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000000026

第26章 杂述 (5)

五死篇

人有五死,唯是程婴、公孙杵臼之死,纪信、栾布之死,聂政之死,屈平之死,乃为天下第一等好死。其次临阵而死,其次不屈而死。临阵而死勇也,未免有不量敌之进,同乎季路。不屈而死义也,未免有制于人之恨,同乎睢阳。虽曰次之,其实亦皆烈丈夫之死也,非凡流也。又其次则为尽忠被谗而死,如楚之伍子胥,汉之晁错是矣。是为不知其君,其名曰不智。又其次则为功成名遂而死,如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是矣。是为不知止足,其名亦曰不智。虽又次于前两者,然既忠于君矣,虽死有荣也,既成天下之大功矣,立万世之荣名矣,虽死何伤乎!故智者欲审处死,不可不选择于五者之间也。纵有优劣,均为善死。

若夫卧病房榻之间,徘徊妻孥之侧,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此庸夫俗子之所习惯,非死所矣,岂丈夫之所甘死乎?虽然,犹胜于临终扶病歌诗,杖策辞别,自以为不怖死,无顾恋者。盖在世俗观之,未免夸之为美谈,呼之为考终。然其好名说谎,反不如庸夫俗子之为顺受其正,自然而死也。等死于牖下耳,何以见其节,又何以见其烈,而徒务此虚声为邪。

丈夫之生,原非无故而生,则其死也又岂容无故而死乎?其生也有由,则其死也必有所为,未有岑岑寂寂,卧病床褥间,扶柩推辇,埋于北邙之下,然后为得所死矣。苍梧殡虞,会稽尸夏,圣帝明王亦必由之,何况人士欤?第予老矣,欲如以前五者,又不可得矣。夫如此而死,既已不可得,如彼而死又非英雄汉子之所为,然则将何以死乎?计唯有做些小买卖耳。大买卖如公孙杵臼、聂政者,既不见买主来到,则岂可徒死而死于床褥之间乎?且我已离乡井,捐童仆,直来求买主于此矣。此间既无知己,无知己又何死也?大买卖我知其做不成也,英雄汉子,无所泄怒,既无知己可死,吾将死于不知己者以泄怒也,谨书此以告诸貌称相知者,闻死来视我,切勿收我尸。是嘱。

伤逝

生之必有死也,犹昼之必有夜也。死之不可复生,犹逝之不可复返也。人莫不欲生,然卒不能使之久生。人莫不伤逝,然卒不能止之使勿逝。既不能使之久生,则生可以不欲矣。既不能使之勿逝,则逝可以无伤矣。故吾直谓死不必伤,唯有生乃可伤耳。勿伤逝,愿伤生也。

戒众僧

佛说波罗蜜。波罗蜜有六,而持戒其一也。佛说戒、定、慧。戒、定、慧有三,而戒行其先也。戒之一字,诚未易言。戒生定,定生慧。慧复生戒,非慧离戒,慧出于戒,非慧灭戒。然则定、慧者成佛之因,戒者又定、慧之因。我释迦老子未成佛之先,前后苦行一十二年,其戒也如此,汝大众所知也。我释迦老子既成佛之后,前后说法四十九年,其戒也如此,亦汝大众所知也。若谓佛是戒空,戒是佛缚,既已得道成佛,不妨毁律破戒,则舍精舍,归王宫,有何不可,而仍衣破衲,重持钵,何为者哉!须知父母乳哺之恩难报,必须精进以报之。所谓一子成道,九族生天,非妄言也。十万颗粒之施难消,必须精进以消之,所谓披毛戴角,酬还信施,岂诳语邪。

然则戒之一字,众妙之门,破戒一言,众祸之本。戒之一字,如临三军,须臾不戒,丧败而奔,戒之一字,如履深谷,须臾不戒,失足而殒。故知三千威仪,重于山岳,八万细行,密如牛毛。非是多事强为,于法不得不尔故也。毋曰“莫予觏也”,便可闲居而纵恣。一时不戒,人便已知,正目而视者,非但一目十目,盖千亿目共视之矣。毋曰“莫予指也”,便可掩耳而偷铃。一念不戒,鬼将诛之,旁观而嗔者,非但一手十手,盖千亿手共指之矣。

严而又严,戒之又戒。自今以往,作如是观:坐受斋供,如吞热铁之丸,若不胆颤心寒,与犬豕其何异,行觅戒珠,如入清凉之阁,若复魂飞魄散,等乞丐以何殊。如此用心,始称衲子。如水行舟,风浪便覆,如车行地,欹斜即败。风浪谁作?覆没自当。欹斜谁为?颠仆自受。凡我大众,其慎之哉。除年长久参者无容赘示,间有新到比丘未知惭愧,不得不更与申明之耳。凡此大众,幸各策厉,庶称芝佛道场,猛著精神,共成龙潭胜会可矣。

六度解

我所喜者学道之人,汝肯向道,吾又何说。道从六度入。六度之中,持戒禅定其一也。戒如田地,有田地方有根基可以为屋种田。然须忍辱。忍辱者,谦下以自持,虚心以受善,不敢以贡高为也。如有田地,须时时浇粪灌水,方得有秋之获。不然,虽有田地何益?精进则进此持戒忍辱两者而已。此两者日进不已,则自然得入禅定真法门矣。既禅定,不愁不生智慧而得解脱也。故知布施、持戒、忍辱真禅定之本,而禅定又为智慧解脱之本。六者始终不舍,如济渡然,故曰六度。此六度也,总以解脱为究竟,然必须持戒忍辱以入禅定。而后解脱可得。及其得解脱也,又岂离此持戒忍辱,而别有解脱哉?依旧即是前此禅定之人耳。如离禅定而说解脱,非唯不知禅定,而亦不知解脱矣。以此见生死事大,决非浅薄轻浮之人所能造诣也。试看他灵山等会,四十九年犹如一日,持戒忍辱常如一年。今世远教衰,后生小子拾得一言半句,便自猖狂,不敬十方,不礼晚末,说道何佛可成。此与无为教何异乎?非吾类也。

观音问

答澹然师

昨来书,谓:“观世音大士发大弘愿,我亦欲如是发愿,愿得如大士圆通无障碍。闻庵僧欲塑大士像,我愿为之,以致皈依,癨望卓公为我作记也。”予时作笔走答云:“观音大士发大弘愿,似矣。但大士之愿,慈悲为主,以救苦救难为悲,以接引念佛众生皈依西方佛为慈。彼一切圆通无障碍,则佛佛皆然,不独观音大士也。彼塑像,直布施功德耳,何必问予。或可或否,我不敢与。”予时作答之语如此,然尚未明成佛发愿事,故复言之。

盖言成佛者,佛本自成,若言成佛,已是不中理之谈矣,况欲发愿以成之哉?成佛者,成无佛可成之佛,此千佛万佛之所同也。发愿者,发佛佛各所欲为之愿,此千佛万佛之所不能同也。故有佛而后有愿,佛同而愿各异,是谓同中有异也。发愿尽出于佛,故愿异而佛本同,是谓异中有同也。然则谓愿由于佛可也,而谓欲发愿以成佛可乎?是岂中理之谈哉?虽然,此亦未易言也。大乘圣人尚欲留惑润生,发愿度人,况新发意菩萨哉。然大乘菩萨实不及新发意菩萨,大愿众生实不及大心众生,观之龙女、善财可见矣。故单言菩萨,则虽上乘,犹不免借愿力以为重。何者?见谛未圆而信心未化也。唯有佛菩萨如观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等,始为诸神发愿矣。故有释迦佛则必有文殊、普贤,释迦为佛而文殊、普贤为愿也。有阿弥陀佛则必有观音、势至,弥陀是佛而观音、势至是愿也。此为佛愿,我愿澹师似之。

佛之心法,尽载之经。经中一字透不得,即是自家生死诱不得,唯不识字者无可奈何耳。若谓经不必读,则是经亦不必留,佛亦不用有经矣。昔人谓读经有三益:有起发之益,有开悟之益,又有印证之益。其益如此,曷可不读也?世人忙忙不暇读,愚人懵懵不能读。今幸生此闲身,得为世间读经之人而不肯读,比前二辈反在其后矣。快刻期定志立限读之,务俾此身真实可以死乃得。

世人贪生怕死,蝇营狗苟,无所不至,若见此僧端坐烈焰之中,无一毫恐怖,或遂顿生念佛念法之想,未可知也。其有益于尘世之人甚大,若欲湖僧为之津送则不可。盖凡津送亡僧者,皆缘亡者神识飞扬,莫知去向,故藉平时持戒僧众诵念经咒以助之。今此火化之僧,必是了然自知去向者,又何用湖僧为之津送邪!且湖上僧虽能守戒行,然其贪生怕死,远出亡僧之下,有何力量可以资送此僧?若我则又贪生怕死之尤者,虽死后犹怕焚化,故特地为塔屋于龙湖之上,敢以未死之身自入于红炉乎?其不如此,僧又已甚远。自信,明因向往俱切,皆因尔澹师倡导,火力甚大,故众菩萨不觉不知自努力向前也。此其火力比今火化之僧又大矣。何也?火化之僧只能化得自己,若澹师则无所不化。火化僧纵能化人,亦只化得众人念佛而已,若澹师则可以化人立地成佛,故其火力自然不同。

学道人,大抵要跟脚真耳,若始初以怕死为跟脚,则必以得脱生死、离苦海、免恐怕为究竟。虽迟速不同,决无有不证涅般木到彼岸者。若始初只以好名为跟脚,则终其身只成就得一个虚名而已,虚名于我何与也?此事在各人自查考,别人无能为也。今人纵十分学道,亦多不是怕死。夫佛以生死为苦海,而今学者反以生死为极乐,是北辕而南其辙,去彼岸愈远矣。世间功名富贵之人,以生为乐也,不待言也。欲学出世之法,而唯在于好名,名只在于一生而已,是亦以生为乐也,非以生为苦海也。苦海有八,生其一也。即今上亦不得,下又不得,学亦不得,不学亦不得,便可以见有生之苦矣。佛为此故,大生恐怖。试看我辈今日何曾以此生身为苦为患,而决求以出离之也。寻常亦会说得此身是苦,其实亦只是一句说话耳,非真真见得此身在陷阱坑坎之中,不能一朝居者也。试验之自见。

闻师又得了道,道岂时时可得邪?然真正学者亦自然如此。杨慈湖先生谓大悟一十八遍,小悟不记其数,故慈湖于宋儒中独谓第一了手好汉,以屡疑而屡悟也。学人不疑,是谓大病。唯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是悟。自信菩萨于此事信得及否?彼以谈诗谈佛为二事,不知谈诗即是谈佛。若悟谈诗即是谈佛人,则虽终日谈诗何妨。我所引“白雪阳春”之语,不过自谦之辞,欲以激厉彼,俾知非佛不能谈诗也,而谈诗之外亦别无佛可谈。自信失予之意,反以谈诗为不美,岂不误哉?历观传灯诸祖,其作诗说偈,超逸绝尘不可当,亦可以谈诗病之乎?唯本不能诗而强作,则不必,若真实能诗,则因谈佛而其诗益工者又何多也,何必以谈诗为病也?

与澄然

认不得字,胜似认得字,何必认得字也。只要成佛,莫问认得字与否,认得字亦是一尊佛,认不得字亦是一尊佛。当初无认字佛,亦无不认得字佛。无认字佛,何必认字?无不认字佛,何必不认字也。大要只要自家生死切耳。我昨与丘坦之寿诗有云:“劬劳虽谢父母恩,扶持自出世中尊。”今人但见得父母生我身,不知日夜承世尊恩力,盖千生万劫以来,作忘恩背义之人久矣。今幸世尊开我愚顽,顿能发起一念无上菩提之心,欲求见初生爷娘本面,是为万幸,当生大惭大愧乃可。故古人亲证亲闻者,对法师前高叫大哭,非漫然也。千万劫相失爷娘,一旦得之,虽欲不恸哭,不可得矣。慎莫草草作语言戏论,反成十罪过也!世间戏论甚多,惟此事是戏论不得者。

答自信

既自信,如何又说放不下?既放不下,如何又说自信也?试问自信者,是信个甚么?放不下者,又是放不下个甚么?于此最好参取。信者自也,不信者亦自也。放得下者自也,放不下者亦自也。放不下是生,放下是死,信不及是死,信得及是生。信不信,放下不放下,总属生死。总属生死,则总属自也,非人能使之不信不放下,又信又放下也。于此着实参取,便自得之。然自得亦是自,来来去去,生生死死,皆是自,可信也矣。来书“原无生死”四字虽是诸佛现成语,然真实是第一等要紧语也。既说原无生死,则亦原无自信,亦原无不自信也,原无放下,亦原无不放下也。“原无”二字,甚不可不理会,既说原无,则非人能使之无可知矣,亦非今日方始,无又可知矣。若待今日方始无,则亦不得谓之原无矣。若人能使之无,则亦不得谓之原无矣。原无二字,总说不通也。故知原无生者,则虽千生总不妨也。何者?虽千生终不能生,此原无生也。使原无生而可生,则亦不得谓之原无生矣。故知原无死者,则虽万死总无碍也。何者?虽万死终不能死,此原无死也。使原无死而可死,则亦不得谓之原无死矣。故“原无生死”四字,不可只恁么草草读过,急着精彩,便见四字下落。

一动一静,原不是我,莫错认好。父母已生后,即父母未生前,无别有未来前消息也。见得未生前,则佛道、外道、邪道、魔道总无有,何必怕落外道乎?总无死,何必怕死乎?然此不怕死总自十分怕死中来。世人唯不怕死,故贪此血肉之身,卒至流浪生死而不歇;圣人唯万分怕死,故穷究生死之因,直证无生而后已。无生则无死,无死则无怕,非有死而强说不怕也。自古唯佛、圣人怕死为甚,故曰:“子之所慎,斋战疾”,又曰“临事而惧,若死而无悔者吾不与”,其怕死何如也?但记者不知圣人怕死之大耳。怕死之大者,必朝闻而后可免于夕死之怕也,故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曰可者,言可以死而不怕也,再不复死,亦再不复怕也。

我老矣,冻手冻笔,作字甚难,慎勿草草,须时时与明因确实理会。我于诗学无分,癨缘孤苦无朋,用之以发叫号,少泄胸中之气,无《白雪阳春》事也。举世无真学道者,今幸有尔列位真心向道,我喜何如!若悠悠然唯借之以过日子,又何必乎!

同类推荐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脉经

    脉经

    脉学是中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魏晋以前,脉学史料已经相当丰富。《脉经》编纂了从《黄帝内经》以来,直到华佗,有关脉学的经典理论和重要方法,各按类别递相依次排列,对中国公元3世纪以前脉学进行总结,并作了发挥。
  •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本书介绍了选题缘由、《后汉书》的研究概况、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悠悠小日子

    悠悠小日子

    雷雨天坚持工作结果被劈回了三百年前,身为游戏程序员的女主带来了整个游戏系统。有位雄厚历史资本并雄心壮志的清穿女做额娘,女主表示生活鸭梨很大。不过虽然身份改变了,但是工科女对生活的态度还是严谨的,比说额娘所说的擦亮眼睛找老公这事,恋爱养成加经营模拟的搭配总比即时战略或者第一人称射击来得容易嘛!
  • 酷酷总裁的冷面情人

    酷酷总裁的冷面情人

    他——一代服饰集团的总裁,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却牢牢冰封住他那颗本就热情似火的真心——她——从小生活在复杂矛盾的家庭中,一场意外的变故更加尘封住她那颗脆弱敏感的心房——冰山美人——是众多对她趋之若鹜的男人对她的美称!两颗冷傲孤寂的心灵,在曲折的感情道路上碰撞出爱情的火花——然而一个因爱而不娶,一个因爱而不嫁,两颗近在咫尺的真心却因婚姻——这道爱情的枷锁,而天涯相隔——敬请关注本作者的另一部即将完结的作品《多情总裁地下妻》——http//m.pgsk.com/a/105640/
  • 少儿谜语故事大王

    少儿谜语故事大王

    《少儿谜语故事大王》以少年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从历代大量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谜语故事中精选整理而成,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在每个故事后面,设有“友情提示”引导读者找出正确答案,随后是“聪明屋大揭秘”列出谜底及分析。《少儿谜语故事大王》是广大灯谜爱好者、青少年学生工作学习之余增知益智的最佳读物。
  • 明天晴

    明天晴

    希望明天晴,一直晴。“什么是幸福?”“幸福?”她歪着头想了一会,回答道,“以前我一直认为,所谓的幸福就是有一间大房子,里面住着一航,他当我是孩子,会把我高高地抱起,会给我买很多的零食,会陪我去任何地方……”“那现在呢?”“现在?”她微笑,“对于我来说,可以没有大房子,没有吃的,没有玩的,只要有一航,那就是我的幸福。”
  •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本书正是对“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号召的响应,是“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要求的具体化和细化。书中针对现状,对各个级别、各类组织的领导者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提供中肯精当的建议;对如何将“不让老实人吃亏”常规化、制度化,设计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如何预防和杜绝“投机钻营者得利”,献计献策。
  • 竹马去哪儿

    竹马去哪儿

    某青梅眨眼:“竹马,你会唱小星星吗?”某竹马面无表情:“不会啊。”某青梅讪笑:“那我教你好了。”某竹马放下手中的书,弯唇:“你确定你要用你那跑调到世间仅有的歌喉教我?”某青梅:“!!!”某竹马继续弯唇:“不过我不介意你用你那控制歌喉的物品教我。”某青梅:“What?”某竹马长指点点自己的唇瓣。教神马?Kiss啊!这是我死追多年的竹马么?把我的纯情小竹马还给我!
  • 妻为大:相公要听话

    妻为大:相公要听话

    失身!失心!失子!当她失去一切之后,变得冷血无情,成为叱咤商界的风云人物。她本恪守三从四德,却被人认为是应该付出,她本隐忍,却被认为可以欺辱。人善被人欺,当失身之恨,失子之痛,毁誉之仇一同袭来之时,她浴火重生。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害我一粟,我夺人数斗。漠家欠她的一切,她要让漠家失去所有的依靠,漠家害她失去了孩子,她要漠家所有人的鲜血来偿还。拨开层层云雾后,谁与谁擦肩而过,是谁在忏悔当日的不该,看到佳人身旁的那个位置已经被人占据着,一切都回不到从前。【片段一】:房里女子被迫承欢于其他男子身下,身陷人间炼狱。房外夫君喝着茶,笑看着自己的娘子从别的男人身下爬起。男人冷漠地从房里出来,“这是你要的地契,这种女人不值!”然后不屑地走开。漠北笑着收起地契,又从怀里拿出另一张纸,他正等着自己‘红杏出墙’的娘子。冷幽然惨白着脸,落魄地从房里出来,一身狼狈,看到漠北手上的纸,“这就是给我的?很好!漠北,你欠我的,我会一一讨回!”漠北惊慌失措地看着冷幽然血红一片的下身,那鲜血如同朝阳一般绚烂,“你。。。”“与你无关!”接过昔日夫君,今日仇人手上的休书,从此陌路。漠北举起的手,无力地放下,孩子。。。没了。。。心。。。却痛了。【片段二】:三年后。。。商业界里出现了一个手段狠绝的公子冷,而‘他’的最终目标则是打败天下首富漠北,公子冷打开折扇,淡淡一笑,眸中却如千年冰雪,“我,便是你的债主。”,再见旧颜,恍如隔世,心中那痛点点蔓延,嗜骨般的悔恨将他淹没。艰涩的开口,“是你?”当迷雾拨开,他才发现自己的最爱竟然是那被抛弃的糟糠,心痛了,碎了,还能缝起来吗。他亲手扼杀的孩子能活过来吗,她,自己的妻子,能再回头看一眼原地不动的他吗。☆喜欢的亲们请点击【放入书架】+【推荐本书】+【发表评论论】★小曲的群★112156771非诚勿扰,加群的请打上想想的文。————————————————————————————————————————————————想想已完结的文:《宁做丑女不做后》《极品男奴》《银面假公子》————————————————————————————————————好友文区《狂野黑道夫》木轻轻《特警闲妃不安分》梦边缘《七夜偷歡》乔茉児《恶魔硬上弓》浅水的鱼《丑妾不承欢》溱潼《绝煞弃女》孤月如我《爱上丑女》南宫飘飘
  • 弃妇太逍遥

    弃妇太逍遥

    堂堂的都市白骨精,竟穿越成了受气的正妻,丈夫风流成性,小妾嚣张跋扈。面对无良的夫家人,她只求和离。不是休,而是离。她要大大方方的从正门,抬着自己的几十箱嫁妆离开这个肮脏的地方。那种渣男,她弃如敝履。阳奉阴违,却聪明如斯;淡泊宁静,却雷厉风行;在她终于如愿之后,却背了一个弃妇的名头。就在人人都为之叹息的时候,她却在一次次的机缘巧合之下崭露头角,让多少王孙贵胄为之倾心。就连前夫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前来骚扰,痛表衷肠。只不过世人却不知,那万丈荣光背后,她所求的,不过是繁华落尽,洗尽铅华之时,有人与她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一生一世一双人。蓝婴的群【196257682】欢迎各位宝贝亲前来围观。【精彩片段】片段一:暖阁之上,纱幔轻撩,望着芙蓉榻上那对紧紧纠缠半裸的男女,纪弱颜眉角一挑。与那女子四目相对,迎着那风情且挑逗的媚眼,她终是脸色大变,掩面泪奔。几秒之后,身后却传来了那女子羞愤失控的尖叫声,直入云霄。纪弱颜终是顿下步子,素手一放,扭头望向那已经被众人围住的暖阁,嘴角勾起一丝笑意:想让我去瞧春宫?这么好的事情,总该让大伙儿都开开眼才好。片段二:纪弱颜望着站立在自己面前怒火冲天的男子,还有他发丝上挂着的茶叶、一滴滴正在下落的水珠,“像你这么脏的男人还妄想碰我?省省吧!”男子俊美的脸涨成了猪肝色,回身扣上门,作势就要扑将上来,“纪弱颜,看我今天怎么收拾你!”纪弱颜脸色一冷,手里的银簪毫不留情的划过男子的手臂,却在大门被撞开的那一瞬间,扑倒在地,一把抱住他的大腿,嚎啕大哭,“相公,你不要打我,以后你再跟那个女人如何我也不敢管了,求求你,不要打我!”片段三:纪弱颜笑颜如花的弹了弹手里的一纸和离,看着娘家小厮从夫家将几十箱的嫁妆一一扛了出来。男子面色全黑,骨节握的直响,“纪弱颜,别以为你能逃出我的手掌心。”纪弱颜莞尔一笑,从腰间将一块玉佩取下,扔了过去,“唔,这是你们家传给媳妇儿的玉佩,你好生留着。豺狼配虎豹,色狼配蕩妇,你们挺合适的,趁早把事办了吧。”片段四:蜜儿跌跌撞撞的跑进暖阁,瞧着还在悠闲的逗着鸟儿的纪弱颜摇头道,“小姐,外面的几位公子已经打起来了,您看……”纪弱颜头也不回的道一句,“你出去告诉他们,谁能替我拆了沈家大宅,我就嫁谁。”蜜儿怔了一瞬,这才面露难色的走了出去。
  • 鬼闻

    鬼闻

    "形形色色的鬼,重重叠叠的迷。同身同命的局,是谁人在背后主导一切。嘘……不知道就不要说哦,来跟着我,一起静下来看看鬼的见闻吧。"
  • 红楼之黛玉皇后

    红楼之黛玉皇后

    前世,她是天林王朝一国皇后,有着各种复杂的身份,为了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暗自撑起整个王朝,为他扫平所有的障碍;关注着自己所有的亲人,极尽全力满足他们一切的要求。只是,一夜间,原本自己苦心经营的幸福尽毁,爱人背后冷箭,亲人全体利益熏心的背叛,还好只有他在生命的最后都始终站在自己的身边。他被她所救,心甘情愿成为他的影子,折服于她惊人的才华,心疼着她为爱的辛苦,痛苦着她独自面对一切的痛苦,他只想告诉她,其实只要她回头,他一直都在。于是,在为她献出生命的最后,他终于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话,得到一个幸福的承诺,含笑离世。他,舍弃了她的爱情,不是不爱她,只是为了自己毕生的追求。回头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一切,全是因为有她在支持,仅仅三天,他便从一国皇帝沦为亡国之君,只因为她的爱不在,他似乎就一无所有,而可笑的是,这一切终究是他自己的选择。她,本是她最心爱的妹妹,嫉妒着这个什么都比她强的姐姐,终于,费尽心机,看到了她始终宠爱自己的脸上,出现了自己希望的伤心欲绝的表情。却在还没有来得及高兴之时,所有的一切都被她摧毁,包括自己,她才明白,她的包容也是有底线的,而触碰的结果,是恐怖的深渊。重生,来到另外一个她不知道的王朝,前世的记忆让她封闭自己的心,不在相信任何人,冷清,孤傲,活着,只为等着另外一个承诺,不过还好,她依旧叫林黛玉。而她们的故事,在这个世界,仅仅是开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