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000000026

第26章 杂述 (5)

五死篇

人有五死,唯是程婴、公孙杵臼之死,纪信、栾布之死,聂政之死,屈平之死,乃为天下第一等好死。其次临阵而死,其次不屈而死。临阵而死勇也,未免有不量敌之进,同乎季路。不屈而死义也,未免有制于人之恨,同乎睢阳。虽曰次之,其实亦皆烈丈夫之死也,非凡流也。又其次则为尽忠被谗而死,如楚之伍子胥,汉之晁错是矣。是为不知其君,其名曰不智。又其次则为功成名遂而死,如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是矣。是为不知止足,其名亦曰不智。虽又次于前两者,然既忠于君矣,虽死有荣也,既成天下之大功矣,立万世之荣名矣,虽死何伤乎!故智者欲审处死,不可不选择于五者之间也。纵有优劣,均为善死。

若夫卧病房榻之间,徘徊妻孥之侧,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此庸夫俗子之所习惯,非死所矣,岂丈夫之所甘死乎?虽然,犹胜于临终扶病歌诗,杖策辞别,自以为不怖死,无顾恋者。盖在世俗观之,未免夸之为美谈,呼之为考终。然其好名说谎,反不如庸夫俗子之为顺受其正,自然而死也。等死于牖下耳,何以见其节,又何以见其烈,而徒务此虚声为邪。

丈夫之生,原非无故而生,则其死也又岂容无故而死乎?其生也有由,则其死也必有所为,未有岑岑寂寂,卧病床褥间,扶柩推辇,埋于北邙之下,然后为得所死矣。苍梧殡虞,会稽尸夏,圣帝明王亦必由之,何况人士欤?第予老矣,欲如以前五者,又不可得矣。夫如此而死,既已不可得,如彼而死又非英雄汉子之所为,然则将何以死乎?计唯有做些小买卖耳。大买卖如公孙杵臼、聂政者,既不见买主来到,则岂可徒死而死于床褥之间乎?且我已离乡井,捐童仆,直来求买主于此矣。此间既无知己,无知己又何死也?大买卖我知其做不成也,英雄汉子,无所泄怒,既无知己可死,吾将死于不知己者以泄怒也,谨书此以告诸貌称相知者,闻死来视我,切勿收我尸。是嘱。

伤逝

生之必有死也,犹昼之必有夜也。死之不可复生,犹逝之不可复返也。人莫不欲生,然卒不能使之久生。人莫不伤逝,然卒不能止之使勿逝。既不能使之久生,则生可以不欲矣。既不能使之勿逝,则逝可以无伤矣。故吾直谓死不必伤,唯有生乃可伤耳。勿伤逝,愿伤生也。

戒众僧

佛说波罗蜜。波罗蜜有六,而持戒其一也。佛说戒、定、慧。戒、定、慧有三,而戒行其先也。戒之一字,诚未易言。戒生定,定生慧。慧复生戒,非慧离戒,慧出于戒,非慧灭戒。然则定、慧者成佛之因,戒者又定、慧之因。我释迦老子未成佛之先,前后苦行一十二年,其戒也如此,汝大众所知也。我释迦老子既成佛之后,前后说法四十九年,其戒也如此,亦汝大众所知也。若谓佛是戒空,戒是佛缚,既已得道成佛,不妨毁律破戒,则舍精舍,归王宫,有何不可,而仍衣破衲,重持钵,何为者哉!须知父母乳哺之恩难报,必须精进以报之。所谓一子成道,九族生天,非妄言也。十万颗粒之施难消,必须精进以消之,所谓披毛戴角,酬还信施,岂诳语邪。

然则戒之一字,众妙之门,破戒一言,众祸之本。戒之一字,如临三军,须臾不戒,丧败而奔,戒之一字,如履深谷,须臾不戒,失足而殒。故知三千威仪,重于山岳,八万细行,密如牛毛。非是多事强为,于法不得不尔故也。毋曰“莫予觏也”,便可闲居而纵恣。一时不戒,人便已知,正目而视者,非但一目十目,盖千亿目共视之矣。毋曰“莫予指也”,便可掩耳而偷铃。一念不戒,鬼将诛之,旁观而嗔者,非但一手十手,盖千亿手共指之矣。

严而又严,戒之又戒。自今以往,作如是观:坐受斋供,如吞热铁之丸,若不胆颤心寒,与犬豕其何异,行觅戒珠,如入清凉之阁,若复魂飞魄散,等乞丐以何殊。如此用心,始称衲子。如水行舟,风浪便覆,如车行地,欹斜即败。风浪谁作?覆没自当。欹斜谁为?颠仆自受。凡我大众,其慎之哉。除年长久参者无容赘示,间有新到比丘未知惭愧,不得不更与申明之耳。凡此大众,幸各策厉,庶称芝佛道场,猛著精神,共成龙潭胜会可矣。

六度解

我所喜者学道之人,汝肯向道,吾又何说。道从六度入。六度之中,持戒禅定其一也。戒如田地,有田地方有根基可以为屋种田。然须忍辱。忍辱者,谦下以自持,虚心以受善,不敢以贡高为也。如有田地,须时时浇粪灌水,方得有秋之获。不然,虽有田地何益?精进则进此持戒忍辱两者而已。此两者日进不已,则自然得入禅定真法门矣。既禅定,不愁不生智慧而得解脱也。故知布施、持戒、忍辱真禅定之本,而禅定又为智慧解脱之本。六者始终不舍,如济渡然,故曰六度。此六度也,总以解脱为究竟,然必须持戒忍辱以入禅定。而后解脱可得。及其得解脱也,又岂离此持戒忍辱,而别有解脱哉?依旧即是前此禅定之人耳。如离禅定而说解脱,非唯不知禅定,而亦不知解脱矣。以此见生死事大,决非浅薄轻浮之人所能造诣也。试看他灵山等会,四十九年犹如一日,持戒忍辱常如一年。今世远教衰,后生小子拾得一言半句,便自猖狂,不敬十方,不礼晚末,说道何佛可成。此与无为教何异乎?非吾类也。

观音问

答澹然师

昨来书,谓:“观世音大士发大弘愿,我亦欲如是发愿,愿得如大士圆通无障碍。闻庵僧欲塑大士像,我愿为之,以致皈依,癨望卓公为我作记也。”予时作笔走答云:“观音大士发大弘愿,似矣。但大士之愿,慈悲为主,以救苦救难为悲,以接引念佛众生皈依西方佛为慈。彼一切圆通无障碍,则佛佛皆然,不独观音大士也。彼塑像,直布施功德耳,何必问予。或可或否,我不敢与。”予时作答之语如此,然尚未明成佛发愿事,故复言之。

盖言成佛者,佛本自成,若言成佛,已是不中理之谈矣,况欲发愿以成之哉?成佛者,成无佛可成之佛,此千佛万佛之所同也。发愿者,发佛佛各所欲为之愿,此千佛万佛之所不能同也。故有佛而后有愿,佛同而愿各异,是谓同中有异也。发愿尽出于佛,故愿异而佛本同,是谓异中有同也。然则谓愿由于佛可也,而谓欲发愿以成佛可乎?是岂中理之谈哉?虽然,此亦未易言也。大乘圣人尚欲留惑润生,发愿度人,况新发意菩萨哉。然大乘菩萨实不及新发意菩萨,大愿众生实不及大心众生,观之龙女、善财可见矣。故单言菩萨,则虽上乘,犹不免借愿力以为重。何者?见谛未圆而信心未化也。唯有佛菩萨如观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等,始为诸神发愿矣。故有释迦佛则必有文殊、普贤,释迦为佛而文殊、普贤为愿也。有阿弥陀佛则必有观音、势至,弥陀是佛而观音、势至是愿也。此为佛愿,我愿澹师似之。

佛之心法,尽载之经。经中一字透不得,即是自家生死诱不得,唯不识字者无可奈何耳。若谓经不必读,则是经亦不必留,佛亦不用有经矣。昔人谓读经有三益:有起发之益,有开悟之益,又有印证之益。其益如此,曷可不读也?世人忙忙不暇读,愚人懵懵不能读。今幸生此闲身,得为世间读经之人而不肯读,比前二辈反在其后矣。快刻期定志立限读之,务俾此身真实可以死乃得。

世人贪生怕死,蝇营狗苟,无所不至,若见此僧端坐烈焰之中,无一毫恐怖,或遂顿生念佛念法之想,未可知也。其有益于尘世之人甚大,若欲湖僧为之津送则不可。盖凡津送亡僧者,皆缘亡者神识飞扬,莫知去向,故藉平时持戒僧众诵念经咒以助之。今此火化之僧,必是了然自知去向者,又何用湖僧为之津送邪!且湖上僧虽能守戒行,然其贪生怕死,远出亡僧之下,有何力量可以资送此僧?若我则又贪生怕死之尤者,虽死后犹怕焚化,故特地为塔屋于龙湖之上,敢以未死之身自入于红炉乎?其不如此,僧又已甚远。自信,明因向往俱切,皆因尔澹师倡导,火力甚大,故众菩萨不觉不知自努力向前也。此其火力比今火化之僧又大矣。何也?火化之僧只能化得自己,若澹师则无所不化。火化僧纵能化人,亦只化得众人念佛而已,若澹师则可以化人立地成佛,故其火力自然不同。

学道人,大抵要跟脚真耳,若始初以怕死为跟脚,则必以得脱生死、离苦海、免恐怕为究竟。虽迟速不同,决无有不证涅般木到彼岸者。若始初只以好名为跟脚,则终其身只成就得一个虚名而已,虚名于我何与也?此事在各人自查考,别人无能为也。今人纵十分学道,亦多不是怕死。夫佛以生死为苦海,而今学者反以生死为极乐,是北辕而南其辙,去彼岸愈远矣。世间功名富贵之人,以生为乐也,不待言也。欲学出世之法,而唯在于好名,名只在于一生而已,是亦以生为乐也,非以生为苦海也。苦海有八,生其一也。即今上亦不得,下又不得,学亦不得,不学亦不得,便可以见有生之苦矣。佛为此故,大生恐怖。试看我辈今日何曾以此生身为苦为患,而决求以出离之也。寻常亦会说得此身是苦,其实亦只是一句说话耳,非真真见得此身在陷阱坑坎之中,不能一朝居者也。试验之自见。

闻师又得了道,道岂时时可得邪?然真正学者亦自然如此。杨慈湖先生谓大悟一十八遍,小悟不记其数,故慈湖于宋儒中独谓第一了手好汉,以屡疑而屡悟也。学人不疑,是谓大病。唯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是悟。自信菩萨于此事信得及否?彼以谈诗谈佛为二事,不知谈诗即是谈佛。若悟谈诗即是谈佛人,则虽终日谈诗何妨。我所引“白雪阳春”之语,不过自谦之辞,欲以激厉彼,俾知非佛不能谈诗也,而谈诗之外亦别无佛可谈。自信失予之意,反以谈诗为不美,岂不误哉?历观传灯诸祖,其作诗说偈,超逸绝尘不可当,亦可以谈诗病之乎?唯本不能诗而强作,则不必,若真实能诗,则因谈佛而其诗益工者又何多也,何必以谈诗为病也?

与澄然

认不得字,胜似认得字,何必认得字也。只要成佛,莫问认得字与否,认得字亦是一尊佛,认不得字亦是一尊佛。当初无认字佛,亦无不认得字佛。无认字佛,何必认字?无不认字佛,何必不认字也。大要只要自家生死切耳。我昨与丘坦之寿诗有云:“劬劳虽谢父母恩,扶持自出世中尊。”今人但见得父母生我身,不知日夜承世尊恩力,盖千生万劫以来,作忘恩背义之人久矣。今幸世尊开我愚顽,顿能发起一念无上菩提之心,欲求见初生爷娘本面,是为万幸,当生大惭大愧乃可。故古人亲证亲闻者,对法师前高叫大哭,非漫然也。千万劫相失爷娘,一旦得之,虽欲不恸哭,不可得矣。慎莫草草作语言戏论,反成十罪过也!世间戏论甚多,惟此事是戏论不得者。

答自信

既自信,如何又说放不下?既放不下,如何又说自信也?试问自信者,是信个甚么?放不下者,又是放不下个甚么?于此最好参取。信者自也,不信者亦自也。放得下者自也,放不下者亦自也。放不下是生,放下是死,信不及是死,信得及是生。信不信,放下不放下,总属生死。总属生死,则总属自也,非人能使之不信不放下,又信又放下也。于此着实参取,便自得之。然自得亦是自,来来去去,生生死死,皆是自,可信也矣。来书“原无生死”四字虽是诸佛现成语,然真实是第一等要紧语也。既说原无生死,则亦原无自信,亦原无不自信也,原无放下,亦原无不放下也。“原无”二字,甚不可不理会,既说原无,则非人能使之无可知矣,亦非今日方始,无又可知矣。若待今日方始无,则亦不得谓之原无矣。若人能使之无,则亦不得谓之原无矣。原无二字,总说不通也。故知原无生者,则虽千生总不妨也。何者?虽千生终不能生,此原无生也。使原无生而可生,则亦不得谓之原无生矣。故知原无死者,则虽万死总无碍也。何者?虽万死终不能死,此原无死也。使原无死而可死,则亦不得谓之原无死矣。故“原无生死”四字,不可只恁么草草读过,急着精彩,便见四字下落。

一动一静,原不是我,莫错认好。父母已生后,即父母未生前,无别有未来前消息也。见得未生前,则佛道、外道、邪道、魔道总无有,何必怕落外道乎?总无死,何必怕死乎?然此不怕死总自十分怕死中来。世人唯不怕死,故贪此血肉之身,卒至流浪生死而不歇;圣人唯万分怕死,故穷究生死之因,直证无生而后已。无生则无死,无死则无怕,非有死而强说不怕也。自古唯佛、圣人怕死为甚,故曰:“子之所慎,斋战疾”,又曰“临事而惧,若死而无悔者吾不与”,其怕死何如也?但记者不知圣人怕死之大耳。怕死之大者,必朝闻而后可免于夕死之怕也,故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曰可者,言可以死而不怕也,再不复死,亦再不复怕也。

我老矣,冻手冻笔,作字甚难,慎勿草草,须时时与明因确实理会。我于诗学无分,癨缘孤苦无朋,用之以发叫号,少泄胸中之气,无《白雪阳春》事也。举世无真学道者,今幸有尔列位真心向道,我喜何如!若悠悠然唯借之以过日子,又何必乎!

同类推荐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被誉为“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尊崇的地位。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金牌驭魔师:一品毒后

    金牌驭魔师:一品毒后

    她是异世第一狂神,遭天妒忌,被雷劈中意外重生为经脉俱断,魔力全无的废人一个。靠!破老天,你当我狂神的名号是叫着玩儿的?破碎虚空,倾灭天下,她势要将这个异世搅得天翻地覆。他是美貌妖孽、腹黑邪佞至尊邪帝,命运的纠葛将两个同样狂傲的人紧紧捆绑在了一起,狂神vs邪帝,这是一场强强的追逐对决。
  • 第一网游:腹黑老公小萌妻

    第一网游:腹黑老公小萌妻

    他是洛翼笙,她是苏暖暖。他是一族之长,她是新手小白。他是富家少爷,她是不靠谱女青年。他是腹黑狐狸一只,她是包裹着木头的火球一枚。当原本不该有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一块水晶被舆论牵扯在了一起,此后只剩下绵延不绝的爱恨情仇。
  • 王朝崛起

    王朝崛起

    天生大腚显神威,奇幻变身福祸偎。朝阳初现放光芒,夕阳西下收余辉。少年,成功=努力+坚持+天赋+机遇!少年,成功=十次流血+百次失败+千次挫折+万次洒汗篮球之路,拼搏至上,天赋其二,机遇在三!冠军之路,团队至上,防守其二,进攻在三!
  •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尽宝剑崛起于乱世,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席卷天下。其间艰苦卓绝难以尽说,其中成败成失耐人寻味。《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对刘邦的权谋与智慧的评说。
  • 走进中国神秘的地下基地:圈外人

    走进中国神秘的地下基地:圈外人

    本书做了大量的修改,修改了一切,包括人称也改为了第三人称,全面改了,所以要重新发布了。下册也将一并发布,书名暂定为《圈外人和他的神秘世界》在这本新书里,圈外人已经不是特指的某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体的代号。正因此,已经发布的半部分做了很大改动,未发布章节也全面改动,这是一项不小的工程,不过,一本全新的《圈外人》就要问世,希望喜欢本书的朋友能够大力支持。现在重新开始了。我们一起期待吧!
  • 无上狂尊

    无上狂尊

    陆青阳,魂穿异世,带着游戏中医师技能穿越神州,化身儒门书生,挑战儒门礼法和道德,征战异世各路天才强者,以医师技能为辅,争霸天下,成就一代雄主
  • 最惊险的探墓之旅:盗墓高手

    最惊险的探墓之旅:盗墓高手

    崂山脚下的枇杷鬼;东海里的巨鼋;西域的楼兰地下王朝;圣湖里的六道魔窟……什么怪物出现在昆仑山噬尸洞里?云南腾冲日军地下秘密基地里有什么?万世传说中的成吉思汗陵墓到底在哪里?里面又有什么样的旷世奇珍?什么是避水珠?这世上还有什么我们闻所未闻的古老传说?……
  • 腹黑老公的秘密

    腹黑老公的秘密

    高干门里生活的哪些破事儿。俗语说要是遇上坏女人,自己打不过那就带上自己的老公一起去打,打的她面目全非,打的她跟风华绝代的石榴姐一样。)一身世略微有些复杂的草包被一有权有势滴男人强占滴故事。这是一部缺心眼草包少女的彪悍成长史,也是一部奸佞的另类求爱史。*“我X你妈的,你自己不知道自己什么身份?这里是我家,你不过是私生女你算…”少女的话还没有说话就被进门的人一巴掌打掉了,男人浑身都在发抖:“孙佳君,我就是这么教你的?她是你妹妹。”那个所谓的妹妹拉着父亲的手,低垂着视线咬着唇,看着地面:“爸,你别打她,不怪她的,是我让姐生气了…”“我X你…”啪!*“我说了,不是我干的,我都说了不是我干的,妈,你不信我?我是你的亲生女儿啊,你信她你不信我?”孙佳君捂着自己的脸,在怎么样也从来没有想过会失去母亲的心。眼前的女人一脸的失望:“人家都指认你了,你的车她会开吗?你会叫她开吗?”孙佳君想,她就是张一百张嘴,她也斗不过孙佳薇。“你给我滚,我们没有你这样的女儿,你以后别想叫我给你一毛钱花,从小我就是太娇惯你了,草菅人命的事情你也做得出来…”*“姐,我求你了,救救我…”“你推你妹妹下楼?”输了,输的彻底,原来在这个家已经没有她的位置了。“你他妈的看清楚,这里有监控的,你冤枉我?”每一次遇上孙佳薇,孙佳君就一定是所有人怪罪的那位。如果有一天,你的仇人和你喜欢的人搞在一起,请不要心酸。记得麻麻说过的话,我们要把不要的旧玩具,捐赠给比我们更不幸的人。*“别气啦,本来长得就一般,这一气可真难看。”他可真损“你上次还说我好看,你这人怎么这样。”捏她的脸,“说你傻还真傻,男人在床上的话能信吗“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腹黑老公的秘密》
  • 冷酷少爷vs野蛮女友

    冷酷少爷vs野蛮女友

    第一次见面,她泼了他一盆脏水,小餐馆的服务员得罪豪门大少爷;第二次见面,她泼了他一桶油漆,大少爷许诺一定好好收拾她;大少爷上门逼婚,小女孩儿不嫁也得嫁;婚礼前一天,梦中情人归来,让她痛彻心扉;本想就此认命,可是婚礼上,新郎却和情人离开,仇恨被激起,报复便开始了。为了尊严,她调教恶魔丈夫,智斗无耻小三,野蛮女友尽显本色。在她最危难时,他却忘记了她是谁。失望,背叛,危险,伤害,种种挫败一波三折······她最终选择远离,再见时,他却即将再为人夫。谷梁多多忍无可忍“好小子,竟敢趁我不在做这种事,看我怎么收拾你。”野蛮女友再度现身,上演夺夫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