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3400000009

第9章 旧学宗师(8)

熊先生提倡“孤往精神”,正是对于他那个时代痛下针砭。他说:“中国学人有一至不良的习惯。对于学术,根本没有抉择一己所愿学的东西。因之,于其所学,无有甘受世间冷落寂寞而沛然自足不顾天不顾地而埋头苦干的精神于中的生趣。如此,而欲其学术有所创辟,此比孟子所谓缘木求鱼及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殆尤难之又难。吾国学人,总好追逐风气,一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臭之夫,莫名所以。曾无一刹那,风气或变,而逐臭者复如故。……逐臭者,趋时尚,苟图媚世,何堪恬淡?随众势流转,侥幸时名,何堪寂寞?逐臭之心,飘如飞逢,何能专一?自无抉择之习,唯与俗推移,无所自持,何能恒久?故一国之学子,逐臭习深者,其国无学,其民族衰亡徵象已著也。而中国人喜逐臭,而不肯竭其才以实事求是;喜逐臭,而不肯竭其才以分途并进;喜逐臭,而不肯竭其才以人弃我取,此甚可忧。”

熊说,凡有志于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如王船山那般,“船山正为欲宏学而与世绝缘。百余年后,船山精神毕竟灌注人间。”“人谓我孤冷。吾以为人不孤冷到极度,不堪与世谐和。”而如李恕谷“那般虏廷官僚,胡尘名士,结纳虽多,恶足宏此学”。熊氏认为,“恕谷忍不住寂寞”的原因,正是因为骨子里“实伏有驰鹜声气之邪欲而不自觉”。

他曾致信弟子牟宗三,说:“吾无精力多写,汝好自做人。宏斯学者,吾不能无望于汝与唐君毅。”对弟子期望甚切。他还寄语唐君毅说:“又告君毅,评唯物文,故不可多作。而方正学、玉洙、郑所南、船山、亭林、晚村诸先贤民族思想之意,却切要。此一精神树不起,则一切无可谈也。名士习气不破除,民族思想也培不起。名士无真心肝,无真实力量,有何同类之爱,希独立之望乎?此等话说来,必人人皆曰早知之,其实确不知。陶诗有曰:‘摆落悠悠谈。’此语至深哉!今人摇笔弄舌,知见多极,实皆悠悠谈耳。今各上庠名流,有族类沦亡之感否?”一代大儒的学术良知、国族情怀、师道自任,深自流露。

熊先生的这些话,细细想来,亦不啻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付清醒剂。今天真正有志于学的青年,对于这一番告诫,当反诸己,思之再三。

奔走诸校均失落

入川后不久,黄海化学工业社谋办的哲学研究部因经费不足,再加上抗战胜利后,川中已无“大后方”时期的人物之聚集,使熊十力觉得在此难有大作为。1947年春,北大复校后,熊闻讯便重返北大。

此次返京,阔别北大已近10年矣。熊先生原以为可以重过当年自己初到北大时那种平静、淡漠的治学生涯;然而,接踵而至的内战,使北平依然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这年秋季,熊十力经上海返回汉口。南下过冬,也是熊十力的老习惯了。他耐不住北方的严寒,对炉火取暖、皮衣棉服之类又极不适应,因此,冬季一临近,他便南下避寒。

1948年2月,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其昀和哲学系主任谢幼伟出面相邀,请熊十力前去讲学。为了能让熊十力在杭长住,他们还一起出资,在文学院附近辟地筑屋。熊氏携弟子牟宗三一起前往讲学,并将筑居之所命名为“漆园”;又自号“漆园老人”,自比“游于物之初,游于无何有之乡”的“漆园吏”庄子,取庄周避世之意也。他还作《漆园记》以明心志,并自题小诗云:“白首对江山,纵横无限意。丹心临午夜,危微俨若思。”“危微”出自“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观熊氏此时心境,似并无凄切悲凉、颓唐老迈之味,倒有奋起之意。

在杭州,他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马一浮。当年在嘉州,马、熊二人共掌复性书院的教席,虽闹得不无别扭,但一别将近10年,两位大儒早已将不愉快抛却,重又唱和往还。

但他在杭州的好日子并未多久。浙大校长竺可桢觉得熊已老迈,不会有多大作为,倒不如请个年轻的来,因此与之白眼,使熊郁郁不得志。

1948年秋末,熊氏便离别杭州,南下广州,投奔在中山大学执教的弟子黄艮庸。他在《与朱生》的信中说:“今之世局,离各大学无可居,而任何大学都无可语。此苦事也。”对于离别杭州,他倒是想得开,“今兹重游,颇不耐热闷与卑湿,极感疲困,不可支。”熊氏曾说:“余平生于读书外,总有散步山野,望云气、看飞鸟之时机,惟促处都市乃大苦耳,然亦时于庭院中苍茫望天也。”

黄艮庸在番禺化龙乡有一处农场,并建有黄氏观海楼。熊十力来后,就与养女一起住在此处,读书散步,为养女讲讲佛学,也满足了他“望云气、看飞鸟”的愿望,生活极为惬意。

【大师小传】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省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张家湾人,是一个乡村穷教师的儿子。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也遍及全国和海外。《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幼时在家随兄读书。14岁从军。1905年考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在校期间,加入武昌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等反清革命团体。武昌起义后,参加光复黄州活动,被任命为湖北军政府参谋。1917年赴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决意专心从事哲学研究;先后在武昌文华大学、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全国解放后,以“特别邀请人士”身份参加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后定居上海。

黄侃:“三不来”教授

黄侃,湖北蕲春人,近代著名语言学家。弱冠时东游日本,入同盟会。归国后,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东北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北京高等师范,1928年南下任中央大学教授,开设说文、尔雅、诗经、文选、文心雕龙、训诂学、史汉、词选诸课。1935年重阳与友人在南京登高,饮酒过量而死。著有《隽秋华室诗第一集》1卷、《北征集》1卷、《云悲海思庐诗抄》6卷、《云悲海思庐外集》1卷、《丁丁集》1卷、《石桥集》1卷、《游庐山诗》1卷、《寄勤闲室诗抄》1卷、《量守庐诗抄》1卷。生平事迹,见于章炳麟《黄季刚墓志铭》。黄侃在经学、文学、哲学诸方面均有较深造诣,在文字、音韵、训诂各方面蔚成一家言。他在近代学术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产生过巨大影响,与章太炎、刘师培齐名,被称为“国学大师”。

“三不来”教授

黄侃在武昌高师任教时,元配夫人王氏去世,续娶黄绍兰女士。两人虽经山盟海誓而结合,但因小事反目,后来分居。武昌高师学生黄菊英和黄侃的大女儿同级,常到他家来玩,以父师之礼对待黄侃,黄侃对这个女学生也很好。日子一久,竟生爱恋。不数月,二人突然宣布结婚。朋友们都以“人言可畏”劝他,他坦然地说:“这怕什么﹖”婚后不多时,他转到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在九华村自己建了一所房子,题曰“量守庐”,藏书满屋,怡然自乐。他和校方有下雨不来、降雪不来、刮风不来之约,因此人称他为“三不来教授”。

黄侃在中央大学兼课时,同事中的名流颇多,一般都是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有黄包车。黄侃则天天步行,卓而不群。

一日下雨,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钉鞋(即木屐)。黄侃上完课后,天放晴了,就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识黄,见此公土气不说,还携带一包东西,就上前盘间,并要检查纸包。黄侃二话没说,放下纸包就一走了之。系主任见黄几天都不曾来校授课,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则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何故,回去赶快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荒唐!荒唐!是可忍,孰不可忍!校长再三道歉,后又托众多名流去劝说,也无济于事。黄侃从此与中央大学脱离关系。

反对白话文

黄侃曾与胡适同在北大讲学。在一次宴会上,胡适偶尔谈及墨学,滔滔不绝。黄侃骂道:“现在讲墨学的人,都是些混账王八!”胡适赧然。过了一会儿,黄侃又骂道:“便是适之的尊翁,也是混账王八。”胡适大怒。黄侃却大笑道:“且息怒,我在试试你。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今有父,何足以谈论墨学?我不是骂你,不过聊试之耳!”在座的人哗然大笑。

黄侃反对胡适提倡白话文。据说黄侃在北大讲《文心雕龙》,一堂课50分钟,他必先用30分钟痛骂白话文,然后再开始正式讲课。有一次,他在讲课中赞美文言文的高明,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你尽快回来’长达11字。而用文言则仅需‘妻丧速归’4字即可,只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

畅谈学问,不拘一格

黄侃特立独行的性格,还体现在他的教学方法和选拔弟子上。当年杨伯峻在北大求学时,向叔叔杨树达请教如何学到真经。杨树达对他说,要想学到真学问,一定要拜名师。还指名要他拜黄侃。并对他说,要拜黄侃为师,一定要用红纸包上10块大洋作为拜师礼,而且要当面给他叩头。受到新思潮影响的杨伯峻,实在不习惯这种老派做法,显得犹豫不决。叔叔便教训他,过去拜师都这样,只有这样才能表示诚心,否则谁愿意把自己终生苦读学到的真学问教给你?后来杨伯峻照叔叔教的做了,黄侃果然十分高兴,对他说,“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门生了。”

据当时的北大学生冯友兰回忆,黄侃“在堂上讲书,讲到一个要紧的地方,就说,这里有个秘密,专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我还不能讲,你们要我讲,得另外请我吃饭”。

黄侃教学不拘一格,常常利用郊游吃饭、喝酒的机会,畅谈学问,海阔天空,于闲谈中给学生以莫大启发。他讲学也是天马行空,没有章法,讲到哪里算哪里,但又处处都是学问,非一般人能理解。黄侃在北京时,经常陪同他游玩的有孙世扬、曾缄二人,人称“黄门侍郎”。孙世扬曾说:“先生好游,而颇难其侣,惟扬及慎言无役不与,游踪殆遍郊坼,宴谈常至深夜。先生文思骏发,所至必有题咏,间令和作,亦乐为点窜焉。”

弟子程千帆说:“老师不是迂夫子,而是思想活泼、富于生活情趣的人。他喜欢游山玩水,喝酒打牌,吟诗作字;但是有一条,无论怎样玩,他对自己规定,每天应做的功课是要做完的……”

黄侃晚年在金陵大学讲学,常常兴之所至,随意发挥;而且并不是完全从学术角度着眼,常常借古讽今,嬉笑怒骂,批评时政。黄侃是章太炎的得意弟子,经、史、子、集,儒、玄、文、史,所谓义理、考据、词章,无不精通烂熟,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尤其有大成就。他批点的《十三经注疏》、《史记》、《汉书》、《新唐书》、《文选》等,都有许多新发现,连他目空一世的章先师都很服气。他能诗能文,词和骈文都自成一格,他的《〈文心雕龙〉札记》开创了一代古典文论研究之风。

嬉笑怒骂,恃才傲物

从性格上看,黄侃也有他的两重性。一是他对读书、做学问之事相当严谨,遇上真正的高人则虚怀若谷,极有向学之心。比如,在经学上,他又拜与其年龄相仿的北大同事刘师培为师,他认为“齿虽相若,道则既尊”。而另一方面他又恃才傲物,一切都不放在眼里。据说他为人书写碑文,约定5天交稿;但直至最后一天人家来取时,他才吩咐研墨铺纸打格子,然后提笔写来,一气呵成,往往正好将格子填满。若是肚子里没有这些资本,他拿什么去狂傲呢?然而,他的狂傲有时又表现出相当的“孩子气”。比如说,他在北京时,曾借住于朋友也是同门师弟吴承仕的一所房子中,后来不知怎么闹翻了。黄侃在搬出时,还不忘恶作剧一番,一说是他爬到房梁上写了一行大字:“天下第一凶宅”;还有一说是他在墙上写满了带有“鬼”字部首的汉字,让人进来感觉满目皆“鬼”。这后一说听起来,好像更符合他的特性。黄侃是著名的文字学家,《说文》是他烂熟于胸的工具书,所以写起来似乎也更能得心应手些。

黄侃讲课内容丰富,语言幽默,深受学生欢迎。金陵大学慕名请他兼课。一位获得美国博士头衔的农学院院长对此很是不服,便在学校贴出海报,称某日在学校本部礼堂表演“新法阉猪”,与黄侃打擂台争学生。结果该院长把猪肚子剖开,却怎么也找不到卵巢,阉猪变成了杀猪,弄得十分尴尬。黄侃据此吟成一首讽刺词:

“大好时光,莘莘学子结伴来都。佳讯竞传,海报贴出:明朝院长表演阉猪!农家二彘牵其一,捆缚按倒皆除。瞧院长,卷袖操刀,试试功夫。渺渺卵巢知何处?望左边不见,在右边乎?白刃再下,怎奈他一命呜呼!看起来,这博士,不如生屠。”

田炯锦在《北大六年琐记》中回忆:“有一天下午,我们正在上课时,听得隔壁教室门窗有响动,人声鼎沸。下课时看见该教室窗上许多玻璃破碎,寂静无人。据该班一熟识的同学说:‘黄先生讲课时,作比喻说房子要塌了。方毕,拿起书包,向外奔跑。同学们莫明究竟,遂跟着向外跑。拥挤的不能出门,乃向各窗口冲去,致将许多玻璃挤碎。’”

黄侃珍视图书,胜过他物。某日整理书籍,发现《古书丛刊》第二函不见,便环疑是某人所取。便在当天日记中记道:“此儿取书,从不见告,可恨可恨!”并写一贴条,粘于书架之上。其辞曰:“血汗换来,衣食减去。买此陈编,只供蟫蠢。昼夜于斯,妻孥怨怒。不借而偷,理不可恕。”第二天,《古书丛刊》第二函在别的书架上找到了,黄才怒气全消。

最后一课

1935年10月5日,那天天色阴沉。黄侃在教室里讲《诗经》,用非常低沉、几乎是哀伤的声音念《诗经》里有关民生忧患的诗句,没有进一步地解说,学生们的心弦却都被拨动了。念着念着,黄侃话锋一转,又议论起中西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来了。他说木版书有利于批点,便于手拿、躺着阅读,认为西方的精装书是“皮靴硬领”;又谈起了中装的文明和舒适要胜过西装,并当场把布鞋脱下又穿上,说皮鞋就没有这么方便。

下课铃响了,黄侃抱着那个黑色的布包走了。这一天是星期五。第二天是重阳节,他没有出门登高望远,而是独坐书房,写了一首七律。当天,他因饮酒过量,胃血管破裂,2天后去世,终年只有50岁,成为学术史上难以弥补的遗憾。

【大师小传】

黄侃(1886—1935),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原籍湖北蕲春,生于四川成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在北京大学期间,向刘师培学习,尽通春秋左氏学的家法。

陈寅恪:万里独步成绝学

同类推荐
  • 千古一帝李世民

    千古一帝李世民

    少年得志,一生征战南北;中年封王,尽显王者风范;千古第一帝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他,杀兄囚弟,血溅三尺,终成玄武门事变。后人评说,他是明君,励精图治;后人评说,他是暴君,荒淫愚昧。他,被人称为千古第一帝——李世民。
  • 左宗棠究竟多彪悍

    左宗棠究竟多彪悍

    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年步入仕途,被人们誉为“再世诸葛亮”。他究竟有多彪悍?可以在战场上无所畏惧,青年时期怀才不遇,在官场上官运亨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对抗太平天国、收复边疆,他出生于晚清动乱年代,成为了晚清第一重臣
  • 马到功成

    马到功成

    马云、马化腾历经江湖的腥风血雨,才分到了互联网市场的一大杯羹。2008年,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已经高这百亿美元,“二马”笑傲江湖。同是搞互联网,一个“出语不凡”,一个“很粉很年轻”,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才能。
  • 改革大佬王安石

    改革大佬王安石

    历史上,改革人物向来受到争议,而尤以宋朝的王安石为最甚。有人骂他是“民贼”,是“古今第一小人”;有人赞他是“圣人”,是“古今第一完人”。罪恶的阴影与神圣的光环从来没有如此纠结地围绕在同一个人身上,除了王安石。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力图挽救积弊已久的大宋王朝。可是,他试图富国强兵,却招致朝中几乎所有大臣的群起攻击;他想要为民谋利,不料百姓却拿他像猪狗一样谩骂。而且,他不但生前不被看,理解,死后数百年也都背负着骂名,直到近代才有人为其翻案。
  •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洛阳城中已然危机四伏,刘秀将如何死里逃生?初入河北,刘秀随身仅有二十余人马,他将如何应对前方莫测的凶险,最终将河北据为己有,成为他日后称霸天下的第一桶金?
热门推荐
  • 丫头,你就是我的新娘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 穿越之师妹别跑

    穿越之师妹别跑

    自幼丧父,亲人的过世,爱人的背叛,让梁雪复仇后,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投水自尽,神器现身认主,身份变迁却遗失了部分记忆,曾经被爱人伤透的那颗心却铭记感情的伤痕~流世经年,站在世界的高峰,却突然发现爱着自己的那个人,原来一直默默守护在她的身后~
  • 邪少药王

    邪少药王

    纨绔大少?开玩笑,我不是纨绔大少,看清楚本少爷的身份!本少爷是家主,明玉皇朝最大的家族任家之主,硬要说本大少纨绔,请称呼我为纨绔家主。杀你又何妨?皇宫前杀你又怎样?免死玉牌本家主有好几块呢。看纨绔邪少,如何统领家族做一家之主,走上巅峰。邪气的人生,无可匹敌!!
  •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这个孩子长大后叫做——胡适,生前身后都处于盛誉与非议交错中,他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叶君主编的《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便收录了胡适一生中精彩的演讲文稿和时评文章若干篇。《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的这些演讲文稿充分展现了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以及对学术研究、时事政局的观点和态度,可以从中领略大师的风采及了解大师的缜密思维和独到的见解。
  • 豪门阔少的天价小娇妻

    豪门阔少的天价小娇妻

    一段豪门恩怨,一个九岁的女孩,聪明的她为了生存、为了报仇、她掩盖了自己所有的光芒。彻底从一个所有人眼中的天才变成了一个傻子被人遗忘,她的信念是报仇,她活着也是为了报仇。可是命运偏偏让她遇见了他,然后爱上了他,报仇的信念一次次受到冲击,可是他最后却因为误会不相信她要和她姐姐结婚。她忘不了妈妈的死,要为妈妈报仇,他却要她在他和她妈妈当中选一个,最终她选择了他,却在阻止那场婚礼的路上,一场人为的车祸,从此她消失了.....五年后,当所有人都以为她已经死了,另个和她一摸一样的人却出现了,只是她换了名字也失去了过去的记忆......
  • 偷窥无罪(上)

    偷窥无罪(上)

    一个退伍的战士为了替自己姐姐报仇,不惜以整容的代价混进了国强乳业,他凭借职业之利在公司各个部门中暗自调查,随即牵引出一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切拷问道德现实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尽在偷窥无罪!
  • 小兽相公很有爱

    小兽相公很有爱

    小白版简介:受?兽?初见时,她费力的趴在墙头偷窥她未来的丈夫只一眼,她便下了结论——‘受’型谪仙洞房中,他不住的后退湛蓝的双眼中盛满了惶恐,贝齿咬紧了下唇她看到他的睫毛在烛光中蝶翼一般的轻颤这样绝世的男子放在眼前佛祖这可是在考验她的自制力?家宴上,她与他的哥哥琴箫合奏回到座位之后相视而笑却不想,下一刻他便揽过了她的身子对在座的皇室成员说道:“请众位转过头去,非礼勿视!”再下一刻,她便明白了,其实他也可以很‘兽’的!+++++++++++++++++++++++++++++++++++正剧版简介:那年,她穿着一袭华美的衣袍对她轻笑:“言姐姐,真的很谢谢你的挺身而出,否则,要嫁给那个蓝眼睛的人就是我了。”言微茫挑眉笑道:“我也得谢谢你,要不我也嫁不到这个世上最好的男子。”当年的一字一句,言犹在耳可却在这日,她笑得刺眼至极“今日不仅是七皇子纳妾之日,侧妃也诊出了喜脉,言姐姐你可有的忙了。”而后,她的话锋突转:“对了,七皇子可是世上最好的男子,大概不会让言姐姐忙的。”‘世上最好的男子’!这几个字她咬的极重。言微茫咬牙,眼中却还是一片坚定“对,他是世上最好的男子,根本不忍心让我受累。”这个男子太让人心疼,不管别人怎么说,她从始至终都这样坚信他的一切!他们不知道的,她却知道,所以,她能做的只有尽力维护。+++++++++++++++++++++++++++++++++++++++本文一对一,伪小白,结局不悲。【莫言染】43488489【怡橙院】117482192(加群时,敲门砖写“染的读者”)++++++++++++++++++++++++++++++++++++++++++++*****自己的文文*****姊妹篇:又名《禽兽相公伤不起》【《妾乃浮云》】片段:某女蹬鼻子上脸,玩完侍女玩王爷,众目睽睽之下跳上了王爷的身,骑在王爷身上数他的睫毛。心里不断默念:休了我吧,休了我吧,冷家禽兽,冷大爷,我真不想跟你玩儿了。冷家禽兽迈着优雅的步子过来,伸手轻轻一拎,许家小狐狸的爪子就怎么也抓不住身下那个倒霉蛋儿了。只见冷家禽兽作哀痛状,继而深情款款道:“夫人,为夫知道自己一直忙于国事,没有时间顾及你,你才会出此下策引起我的注意,为夫不怪你。”。。。。。。你怪我吧,冷大爷我求你了!
  • 穿越千年之倾君

    穿越千年之倾君

    佛前陈三愿:“一愿身体康健,二愿天伦永在,三愿觅得同心人,岁岁年年常相伴!”她只有这三个愿望,就像一个普通人。本以为这场穿越,自己早已拥有了一切。却不知,原来一切只是命运又给她开的一个玩笑。她发誓不管那个毁掉自己梦想的人是谁,不管他身居何位,她都要报仇,要让他知道什么叫做毁灭!他从小就以夺得皇位为目标,从来不曾改变过,因为他要所有亏待过他的人都付出代价!于是他答应了她的条件:她助他夺得皇位,他为她做一件事。本就只是一场交易,谁也不用太在意,直到他登上皇位,她飘然而去,他才知道,原来......=============================《倾君》是千梦构思中最喜欢的小说,里面的女主带着千梦很多的梦想,千梦很怕写不出自己想要的感觉,也怕读者会不喜欢,压力好大啊!各位给个鼓励撒!大家一起加油吧!注:紫星王朝系列文《冷帝的刁蛮妃》已开,欢迎大家继续光临紫星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