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9月,S.O.U公司在纽约举办一个新产品展示会,为期3天,入场者4万多人,该公司的门票收入就有8万美元。展示会所需的开支和商品目录等费用,一概由企业家、发明家负担,可以说是一项本少利多的事业。
同样,创意也可以给个人带来财富。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拥有财富,要想赚到钱,就必须主动地去争取。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刚从学校出来,又找不到工作,非常沮丧与伤心,但她后来有一天看着自己的袜子忽然有了主意。她在白色棉袜袜口处镶上颜色鲜艳的小珠子、缝上碎花什么的,她为这个创意寻找了一家制袜工厂,后来她成了那家工厂的设计师。
常常在拿起一张报纸、一份杂志或收听新闻时,你都会了解到某个人由于各种发明或某个超前的新观念而成功致富。创意确实是件很好的事情,但请不要以为创意只有天才才能做到,其实人人都可以有创意,只要你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也许你也能想出许多赚钱的好点子。
格雷斯·雷耶斯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在喂小儿子吃药时遇到了麻烦,于是她寻找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她突然想到可以把药放进棒棒糖里喂给他,后来她利用自己的创意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并使她的公司年收入近500万美元。
但是创意并不是总这么简单,有时候尽管你有一个好的创意,但可能会遭遇到激烈的嘲弄,不管你打算做什么,很多人都会阻拦,那是办不到的事,因此你需要承受很多的压力与打击,但如果你能始终坚信自己,不放弃自己的创意,也许最后就会成功。
当年,人们就断然地对埃德温·兰德说,要制造出一架能直接取出照片的相机,这种想法可笑极了。也曾对吉姆斯·杯突发奇想,要把他那家小工程公司的股票公开推销给一般大众,也引来了整个得克萨斯州的嘲笑。这类事件不胜枚举,因此要成功,非具有超人的坚强意志不可。即需要有创意,而且还需要对这个创意有极其坚定的信心。
其实在茫茫人海中,本来有很多人可以拥有财富的,只是缺少了这种坚定的信心。每个人可能都曾经有过一种赚钱的创意,但是,因受到人们的劝说或讥笑,而放弃了设想,以致今天仍默默无闻。如果当初坚定地去实行的话,也许现在已梦想变为现实。
传统并非意味着淘汰
曾几何时,有人高呼以新技术取代所有的传统,科技的发展必将使传统淘汰。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留意旧有的、那些曾带给人们美好的东西。
众所周知,人总是在不断追求新奇的东西,抛弃旧有的、过时的东西。旧的传统似乎被淘汰了,但它只要没有消失,就有存在的理由,就有再度成为市场主角的潜力。
在西南某偏僻地区,如今仍生活着一群“原始居民”,几乎与世隔绝。
他们吃的用的全靠自己双手加工或种植,甚至连住的房子也没有,随便在树杈上搭一个木屋或竹屋之类的就算是家了。
当地政府为了改善这些居民的生活状况,不仅拨款扶贫,还倡议全社会为之捐款捐物。这些措施虽起到一定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的贫困落后局面。
新的领导上任后,一改过去的做法,他让当地人保持原来的生活面貌,然后借电视台做广告,大搞旅游开发。不久,很多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都市人都来到这里体验“原始人”的生活。当然,这无疑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
生活中,许多旧有的东西我们都可以使其价值增长。
在法国巴黎,有一名叫布瓦拉那的面包师。在他刚满13岁时,他就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四处帮父亲卖货、送货、订货。
“二战”期间,由于战火蔓延,面包的主要原料——小麦产量急剧下降,已经难以满足面包制作的需求。为了解决原料不足问题,法国面包师们不得不在面粉中加入大量大麦、马铃薯、荞麦等代用品,因此面包就变得越来越黑,最后成了黑褐色。
当时的黑面包令人生厌,公众的购买欲越来越低。面包制作业也随之变得萧条。
“二战”结束后,法国经济得到复苏,小麦产量增加了,面包业也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此时,白面包逐渐取代了那种“黑面包”,电烤箱也取代了手工制作。
在整个巴黎城,只剩下一个继续用手工制作黑面包的面包师,那就是布瓦拉那的父亲。
许多朋友不理解老布瓦拉那的做法,纷纷劝他适应市场潮流,改换面粉,再买一台电烤箱,像其他面包师一样做些不费劲的面包,以提高效益。但是老布瓦拉那总是耸耸肩膀,付之一笑,依然我行我素。因此,他被别人称为“痴人”、“呆子”,并被当作一个笑料。但他毫不在乎,执拗地为自己辩解:“白面包既无味,又不好看,也缺乏褐色面包的营养价值,对身体无益,我绝不做白面包!”
自此,这种独有的褐色面包便被称为“布瓦拉那面包”。
布瓦拉那对父亲这种执著和自信的性格,十分崇敬和赞叹。因此,当他成人后,便坚定地继承了父亲的风格。
后来,布瓦拉那终于有了自己的面包店。所谓“店”,其实不过是一间门面狭窄、设备简陋、很不起眼的小铺子。他生产的面包,仍然是从父亲保留下来的那个陈旧的烤炉中烘烤褐色面包。
就像当初所有人劝说他的父亲那样,此时也有人认为布瓦拉那顽固不化,劝他改进技术。但他却坚持自己的看法:相信传统工艺制作的面包一定会被人们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瓦拉那的做法得到了事实的证明。
在20世纪初,法国每天人均面包消费量为800克,但是,渐渐地,却有下降的趋势,待“二战”结束时,人均面包消费量下降到400克。面对这种情形,许多面包制作商纷纷因效益不佳而另寻出路,唯独布瓦拉那的“天然”面包的销售量却以每年30%的增长率递增,而且销量持久不衰。
几年后,布瓦拉那的面包源源不断地送到四面八方,进入千家万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法国面包业的佼佼者。布瓦拉那的名字也随着他的面包传遍世界各地,从而赢得了“面包大师”的美名,成为了知名人物。
或许,有人将布瓦拉那的成功归于偶然,纯属运气好,但只要进一步地去了解,你会发现,他的成功是一种必然。总有规律可循。
相对人类不断变化的欲求来说,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十全十美、毫无缺陷的,因此,无论是得到新的东西还是失去旧的东西,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缺憾,这种缺憾使人们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一种是希望得到更新、更好的东西,一种是留恋旧有的、失去的东西。
对于商人而言,无论是创造出新的产品,还是保持旧有的产品,只要能满足人们的某种心理需求,就会有销售市场。
当然,并不是所有传统的东西都会让人们留恋。只有那些能勾起人们美好回忆的商品才有市场,商人在做选择时要加以留心。
做冷门的生意
在别人走过的路上你也许会走得很稳,但想要闯出新路恐怕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在陌生领域发现商机,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才能走出成功之路。
20世纪40年代,南洋的一个华裔小伙子产生了养鳄鱼的念头,将鳄鱼养护繁衍起来,终于靠养鳄鱼起家,建立起自己的“鳄鱼王国”。他就是泰国鳄鱼大王——杨海泉。
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被称为“亿年活化石”的鳄鱼正面临灭绝的危机。而在杨海泉的“鳄鱼王国”里,有一个世界最大面积的养鳄湖,占地100公顷,畜养着4万多条鳄鱼。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杨海泉创造了神奇,也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
杨海泉祖籍广东潮州,1926年出生于泰国北榄府海日村,家境贫寒,童年时曾读了四年书,但上学时间加起来还不足一年。从20岁起,他干过照相馆的佣工、客栈的店小二,当过面铺的伙计。25岁那年,经友人指引,他筹集了一些小本钱开了一间杂货店,收购土产转卖给商人,但因小本经营,又碰到商业不景气,开张不久就倒闭了。
杨海泉并没有怨天尤人,他决心在市场竞争中发现商机,为自己找到出路,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位捕鳄鱼的老朋友,从谈鳄鱼的捕捉,到鳄鱼收购商拒收不达规格的幼鳄问题,唤起了杨海泉对鳄鱼的兴趣和认识。他突发灵感:便有了繁衍和养护鳄鱼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