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000000027

第27章 杂述 (6)

若无山河大地,不成清净本原矣。故谓山河大地即清净本原可也。若无山河大地,则清净本原为顽空无用之物,为断灭空不能生化之物,非万物之母矣,可值半文钱乎?然则无时无处无不是山河大地之生者,岂可以山河大地为作障碍而欲去之也?清净本原,即所谓本地风光也。视不见,听不闻,欲闻无声,欲嗅无臭,此所谓龟毛兔角,原无有也。原无有,是以谓之清净也。清净者,本原清净,是以谓之清净本原也,岂待人清净之而后清净邪?是以谓之盐味在水,唯食者自知,不食则终身不得知也。又谓之色里胶青。盖谓之曰胶青,则又是色,谓之曰色,则又是胶青。胶青与色合而为一,不可取也。是犹欲取清净本原于山河大地之中,而清净本原已合于山河大地,不可得而取矣,欲舍山河大地于清净本原之外,而山河大地已合成清净本原,又不可得而舍矣。故曰取不得,舍不得,虽欲不放下不可得也。龟毛兔角,我所说与佛不同,佛所说以证断灭空耳。

念佛是便宜一条路,昨火化僧只是念佛得力。人人能念佛,人人得往西方。不但此僧为然,亦不必似此火化,乃见念佛功效也。古今念佛而承佛接引者,俱以无疾而化为妙。故或坐脱,或立亡,或吉祥而逝。故佛上称十号,只曰“善逝”而已。善逝者,如今人所言好死是也。此僧火化,虽非正法,但其所言得念佛力,实是正言,不可因其不是正法而遂不信其为正言也,但人不必学之耳。念佛须以见佛为愿,火化非所愿也。

无相、无形、无国土,与有相、有形、有国土,成佛之人当自知之,已证涅般木之人亦自知之,岂劳问人也?今但有念佛一路最端的。念佛者,念阿弥陀佛也。当时释迦金口称赞,有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国土,专一接引念佛众生。以此观之,是为有国土乎,无国土乎?若无国土,则阿弥陀佛为假名,莲华为假相,接引为假说。互相欺诳,佛当受弥天大罪,如今之衙门口光棍,当即时败露,即受诛夷矣,安能引万亿劫聪明豪杰,同登金莲胜会乎?何以问我有无形、相、国土为也?且夫佛有三身:一者清净法身,即今问佛问法与问有无形、相、国土者也,是无形而不可见,无相而不可知者也。是一身也。二者千百亿化身,即今问佛问法问有无形、相、国土,又欲参禅,又欲念佛,又不敢自信,如此者一日十二时,有千百亿化现,故谓之化身。

是又一身也。即法身之动念起意,变化施为,可得而见,可得而知,可得而状者也。三者圆满报身,即今念佛之人满,即报以极乐,参禅之人满,即报以净土,修善之满,即报以天堂,作业之人满即报以地狱,悭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厘不差,毫发不爽,是报身也。报身即应身,报其所应得之身也。是又一身也。今但念佛,莫愁不到西方,如人但读书,莫愁不取富贵,一理耳。但有因,即有果。但得本,莫愁末不相当,但成佛,莫愁佛不解语、不有相、不有形、不有国土也。又须知我所说三身,与佛不同。佛说三身,一时具足,如大慧引儒书云:“‘天命之谓性’,清净法身也。‘率性之谓道’,圆满报身也。‘修道之谓教’,千百亿化身也。”最答得三身之义明白。然果能知三身即一身,则知三世即一时,我与佛说总无二矣。

答明因

昨有客在,未及裁答。记得尔言“若是自己,又何须要认”。我谓此是套语,未可便说不要认也。急写“要认”数字去。

夫自己亲生爷娘认不得,如何是好?如何过得日子?如何便放得下?自不容不认得去也。天下岂有亲生爷娘认不得,而肯丢手不去认乎?决无此理,亦决无此等人。故我作寿丘坦之诗有云:“劬劳虽谢父母恩,扶持自出世中尊。”尊莫尊于爷娘,而人却认不得者,无始以来认他人作父母,而不自知其非我亲生父母也。一旦从佛世尊指示,认得我本生至亲父母,岂不畅快?又岂不痛恨昔者之不见而自哀鸣与流涕也邪?故临济以之筑大愚,非筑大愚也,喜之极也。夫既认得自己爷娘,则天来大事当时成办,当时结绝矣。盖此爷娘是真爷娘,非一向假爷娘可比也。假爷娘怕事,真爷娘不怕事:入火便入火,烧之不得;入水便入水,溺之不得。故唯亲爷娘为至尊无与对,唯亲爷娘能入于生死,而不可以生死,唯亲爷娘能生生而实无生,能死死而实无死。有此好爷娘,可不早亲识认之乎?然认得时,爷娘自在也,认不得时,爷娘亦自在也。唯此爷娘情性大好,不肯强人耳。因复走笔潦倒如此,甚不当。

无明“实性即佛性”二句,亦未易会。夫既说实性,便不可说空身,既说空身,便不宜说实性矣。嗟嗟,“但得本,莫愁末。”我道但有本可得,即便有末可愁,难说莫愁末也。“自利利他”亦然,若有他可利,便是未能自利的矣。既说“父母未生前”,则我身尚无有,我身既无有,则我心亦无有,我心尚无有,如何又说有佛?苟有佛,即便有魔,即便有生有死矣,又安得谓之父母未生前乎?然则所谓真爷娘者,亦是假立名字耳,莫太认真也!真爷娘不会说话,乃谓能度阿难,有是理乎?佛未尝度阿难,而阿难自迷,谓必待佛以度之,故愈迷逾远,直至迦叶时方得度为第二祖。当迦叶时,迦叶力摈阿难,不与话语,故大众每见阿难便即星散,视之如仇人然。故阿难慌忙无措,及至无可奈何之极。然后舍却从前悟解,不留半点见闻于藏识之中,一如父母未生阿难之前然,迦叶方乃印可传法为第二祖也。设使阿难犹有一毫聪明可倚,尚贪着不肯放下,至极干净,迦叶亦必不传之矣。盖因阿难是极聪明者,故难舍也。然则凡看经看教者,只要舍我所不能舍,方是善看经教之人,方是真聪明大善知识之人。莫说看经看教为不可,只要看得瞥脱乃可。

明因曰:诸相原非相,只因种种差别,自落诸相中,不见一相能转诸相。

诸相原非相,是也,然怎见得原非相乎?世间凡可得而见者,皆相也。今若见得非相,则见在而相不在,去相存见,是又生一相也。何也?见即是相耳。今且勿论。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既见了如来,诸相又向何处去乎?抑诸相宛尔在前,而我心自不见之邪,抑我眼不见之也?眼可见而强以为不见,心可见而谬以为不见,是又平地生波,无风起浪,去了见复存不见,岂不大错!

明因曰:豁达空,是落断灭见。着空弃有,是着无见,都是有造作。见得真爷娘,自无此等见识。然即此见识,便是真空妙智。

弃有着空,则成顽空矣,即所谓断灭空也,即今人所共见太虚空是也。此太虚空不能生万有。既不能生万有,安得不谓之断灭空?安得不谓之顽空?顽者,言其顽状如一物然也。然则今人所共见之空,亦物也,与万物同矣,安足贵乎?六祖当时特借之以喻不碍耳。其实我之真空岂若是邪?唯豁达空,须细加理会,学道到此,已大段好了,愿更加火候,疾证此大涅般木之乐。

明因曰:名为豁达空者是谁,怕落豁达空者是谁,能参取豁达空者是谁?我之真空,能生万法,自无葬荡。曾有偈云:“三界与万法,匪归何有乡,若只便恁么,此事大乖张。”此是空病,今人有执着诸祖一语修行者,不知诸祖教人,多是因病下药,如达磨见二祖种种说心说性,故教他外息诸缘,心如墙壁。若执此一语,即成断灭空。

真空既能生万法,则真空亦自能生罪福矣。罪福非万法中之一法乎?须是真难得自无罪福乃可,不可只恁么说去也。二祖当时说心说性,亦只为不曾认得本心本性耳。认得本心本性者,又肯说心说性乎?故凡说心说性者,皆是不知心性者也。何以故?心性本来空也。本来空,又安得有心更有性乎?又安得有心更有性可说乎?故二祖直至会得本来空,乃得心如墙壁去耳。既如墙壁,则种种说心说性诸缘,不求息而自息矣。诸缘既自息,则外缘自不入,内心自不惴,此真空实际之境界也,大涅般木之极乐也,大寂灭之藏海也,诸佛诸祖之所以相续慧命于不断者也,可以轻易而错下注脚乎?嗟嗟!

明因云:那火化僧说话亦通,只疑他临化时叫人诵《弥陀经》,又说凡见过他的都是他的徒弟。

临化念《弥陀经》,此僧家常仪也。见过即是徒弟,何疑乎?能做人徒弟,方是真佛,我一生做人徒弟到老。

豫约

小引

予年已七十矣,旦暮死,皆不可知。然予四方之人也,无家属僮仆于此,所赖以供朝夕者,皆本院之僧,是故豫为之约。约曰:我在,则事体在我,人之敬慢亦在我。我若有德,人则敬我。汝等纵不德,人亦看不见也。我若无德,人则我慢。纵汝等真实有德,人亦看不见也。所系皆在我,故我只管得我立身无愧耳。虽不能如古之高贤,但我青天白日心事,人亦难及,故此间大贤君子,皆能恕我而加礼我。若我死后,人皆唯尔辈之观矣,可复如今日乎?且汝等今日亦自不暇,终年修理佛殿,塑像请经,铸钟鞔鼓,并早晚服事老人。一动一息,恐不得所,固忙忙然无有暇刻矣。

今幸诸事粗具,塔屋已成,若封塔之后,汝等早晚必然守塔,人不见我,只看见汝,则汝等一言一动可苟乎哉?汝等若能加谨僧律,则人因汝敬,并益敬我,反思我矣。不然,则岂但不汝敬,将我此龙湖上院即同兴福等寺应付僧一样看了也。其为辱门败种,宁空此院,置此塔,无人守护可矣。吾为此故,豫设戒约,付常融、常中、常守、怀捷、怀林、怀善、怀珠、怀玉等。若余几众,我死后无人管理,自宜遣之复还原处,不必强也。盖年幼人须有本师管辖,方可成器,又我死后势益淡薄,少年人或难当抵也。若能听约,忍饥和众,则虽十方贤者,亦宜留与共聚,况此数众与下院之众乎?第恐其不肯或不能,是以趁早言之。

一、早晚功课

具上院《约束册》中,不复再列。

一、早晚山门

山门照旧关锁,非水火紧急,不得擅开,非熟客与檀樾为烧香礼拜来者,不得擅开。若为看境而来,境在湖上之山,潭下之水,尽在上院山门之外,任意请看,不劳敲门与开门也。远者欲做饭吃,则过桥即是柳塘先生祠,看祠有僧,来客可办柴米,令跟随人役烧茶煮饭,彼中自有锅灶,亦不劳扣门矣。何也?山僧不知敬客礼数,恐致得罪耳。

一、早晚礼仪

除挑水、舂米作务照常外,其余非礼佛,即静坐也,非看经,即经行念佛也。俱是整顿僧衣与接客等矣,岂可效乡间老以为无事,便纵意自在乎?与其嬉笑,无宁耻目合。此实言也。其坐如山,其行如蚁,其立如柱,其止如钉,则坐止行立如法矣。我既不自慢,人谁敢谩我?有饭吃饭,无饭吃粥,有银则籴,无银则化。化不出来,则化出饭,化不出饭,则化出粥,化不出粥,则化出菜,化不出菜,则端坐而饿死。此释迦律仪也。不法释迦而法积攒俗僧,可乎?此时不肯饿死,后日又不饱死不病死乎?总有一日死,不必怕饿死也。

既不怕饿死,又胡为终日驰逐乎?是故不许轻易出门。除人家拜望礼节与僧家无干不必出门往看外,若称要到某庵某处会我师父或师兄师弟者,皆不许。只许师父暂时到院相看,远者留一宿,近者一饭即请回。若俗家父母兄弟,非办斋不许轻易入门相见。若无故而时常请假,欲往黄柏山,欲往东山,欲往维摩庵等处者,即时驱遣之去。宁可无人守塔,不可容一不守戒约之僧,宁可终身只四五众,不可妄添不受约一人。夫既不许到师父住处矣,况俗家乎?如此则终日锁门,出门亦自希矣。不但身心安闲,志意专一,久则自觉便宜,亦不耐烦见世上人矣。有何西方不可到,大事不可明乎?试反而视世间僧,日日遨游街市,当自汗流羞耻之。化他日之钱米,养不惜羞之和尚,出入公私之门,妆饰狗脸之行,与衙门口积年奚殊也?彼为僧如是,我为僧不如是。不但修行所宜,体面亦自超越,起人敬畏,何苦而不肯闭门静坐乎?

既终日闭门,亦自然无客,万一有仕人或乡先生来,不得不开门者,彼见我如此,亦自然生渴仰矣,虽相见何妨邪!接乡士夫则称老先生,接春元及文学则称先生,此其待之者重矣。若称之以老爹相公,反轻之耳。且既为佛子,又岂可与奴隶辈同口称声邪?我自重,人自重我,我自轻,人亦轻我,理之所必至也。闭门静坐,寂然无声,终年如此,神犹钦仰,何况于人。太上出世为真佛,其次亦不为世人轻贱,我愿足矣。区区藏尸塔屋,有守亦可,无守亦可,何足重乎!若本县经过有公务者,自有下院众人迎接,非守塔僧所当闻。若其真实有高兴欲至塔前礼拜者,此佛子也,大圣人也,急宜开门延入,以圣人待之,烹茶而烧好香,与事佛等,始为相称。迎送务尽礼:谈佛者呼之为佛爷,讲道学者呼之为老先生,不讲学不谈佛,但其人有气概欲见我塔者,则呼之为老大人。五众齐出与施礼,三众即退而办茶,唯留常融、怀林二人安客坐而陪之。融隅坐,林傍坐。俱用漆椅,不可用凳陪客坐也。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对,不敢慢之,不可敬之。敬之则必以我为有所求,甚不可也。

同类推荐
  • 袁天罡与推背图

    袁天罡与推背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天罡略传;袁天罡墓地之说;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叔父袁守诚;初出茅庐;拜师孙思邈;给武则天算命等。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热门推荐
  • 绝色世子逆天妻

    绝色世子逆天妻

    她是现代NO1的顶级杀手,腹黑邪恶。她是南云国面如恶鬼的丑女,废物怯弱。当她成为她,素手一扬,血丝妖冶,天下为之色变。废物?天才级的全系召唤师,无底洞般精神力,神兽送上门成了她的小弟。怯弱?嚣张冷酷,人若犯我,万倍奉还。恶鬼?当胎记褪去,那无限的风华,不知灼伤了多少人的眼。他是凤亲王府的废物世子,邪魅妖娆,对她纠缠不休,笑道:“然然,求负责!”【喜欢本文可以支持最妖精男主的《纨绔邪医狂妃》还有最忠犬男主的《狂医邪妃之魔帝太精分》】
  • 红楼之玉溶潇湘

    红楼之玉溶潇湘

    菊花金黄,枫叶染霜,又是桂子飘香时,圣朝帝都金陵的科闱放榜,众举子反应各异,喜忧参半,榜前人头攒动,议论纷纷,号称姑苏才子的林海临场才思泉涌,一篇文章花团锦簇。虽被当今圣上亲点为探花,实为状元之才!喜迅传来,几个好友便拉着林海去庆祝,席间几个人推杯换盏,豪情满怀,不亦快哉!而慈宁宫中,闻听这个喜讯而满面羞涩激动的女史贾敏,眉梢眼角亦挡不住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欣慰。此时她正与……
  • 银灯笼

    银灯笼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让心河绿水长流:最优美的散文(时文选粹)

    让心河绿水长流:最优美的散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优美的散文,文字优美,清丽婉转,读来如品一杯冒着热气的茶,让你在饮茶多时之后,仍然回味无穷。这些优美散文从生活的各种姿态、不同人的不同感想、或写实或遐想的剖面作为切入点,将文学的优美和文字的奇特展现无遗,一个个精彩片段的描写,引您进入奇异的殿堂,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以精简准确的慢调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优美散文之后都有思考和回味,如花瓣飘落一身,芳香久久不散。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战犯末日

    战犯末日

    姜照远编写的《战犯末日》以全景纪实的方法,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意日法西斯战争罪犯由垂死挣扎到彻底覆灭的历史画面。《战犯末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重大历史实事件,如美英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希特勒自杀身亡、苏军攻克柏林、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覆灭、日本投降、纽伦堡、东京、伯力大审判的内幕,均有详尽生动的记述。
  • 修真轩辕诀

    修真轩辕诀

    烟花淡尽,潮声寒。北雁随风去,羌歌伴花残。丝声渐起,霜白发,入梦秋锦寒,一曲痴颦栏。淡观漫天雪花必凋残。
  • 毒妃宠之庶女翻天

    毒妃宠之庶女翻天

    昔日丞相府庶女三小姐,清冷小院却也悠然自足,母亲无争只求一世安康,然而嫡母心狠手辣,只想置她们母女于死地。昔日的她无能的被步步紧逼,母女同入青楼招人作践。本以为退一步海阔天空,谁知却是万劫不复,既然如此,那便无需再忍!看她笑靥如华,逆境之中扭转乾坤。听她温软细语,一局套着一局,一计连着一计。叹她无欲无争,手段信手拈来,权力地位不在话下。睿智如她,感情又何去何从?他,嫡亲王爷,骁勇睿敏,辗转宫廷内宅许她一个家!他,纨绔浪子,风流潇洒,百花丛中独赏她一枝寒芳!他,尊贵太子,驾权驭术,倾得天下只为谋求一个她!惊天十三步,步步坎坷,登上最高权力巅峰,处处寒冷,看她一代绝世女子,如何将天下纳入囊中!
  • 哈佛财商课大全集(超值金版)

    哈佛财商课大全集(超值金版)

    年轻人如今所承受的物质压力,似乎产生的种种问题都于钱有关:住房、教育、出行……似乎有了钱就可以解决掉一切问题。但不管事实是否如此,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钱,本身无所谓善恶,我们追求金钱也无可非议。并且生活在如今社会中,想要过上好生活,是不可能离开钱的。吃穿住行、看病吃药、看演出、逛街游玩……样样都离不开钱。钱,是享受生活的一个先决条件
  • 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

    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

    我们微小的瞳孔映照着广阔的世界。我们有限的人生蕴涵着无限的哲理。,哲理是从点滴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只有用心去洞悉,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成功与成长的价值。一粒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藏着一个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