素。

新月社诗人除闻一多、徐志摩外,要数朱湘的成绩较突出。朱湘有《夏天》、《草莽集》等诗集,比新月社其他一些诗人更讲究诗的整齐,写过不少“豆腐块”式的诗。他的诗还较多地受古诗词的影响,情调较多哀伤,在思想内容上没有提供多少新的东西。《草莽集》中的《王娇》一诗,长达900多行,是20世纪20年代少见的长叙事诗,因而在现代长叙事诗发展中作为最初的实践而具有一定意义。内容虽是叙述古代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表达的却是“如今只有虚伪盘踞人间”的对现实的慨叹。

因此,不及某些以古代爱情题材来表达“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同类作品那样能引起青年的共鸣。同时,以诗叙故事,在叙事与抒情的结合上,不及同期冯至的某些诗。

在新月社提倡新格律诗的同时,1925年李金发出版了诗集《微雨》,接着又出版《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象征派的诗便也出现在新诗的领域中。

李金发,广东省梅县人,曾留法学习雕塑,同时深受波特莱尔等的影响,把象征派的诗歌表现方法引入新诗。这种诗总的来说既舍弃了描写的手法,也不直接抒发主观情感,而是以异乎常态的奇怪的联想、隐喻、幻觉、暗示等,用来象征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生活,因而造成了朦胧、迷离、神秘的色彩。由于象征方法的怪异,诗句晦涩难解,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联想去猜测、领会,读诗便如猜谜。

同类推荐
  • 北大文学课

    北大文学课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上百篇古今中外最佳美文,完美再现语言魅力,让你在诗词文章中邂逅一段纯美感情,于戏剧故事里领略几番悲欢离合。从北大走出了数不清的文学大家,他们博古通今、指点江山,对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本书收录了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体裁涉及散文、诗辞、小说、戏剧。在北大学者的点评中,我们学习百家古文,重温民国美文,阅读国外经典,于文字中领略生活之美。
  •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的诗

    诗集共收录108首诗。,《康若文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以及语言极具特色的魅力
  • 空山

    空山

    《空山》描写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发生在一个叫机村的藏族村庄里的6个故事,主要人物有近三十个。本书由《随风飘散》和《天火》两部分组成,《随风飘散》写了私生子格拉与有些痴呆的母亲相依为命,受尽屈辱,最后含冤而死。《天火》写了在一场森林大火中,巫师多吉看到文革中周围世界发生的种种变化。
  • 大胆说出你的爱:最经典的爱情散文(时文选粹)

    大胆说出你的爱:最经典的爱情散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近百篇经典爱情散文,其中既有当今的网络红文,也有文学新锐的得意之作,这些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有的虽如流星,只是瞬间划过,却在夜幕里留下永恒的光亮;有的虽如落英,仿佛似曾相识,却让人欲罢不能,让你在掩卷之际,忍不住回眸顾盼。这些爱情故事将生活的各个片段、各种场合、各种细节作为切入点,将爱情的细腻和伟大表达得酣畅淋漓,用朴实无华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爱情感悟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文章之后都有思考和感悟,悟出爱情的真谛,呼吸爱情的余味。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实用家庭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家庭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家庭文书的写作方法:书信文体写作第一节书信的含义和作用现代书信,就其通信手段来说,是多种多样的。仅以邮政部门递送的书信而言,除去一般的书信,还有名信片、贺卡以及电报。这些,无疑也属于书信,我们按其内容分系于各类之下。
  • 萌妃嫁到

    萌妃嫁到

    冷倾心,丞相府的大小姐,十岁便要嫁给齐国东王为正妃,成为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王妃。这本是喜事一桩,可是偏偏新娘在出嫁的前一天竟然不见了!这可如何是好?那东王殿下可是喜怒无常,谁都不放在眼中的!就在所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刚刚好,出现了一名“救星”,相似的脸庞,相似的年纪.于是天时地利人和,她必须得嫁!XXXXXXXX这就是刚刚莫名其妙来到陌生的时代的冷青心所听到的版本。正主临阵脱逃?让她顶替出嫁?这都什么跟什么啊.不干!绝对不干!可是不能不干!谁让别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求她(其实有点夸张啦),谁让她现在一没钱,二没势,肚子还饿着(这才是原因!)。没办法,认命吧!反正想她堂堂一百八的高智商才女,不信到时候逃不出狼窝.片段一:*“王爷,王妃偷偷溜出府了。”“派人跟着就好。”王府太闷,让她出去玩玩也好。“可是,王妃说她想看看能不能回家。”刚说完,凳子上的人影已经消失不见了,只感觉到身边一阵疾风刮过。该死的,她只能呆在他身边,哪也别想去!*片段二:“王爷,王妃说想吃冰。”“那就去取啊!”“可是冰窖里的存冰已经被王妃用完了。现在又是三伏天,就是在其他地方也很难找到。”“去,拿着我的令牌进宫告诉皇上,就说本王需要冰块,越多越好。没有的话.就告诉皇帝,很抱歉,本王最近身体不好,恐怕得提前退隐了。”来人额头滴下了一滴冷汗。皇帝听了之后,猛地一拍龙案,“混账,这家伙居然威胁朕!”他以为他会妥协吗?一刻钟过后,“来人,去把朕给云妃存下的冰块送去给东王府。”哎,只有稍后向云妃解释了。*片段三:“王妃,你今年多大了?”某女故意开口问道。“十岁。这个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事情你居然不知道?笨。”“。。。。”就算不知道什么叫世界,但是她可是听见对方是在骂她笨了。不过,忍耐。“是啊,你才十岁,但是王爷可是个正常男人,所以.”欲语还休的望着冷倾心,意思是这么说你懂了吧!她是懂了,但是,“大婶是什么意思?”无辜的眨着眼睛,哼,她现在可是只有十岁!大婶?某女气岔了,忍耐,她还是个孩子,不懂应该的。刚想开口,忽闻一男声,“在说什么?”冷倾心笑颜一展,直接跳入那个她专属的怀抱稳稳呆着,“刚才这大婶问我你是不是正常的男人。”“卖入青楼,我不想再看到那张脸出现在本王面前。”某女一听,脸色变得惨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武逆凰妃

    武逆凰妃

    当21世纪叱咤风云的佣兵女王,转眼成为恶名昭著的纨绔千金,当强者之魂,霸气重生!金簪抵着男人的脖子,“敢碰我,我要你命!”嚣张,是有资本,狂妄,是够强大,不可一世,乃是天纵奇才。她要夺回属于这个名字的一切,重塑昔日辉煌,搅翻异世,走出一条青云大道;终有一日,站在云霄,俯瞰人间,傲视漫天诸神,告诉他们,墨风华不需要任何同情,因为我就是神迹!冷眼睥睨,看尽人间魑魅魍魉,素手轻覆,操纵凡世生离死别——且看风华无双,冠绝天下!
  • 十三福晋失踪之谜

    十三福晋失踪之谜

    大婚之际,准福晋不翼而飞。三阿哥临危受命,帮助十三弟找寻未来老婆。关键证人接连失踪,精巧绣帕暗藏玄机。福晋身世之谜难解,贴身丫鬟敌友莫辨。一桩普通寻人案竟牵扯出多桩大案……
  • 神的后花园

    神的后花园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超级能源强国

    超级能源强国

    1987年的大学生,包分配,做公务员易如反掌。2012年的大学生,烂大街,毕业即失业。穿越成为1987年的北大生,苏城终于享受到了天之骄子的待遇。宝洁公司,松下电器之类的世界五百强,是绝对看不上的。
  • 美人教主宠田妻

    美人教主宠田妻

    她一朝穿越为古代小村庄的农家女,采采药,种种田,浇浇花,从家徒四壁到大宅府邸。“花花,种种田就够了,你以后别给他人看病了,要看也只给我一个人看。”“为何?”“我不喜欢你对着别人温柔的样子。”“世人都说田大夫生性凉薄淡漠,也只有你说我是温柔。”片段一:在田荷花这里踢了N次铁板后,美人教主细长的剑眉轻颦,揉着胸口道:“田荷花,不舒服,不开心,不高兴,本座这里难受。”“田荷花,你听到没有!”“胸闷气短,乃是心气虚所致,服了这俩帖药就没事了。”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酸枣仁、柏子仁、甘草…田荷花将包好的中药递给某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