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这样一句名言:“拥有必胜的信心,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坚定必胜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完成伟大的事业不在于体力,而在于坚韧不拔的毅力。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到达彼岸。要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学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打击和挫折,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奋进。
保持强烈的成功欲望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凡事都毫不努力的人。他们在行事过程中,只要稍遇困难和麻烦,就立刻感到沮丧。他们在目的还未达成之前就已轻易地放弃,仅仅获得一点儿皮毛的、十分表面化的知识就感到非常满足,而且更要命的是,他们还自作聪明地认为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是傻瓜,是白痴。这种类型的人,凡事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我做不到”,凡事都会说“我不会”。对这些人而言,只要是有困难的事情就等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件事情的话,世上真正办不到的事情是绝对不会有那么多的。
松下幸之助说:“以我的人生经验来看,办不到只是懒惰的借口而已,没有‘再突破’欲望的人,就不会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在你办任何事情时,一旦一开始就觉得困难和麻烦,切不可立即就产生沮丧情绪,相反应激发你更加奋发向上的劲头。你一定要在此时咬紧牙关,抱定一定要在某一天出人头地的决心,努力到底。”
我们每个人都曾为不同程度的危机而苦恼过,但你如果要过有意义的人生,就得面对危机,始终保持强烈的成功欲望。事实上,真正能给你带来领悟、体会和有价值的东西的,多数都是危机与挫折。当你以自己对成功的渴求去克服绝望时,你事实上已经战胜了这些挫折。记住,在面对危机时,一定要看到希望,绝不可让绝望把我们带向失败。你必须以勇气去迎接困难,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绝望是大家都经验过的折磨。这种折磨的感受有如我们在那瞬间放弃了生命的希望。但我们要记得,只要活着一天,绝不放弃生命。生命是不容放弃的。放弃生命或创造生命的希望,就是我们面临危机时的一种考验。
一个危急关头就像路上的岔口,一条通向希望和好的结局,另一条通向坏的结局。在医学上,“危急”是一个转折点,患者不是情况恶化或者死亡,就是康复或得到新生。
因此,每一种危急局势都存在两种发展的可能性。棒球赛到第九局(决胜局),双方平手,对方三人在垒,在这种关键时刻上场的投手,可以成为英雄而受到尊敬,也可能丢掉全局而为人唾骂。
休·凯西是最成功、最冷静、善于解围的投手之一。有人曾问他在球赛的关键时刻上场时有什么想法,他说:“我永远是想着我要干的事和我希望发生的事,而不去想击球手要怎么样,或者我将面临什么情况。”他说,成功的欲望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希望发生的身上,觉得自己能使它发生,而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发生了。
这种态度同样是在危急时刻做出良好反应的关键。如果我们面临危机时,能保持成功的欲望采取主动进取的态度而不是消极防御的态度,危机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刺激物来释放你的潜在力量。
有一个身材细高而瘦弱的人,当他的房子发生火灾时,他一个人把一架钢琴抓起来走出房间,下了三层台阶,跨过栏杆,然后把钢琴放到草坪的中央;而这部钢琴原来是请了六个强健的男人才在屋子里摆好的。但在危急关头,一个瘦弱的人受到危急的刺激,自己就把它搬出来了。很显然,他获得了一种特别的力量!
神经病学家J.A.哈德菲尔德深入研究过在危急时刻对普通人产生极大帮助的非凡力量——身体上的、心理上的、感情上的和精神上的力量。他说:
一个十分平凡的人在紧急情况下,也能忽然产生力量进行自助,这种方式是非常奇妙的。我们能保持强烈的成功欲望时,才会立即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我们面临危险时,勇气就产生了;被迫接受长期的考验时,就发现自己拥有持久的耐力;灾难最终造成我们惧怕的后果时,我们会发现内在的潜力。一般的经验告诉我们,当形势特别需要我们的时候,只要我们保持强烈的成功欲望、自信地发挥我们的能力,那么任何危险或困难都会激发我们的能量。
“保持强烈的成功欲望”意味着保持一种进取的、追求目标的态度,而不是防御的、退避的或消极的态度,即:“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都能应付自如,或者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我希望什么事情也别发生”。
心理学家雷奇相信,在困难面前,我们往往只有一种基本的情绪——“激动”,它到底是表现为恐惧、愤怒还是勇气,这取决于我们当时的内在目标:我们是心里充满成功欲望,准备好克服困难还是逃避困难。
如果我们的意向是向前进,如果我们是想把握关键时刻,即使情况危急也要取胜,那么,这时候的兴奋将加强我们的倾向性——它会给我们更多的勇气和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前进。如果我们的目的是逃避危机,寻找方法回避,那么这种逃跑的倾向也会得到加强,我们就会体验到恐慌和忧虑。
《向你挑战》一书的作者丹佛说:“要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保持成功的欲望,勇于挑战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对任何事情都兢兢业业、无所畏惧、永不退缩地去做,永远富有勇气和决断力。这样,我们才能坚强地去克服种种困难,发挥出聪明才智。”
科学地制订奋斗目标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目标,有了目标便会有奋斗的方向。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具体到某一个人头上,有时也并不那么简单。
聪明的人,有理想、有追求、有上进心的人,一定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他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因而他的所有的努力,从整体上来说都能围绕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进行,他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正确的、有用的,不去做无用功,浪费时间和生命。
愚蠢的人,没有上进心的人,没有什么理想、追求,一生便没有什么目标。他同别人一样活着,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活着有什么意义。
这种人往往凭惯性盲目地活着,从来不追究人生的目的这些“让人头疼”的事情,为活而活,怎么都可以,对什么都无所谓。
显然,成功者总是那些有目标的人,鲜花和荣誉从来不会降临到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头上。
许多人怀着羡慕、嫉妒的心情看待那些取得成功的人,总认为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是有外力相助,于是感叹自己的运气不好。殊不知,成功者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确立了科学的目标。
一个人有了生活和奋斗的目标,也就产生了前进的动力。因而目标不仅是奋斗的方向,更是一种对自己的鞭策。有了目标,就有了热情,有了积极性,有了使命感和成就感。
那么,如何科学地制订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呢?
(1)目标应该是明确的
有些人也有自己奋斗的目标,但是他的目标是模糊的、泛泛的、不具体的,因而也是难以把握的,这样的目标同没有差不多。
比如,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确定了要做一个科学家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就不是很明确。因为科学的门类很多,究竟要做哪一个学科的科学家,确定目标的人并不是很清楚,因而也就难以把握。
目标不明确,行动起来也就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有可能浪费时间和耽误前程。生活中有不少人,有些甚至是相当有潜质的人,就是由于确立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而一事无成,庸庸碌碌地度过了一生。
(2)目标应该是实际的
一个人确立奋斗的目标,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要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
如果目标不切实际,与自己的自身条件相去甚远,那就不可能达到。为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花费精力,同浪费生命没有什么两样。
(3)目标应该是专一的
一个人确定的目标要专一,而不能经常变幻不定。确立目标之前需要作深入细致的思考,要权衡各种利弊,考虑各种内外因素,从众多可供选择的目标中确立一个。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或一生中一般只能确立一个主要目标,目标过多会使人无所适从,应接不暇,忙于应付。
生活中有一些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经常变换目标,所谓“常立志”者就是这样一种人。
(4)目标应该是长期的
一个人要想取得巨大的成功,就要确立长期的目标,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许多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必须为之付出时间和代价,甚至是一生的努力。
有了长期的目标,就不怕暂时的挫折,也不会因为前进中有困难就畏缩不前,这样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5)目标应该是远大的
目标有大小之分,这里讲的主要是有重大价值的目标。只有远大的目标,才会有崇高的意义,才能激起一个人心中的渴望。
一个人确定的目标越远大,他取得的成就就越大。远大的目标总是与远大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那些改变了历史面貌的伟人们,无一不是确立了远大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激励着他们时刻都在为理想而奋斗,结果他们成了名垂千古的伟人,因此,在树立自己奋斗目标的时候,也要尽量远大一些。这样,自身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被教导要“自谦”、“自制”的环境中,许多人生箴言,如“出头的椽子先烂”、“夹着尾巴做人”等,更无时不在提醒我们要压抑自己、小看自己。尽管这些观念在有的时候可能是一种对外的托词,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但是任由这些观念在我们脑海中植根甚至被曲解,就会形成一股不可扼制的洪流,人刚开始就像一个个棱角分明的岩石,处在这种抹杀个性的观念洪流中,久而久之被磨成了没有棱角的鹅卵石,失去了自信,甚至失去了期望,不敢再有什么美好的憧憬,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
人们常说:“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期望平庸,就得到平庸;期望伟大,就有可能真的伟大。人就像一部汽车,期望与信心就像汽车的变速挡,而心中的怀疑、自卑、愤恨、失败感等消极的想法,就像汽车发动机里的锈斑和污垢。只有在清除这些污垢并挂上高速挡时,人生这部汽车才能快速地奔向成功;而一个对自己期望很低并且自卑的人,则好像一辆只有低速挡的冒着黑烟的老爷车。现代社会是一个人才济济、充满竞争的社会,只有自信才有成功的机会。
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孩,有绘画的天赋,但她却很自卑,总以为自己画得不好。由于家境贫穷,迫于生计,她不得不把她画了三天三夜的作品拿到街上卖。由于自卑,她开出的价格很低,并且还承诺如果哪个买主认为哪里画得不好,请指出,然后可以让自己回去修改后再卖给这个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评论起这幅画来,并在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做了个记号,纷纷表示,只要女孩把标志处修改一下就会买下这幅画。一天很快就过去了,画已经被弄得乌七八糟,到处都是顾客不满意的地方。看着那些标志,女孩觉得自己的画处处都是败笔,失望极了。一时冲动就把那幅画撕了,并发誓以后再也不把作品拿到街上出售,以免丢人现眼。
但日子还得过,为了不被饿死,女孩不得不再一次出售自己的作品。这次女孩换了一种方式,她站在路口自信地说:“这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如果哪位能说出这幅画的妙笔,我会把这幅画便宜两成卖给他。”这一招果然灵验,路人纷纷说出自己最为欣赏的一笔,并要求买下这幅画。结果人人都要买这幅画,好不热闹。女孩又想出一条妙计,大声说道:“既然大家都愿意买这幅画,我只好把它卖给出价最高的人。”最后这幅画以原来的几倍价钱被一位收藏家买走。从此以后,女孩逐渐自信起来,发现原来自己画的画并非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差。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平原君的门下食客毛遂非常自信,自我推荐,要求前往,结果,他终于劝说楚王同意援救赵国。后人就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这个故事亦反映了毛遂是个相信自己能力的人。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外国人向他寻衅。那个外国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外国人远远不能及的。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不久便敏锐地发现了乐曲中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自己都认为自己最糟糕,那么还会有谁相信你呢?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做事做人,一定会困难重重,因为即使你做对了,也认为自己没有做对,那么你就没有勇气和资格去挑战下一个更为艰巨的困难。别人或许会同情你,但不会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这样你就没有机会锻炼和发展自己,你的事业就一片黯然。所以,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自己给自己鼓励,在遇到挑战的时候,大声地说:“我能行!我一定会成功!”一定要记住:自信是自己给的,不要奢望从别人的赞美声中得到自信,那样的自信很虚无。
马克思说过:“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是否自信和别人的看法有紧密的关系,而别人对我的看法又会影响我的自信,所以我想我应该从自我做起,给别人信心,也给自己信心。只有这样我才能重新自信,才可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