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9100000004

第4章 非走不可的弯路(3)

曾有个老牧师四十年来按照上帝的指示照顾着教区所有的人,无论是他的同行还是被他照顾的人都认为他是圣人,他本人也有这种自信。有一天,天降暴雨,持续了一个月,水位涨高,老牧师只好爬上屋顶。这时,有人划船过来,对他说:“神父,我来解救你。”牧师看了一眼拯救者,说:“四十年来,我一直按照上帝的旨意做事,我从来没有假日。我对上帝的信奉简直可以用偏执来形容。上帝肯定也知道我的坚贞,所以他会来救我的。”两天后,水位把老牧师逼到了教堂的塔顶,但他默念上帝的英名,始终乐观向上。这时,一架直升机来了,飞行员喊他:“神父,我来解救你。”老牧师摇头,说:“上帝会来解救我。”但上帝的真身没来,几个小时后,老牧师被淹死了。在天堂,他见到上帝,很是气愤,质问上帝为什么不去解救他。上帝大喊冤枉,说,我给你派去了一条船和一架直升机啊!

你能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什么?也许你看到了机会。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老牧师对上帝偏执信奉的情感使他拒绝了活命的机会。

(第三节)选择太多,就和弯路有了约定

【幼少不知学,陷溺于邪僻者二十年——王阳明】

1

儒家巅峰级人物黄宗羲后来对王阳明创建心学之前的经历说了一句似褒却不恭敬的话:“王文成(阳明)可谓善变者也。”他的学生湛甘泉把王阳明的“善变”方式概括为任侠、骑射、辞章、神仙、佛教。的确,王阳明前半生的精神艳遇五彩纷呈。和大多数人一样,他年轻时也不肯老老实实吃苦耐劳的专钻一门。用民间的说法就是,想起一出是一出,这就是穷折腾,心理学家说,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欲望,我们的人生就是通过无数次选择来到达终点的。糟糕的是,选择越多,离心灵就越远,弯路就越长。

王阳明五岁时开口说话,就已对儒家经典倒背如流,虽然谈不上有独到见解,但至少他不讨厌儒家思想。

八岁时,他突然对神仙之术产生狂热兴趣。

十二岁到北京游览民族英雄于谦的庙时又突然被于谦所吸引,转而跑到居庸关外去军事冒险。回到北京后热情洋溢地写了一篇《平安策》,希望老爹能把它交给皇帝。

十三岁时,老娘去世,王阳明对生死有了翻天覆地的看法。他逐渐感觉到人生如此可厌,好不容易来到人世,却只是短暂的几十年,如果命运不公,十几年甚至是几年就终结了。这一负面情绪又让他重新拾起了神仙之术。如你所知,对神仙之术的饥渴让他跟一位老道士过了洞房花烛夜。

十八岁时遇到大儒娄谅,再度燃起他对儒家圣人的火焰,但经过格竹子事件后,他认为朱熹的“格物”是错的,又因为科考失败,逼着他放弃了圣人之学,选择了辞章(写文章诗歌)。二十一岁国考失败,跑回老家搞了个龙泉山诗社,二十五岁国考又失败,他迅疾放弃了辞章又回到骑射(军事)上来。

二十七岁,也就是中进士的前一年,他看到了朱熹给南宋三任皇帝赵惇(宋光宗)的上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王阳明大梦方醒,再度回到儒学这座大山前。不过,他很快就被朱熹的“格物”搞得晕头转向,最后不得不悲叹一声:看来圣人之路还真不是我走的,于是,又回到了神仙之术上了。

二十八岁,王阳明终于考中进士,这种选择性的焦虑才因为工作的原因暂时得到缓解。

多年以后,王阳明总结这段“选择”性焦虑症时说,自己沉溺于邪僻中达二十年。但在当时,他没有这样的觉悟。每一次的选择都带着英雄气概和百死不回的意志,可当他放弃时又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放弃辞章之学,他说是虚文;放弃骑射兵法,他说英雄无用武之地;放弃道佛之术,他说道、特别是佛有违人性。

关于这后一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三十二岁那年,王阳明在杭州闭关修炼,突然开悟,跑到虎跑寺“指点”一个和尚放弃佛门,当时他看到和尚闭眼闭嘴,突然就大喝:“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一喝,很内行。老和尚被王阳明震得开了眼,也开了口。

王阳明问他,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和尚回答:“母亲还在。”

王阳明问:“想念她吗?”

和尚感叹:“不能不想念。”

王阳明如同一位精神导师一样对和尚说,那就去你母亲身边思念吧。第二天,和尚跟佛祖一刀两断。

2

在反复无常的选择中,王阳明得到了什么呢?或者说,如王阳明这样智慧过人的人在多种选择上是否有成就呢?

先看他的辞章之学,王阳明在龙泉山诗社时,他的一位忘年诗友魏翰常和王阳明登山,两人一面登山,一面做诗。诗句仿佛是地上的石子,每次都被王阳明收了最好的去。魏瀚老脸挂不住,碍于老脸,也只能勉强地挂着。他对王阳明说:“你的诗才太高,我只好甘拜下风,退避数舍。”

后来王阳明到建设部(工部)实习,经常和京城文化圈的人混在一起。当时文化圈里的很多牛人都是王阳明的好朋友,比如当时号称“十才子”的顶尖人物李梦阳、乔宇、何景明、徐桢卿等,随便拎出来一个,那就是万人敬仰的畅销诗作家。这些人对王阳明在文章诗歌上的评价特别高,大学士李梦阳说王阳明是不世出的才人之一。但遗憾的是,王阳明为了在辞章上有所成就,几乎呕心沥血,高强度的学习与写作使他的肺病经常发作,才而立之年,就已有了下半生的光景了。即使是超级理性的人也很难做出评价,王阳明对辞章之学的沉溺是对还是错。

再看他军事方面的成就。年少时写就的《平安策》在他父亲眼中只不过是书生的意气用事,在当时,让王阳明引以为傲的可能就是他对《武经七书》的评价。《武经七书》是宋人编辑的一套军事丛书,共为七本:《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三略》、《唐李问对》。南宋第一任皇帝赵构(高宗)曾指定《武经七书》为选拔将领考试的必读书,所以,这套书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王阳明对《三略》的评价只有五个字:了然心目矣。这是最投机取巧的“化约法”,什么都没说,却自认为什么都说了。比如有人评价《红楼梦》就一个字:好。怎么好,却没有说。而对《六韬》,他的评语是:这是讲“阴谋”的书,不足挂齿。这是把个人情感投射到了事物上,几乎是审美法了。王阳明后来羽扇轻挥的让江西土匪灰飞烟灭,让宁王束手就擒的军事才能,实在跟他在这一时期的军事成就无法牵上关系。

最后看他的道佛成就。不得不提的是,王阳明选择道佛是很大程度上的不得已。他二十一岁时感染肺病,二十七岁复发,三十一岁加重而因此辞职。在他后半生,多达十余次因为肺病而请假,所以学习道佛养生之术,并且指出,能让身体好就是仙人,能不被尘世所累就是佛祖。从因果角度来看,对道佛的喜爱让他频频回首而从格物之学转向身心之学,使他后来的心学有了以身体为中心的特征,这不能不说道佛的确给他创建心学提供了土壤。然而,当一个人没有意识到(王阳明就没有意识到他后来能创建心学)自己将来的成就时,他当下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走弯路。

3

不过,这是一条非走不可的弯路。

为什么非走不可?

很简单,因为在人生中,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都感觉面临着太多的选择,心理学家称为过剩选择。在今天,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感情上,我们都有许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不工作,也可以选择工作。可以选择到A公司工作,也可以选择到B公司工作。可以选择当厨子,也可以选择当环卫工人。在感情上,满街都是美女,我们可以选择优雅型的,也可以选择性感型的,还可以骑驴找马。中国有句民谚更为“选择”擂鼓助威:别在一棵树上吊死,要多点选择。

真的如此吗?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当一个摊位摆放二十种之多的辣椒酱时,约有60%的过路人会在摊前驻足;而摆放五种辣椒酱时,仅有40%的顾客会停留。但在最终选择要买的辣椒酱时,比例发生了令人惊讶的逆转:在光顾二十种辣椒酱摊位的顾客中,最终只有3%的人会购买,而30%的顾客在陈列五种辣椒酱的摊位前掏出了钱包。

当下流行的男女“速配”也印证了上面的实验结果:如果给每位实验对象有五分钟时间和一位设定好的潜在约会对象见面,然后再换下一位。那么,见六位对象比见十五位对象更容易促成配对。在今天的大都市,每个人在男女情感上感到孤单,因为不论你身边的女人有多么不可思议,总会有另一些迷人的潜在伴侣在大街上与你擦肩而过,你总在怀疑身边的她是不是最佳人选。这或许就是很多人不想早结婚的原因,也是很多人“闪婚”后“闪离”的原因。

再回到辣椒酱实验上来,我们为什么在过剩选择面前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目标不明晰、心智不成熟、意志不坚定,是我们在选择面前束手无策的根本原因。用心理学家的解释就是: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对选择者有几个硬性要求:第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第二,了解是什么让你的选择与众不同;第三,能在不同选择间权衡利弊。让大脑这样处理五种选择是可能的,而二十种的脑力飞速运转就有些艰难了。或许正因此,我们才倾向于踱回到麻木的状态来避开选择。

孔子周游列国销售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他的失败有一种另类的解释,不是他的学说不符合当时的政治环境,而是他可选择的国家太多。这让他在某国失败后就不会继续坚持下去,而转向另一个国家。处处用力,则处处不能用尽全力。秦朝末年,项羽与秦朝的主力在巨鹿决战,项羽以微弱的兵力完胜。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他破釜沉舟,把两个选择变成了一个选择:没有后路,只有死战。和孔子一样,和项羽不一样,王阳明的选择太多,他在诸多选择中上蹿下跳,跳去跳来。越是内心使命感强烈的人,越是喜欢尝试不同的选择,此伏彼起,此显彼张。但归根结底,这样的人如同那幅挖井的漫画一样,井挖了很多,有的只需要再挖一下,就能见到水,可惜全都放弃了。

台湾着名音乐人罗大佑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的话,恰好可以为“过剩选择”的缺陷做个注脚:“人生不要有太多选择。我是在医生和音乐之间选择了音乐,当时是二选一,如果说有更多的选择,我不知道会选择什么?”

如果有人告诉王阳明:你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把儒家和朱熹这两座大山爆破。王阳明创建心学的过程会不会提前?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有一点可以预料:凭王阳明的聪慧,他必然会在儒学上更早地做出大发现和大成就。

喜欢冒险的“驴友”都知道,在深山老林里迷路后,如果有三条路看上去像是下山的路,那很多时候会走错路,而这个时候,驴友最希望的就是,只有一条下山的路!

谈到驴友,就想到了驴。据说,有好事之徒把三堆草放到了一头饥饿的驴面前,三堆草间距很大,还据说那头驴在三堆草之间来回奔跑,因为它不知道到底该吃哪堆草,最后活活饿死了。这显然低估了那头驴的智商,据我估计,这头驴不是饿死的,而是在每堆草上都吃一点,还没有塞够牙缝,就跑去另一堆,所以活活累死了。

王阳明就在三条甚至是四条路上疲于奔命,最后,他比那头驴幸运,仍然活着,只是走了太多的弯路。但是,王阳明看遍了每条路上的风景,这些风景为他后来创建心学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源泉,这可能就是辩证法所谓的“有得必有失”吧!

(第四节)人生意外重重

世人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王阳明

1

人生意外重重。

因为意外重重,我们总是浪费本不该浪费的时间,在路上曲折而行。

王阳明二十一岁就在浙江考中乡试,以他的天资和后天的努力,这份成绩并不是老天爷的抬爱,而是等价交换。明朝的国考(科举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乡试,考场设在地方的省会;第二级为会试,必须要到北京来考试;第三级为殿试,主持者是皇帝本人(明朝的皇帝大都喜欢龟缩在深宫里,所以主持这一考试的大都是宦官和大学士),然后由考试委员会分出一二三等来,成绩最好的前三名,分别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科举考试的保密是非常严格的,考生写的试卷为墨卷,然后由专人来抄写试卷内容则为朱卷。朱卷上面只有编号没有名字,考官则根据朱卷来改卷子,批成绩。尤其是在乡试卷子里,考生填名字要从曾祖的名字写到父母的名字,以及叔伯兄弟等,然后是考生的老师。乡试的考题是从朱熹《四书集注》中挑选三句,三句话就是三道命题作文,考生作答,第四道题是给考生一个韵脚,做一首律诗。

据说乡试时发生神秘事件给王阳明日后的国考和他在军事上的成就做了一个预言。考试第二天,考场突然出现两位穿着大红衣服的人说了句:“三人好做事。”话音一落就凭空消失。考生们听到这怪人的话后,连卷子都不想做了,专心思考起那句话的寓意来。王阳明自然也不能心无旁骛,但他“格”了很久,也得不出合理的解释。多年以后,宁王朱宸濠叛乱给出了答案。这一次乡试,有三人脱颖而出。他们是:胡世宁、孙燧和王阳明。宁王谋反时,胡世宁屡屡揭发宁王的奸谋,宁王顾忌太多;孙燧总跟宁王过不去,让宁王分心极大,后来被宁王砍了脑袋;王阳明则平定了宁王之乱。有好事者说,“三人”就是指的这三人,“好做事”就是平定宁王之事。

所有人都认为王阳明在第二年的国考中会一鸣惊人,王阳明本人也信心饱满。想不到,意外发生了。1493年,二十二岁的王阳明在国考中名落孙山!老天爷像是故意要“苦他的心志,劳他的筋骨”,偏让他走一段弯路,或者是让他暂时停滞下来。

这次意外带给王阳明的打击到底有多重,没有史料证实。他的弟子和他后来的粉丝(比如冯梦龙)在撰写此段历史时说,王阳明无动于衷,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他似乎没有把这当成意外,而是真当成了老天爷的考验。老爹王华的好朋友、大学士李东阳安慰王阳明说:“今年考不上,再复习一年,必然是全国第一!”又让王阳明做个《来科状元赋》。王阳明提笔,一挥而就。众人看了,连声叫好。“天才”、“非池中之物”、“前途无量”等词汇像瀑布一样倾泻在王阳明的头上。这是鼓励,王阳明当然明白。而他本人更是信心十足,在他看来,意外只是偶然出现的,它不是人生必经之地。

同类推荐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别样的江湖

    别样的江湖

    本书的主人公叫肖开元,他毕业于上海名校,职业是咨询顾问,高薪白领。他被2006-2007年疯狂的股市冲昏了头脑,对金钱过度的追求,最后误入赌海,负债百万。但肖开元没有沉沦,顽强地振作了起来,重入职场。他遇到了不错的上司,让人啼笑皆非的下属,还有“作女”客户。当貌似一切顺遂的时候,肖开元忽然发现,他早已踏入了一个“江湖”……虽是个职场故事,但也讲了男人的磨难与成长,讲良知,讲爱情,讲亲情,讲友情。其实,连作者孔二狗也不清楚,这究竟是最精彩的商战故事,还是最凄美的爱情小说……
  • 爱尔兰咖啡

    爱尔兰咖啡

    相传,酒保为了心仪的女孩,将威士忌融合入热咖啡,发明了爱尔兰咖啡。咖啡的芬芳搭配烈酒的浓醇,在冷冽的夜里让人从掌心一路温暖到心底。一个四分之一爱尔兰血统的台北女孩,就因为听到这个故事,坚持煮出正统的爱尔兰咖啡,而且只在晚上十二点后供应。于是,爱情,就在某个雨夜中,迎着咖啡温柔的香气,得到诞生的灵感。一间小小的咖啡馆,一盏小小的灯,一个异乡的男子,邂逅了一位女孩。他对她的思念,从此再也分不清楚是对爱的想望,或是对咖啡的渴望了……
  • 邪天战尊

    邪天战尊

    ,掌控本源之力。洞穿天下一切虚妄,叶云异界重生,古塔盗陵园驯服九幽地皇鹰,意外得破妄之眼,修太阴魔焰走上绝强之路,受尽欺侮,终成一代邪天战尊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黑道公主VS霸道皇

    黑道公主VS霸道皇

    “既然龙珠选择了你,从此以后,你生是我的人,死也是我的鬼!”碧海龙珠从天而降,很不幸,某女躺着也能中枪。紫红龙珠化作一粒朱砂印入她的眉心,怎么抠也抠不下来。“吖地,我才不要做你的皇后呢!”某女怒气冲冲,张嘴就咬。“由不得你!”某帅哥不由分说的迎了上去。一代浪漫的穿越传奇故事由此拉开序幕!【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宫主闯天下

    宫主闯天下

    咦,这是什么地方?她们干嘛一脸感动地看着我,什么,我是你们的宫主?可是宫主是什么东东?要做什么?不用做什么,只要像女王一般高高在上就行了;没事干就修炼修炼拯救一下苍生?可是.可是我没有这样的能力啊!!!不会吧,我竟然拥有操控万物的能力,那.那是不是只要我想就可以拿闪电劈人啊?除了这个还有?你们还说没什么事呢!又骗人!不会吧,竟然是要我传宗接代,我又不是母猪,我要逃啦.谁知道一出来就遇到一只拽猴子,看我怎么戏耍它,让他乖乖跟我出去流浪。两年时间这位颠婆宫主要怎样收复帅哥们的心呢?小王爷?江湖高手?谷主......是不是都会被我迷得团团转呢?当一点一点的责任压在身上的时候,我只能尽力地让自己成长起来,可是,有一天我却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假的,我还只是那个平凡的我,这样的落差我该怎么去承受呢?本文小NP,非女尊!敬请期待!!风铃其他作品:偷窥的惩罚我的王请让我爱你顶包王妃新作——夜色迷情(2010年五月六日开始上传)
  •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不会用魅力保卫权力 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一味地让员工适应自己/95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承受“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公私不分,亲此疏彼,安置心腹,暴眺如雷,不了解情况就对员工横加指责,跟下属“老死不相往来”,主管太老实等于没效率。老实的主管喜欢挑大梁,无论大事小情都要亲自过问。他们事必躬亲、兢兢业业,每天都早来晚走,而他的员工却在悠闲地享受大好时光。主管太老实等于缺手腕。老实人往往把规矩看得高于一切,他们从来都是按常理出牌。规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可触犯的“天条”。员工在背后不称呼他们“铁面无私”,而是叫他们“老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