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事仿佛苍天早已安排好了似的,坎坷人生的驿站该遇见哪些人,碰见哪些事,似命运的设计般的难以相违,仿佛冥冥中已有定数。正所谓万事皆随缘而来,随缘而去,不要苛求和挽留,人生在世,万事随缘;缘来,不狂喜;缘去,不悲泣。“不鉴于流波,而鉴于静水”、“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缘来缘去中,如果心湖平静如止水,不动摇、不动乱,人便能活得清明、爽朗。拥有了一份可贵的平静,即便我们的人生不能纯美如月,也依然会有一个开阔的精神家园。
对他人充满希望
一位老和尚和一位老农坐在一个小城镇边的道路旁下棋。一位陌生人骑马来到他们的身边,把马停下来,向他们问道:“师父,请问这是什么镇?住在这里的居民属于哪种类型?我正想决定是否搬到这里居住。”
老和尚抬头望了一下这位陌生人,反问道:“你刚离开的那个小镇上住的人,是属哪一类的人呢?”
陌生人回答说:“住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们住在那儿感到很不愉快,因此打算搬到这儿来居住。”
老和尚说道:“施主,恐怕你会感到失望了,因为这个镇上的人跟他们完全一样。”
过了不久,又有另一位陌生人向老和尚打听同样的情况,老和尚又反问他同样的问题。
这位陌生人回答说:“啊,住在那儿的人都十分友好,我的家人在那儿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比我以前居住地方更有发展机会的城镇,因此我们搬出来了,尽管我们还很留恋以前那个地方。”
老和尚说道:“年轻人,你很幸运。在这里居住的人都是跟你差不多的人,相信你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一旁的老农不明白,同样的问题,老和尚怎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呢?
心灵寄语:
你对别人失望过吗?你让别人失望过吗?请记住,以一份理想的眼光去看别人,是美好的。
我们为何不以一种更为积极、达观、宽容、和善、友爱、健康的心态去看待人间诸事?为何不多欣赏一下别人,多给别人以支持和鼓励,多为别人拍拍手,喝几声彩呢?
随缘就好
世界因为这一世情缘而美好,生活因为这一生追随而丰富。人,其实真的很容易满足。要感谢这些缘分,因为感谢,所以珍惜……
在时光喑哑的记忆中,那个站在唯一光亮处朝你招手的微笑,那个徘徊在梦境里不曾远离的身影,那段曾经拥有、正在拥有或是即将拥有的幸福,就这样随着美丽的缘,轻轻地停在我们身边,最温暖的位置。
喜欢“缘”这个字,因为想象不出她的颜色。
应当是绿色的吧,生机勃勃,让人无法割舍离弃,但是似乎绿色太媚俗。
应当是蓝色的吧,悠远深邃,让人无法逃离回避,但是似乎蓝色太忧郁。
应当是红色的吧,热情激烈,让人无法忘却疏离,但是似乎红色太妖艳。
应当是紫色的吧,神秘高贵,让人无法浅尝辄止,但是似乎紫色太遥远。
应当是透明的吧,简单纯粹,让人轻易却[情谊却]快乐地放下了整个自己,醉在这一片纯净的世界,忘记了忧虑,忘记了烦恼,忘记了自己。
喜欢站在有微风的地方,任轻轻的微风卷起零乱的发。这是一种“缘”,在这浩然的天地间,你有缘听风说话。
喜欢站在有阳光的地方,任暖暖的阳光晒在懒懒的背上。这是一种“缘”,在这冰冷的世界里,你有缘享受温暖。
喜欢站在有朋友的地方,任浓浓的关怀沁满空空的手。这是一种“缘”,在这复杂的尘世里,你有缘享受真诚。
喜欢站在有家人的地方,任甜甜的爱呵护小小的心。这是一种“缘”,在这混沌的人世间,你有缘享受真实。
喜欢站在有爱人的地方,任迷人的眷恋布满深深的眼。这是一种“缘”,在这浩瀚的人海里,你有缘享受唯一。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惜“缘”的人,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这份理解人的能力,也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这份被理解的可贵。
要相信,人间有大爱,大爱才有大执著[太执著],大执著[太执著]才有大温暖。不喜欢说相守,因为眼见了很多相守到夜残灯枯劳燕分飞的残酷;喜欢说追随,喜欢爱里面永远不分彼此的相互追随,无论对方走多远,总有一个人会在距你不远的地方,随你而来,你永不孤独,却永远自由。
做孩子的时候,我们喜欢追随父母的脚步。喜欢迈着小小的步子,跟在父母的身后,即便摔倒了,爬起来,抹干了眼泪,也继续追随。那是爱的执著的追随,一直到后来,我们几乎熟悉了父母的脚步声,知道他们未曾拿出钥匙,已经为他们打开了门扉,并笑脸相迎一身倦意的他们。
做少年的时候,我们喜欢追随同伴的脚步。喜欢牵着彼此的小手,一前一后的,蹦蹦跳跳或是三五成群的,去一个新鲜的玩处,那是爱的执著的追随。一直到后来,在我们历经了各种各样的沧桑,历经了人生的各种幸或不幸,还能在满世界虚假的觥筹交错中敬上一杯最真诚的酒。
做青年的时候,我们喜欢追随爱人的脚步。时而携手,时而拥抱,时而亲吻,也时而互相追随。我们在自然里互相追随,享受彼此依恋的小快乐;我们在心灵里互相追随,享受彼此理解的小幸福;我们在理想里互相追随,享受着彼此建筑的小成就,那也是一种爱的执著的追随。爱情,并不复杂,只是记得,无论眼前流转过多少人,身边经历过多少事,都像曾经在自然里,在心灵里,在理想里相互追随那样,不曾遗落了对方的脚步,那又何尝怕等不来天长地久的一世情缘呢?
做中年的时候,我们喜欢追随在孩子胖胖小小的身子后面。看他们像天真的小企鹅,一步一摇的走向他们充满想象和未知的未来,心里充满甜蜜和期许。我们的生命在他们小小的身体里延续着,我们的快乐在他们可爱的小脸上洋溢着,我们的爱在他们的成长中追随着。
心灵寄语:
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只是,同船渡未必有缘对话;同枕眠也未必真的会百年好合。那么,是否万年才修来这份相识相知相惜相恋的“缘”呢?如果,这便是最值得珍惜的“缘”,那么既然已经快乐的拥有了,一生又有何求呢?
逆境也是缘
历史上,许多高僧的一生都经历过恶缘逆境,明末高僧紫柏真可大师由于为民请愿减轻矿税,受到朝中权奸的陷害而被捕入狱,最后惨死在狱中;憨山大师为了修建寺宇,曾多次遭人诬陷其假公济私、贪污钱款,被以私创寺院的罪名流放雷州,后受请修复南华寺,也曾遭到别人的诬陷,以至于憨山大师坚决辞去南华寺住持之职。
来果禅师出家之后,往宝华山受戒,他日夜兼程前往,不料夜歇水边,僧帽瓢筷便铲等物,被行船纤绳经过齐刮下水,杳然无迹,次日只得觅一竹棍,化一瓦盆,一路求食,有时一饿五天,有时一饿三天。如此晓行夜宿,将到宝华山边,无力上山,又无衣单,即取青藤一条,将破衲袄捆好,当作[当做]衣单,背负而行,因多天未食,毫无气力,挨至客堂拜下,无力起身,知客师未识来意,照来果禅师臀部踢了一脚,遂被踢倒在地而无力爬起,在照客的搀扶下才得以起身。又因来果禅师写一句顺口溜:“普陀离俗意念奢,实为生死到宝华,多蒙师众收留我,参明水性脱尘沙。”知客认为禅师是歹人,便将禅师移住在磨房里。大师在磨房里多天,只余一息,最后因溜单被追回,被磨头用茨条一顿毒打,休克多次。次日,禅师又私自逃出磨房到金山求戒,知客师也不问青红皂白便派人连推带拖,一拥而出。禅师当时已经三天没有吃饭,想求一餐饭也不被允许。禅师被推出寺门之后,为了活命,只得到镇江街上沿街乞讨。街上人见禅师身无衣穿,手无碗筷,没有一人肯布施给他。这样,又经过三天,大师未得粒米充饥。在饥饿无门时,禅师遇到一个道士,禅师请道长收留为道士。禅师便按照道士的指点上山,等了四个小时,该观观主方回来,一看禅师的样子便怀疑为坏人,叫五六个道士,将来果禅师连拖带抬,向柴堆边一摔,惊动了犬狗,狗不停地狂吠,禅师只好在狗窝里住了一夜。禅师后又到金山塔院,请求当家收留,也不被准许。后来禅师又寻求多家寺院,都被拒绝同住,有的寺院甚至连一餐饭也不给禅师吃。来果禅师受尽了各种磨难,最后才寻觅到安身立命的寺院住下来。
恶缘逆境往往会使人遭受很多艰难困苦。但是,恶缘逆境往往也能够成就一个人,那些不曾经过各种恶缘逆境的人就像温室中的花草,一旦经历风雨的折磨就会枯萎而死,只有那些屡遭各种恶缘逆境磨难的人,才能成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强者,他们最终才会有大的成就。
由此可见,遭遇逆境也是缘。但要能够正确地认识逆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自己处在旁观者的地位,看到别人遭遇挫折时,或许有时还能做出一些较为正确的分析,而当挫折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时,要能做出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则就很不容易了。在挫折情境中,许多不理智的反应,不正确的行动,都是与缺乏对挫折的正确认识有关的;因此,我们就应当有正确的逆境观。
可以说,逆境也是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不是遇到这种不幸,就是遇到那种厄运,不是遇到大坎坷,就是遇到小麻烦。虽然我们不欢迎逆境,不喜欢逆境,但又总是躲避不开它。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喜、怒、哀、乐的总和。有喜有乐,自然就会有怒有哀。自然间、社会间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在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一切顺利、直线发展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所谓“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往往只是人们的良好希冀而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倒是司空见惯的。纵观古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大都是在逆境和坎坷中磨砺过来的,人类创造文明与进步的事业,无不经过挫折与失败,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生苦短,谁能保证在旅途的行进中没有逆境的阻碍。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时,曾遭到当时朝廷政治上的打击,对他降职使用。别人也嘲笑他搞科学是不务正业。但他不为功名利禄和嘲笑讽刺所动摇。世界著名科学家、大西洋海底第一条电缆的设计者威廉·汤姆逊教授(凯尔文勋爵)曾说过:“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五十岁前的科学进步上的奋斗,这就是‘失败’……”
心灵寄语:
逆境既是缘,也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认识它和对待它。如果对挫折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遇到逆境就会惊慌失措,痛苦绝望;如果有了正确的逆境观,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认识到逆境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并且敢于面临逆境,不灰心,不低头,不后退,坚忍不拔,敢于向逆境挑战,就能把逆境当作[当做]进步的阶石、成功的起点,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得失随缘
佛家讲究的是忍让、避开、耐烦、不理会,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不为世事所扰,豁达地面对人生,洒脱自在,这才是快乐处世的真谛。
唐代丰干禅师出家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他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的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为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上座就让他担任行堂(添饭)的工作。
时间长了,拾得也交了不少僧友,尤其与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穷僧,相交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饭菜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家。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如果世间有人无端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如何待你。”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事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偈语说: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事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