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哲人说得不错:“假如一个人独自地升天,看见宇宙的大观,群星的美丽,他并不感到快乐,他必须找到一个人向其述说他所见的奇景,他才能快乐。”人性是不喜孤独的,是需要扶助的,而“闺蜜”“死党”就是这样的人。
闺蜜在许多情况下,是年轻时候的朋友,即所谓青年时代结交的朋友。成年以后,心心相印的朋友就不太容易寻找到了,而闺蜜和死党就更不能奢求了。每个女人生活中都需要获得能够给予自己安慰与鼓励的知音,需要获得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的美好纯洁的友情,而这往往在青年时代实现。因为在青年时代,人们能够用各自的真诚、坦率面对人生,也能够真诚坦率地正视自己,在大多数情况下,心与心可以热烈融合。换句话讲,用斤斤计较的、功利的观点与人交际,青年人比成年人要少得多,所以要珍惜现在自己的闺蜜以及彼此“闺蜜”的感觉。
闺蜜就是一把伞。虽不能遏制狂风恶浪,但自能撑出一方晴空。没有闺蜜就像雨中无伞独行,唯有默默承受雨淋心头的那份伤痛。其实闺蜜是一种心的交流,在语言的撞击中你或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追思与畅想赶走了孤单,一腔柔情也有了着落,心灵的平衡带来谦让与宽容,人性因此而趋于和善,世界也因此更加美丽。
拥有闺蜜和死党是你一生中的一道风景,不想自己人生中的这道风景缺失,就要时刻珍惜这份友情,时刻享受这份“闺蜜”。
认清浮华,正视现实
浪漫是一种生活的调味品,没有人不喜欢浪漫,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只是表达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表达一种浪漫的情感。
最近看到一位哲学家讲的一个驾船出游的小故事:一天清晨,船漂到马尾海藻繁密的碧绿海域,神秘的晨曦照得海面一片波光粼粼,他顺风而下,忽然一阵铿锵的响声让人惊愕。后来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上百公顷的海面上漂着数以万计的许愿瓶!呵,浪漫的漂流瓶!许愿瓶大小不一,律动不齐,许愿瓶里点缀着美丽的石子和贝壳,许愿瓶和许愿瓶之间互相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一时竟产生那么奇妙的效果,在海面上塑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浪漫景观。
结果,第二天,浓密的马尾海藻就使船陷入空前的险境,船眼看就要沉没。哲学家这时想到了那些许愿瓶,他赶忙用一些许愿瓶做成一个筏子,漂流瓶顿时成了救命的浮筒。这样,他终于乘着“漂流瓶船”回到了波尔多。
这么浪漫的故事,结局却相当现实。也可以说浪漫是这个故事的开局,现实是这个故事的结局。也许按照浪漫的理念发展下去,也许他会在海域最近的小岛住下,每天驾着小船来到这里,看看壮观的美景,听优美的“交响乐”,并取几支许愿瓶,了解许愿人的心境。再浪漫一些,也许还会碰到一个自己“一见钟情”的字迹或愿望,最后不远万里,找到许下愿望的女人,最后两人过着幸福浪漫的生活。但是故事没有这样浪漫下去,而是发生了转折。危险发生了,朝不保夕,他用原本可能为自己带来浪漫爱情的许愿瓶做成救命的浮筒,最后回到安全地带。在保命面前,浪漫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就是浪漫和现实的距离。
虽然浪漫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不窄,但是浪漫对于任何的女人,都有它的神效。因为女人本身就是浪漫的产物和化身。那些表示关怀的卡片、一束鲜花、雅致的礼品、烛光晚餐,不论是临时邀约或是刻意安排,都能使女人心中充满浪漫的情愫。
有一个小故事,大意是说一个英俊而又追求上进但很穷的男孩和他的未婚妻相爱了整整五年,她们还是大学同学,他们的爱情之路浪漫美好,令人羡慕。就在一个夏日的黄昏,他的未婚妻却将他曾经送给她的所有东西都还给了他,并告诉他,她已经烧毁了所有关于他和她的日记,因为她下个月就要和她的老板举行婚礼,同时也一再地说,不是自己不爱他,只是因为她想过得好一点,让他以后永远忘记她。那个男孩当时就呆住了,他很绝望,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他深深知道,他的未婚妻最终留给他的是她依然爱着他的精神,而她的老板得到的却是她的实在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也得到了一部分,但那不是一个他生命中完整的女人。他也是一个有志气的人,于是便决定为了拥有一个完整的女人,就得拼命挣钱,从此便开始夜以继日地奋斗。终于,没过几年,他也拥有了自己的一份产业,而且他的女秘书还长得很漂亮,他也慢慢喜欢上了他的秘书并决定告诉她要和她结婚。等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女秘书首先是惊异和难以置信,等恢复平静之后,便说明天给他答案。到了第二天,她便告诉他,她已经烧毁了所有以前的日记,送还了她男朋友以前的所有东西,并决定和他结婚。当时的他,才真正感到了自己的失败和幼稚,因为这一次他得到的是一个实在的女人,但并没有得到她的精神。他的所得,仍是难以弥补的残缺。
就这样,在这个世界上,现实与浪漫,精神与物质总是在若即若离,分分合合。其实,很多时候,残酷的现实就像一只魔爪,无情地扼住了浪漫的咽喉。也许很多还未曾结婚的女人都认为爱情是天底下最美好最浪漫的事情,但是到了婚后,就发现一切都得庸俗化,整天不得不为了共同的生计奔波,时时刻刻不为油盐酱醋发愁。一生追求浪漫和美的徐志摩当初喜欢陆小曼的时候,觉得她一切都好,但结了婚后,陆小曼的奢侈、懒惰却让他尝尽了苦头,不得不身兼五职来供养她。他所追求的浪漫被现实无情地粉碎,最后酿成了悲剧的下场。再说郁达夫,当他遇到王映霞后,便深深喜欢上了她,并开始疯狂追求她,他写的情书是那么炽烈,那么真挚,又是那么浪漫。但现实是,王映霞有时候受不了他的浪漫,竟觉得郁达夫是有点疯癫的。当郁达夫因故要离开她并让朋友照顾她后,他的朋友却趁机鸠占鹊巢,曾经拥有过的浪漫完全成了一堆废墟。
当今的世界,已经不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代,也很难有杜十娘的故事。追求浪漫似乎必须有现实的经济和其它基础作后盾。如果一个女孩很爱自己身边的那个男孩,她很富有,而他却一无所有,结果两个人结婚了,他住的是她的房子,花得是她的钱,即使她也是十分乐意的,但作为一个大男人,他与心能安吗?虽然提倡男女平等,但几千年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呀。况且,胸怀再宽广的女人的容忍心也是有限度的呀。
清醒的认知浪漫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是必要的,崇尚浪漫的女人身居浪漫之中时,误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全部,一生就是浪漫的经过;而一旦浪漫逝去,又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因此,智慧的女人在身陷浪漫中时,要充分享受、用心体会,而重归现实时,又能及时调整坦然接受,这才是生活的智者。
学会拒绝
你相信吗?会说“不”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美丽。
稚嫩的小草对高大的乔木说“不”,却获得了独享大地母亲温暖怀抱的乐趣;寒冬的腊梅花对阳光明媚的春天说不,却获得了与雪花共舞、陪寒风呼啸的乐趣;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对平坦说“不”,却获得了世间少有的旷达与高远,拥有了一份独特的美丽。
小草、腊梅花、青藏高原,它们共同向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学会说“不”是一种美丽的智慧,说“不”之后就是获得。
而跻身现代社会的人类,脸皮越来越薄,特别是一些女人,从来不会对人说不,在公司对领导、同事不敢说不,在社会对亲朋好友不敢说不,在家里也一样,纵使她有一千个理由,就是话到嘴边说不出,还是会答应别人。
其实,在自己确有难处,或者如果答应别人的要求自己的利益会损失很大或背负很重的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就应该对别人说“不”。但同时也要考虑对方的情感,尽量做到不伤害双方的感情。怎样说“不”是一门大学问。
真正拥有智慧的人,就是懂得对别人说“不”的人。如果对别人的要求说“不”,让他们丢了面子,那么他们心中产生不满之情是在所难免的。可是如果既对别人说了“不”,又不让对方丢面子,使他人非常体面地接受,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
三国时期的华歆在孙权手下时,名声很大,曹操知道后,便请皇帝下诏招华歆进京。华歆起程的时候,亲朋好友千余人前来相送,赠送了他几百两黄金和礼物。华歆不想接受这些礼物,但他想如果当面谢绝肯定会使朋友们扫兴,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于是,他便暂时来者不拒,将礼物统统收下来。并在所收的礼物上偷偷记下送礼人的名字,以备原物奉还。
华歆设宴款待众多朋友,酒宴即将结束的时候,华歆站起来对朋友们说:“我本来不想拒绝各位的好意,却没想到收到这么多的礼物。但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想我单车远行,有这么多贵重之物在身,诸位想想我是否有点太危险了呢?”
朋友们听出了华歆的意思,知道他不想收受礼物,又不好明说,使大家都没面子,他们内心里对华歆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便各自取回了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