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佩珠
潘佩珠,1867年生于义安省南坛县。自幼跟随父亲攻读汉文。1885年,组织学生军准备起义,未成。1903年写成《琉球血泪新书》,引起越南思想界和政界的震动。1904年组成维新会。1912年组织越南光复会,鼓动青年出国深造,掀起“东游运动”,形成留学日本的高潮。1905~1925年间,他在中国、日本和暹罗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在日本时与孙中山有过交往。他主张民主立宪。俄国十月革命后,他的思想又有新的转变。1924年,他与阮爱国(即胡志明)约定1925年在广州商讨越南革命组织和方针政策问题。不料,临行前在上海被法国密探绑架,送回越南,被软禁在顺化香江畔,直到逝世。
潘佩珠在国外流亡期间,多用汉文写作,被捕以后则多用越南文写作。爱国爱民的思想贯穿在他的全部作品中。他的创作开创了越南一代爱国革命文学的文风,对越南爱国抗敌文学作出了贡献。
潘佩珠用越文和汉文写了许多著名作品。如越文作品《黎大祖传》、《巢南文集》、《征女王传》等。汉文作品有《狱中书》、《越南亡国史》、《海外血书》等。
阮辉想
阮辉想,1912生于北宁慈山县。幼时就喜读汉文和法文。17岁开始参加印度支那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活动,1941年越盟阵线成立后,他是文化救国会的创建人之一。越南人民政权成立后,1946年当选为越南第一届国会代表,并在越南文化协会和文艺协会等组织中任职。越南和平恢复之后,任越苏友好协会和越南作家协会的执行委员。在1942~1945年间,当越南处于法国和日本双重黑暗统治下的时期,他创作了一些借古讽今、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小说和剧本,如写一个与人民为敌的艺人终于遭受人民惩罚的《武如苏》;暴露封建帝王腐朽生活的《龙池夜会》;反映陈朝抵抗外族侵略的《安思》等。八月革命成功后,1946年写成剧本《北山》,歌颂北山人民的起义事件。1948年完成剧本《留下来的人》,塑造了抗战初期与首都共存亡的战士们的形象。1950年写成的《高谅纪事》,是作者在抗战期间随军生活的纪实。后写出了以土地革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阿陆哥》。1958年以后的作品有中篇小说《四年后》。
阮辉想作过很多作品,而且热心于儿童文学,曾参加金童出版社的创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