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300000019

第19章 美国作家(6)

作者的著名的中短篇小说有《黛西·密勒》(1878),《艾斯朋遗稿》(1888),《真正的货色》(1890),《小学生》(1892),《螺丝在拧紧》(1898),《丛林区兽》(1903),《快乐的一角》(1909),以及一组描写作家、艺术家生活的中短篇小说。《黛西·密勒》是早期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篇,写一个美国少女在欧洲的厄运,偏重于表现欧洲的风尚和美国习俗之间的矛盾。长住欧洲的美国人反映了欧洲的风格,他们不能接受黛西那样比较粗俗、不拘礼节但心地还善良的商人的女儿。作者力图对所谓的品德教养作出公正的评价。小说中那个爱慕黛西的长住欧洲的美国青年温特伯思始终不以“公众舆论”为然,反映了作者的观点。小说文字流畅,是初期作品的风格。

《丛林猛兽》的内容与文风和早期的作品大不相同,题材和《专使》有相同之处。在《专使》中,主人公敦促青年要尽情地生活,使生活丰富饱满。在《丛林猛兽》中,男主人公虚度年华,在过多的考虑和权衡是非中错过了炽热、真挚的爱情。他力戒自我中心主义,但仍为自我中心主义所束缚。作者揭示了一个受过高深教育而富有情操的男子最终的虚弱与无能为力。这部小说的文风十分复杂,多用冗长的句子,堆砌副词和比喻,有猜谜一样的对话,意思含混。

詹姆斯写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评论文章,涉及英、美、法等国作家,如乔治·艾略特、斯蒂文森、安东尼·特罗洛普、霍桑、爱默生、巴尔扎克、乔治·桑以及屠格涅夫等。文集有《法国诗人和小说家》(1878),《一组不完整的画像》(888),《观感与评论》(1908),《有关小说家的短评》(1914),《笔记与评论》(1921)等。他的游记有《大西洋彼岸素描》(1875),《所到各地图景》(1883),《在法国的一次小小旅游》(1885),《在英国的时候》(1905),《美国所见》(1907),《在意大利的时候》(1909)。自传三篇:《童年及其他》(1913),《作为儿子与兄弟》(1914),《中年》(1917)。

詹姆斯曾被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誉为“描写优美的良知的史学家”,但他对政治和社会缺乏深刻的认识,偶然涉猎,也反映了他的保守的思想,他甚至讽刺、嘲笑进步的民主运动。他无视道德品质的社会根源,很少描写社会环境;对上流社会虽然认识很深,而且经常持批判态度,对下层人民则所知甚少,而且对人对事怀有许多精神贵族的偏见。他的文章风格和他的思想境界是一致的;特别在后期作品中,往往句子又长又复杂,大量使用副词,力求细密、准确、恰如其分地反映思想感情的深处。他在艺术手法上多有创新,例如所谓“角度”的方法,即他认为作家不可能无所不知,只能通过作品中一个有洞察力的人物的“角度”叙述故事、铺展情节。

詹姆斯的小说着重心理分析,讲究小说结构。他的小说几乎全是一个结构:即必定有个重点,所有的线索都向那儿发展;而且这些线索不是直接进行的,重点在中央,线索是圆圈,许多个圆圈错落的围绕着那个重点展开。到了小说结尾,詹姆斯已经将小说的中心问题所涉及的道德方面、伦理方面、感情方面等多种因素都发掘和反映出来了。詹姆斯在资产阶级文坛获得很高评价,被称为“小说艺术的巨匠”。

欧·亨利

欧·亨利,1862年9月11日出生于美国北卡罗莱州一个小镇,父亲是医生。从15岁起,他就在叔父的药房里当学徒,后因健康关系到西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牧场当了两年牧童。1884年后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和银行出纳员。欧·亨利在奥斯汀国民银行工作时,银行曾丢失一笔现金,他为了逃避受审,便抛下妻女到拉丁美洲避难。后来他得悉妻子病危,回家探望,终于被捕。他在狱中曾担任药剂师,便开始以欧·亨利为笔名写作短篇小说,在《麦克吕尔》杂志上发表。1901年,因“行为良好”提前获释,来到纽约专事写作。他虽也与上流社会来往,但经常出入贫民公寓、小酒馆、下等剧场,自认为纽约400万小市民中的一员,而不是400个富翁之一。

欧·亨利创作的短篇小说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与国王》(1904)、《四百万》(1906)、《四部百万》(1907)、《市声》(1908)、《滚石》(1813)等集子,其中以描写纽曼顿市民生活的作品为最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由于他在纽约《星期天世界报》这类通俗报纸上发表作品,读者对象是小市民,这就影响了他创作的格调。他对社会与人生的观察和分析并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较浅薄,但他一生困顿,常与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表现他们复杂的感情。因此,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可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中。

《麦琪的礼物》写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相互赠送圣诞礼物中的巧合,刻画了他们捉襟见肘的生活与相互体贴的感情。

《警察与赞美诗》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想进监狱度过寒冬,屡次以身试法,警察都置之不理。而当他决心弃旧图新时,警察却毫无道理地逮捕了他。作者向人们揭示这个社会就是如此的黑白不分,是非颠倒。

《最后一片藤叶》感伤气氛浓厚。作者满怀深情地赞美了穷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突出地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创作出毕生“最后的杰作”的老画家的形象。

《没有完的故事》对大都市中挣扎谋生的弱女子表示了深厚的同情。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也是一篇哀婉动人的故事,作者用神秘的气氛渲染了一对爱人先后在同一个房间里自杀的悲剧。

欧·亨利曾以骗子的生活为题材,写了不少短篇小说。作者企图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里,有不少人就是高级的骗子,成功的骗子。

如《黄雀在后》,写骗子、强盗与金融资本家比赛骗人的本领,结果骗子和强盗都自愧不如。

在《我们选择的道路》里,作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投机商与强盗是两位一体,而“合法的”投机商倒比不合法的强盗显得更加狰狞可怕。

欧·亨利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的作品情节生动,笔调幽默;刻画人物笔触简洁,而人物性格栩栩如生。他善于把平常的生活现象加以概括综合,然后以不平常的形式表现出来;他常常引着读者按照逻辑的线路思索,以为已经可以测知故事的结局,但作者随即又将笔锋一转,出现了一个意料不到的结局。读者惊愕之余,细细品味,不能不承认故事合情合理,符合事物的内在逻辑,进而赞叹作者的构思巧妙。

但是,欧·亨利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作家。一方面,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虚伪、丑恶和痛苦,对它进行了一定的揭露和讽刺;另一方面,他却始终不曾与这个社会决裂,而且还对它抱有幻想。因此,他常常一方面描写资本主义制度下小人物的苦难,一方面又通过所谓人情味等等,给这些痛苦现象敷上了一层止痛剂,为悲剧的故事添上一个圆满的结果,从而冲淡了作品的社会意义。

欧·亨利于1910年逝世。

劳森

劳森,1867年出生在新南威尔士州格伦费尔城附近。父亲原籍挪威,是充当淘金工人,后经营小农场。母亲为英国人后裔,喜爱文学。劳森曾读过3年书,后来在农场和父亲所承包的建筑工地上干过杂活。16岁时父母分居,他随母亲到悉尼,先后做过油漆工、木匠等。他母亲拥护共和,关心妇女运动,曾创办《晨曦》报,他因而也常与记者、作家、妇权运动者、社会主义者接触,受到他们的影响。

1887年,他的诗《共和之歌》在当时激进的《公报》周刊上发表,次年第一篇短篇小说《他父亲的伙伴》又在《公报》上发表,从此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1892年曾由《公报》资助深入西部农村,与牧民、赶车工、农场工人等进行广泛的接触。1894年,《诗歌与散文短篇小说集》出版。1896年,诗集《在海阔天空的日子里》和短篇小说集《当罐里的水沸腾的时候》相继问世,因而闻名。

他先后出版将近20部诗集和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通俗诗和幽默诗》(1900)、《在路上和在栅栏旁》(1900)、《我的祖国》(1901)、《乔·威尔逊及其伙伴》(1901)、《丛林儿》(1902)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劳森创作的旺盛时期,他的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即在这个时期写成。他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同情他们的遭遇,在作品中刻画了他们的生动形象,表现了他们优秀的品质。

劳森作为澳大利亚著名小说家、诗人。他的作品主要表现人们相互关系、真情实感;语言淳朴生动,幽默感染极强,被评论家誉为“普通人的声音”。他的作品为澳大利亚文学的基础作出了贡献。

劳森于1922年逝世。

诺里斯

诺里斯,1870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一个富商家庭。15岁时,随父母迁居旧金山。17岁时到巴黎,进入巴黎的居里安画室学画。这期间,他一边学画,一边贪婪地阅读骑士小说。自然主义大师左拉的创作思想给予诺里斯以深刻的影响。1889年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1895年,他从哈佛大学回到旧金山。1896年回国休养。

他开始创作时倾向浪漫主义,如描写海上传奇的《“莱蒂夫人号”上的莫兰》(1898),后来的小说受到左拉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如《麦克提格》(1899)和《凡陀弗与兽性》(1914年)。《麦克提格》前半部真实地描写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情景,后半部把主人公麦克提格——一个牙科医生的悲剧归咎为生理上的缺陷,作者描述他“善良的结构背后有一条遗传性的邪恶暗流”。《凡陀弗与兽性》在分析画家凡陀弗的堕落时,突出他的“动物本性”,把他的道德败坏归之于生理上的原因。

诺里斯在西部采访新闻时,了解到代表垄断资本利益的铁路托拉斯与农场主之间的矛盾,他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小麦史诗”三部曲。其中以《章鱼》(1901)写得最好,是他的代表作。《章鱼》描写西部圣华基恩河流域农场主合力克联合其他农场主要求铁路公司履行诺言,恢复原订的土地价格,反对提高粮食运价,遭到拒绝。农场主上诉法院,也未取胜。他们想在“铁路专员委员会”中塞进自己的人,即合力克的儿子,但他被铁路公司收买,计划归于失败。后铁路公司动用武装没收沿线的土地,农场主自卫还击,被打得家破人亡,佃户的下场则更为悲惨。诺里斯认为小麦代表“善”,铁路代表“恶”,而“善”必将战胜“恶”,所以小说的结局是铁路公司经理贝尔曼“淹死”在小麦堆里。

《章鱼》虽然有其缺陷,但基本上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它控诉了垄断资本的压迫与剥削。它把铁路比作章鱼,无数条腕足侵入各个角落。小说还揭露了铁路资本是财团与政府相勾结的产物。小说广泛描写了美国被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所吞没的历史过程。是20世纪美国作家厄斯金·考德威尔、约翰·斯坦贝克等描写个体农民破产的作品的先声。

“小麦史诗”第二部《陷阱》(1903),描写芝加哥交易所的小麦投机买卖。主人公哲德温是经营小麦的商业资本家,在交易所里被投机商人挤垮。小说还穿插了哲德温的妻子的感情生活与恋爱的故事。《陷阱》的成就不如《章鱼》,作者在写《陷阱》同时,发表了一个短篇《小麦交易》(1902),其中把农民破产、工人的困苦和小麦投机联系起来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社会问题观察的敏锐。

1903年,诺里斯在一次手术后去世,“小麦史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狼》未能完成。

诺里斯从事文学创作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年,但是他对美国文学的贡献却是不可估量的。他不仅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著作,而且奠定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础。

西奥多·德莱塞

西奥多·德莱塞,1871年8月27日生于印第安纳州的特雷霍特镇。父亲原是德国的纺织工人,为逃避兵役于1846年移居美国,开过纺织工场。母亲是摩拉维亚的农民的女儿,他们有子女11人。1870年工场失火焚毁,一家生活贫困。德莱塞12岁起就当过店员和报童。17岁时去芝加哥谋生,曾在一家小饭馆里洗碟子,在铁器店做伙计。1888年18岁时,由小时候的一个女教师资助,进入印第安纳大学学习,他有机会接触到达尔文、赫胥黎和斯宾塞的著作。一年后又回到芝加哥,充当房地产公司的推销员和洗衣店的送货员。

1899年开始写作《嘉莉妹妹》,第二年完成并出版。这时长篇小说《章鱼》的作者弗兰克·诺里斯为出版公司审阅《嘉莉妹妹》,大为赏识,认为发现了他“从未见过的一部最好的书”。可是公司老板认为此书有伤风化,只印了1000册,除极少数赠阅之外,全部封存在仓库里。德莱塞仅得稿费100元,生活无着,几乎自杀。《嘉莉妹妹》叙述一个美貌天真的农村姑娘到芝加哥谋生后的不幸遭遇。嘉莉先生在一个贫穷的姐姐家住了一阵。沉重的劳动、贫困和失业,使她心力交瘁意气颓废。为生活所迫,她充当一位年青推销员的情妇。后来又与酒店经理赫斯渥同居,并与他私奔到纽约。赫斯渥到处碰壁,终于穷愁潦倒,死在乞丐收容所里。嘉莉离开赫斯渥后,一个偶然机会使她成为演员并出了名。她有了金钱和地位,但仍惆怅满怀,感到生活十分空虚。《嘉莉妹妹》虽在美国被禁,后来却在英国出版,1907年在美国再次出版。

《嘉莉妹妹》被禁后,德莱塞被迫停笔10年,这10年中他仍任编辑工作。1904年担任斯特里特和史密斯出版公司小说部编辑,1905年任《史密斯杂志》主编,1906年任《百老汇杂志》主编。1909年他着手写作长篇小说《珍妮姑娘》,1911年出版。这是《嘉莉妹妹》的姐妹篇,是又一部对贫富对立的社会的控诉书。读者还可以从中窥见作家幼时一家人凄苦生活的影子。门肯称《珍妮姑娘》为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思历险记》以来美国最优秀的小说。

以后,德莱塞写了著名的《欲望三部曲》的第1部《金融家》(1912),第2部《巨人》(1914),第3部《斯多葛》(1947)。这个三部曲描写19世纪20世纪初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攫取财富和权利的过程。德莱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好色而又贪婪的金融资本家柯帕乌的典型形象。小说写柯帕乌从发迹到死亡的一生为主线,以费城、芝加哥、纽约、伦敦等大城市为主要舞台,用大量生动的事实和逼真的画面广泛地揭露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各个领域里的黑暗内幕。这是一幅以泼辣的笔和重彩浓墨所描绘的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画卷,是较早描写垄断资本家的豺狼本性和丑恶灵魂的作品之一。

长篇小说《“天才”》(1915)写艺术家威特拉成为资本家所豢养的匠人,带引号的天才,以此揭露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对天才的扼杀。此书也遭到围攻,被诬为“肮脏的书”,出版公司被迫停止发行,直至1923年才得以重版。

同类推荐
  •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最新修订文雅词幽,馈赠珍藏首选书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的情意写真(新订版)》“纳兰容若”,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阕绝妙好词。唇齿之间流转,芳香馥郁所以,从一开始命运就埋下伏笔,安静蛰伏在人生里静候结果开花的一天——他被人记取,不因他是权榴之子,不因他是康熙的宠臣近侍,而因他是横绝一代的词人。
  • 回想那风

    回想那风

    真应该回想那风了,可以滋养疲倦的心灵和饥渴的细胞。沉浸回想好比酿一坛酒,回想是人的反刍。一般来说,风穿过的门窗,门对着的山,我们不得不面对今天和明天的多彩而喧嚣的浅薄。昨天总是丰厚的,拾回昨天的芳香或追溯别的什么,是一杯没有污染的情水,比如,人的生命是哪一囝风卷来的完美而又脆弱的种子?如果没有回想,是排除了行尸走肉的生命的象征,这个世界还会灵智闪烁吗?我们这代人不能把所有的树木都砍尽了,不能把所有的清水都污染了,我回想故我在,我们的子孙后代正源源不断地哭着、喊着生出来。回想,窗含着的水。门关上了。咀嚼昨天。窗打开……
  • 人一生不可不读的120篇哲理美文

    人一生不可不读的120篇哲理美文

    许多人为领悟人生哲理费尽心机,殊不知一滴水里蕴涵着大海,一句话中蕴藏着博大的智慧。一本好书可以滋润你的心田,一篇美文也可以让你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 坟(鲁迅作品精选)

    坟(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回回头看见爱

    回回头看见爱

    本书是我社“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亲情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感人的亲情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热门推荐
  • 圣光之神

    圣光之神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叫做圣光,是最神秘的力量之一,而拥有这种力量的主人公李小斌,凭借着这种力量,一步步化险为夷,并且向着神的道路出发……
  • 凤惑天下

    凤惑天下

    她倾世才华,风流潇洒,谈笑间让世间男子倾心。她权倾天下,嗜血无情,倾城一笑血溅天下。她到底是游戏人间纨绔世女?还是狠辣无比的凤朝王爷?且看凤君一出,惑世心他初见她一身风华,倾心相许,不管他人怎看,一生只为她活他一身傲气为她所折,甘愿为她放下世间权贵,只为博她一笑。他人如其名,冷漠无情,是她教会他什么是情,一生只为她倾情。女主不是善良之人不喜勿入这里一位亲帮子君建立的QQ群,有想跟子君一起聊天亲们可以进来玩玩103194784子君完结书:《纨绔女王爷》连载新书:《篡位女帝》
  • 一寸河山一寸血3

    一寸河山一寸血3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3册,主要讲述了1937年到1938年,抗日战争防御阶段的历史。
  • 无良医尊

    无良医尊

    初入异世,身边没有古修,谁主沉浮?丑陋又怎么样?不管是魔兽界的绝色兽王,有人却问:亲情和道义,还是人类的真命天子,一句嘲弄吾者死,她决定与未婚夫古修通往幻兽世界,不都为她神魂颠倒?丑女也可以犯桃花。废物又怎么样?人们梦寐以求的丹药在她这里随手可得,姐姐的算计,爹爹谋害,救人?得看她的心情,当强者的灵魂注入了废材身上,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震撼?她潇洒一挥,不慎落入了异世的魔兽森林里,是谁可以与她并肩俯视世间繁华?,方知自己的亲人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守护吾者生让世人崇拜!强者为尊,弱肉强食,却在通道中出现了意外,茫茫异世中,被魔兽捕杀……当寻到自己的身世,废物也可以医武双修当废物成为绝世天才,却是人人鄙视的废物丑女,庞大的阴谋笼罩在她的周围,丑女倾城天下,你将如何决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就这样,我去了海外生活

    就这样,我去了海外生活

    移民,从来只是手段,或者生活方式的一种。如何移民,如何在移民之后生存,并且是尽可能舒适地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 小镇奇遇

    小镇奇遇

    这个故事还要从现代说起,话说四个外出写生的大学生,无意中找到一个荒芜人烟且风景绝佳的地方,由于贪恋美景,不知不觉中天色将晚,恰逢天公不作美,瞬息之间乌云四合,眼看一场大雨即将倾盆而下。仓皇之中,一行四人踏入了一座不知荒废了多少年没有人居住的村子。从此就拉开了整个恐怖源头的序幕。一夜之间,先后两人以一种离奇的方式死于非命,死状说不出的诡异狰狞。然而两个人的死亡并没有使悲剧结束,反而是一切恐怖、死亡的开始,恐惧像影子一样笼罩在和这件事情有关联的每一个人身上,让他们饱受着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直到死去!
  • 多斯的城堡

    多斯的城堡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十分檀长描绘生活与我们遇到的普通人和与众不同的人。情节十分新颖,引人入胜,里面还有世界上最甜蜜的爱情。《多斯的城堡》最重要的是它所传递出的信息:接受你自己,无论其他人怎样说,勇敢地去做自己。这个对我来说很难做到,但是这《多斯的城堡》的故事激励我开始享受自己的生活,接受我自己!
  • 31岁小美女的幸福经

    31岁小美女的幸福经

    一个幸福的女人无论走了多远,走得多累,眼神中、仪态里、言语中,永远都抹不掉那种优雅、那份灵秀,仿若一场婉转、一泓深情。内心幸福的女人无论那时多辛劳,别人觉得有多苦,她都能安之若素,最终重返自在安逸。一种途径获得一种幸福,一种幸福洋溢一种气质。幸福的气质是温暖的气质,是迷人的气质。幸福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满足安然的感觉。有时候,平安健康地活着,自由自在地呼吸,身边有珍惜自己也值得自己珍惜的人,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 长腿叔叔

    长腿叔叔

    每个女孩子在看了《长腿叔叔》后都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孤儿,羡慕那种无拘无束和自由放任的生活,幻想着也能够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长腿叔叔。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亲笔写封信,无论他们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也就达到了我们出版这本书信体小说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