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的一项关于美国成功的企业家的调查中,研究了数百个成功的个案。他们发现,成功人士的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的行为代表正确的方向,同时他们都有很强的进取精神。
一个人自我评价的方向和内容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只看自己的缺点就好像千百遍地听人说:“你这不行,你那不行,不准干这,不准干那……”但从来不知道自己哪儿行、不知道要干什么,这种情景是令人非常绝望的。然而如果自我评价的方向是正向的、积极的,个体不仅会由此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将更有可能发展出好的行为,产生出良好的结果。正如英国作家萨克雷的名言所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这就是强调自信对成功的积极作用。
或许你没有漂亮的容颜、匀称的身材,或许你还没有惊人的才华,也没有过多的财富,但你一定要永远相信自己,然后,在自己的道路上努力奋斗,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要放弃,即使你是丑小鸭,也终会有一天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敢于向困难发起挑战
一个人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就难免会遭遇挫折,遭逢困难和艰辛。困难只能吓住那些性格软弱的人。对于真正坚强的人来说,任何困难都难以迫使他就范。相反,困难越多,对手越强,他们就越感到拼搏有味道。黑格尔说:“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
有这样一个男人。他从记事起,就知道父亲是个赌徒,母亲是个酒鬼;父亲赌输了,打完母亲再打他;母亲喝醉后,同样也是拿他出气。在拳打脚踢中,他渐渐地长大了,但经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好在那条街上的孩子大都与他一样,成天不是挨打就是挨骂。
像周围大多数的孩子一样,跌跌撞撞上到高中时,他便辍学了。接下来,“街头阿混”的日子让他备感无聊,而那些绅士淑女们蔑视的眼光更让他觉得惊心。他一次次地问自己:这样下去,不是和自己的父母一样了吗?成为社会垃圾、人类渣滓,带给别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难道自己一辈子就在别人的白眼中度过吗?
在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追问后,他下定决心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道路。但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他长时间地思索着。从政,可能性几乎为零;进大企业去发展,学历与文凭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经商,本钱在哪里……最后,他想到了去当演员。这一行既不需要学历,也不需要资本,对他来说,实在是条不错的出路。可他哪里又有当演员的条件呢?相貌平平,又无天赋,再说他也没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啊!然而,决心已下,他相信自己能吃世间所有的苦而永不放弃。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演员”之路。他来到了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恳求:“给我一个机会吧,我一定会演好的!”很不幸,他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了,但他并未气馁。他知道,失败一定是有原因的,每被拒绝一次,他就认真反省、检讨、学习一次……然后再度出发,寻找新的机会……为了维持生活,他在好莱坞打工,干些笨重的零活。
两年一晃而过,他遭到了一千多次拒绝。
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他暗自垂泪:“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不行,我必须继续努力!”
他想到,既然直接做个演员的道路如此艰难,那么,能不能换一个方法呢?他尝试着“迂回前进”: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
毕竟,如今的他已不是初来好莱坞的门外汉了,有两年多的耳濡目染,每一次被拒绝都是一次学习和一次进步……他大胆地动笔了。
一年后,剧本写了出来,他又拿着剧本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主演吧!”剧本还可以,至于让他这样一个无名之辈做主演,那简直就是天大的玩笑。不用说,他再次被拒之门外。
面对拒绝,他不断地鼓励自己:“不要紧,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在他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一位曾拒绝了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演好,但你的精神让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不过,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从此便断了当演员的这个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他已作了3年多的准备,机会是如此宝贵,他怎能不全力以赴?3年多的恳求,3年多的磨难,3年多的潜心学习,让他将生命融入了自己的第一个角色中。幸运女神就在那时对他露出了笑脸。他的第一集创下了当时全美的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现在,他已经是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龙。
有的人在一般情况下,也是不怕困难的。但若碰到太多的困难,感到“对手”太强大了,则往往被慑服,不敢放手一搏。
在困难面前能否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有赖于和困难拼搏的心理准备,也有赖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的坚强决心。许多人在困境中之所以变得沮丧,是因为他们原先并没有与困难作战的心理准备。当进展受挫、陷入困境时便张皇失措,或怨天尤人,或到处求援,或借酒消愁。这些做法只能徒然瓦解自己的意志,客观上是帮助困难打倒自己。他们不打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结果,一切可以征服困难的可行计划便都被停止执行,本来能够克服的困难也变得不可克服了。还有的人,面对很强的困难不愿竭尽自己的全力,当攻不克困难时,便心安理得地寻找理由:“不是我不努力,而是困难太大了”。这种“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归因所保护下来的不是征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而是怯弱和灰心。不言而喻,这种人永远也找不到克服困难的方法。
有人认为:经受住数十、数百次失败的打击而精神不垮,大概需要钢筋铁骨与坚强的意志,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实际上未必如此。坚强的毅力并不单纯来自忍受,而首先是来自明智和豁达。忍受失败的毅力,主要来源于对失败的科学认识和正确评价。强者认识到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失败里面就包含着成功。他们把开拓新路中遭逢到的失败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有着足够的精神准备。他们也认识到一次失败即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因而能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因素。被失败所吓倒的人,与其说是害怕失败,不如说是对失败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人把失败看做一种不幸和灾难,在事情刚开始之时,就抱有“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想法,这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在行动前只做成功的打算,不作失败的准备,这只会削弱对失败的心理承受力,从而在失败面前变得十分脆弱。
许多人往往不能认识到表面上的失败从长远看很可能是有益的。在他们看来,要么失败,要么成功,既然失败了,那就不会成功。而事实上,事情的结局并不能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简单划分,在“我失败3次”和“我是个失败者”之间有天壤之别,而且,心理上的失败也不等于实际上的失败。有的时候,一个人心理上感到失败了,而实际上他正在前进过程之中。而一个人只要心理上不屈服,敢于挑战困难,他就没有真正失败。功亏一篑,亏就亏在心理的失败上。如果你在失败时,仍能表现得像一个胜利者,信心十足,充满干劲,那情况会大不一样。别人会认为,你的失败是环境所致,你是一个失败的强者,你会继续干下去,直到取得胜利。
由此可见,此时的成功可能连着彼时的失败,这项工作的失败也许正蕴涵着另项工作的成功。对事情只作“成功”和“失败”的机械划分,不敢向困难发起挑战,这是十分有害的。
如果我们对失败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且对失败采取了正确的态度,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失败所打倒,屡经失败而不悔的坚强毅力也就自然产生了。
懂得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位技术学校毕业的朋友在国企里待了10年,他接了10年的电线,他弄不明白电脑是如何来控制照明电路的。如果企业不倒闭,不懂电脑和照明电路的关系又有什么关系?但企业倒闭了,他以高中学历和工人的身份在本科生成堆的人才市场寻找自己的工作。
他站在一家大型企业的人事主管面前,要求给他一份应聘表。人事主管让他说说自己的资历。他说:“我在国企一线工作了10年,接触过的电器设备有上千种,接过线头有几万个,这就是我的资历。”
人事主管对他很感兴趣。他应聘成功了,他在那家单位里仍旧接线头,公司所要的也只是那些能接线头的人。他仍旧不懂电脑和照明电路的关系,但他却拿高薪。他竟然在高学历的人才市场以这么低的学历打赢了这场“战争”。
还有一位更奇怪。也是位电工,干了13年,除了本行之外什么都不懂,精减人员的时候,被打发回家了。现在他成了一家造纸厂的电气工程师,新单位的同事都很尊敬他,因为他的同事都在揣测,他在大型企业中干过,水平当然不差。可谁知道他没有文凭?
人生要是已经错过了一些什么,认命应该是一种选择,没有人会责怪你,但也可以不把短处示人,这也是一种选择。不要嘲笑那些有短处而成功的人,应该承认他们有更良好的心态,并懂得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因为竞争有时候就是一种心态和信念的竞争。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总经理之子托马斯·沃森,小时候是个末流学生,与他声名显赫的父亲相比,他简直是个低能儿。在读公司商业学校时,他的各科学业全靠一名家庭教师的鼎力相助才勉强过关。后来他开始学飞行,却意外地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他发现自己驾驶飞机是那样的得心应手,这使他对自己的信心倍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当上了一名空军军官。这段经历使他意识到自己“有一个富有条理的大脑,能抓住主要东西,并能把它准确地传达给别人”。沃森最终继承父业成为公司总经理,使公司迅速跨入了计算机时代,并使年赢利额在15年里增长了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