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9100000003

第3章 非走不可的弯路(2)

名震欧洲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未成名时,创作条件极为艰苦。一日三餐仅是几片面包,清晨他从面包铺里买来面包,吃一个当早餐,剩下的就揣在怀里。然后就是爬到高高的梯子上工作,饿了便啃面包充饥。直到工作完成,才饥肠辘辘的下来。在他创作时,即使是家里失火,都不会让他离开工作。他无法容忍自己作品出现微瑕,一旦发现作品有瑕疵,就会放弃整个作品,重新来过。最终,米开朗琪罗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雕塑家之一。

爱迪生当初说可以用电灯取代煤油灯,引来的是哄堂大笑和种种符合当时科技水平的质疑。爱迪生不为所动,实验了几千次,终于发明了电灯。

心理学家分析说,偏执的人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偏执的人都具有不妥协、不放弃的精神。他们认定的事,不管对错,都会执拗到底。所以在“不管对错”的过程中,他们屏蔽掉了正常人总是“给自己找借口”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坚持做下去的“风险系数”较低,或者说风险成本较低。

但是,偏执狂一定就能成功吗?从上面心理学家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一个致命的地方:不管对错。也就是说,偏执狂一旦认定目标,无论目标是对还是错,都会坚持冲向目标。倘若是对的,自然可以成功;但倘若是错的,那就离正途越来越远,陷入百折难回的弯路。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拒绝“偏执”,认为“中庸”才是为人处世的法宝,所以很多“偏执者”看起来不是疯子就是傻子。北宋时期的大政治家王安石,被大儒司马光称为“拗相公”,“拗”,跟“犟”、“一条道走到黑”、“钻牛角尖”等词汇意思差不多,其实就是指责他太偏执。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所进行的改革最后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偏执。偏执的人大都不喜欢与人沟通,没有同理心,只是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固执己见,心外无物,心外无人。王安石的“拗”,有两件事可以证明。第一件事是,当宋神宗说有些变法条例的确于民无利时,王安石却说:小民懂什么,那些大官都不懂,我们只要聚精会神地去做就是了。另外在生活上,他的偏执性格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王安石永远都在思考,吃饭时从来只吃眼前的那盘菜,个人卫生一塌糊涂。有时候思考一件事,甚至会忘记吃饭和睡觉。

2

王阳明也是这样的偏执狂,并且表现得比其他偏执狂更为激烈。

我们前面说过,王阳明12岁时就在关于“我的理想”的作文本上写下了一个标题:人应该成为不朽的圣人,而不是拥有超级身份(大富大贵)的几十年的肉身。我们暂且可以把这一自负的行为看做是他的理想。为了这一理想,王阳明一直在苦苦追寻,至少在内心深处,从没有放弃过。

十七岁时,王阳明到江西南昌跟副省长秘书(布政司参议)同时也是他远房舅舅的诸养和的女儿成亲。这是一门父母之命的婚事。王阳明小时候,诸养和到王家做客,看到王阳明聪慧可爱,就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和王阳明年纪差不多,于是,诸养和和王华两人就把这门亲事定了下来。双方约定,等王阳明年满十六周岁,就把二人推入洞房。

意想不到的事也就在新婚那天晚上发生了。王阳明多年以来一直在苦苦求索儒家思想真谛,也就是他当初所谓的“圣贤之道”。不过,这么多年来,王阳明始终不能思路清晰,思路越是不清晰,王阳明就越是绞尽脑汁地思考,最终,他和王安石一样,把思考当成了人生本身。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钻进那条胡同,心外就已无物,心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事可以阻挡他的偏执思考了。

新婚那天晚上,大家都在外面喝酒。王阳明坐在新房里,百无聊赖,开始思考。先是在椅子上,接着是站起来踱步,最后居然不由自主地出了岳父家,听凭自己的心向不知明的地方走去。当他偶然回到现实,大吃一惊。在他眼前居然有座庙宇,“铁柱宫”三字映入眼帘,这是一个道观,在南昌城中小有名气。王阳明什么都没有想,就踱了进去。一进宫,王阳明就见一白发老道士坐在屁股垫上闭眼沉思。他凑近了,发现老道士似乎在冥想,他轻声呼唤,老道士睁眼,见到王阳明一张瘦削的脸,略一震:“你的脸色有些问题。”王阳明脸色青灰,可能就是从小竭尽思虑的结果,五年后,王阳明患了严重的肺病,一直伴随了他短暂的一生。王阳明和老道士当时谈的是养生,但王阳明心中想的却是儒家哲学,这是偏执狂的特征之一:总能把不相关的事物硬塞到自己追求的逻辑中来。

二人一直谈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王阳明才突然想起自己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没有做:入洞房。他急急忙忙跑回岳父家,只见岳父家灯火通明,老岳父在客厅里绕着柱子狂走,几个下人在那里紧张异常,脸上全是汗。两人就在那个仙风习习的道观中谈了一夜,直到鸡鸣时分,王阳明突然想到自己此时本不该在此地,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没有做,那就是跟年轻的妻子行周公之礼。清醒之下,王阳明与道士告辞,小跑回到老岳父家中,老岳父诸养和一晚上没闲着,因为找不到女婿的缘故,所以在院子里跌足长叹。老岳父一见到王阳明,诸养和如获至宝,就这样,王阳明总算是心事重重地入了洞房。王阳明跟老婆的感情可能并不好,因为很多史料,包括王阳明本人留下来的作品对这位老婆大人都没有只言片语。1525年,诸女士去世,他也只是哭了几下,连篇回忆性散文都没有。

我们在很多伟大的思想家身上都能发现这一点,这些人对爱情没有偏好,文人才子的风流韵事在他们身上几乎是绝迹的。他们品尝不到,或者说是没有兴趣去品尝男女之情带来的无穷乐趣。希腊着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爱情就极不幸福。据说,苏格拉底由于每天都在思考,经常冷落老婆,所以,他的老婆最终成为悍妇,只要有时间有精力,就会对苏格拉底破口大骂。苏格拉底对老婆的谩骂无动于衷,似乎老婆骂的不是他。更为严重的一次,他的老婆先是大骂他,然后把一盆水泼在了他身上。他的朋友问他为什么如此逆来顺受。苏格拉底不紧不慢地说:“我早就说过,雷电之后就会有一场倾盆大雨。今天果然应验了。”

王阳明的老婆是否如苏格拉底妻子一样,并没有实际证据。不过,做一个思想家的老婆肯定是件极为痛苦的事。王阳明的传记作者指出,王阳明在南昌城待了一年多时间,在这期间,他跟老婆几乎没有交流,他平时虚度光阴的手法之一就是练习书法。

多年以后,王阳明对他的学生谈起蜜月往事,第一提到的就是练字。并且颇有偏执式的哲理:“我开始写字时,只是模仿着字帖,然后写字,我发现无论我写得多漂亮,只是学到了字的形,却没有学到字的神。后来,我提着笔,凝神静气,仔细地想,这个字该怎么写,然后再下笔,我突然发现这样写出来的字真的就是好字,他是我的字,而不是别人的字。”

王阳明的这段话恰好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模仿与创新。据说清朝时有两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一个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一笔一划都酷似古代书法家;另一位则截然相反,要求每一笔一画都不同与古人,讲究自然。第一位曾经嘲讽第二位:“请问仁兄,你的哪一笔是古人的?”第二位笑了笑,反唇相讥:“你的哪一笔是自己的?”

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和第一位书法家一样,永远都在模仿,永远没有创新。因为他们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不敢有独立精神。

实际上,王阳明对书法的那套创新认识,恐怕也是他后来创立心学后的“事后感悟”。因为当时的王阳明努力思考儒家精神,或者说是模仿儒家思想的心机还是相当重的。

中国古人的书法几乎全是模仿书法前辈,很少有知识分子会像王阳明一样在书法上下如此苦功,并且得出真谛。这也是偏执狂的特征之一:沉下心做一件事,就必须要做到极致。

3

在南昌一年后,王阳明和妻子启程回老家浙江余姚,路过浙江广信(上饶)时,他拜见了当地儒家大师娄谅。娄谅也是个偏执狂,年轻时也想成为圣人,并且得出了一个他深信不疑的真理:圣人境界是可以通过学习达到的。(朱熹所谓的“格物”就是通过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穷究而得到真理,再说得功利一点,就是通过大量的书本与实践的学习,从而达到了解事物规律的目的“致知”)不过,娄谅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他也走了许多弯路。年轻时,娄谅就立下成圣的志向,但开始时特别喜欢虚幻的道佛之学。在寻访了诸多大师和道长之后,突然灵光大开,脱掉道袍,捧起了理学着作,开始拜访理学专家。但娄谅运气很差,遇到的都是些让他考公务员做大官的专家。娄谅认为这些专家跟他的启蒙理想相距太远,在走了太多弯路后,他遇到了极为可疑的儒学大家吴与弼,所以说吴与弼可疑,是因为他号称儒家,但日常的许多行为却像墨家。每天一大早,就领着学生去开荒种地。学生如果有偷懒的,他就是一顿臭骂,偶尔还动手。弟子们在他的教导下,一出山就名动江湖。所以很多地方官都来找他,要他出来为百姓做点事。他的回答很搞笑:“宦官、释氏(佛学)不除,还想要天下太平,这太难了。我出去顶个屁用!”

娄谅在吴与弼门下学了很多年,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放置地,自认为大功告成后,娄谅就跑到广信开办学校,广招门徒。

王阳明来拜见他,他自然很高兴,双方谈到最后,娄谅说,圣人可以学得到,做得到。王阳明一直在寻找如何做到圣人,听娄谅这么一说,惊喜万分,急迫地问:“如何学到,如何做到呢?”娄谅回答两个字:“格物。”

王阳明如受了当头棒喝,从之前对圣人很难做到的困惑中惊醒,告别娄谅回到老家后,每天一门心思想的就是“格物”。

想要“格物”,就必须深刻了解朱熹的思想。王阳明找出了朱熹的《四书集注》做精深的研究。朱熹这个人喜欢做读书笔记,在上面批注得密密麻麻,王阳明白天看朱熹的《四书集注》,晚上就看经、史、子、集。这些课外书让王阳明眼界大开,心思日益增进。回过头来再看《四书集注》,他觉得太小儿科了。

他觉得朱熹这老头被人崇拜和摩挲了这么多年,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但是从《四书集注》上居然一点都看不出来。他找出了理学的权威着作《近思录》大口大口地阅读,最后,看到朱熹的那句话:众物必有表里精粗,连一草一木都涵着至理。就是说,理,这个东西存在于万事万物中,你只要去认真地格,它就能出来,你也就成为圣贤了。

王阳明似乎是明白了,于是找来一位朋友。两人跑到王天叙种竹子的地方,开始格竹子。两人从早站到晚上,死盯着竹子不放。第二天又来,第三天,朋友终于有点熬不住了,说,这简直比熬通宵还难受,看来我离圣贤远着呢。王阳明笑了笑,他虽然眼珠发酸,头晕脑胀,但他偏执地认为自己就要接近胜利了,所以,他仍然坚持。第六天,王阳明被迫放弃,竹子仍然是竹子,而王阳明却病倒了。

《传习录》中,王阳明给读者详细讲了格竹子之理这件事:“大家都说要遵循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但能够身体力行的并不多,我年轻时候,曾经实实在在地做过。有一年,我跟我的朋友一起讨论通过格物致知来做圣贤,决定先从自家花园亭子前面的竹子格起。我的朋友对着竹子想穷尽其中的理,结果用尽心思,不但理没格到,反倒劳累成疾。于是我自己接着去格竹子,坚持了七天,结果同样是理没有格出来,自己反生了一场大病。当时还以为自己和朋友没有做圣人的能力,现在想起来,朱熹的格物致知,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方法、认识的目的上说都搞错了。天下万事万物本没有‘格’的必要,心外没有任何事物,只需要在心上用功就可以了。”

当然,这已经是创建了心学后王阳明的感悟了。在当时,病倒后的王阳明仍然没有这样的认识,反而认为自己“格物”不深,偏执不够呢!

4

这又是一条弯路,但对于偏执狂王阳明而言,却非走不可。因为偏执性格的人往往是一根筋,不到失败的墓碑下,绝不罢休。而很多时候,偏执的人往往走的不仅是弯路,还可能是死胡同。

多年以前,印度有个叫阿里·哈法德的人,家就在距离印度河不远的地方,在当时,他凭借大片的兰花花园、稻谷良田和繁盛的园林已成为当地的富豪。有一天,一位佛教僧侣对他说,这个地方会有钻石。阿里·哈法德惊喜地问在哪里。僧人告诉他:“只要你能在高山之间找到一条河流,而这条河流是流淌在白沙之上的,那么,你就可以在白沙中找到钻石。”

阿里·哈法德卖掉了农场,把家交给一位邻居照看,头也不回地去寻找钻石了。他几乎走遍世界各地,见到高山之下有河流,就废寝忘食地开挖。但最终,他一无所获,还死在了挖掘钻石的工地现场。几十年后,阿里·哈法德的继承人(继承并居住在阿里·哈法德的庄园)牵着他的骆驼到花园里去饮水时,突然发现在那浅浅的溪底白沙中闪烁着一道奇异的光芒,那真是阿里·哈法德千辛万苦想要寻找的钻石!

这就是印度戈尔康达钻石矿被发现的传奇经过。戈尔康达钻石矿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钻石矿,其价值远远超过南非的金百利。英国国王皇冠上的库伊努尔大钻石,以及镶在俄国国王王冠上的那颗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都取自那处钻石矿。

今天再来读这个故事,有些许的感伤。我们无从得知,阿里·哈法德出发时为什么不看看自己家的情况,那正是僧侣所谓的“高山之间的河流”啊!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钻石就在你家后院”。后院就是我们的内心,而阿里·哈法德没有在内心下功夫,却去“格”外界之物,最终抱憾而死。

5

在人的一生当中,如果有的问题想不通,就不要偏执下去,要懂得变换角度,从内心层面考虑。有时候,所有事情的答案不在外部,而在你的内心。多年以后,王阳明说,在你的心外没有事(心外无事),所有的事,都可以先从你内心开始追寻。

遗憾的是,许多人都不会听从理性的心的召唤,我们往往都在被自己的非理性情感所支配,比如支配王阳明的就是如何做到“圣人”这一炙热的情感。很多人都认为,情感是不能用理性控制的。

同类推荐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热门推荐
  • 农家小地主的幸福手册

    农家小地主的幸福手册

    传说一个人一生能吃9吨食物……为毛作为吃货的自己,一半都没吃完就挂了?神马?穿越之后还可以接着吃?一朝穿越,刚睁眼就是苦哈哈的农村……还是最苦逼的童养媳啊有木有,未来婆婆吆三喝六,未过门的要死相公,各种有的没的JP亲戚。好!未来婆婆吆三喝六?那就炖了!小姑子没事找茬?点着炸了……
  • 续镜花缘

    续镜花缘

    《续镜花缘》,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人华琴珊著。作者从李汝珍《镜花缘》一书末尾入手,着力写女儿国中几个才女理民治国的武功和文治。对一干才女不让须眉的各种才能极力做铺排描写,为几千年遭受歧视和压迫的女性吐气争光,对李汝珍《镜花缘》所写的妇女问题有所继承和发展。
  • 霸情总裁临时妻(全本)

    霸情总裁临时妻(全本)

    ——————————————————————————————————————————————————————————————————————————————简介:梦享:有些迷糊又有些小正义感的小女人,为帮好友出气,不幸在临近毕业被学校开除,流落街头。罗爵:皇爵集团亚洲地区总裁、皇爵国际财团第一顺位首席、私下经营数家知名PUB。混血人种、长相刚毅不羁、却不失优雅。傲气、霸气、邪气……革西扬:西鹰娱乐公司太子,长相乖巧,一双清澈明亮,透着些许孩子气的眼睛,大酒窝忽闪忽现,却是典型的人不可貌相。靳瑞泽:皇爵集团亚洲地区副总裁、皇爵国际财团董事之一,眼角细长上翘,略微有些妖媚,爱好——塑造任何东西OR任何人!捡来的老婆,赖上的相公!乌龙的开场!莫名其妙的一夜后,他们开始真正的认识彼此!有一篇文,想给你快乐,也想让你感动!※※※※※亲们,先行收藏!!亲们,先行收藏!!亲们,先行收藏!!——————————————————————————————————————————————————————————————————————————————
  • 豪门冷少别太渣

    豪门冷少别太渣

    一份契约令他们纠缠在一起,他冷血霸道,她善良纯真……可是他却伤害她伤到骨子里……她与他的契约已备受别人的白眼,一切都是为了她的哥哥……
  • 斗破苍穹之无上巅峰

    斗破苍穹之无上巅峰

    斗气大陆,帝王为尊,传承血脉,无上永存!为了自己的后代,为了拥有更强的实力,还有自己的身世,一代帝王,飞升异世。斗帝变成斗低,真正的强者,无上之巅峰。术,并非武术武技,它是一个特有而让惊叹的字,术者,代表一个超越斗之帝的强者!无上,触不到,摸不着…然而,我们的主角,他却做到了,萧炎再创辉煌……
  • 增强孩子思维能力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增强孩子思维能力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从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内容涵盖了勤奋、坚强、自信、乐观等诸多与孩子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方面,人选的故事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了,版式活泼多样,容易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对于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大有帮助。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大事业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 跟奥巴马学思考

    跟奥巴马学思考

    1961年生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父亲是来 自肯尼亚的黑人,母亲是美国白人女教师。他先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 佛大学,1996年首次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004年高票当选国会参议员。 2007年2月,46岁的他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2008年6月,他击 败希拉里·克林顿,成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2008年11月4日,美国诞 生了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 从一介平民到一国之主,奥巴马的人生传奇,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他经历过家族、种族、血统、信仰及文化的挣扎,也曾承受过歧视、挫折、 迷茫、辛酸的人生,但他却奋斗不止,坚持开拓。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