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3400000014

第14章 旧学宗师(13)

“我从来说中国缺乏宗教,中国人淡于宗教。孔子就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拿孔子来说,他注重的是现实人生……有人将儒家称为儒教,这不对。儒家不是宗教。孔子的精神,是全部放在照顾现实生活上的……宗教则不能如此……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总是在现实生活中必恭必敬于眼前。宗教则必恭必敬于‘上帝’。故说中国人淡于宗教,中国人远于宗教。故说中国儒家不同于其他宗教……”

这就是梁先生的风格。他最后说:“中国所有的伟大宗教均为外来的……中国有的就是伦理。‘上帝’一词,古书上有,但不重要;而伦理在中国特别重要。伦理内容的根本精神,是‘互以对方为重’。这与西方的‘个人本位’、‘自我中心’不同……”

梁先生神态从容,侃侃而谈,令在场的人不由屏住呼吸。当时的情景,不禁使人回想起费孝通曾说过的这样一段话:“梁漱溟先生是我一向尊敬的前辈,是当代中国一位卓越的思想家……是一位一生以事思考人类基本问题的学者……他的思想永远是活的,从不僵化……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不唯上、不唯书、不唯经、不唯典?他是最认真求知的人,是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是一个为今后中国文化进行探索的前锋。”

录制了约3小时,拍摄结束后,梁先生与大家一一握手告别,并多次道谢。大家怕他累着,可他坚持要把他们送出门,目送他们离去。后来,录好的带子由费老带到香港,在研讨会上播放,得到热烈反响。可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次讲演竟成了这位蜚声海内外的国学大师的最后一次学术报告。

【大师小传】

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后以其字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其长子梁培宽,次子梁培恕。

梁氏原是元朝宗室梁王帖木儿的后裔,出身于“世代诗礼仁宦”家庭;早年颇受其父梁济(巨川)的影响。青年时代又一度崇信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思想。辛亥革命时期参加同盟会京津支部;曾热衷于社会主义,著有《社会主义粹言》的小册子,宣传废除私有财产制。20岁起潜心于佛学研究;几度自杀未遂,经过几年沉潜反思,重兴追求社会理想的热情,又逐步转向儒学。

1917—1924年,受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师,后升为教授;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阐发其“东方精神文明论”和新儒家思想,在学术界颇有影响。

1924年辞去北大教职,到山东菏泽办高中;又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发表《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大意》、《乡村建设理论》等著作,推行乡村建设运动。1925年任山东省立六中(今菏泽一中)高中部主任。1928年至1929年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今广雅中学)校长;将广雅精神提炼为“务本求实”4个字,并成为延续至今的校训。1931年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战活动,开始卷入政治生活的旋涡中;曾在重庆北碚创办勉仁书院。1939年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0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次年赴香港,创办民盟刊物《光明报》并出任社长。1946年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并代表民盟参与国共两党的和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四川北上,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50年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等职。1955年,由于批评当时的农民政策等,遭到政治批判。以后主要在家从事理论研究,发表《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等著作。80年代后期,以90多岁高龄仍然著文、演讲,继续宣传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梁先生与山东邹平有着不解之缘,在遗嘱中表示要把自己的骨灰安放于邹平。今梁漱溟纪念馆坐落于邹平一中图书实验楼。

钱穆:讲学坚持以史救国

钱穆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4)生于江苏省无锡县荡口镇南延祥乡啸傲泾上七房桥之五世同堂。原名钱思嵘,1902年入小学担任教师时才改名为钱穆,笔名有公沙、忘未学斋主等。

钱穆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儒学大师。尽管他的一生历经抗战国难、流落香江、定居台湾等颠沛流离,但他却凭借对学术的执著与狂热,自成一家之言,最终成为一代学界宗师。

钱穆毕生以发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弘扬国史,坚持以历史救国。尤其是他在抗战流离之际,冒着生命危险著成的《国史大纲》,成为两岸史学的重要经典文献。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任教北大,成一家之言

钱穆自幼天资聪颖,博闻强记,过目不忘。虽然家境贫寒,却仍刻学苦读。1901年入私塾,父亲钱承沛称赞他“前世曾读书来”。1906年,钱承沛因肺病逝世,临终前叮咛他要好好读书。私塾老师期许他能效法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在国学上成大器。

18岁那年,钱穆出任无锡市郊秦家水渠三兼小学校教师,开始发表文章。1918年,24岁的他由商务书局出版第一本著作《论语文解》。

此后,钱穆任教于厦门集美中学、无锡师范学校及苏州中学,讲授国学概论。1920年秋,钱穆转任后宅镇泰伯市立第一初级小学校校长。1928年夏秋之交,他的妻子邹氏、新生婴儿及兄长钱声一先后逝世,钱穆开始挑起全家的重担,长侄钱伟长随他在苏州中学就读高中一年级。1929年,钱穆续娶张一贯,迎养母至苏州,长子钱拙在此时出世。《墨子》、《王守仁》等著作也陆续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0年秋,在学者顾颉刚的极力推荐下,钱穆任北平私立燕京大学国文系讲师,时年36岁。他在《燕京学报》上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一文,辩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误言,平今、古文经学之争,震惊北京学术界。隔年,钱转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师,开设中国上古史、秦汉史等课,讲授史学,终成一家之言。

钱穆个子虽小,但十分自信,两眼炯炯有神。平时虽不苟言笑,说话时却十分风趣、健谈。当时,在北大穿长袍上课的教授极少,陈寅恪却是个坚定的长袍主义者。钱穆对陈寅恪的学问十分佩服,看到陈寅恪穿长袍,他便也效仿改穿长袍,后来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

钱穆不仅长于著述,也长于上课。在北大,钱穆主要讲中国上古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通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等课,每堂课2个小时。钱穆每次都是准点进教室,上堂就讲,没有一句废话,中间也不休息。由于博闻强记,上课时常常旁征博引,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借古讽今,频出新见,很快声名大振,听课的人越来越多。

大约因为在家乡执教太久,钱乡音不改,上课时始终不脱一口无锡腔。开始学生听了很不习惯,但他的课讲得实在精彩,谁也舍不得离开。时间一久,大家也就习惯了,反而觉得“无锡腔”很有味道。

钱穆自己从不觉得无锡话有什么不好,后来50年代在香港新亚学院演讲时,香港学生反映听不太清楚。有人问他要不要提供翻译,意思是译成粤语。他很不高兴地反问道,要译成英语吗,中国人怎么会听不懂中国话呢?

钱穆讲的中国通史,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这门课他先后上了8年之久。中国通史课每周2堂,每堂2小时。多安排在下午1点到3点。虽然这个时间是学生最容易疲倦的时候,但他却能把枯燥的历史课讲得绘声绘色,没有一个学生打盹或走神。除了北大学生,其他高校学生也慕名前来旁听。每一堂将近300人,坐立皆满,以至于学校不得不把小教室换成大教室。有的人一听就是4年。其中有一个姓张的学生,从北大一直听到西南联大,总共听了6年之久。钱穆也被学生评为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有人把他与胡适并提,时称“北胡(适)南钱(穆)”。

北大学术空气自由,学生可任意选听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课程;教授的观点也常常互相矛盾,大家可以自由地展开辩论。钱穆治学非常严谨,他坚持己见,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一次讲上古史时,有人告诉他,主张疑古的北大名教授钱玄同的儿子就在他的班上,让他讲课时注意一点分寸,别引起误会。但他毫不避讳,当众声称“若言疑古,将无可言”。

当年,北大有三个知名的教授,被称为“岁寒三友”。所谓“三友”,就是指钱穆、汤用彤和蒙文通三位先生。钱先生的高明、汤先生的沉潜、蒙先生的汪洋恣肆,都是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当年,燕大发通知多用英文,或许是受到美国文化影响的原因。有一次,钱穆接到一份水电费缴费通知,上面全是英文。当时水电费须按月缴。可是他的英文不好,接到英文通知时感到很气愤,索性不缴。年底时,学校来人问他收到通知没有?他说收到了。来人又问:为何不按月缴费?钱穆愤然回答:吾乃国文教师,不必识英文,何以在中国学校发英文通知?对方一时哑然。

还有一件事也很能见钱穆的性格。胡适对钱一向十分欣赏。有人向他请教先秦诸子的有关问题,胡适便让他们找钱穆,说你们不要找我,钱穆是这方面专家,你们找他。见胡适这样推崇钱穆,大家对钱穆也另眼相看。

一次胡适生病,许多人都争先前去拜访,乘机联络感情,钱穆却偏偏无动于衷。朋友知道后,对钱穆大加责备,认为他太寡情,辜负了胡适对他的一片好意。钱穆不以为然地说,这是两回事,怎能混为一谈?如果他帮助过我,说过我好话,我就去看他,那叫我今后怎么做人?钱穆的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在北大教授中,钱穆除了学问好,人品亦佳,在师生中有口皆碑。他平时不苟言笑,埋头治学,惜时如金,但决不是一个酸夫子,而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也很懂生活的人。他毕生有两大爱好,一是昆曲,一是旅游。

他在常州中学时,受老师的影响爱上昆曲,自谓“余自嗜昆曲,移好评剧,兼好各处地方戏,如河南梆子、苏州滩簧、绍兴戏、凤阳花鼓、大鼓书——兼好”。因为热爱昆曲,由此喜欢上吹箫,终生乐此不疲。长兄好笙与琵琶,他喜欢箫笛。当年在乡教时,兄弟二人课余常常合奏《梅花三弄》,成为早年的一大乐事。

钱穆特别欣赏朱熹的“出则有山水之兴,居则有卜筑之趣”的生活方式,也自觉实践。他读书治学都尽可能选择环境清幽、景色绝佳的地方。初到北大时,一段时间他借住在朋友汤用彤家。汤家位于南池子边,紧靠太庙,四周广布古柏草坪,“景色幽茜”。他在西南联大写《国史大纲》时,居住的宜良县岩泉寺山明水秀,更是人间仙境。其后借读的苏州耦园还读我书楼,三面环水,“有池林之胜,幽静怡神”。晚年栖居的台北外双溪素书楼,依山面溪,是台湾有名的风景胜地。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话用来形容钱穆再合适不过。钱穆治学之余,每到一处,总要遍访名胜,游山玩水。在北大几年,他几乎年年出游,“余在北大凡七年,又曾屡次出游”。几乎遍及山东、山西、江西、河南、湖北等周边地区。即使在西南联大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也照样游兴不减。许多当地人没有去过的地方,他都游到了。在遵义浙大执教时,适逢学生李埏也来任教,于是钱拉着他一起遍游遵义山水。李埏已精疲力竭了,他仍兴致勃勃。李埏原以为老师这样的人一定终日埋头读书,不想他长日出游,大为感叹:“不意先生之好游,乃更为我辈所不及。今日始识先生生活之又一面。”对他的诧异,钱穆自有一番解释:“读书当一意在书,游山水当一意在山水。乘兴所至,心无旁及。……读书游山,用功皆在一心。”这才是钱穆。

抗日战争以后,钱穆历任西南联大、华西大学、中央、齐鲁、武汉等大学教授,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长,依然是讲授上古史、秦汉史、政治制度史等课程。并于1939年云南避难期间,在岩泉寺完成学术代表作——巨著《国史大纲》。

创办香港新亚书院

1949年,大陆时局紧张,大批自由派学者随蒋介石迁往台湾。钱穆虽然没有赴台,却因为左派学者对他的攻讦,被迫离开新中国的土地。后来,他应张其昀之约,与不少知识分子经广州南避香港。

避居香江的钱穆,未能因此避开政治纷扰。毛泽东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点名批判钱穆、胡适和傅斯年为“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所能控制的极少数人”。

身处英国殖民地,自认是流亡知识分子的钱穆,除在徐复观主持的《民主评论》上发表文章外,又与谢幼伟、唐君毅、崔书琴等学者,借用华南中学在九龙伟晴街的课室三间,筹办“亚洲文商夜学院”,招收港、台学生60余人,实现为中国人办教育的理想。

1950年秋,上海商人王岳峰斥资,在九龙深水埔桂林街61—65号购得新楼三楹,供作新校舍。其占地虽不大,也无图书馆,但亚洲文商从此由夜校改为日校,并更名为“新亚书院”,钱穆出任院长。

同类推荐
  • 张居正评传

    张居正评传

    ,以叙述为主,详尽生动的记叙了张居正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事迹;张居正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内阁首辅地位,每章又有不同的小节。并逐步操纵朝政大权,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八章,进行自己的改革的
  •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一路看天不低头、扳道工波尔卡、她从山路上走来、绿色旋风、“大碗茶”泡出的艺术人生、放飞的百灵、“魔”女周薇、艺苑“红灯笼”、并蒂花开别样红、“冤家对头”双胞胎等
  • 现代狂人李敖:当代最能挑战自我的人

    现代狂人李敖:当代最能挑战自我的人

    李敖笑傲台湾五十年,他在大陆及全世界华人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学贯中西,横睨一世,是台湾思想界和文化界最具有争议的人物,曾两度入狱,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李敖无疑是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中值得给予极大重视的一位。他是一位大“狂人”、大才子。他是在鲁迅之后用文字进行斗争最具战斗力的一位学者、作家、战士,在台湾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推进民主和捍卫人权的斗争中,他举起了大刀,冲在前面,所向披靡。他让人们看到文字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他被誉为文化的基督山,社会的罗宾汉。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景笙

    景笙

    一生一世一双人,谈何容易。景笙活了一辈子,两辈子,说来要的只是一份简单的感情。然而,有些事远不是相爱足以的……买一两间宅院,手持书卷卧躺于椅,书香花香,春风拂面,爱人在侧,其实,她的要求一点也不高,不是么?
  • 重在执行

    重在执行

    工作重在执行、难在执行、赢在执行。本书从目标计划、端正态度、言出即行、尽职尽责、服从命令、相互沟通、团队协作、统筹时间、不断学习、用对方法、排除万难等11个方面阐述了快速提高执行力的具体做法,理论联系实际,简明扼要。它能切实帮助企业的员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提高团队和个人的执行力,实现工作的高效运转。
  • 不喝孟婆汤

    不喝孟婆汤

    据说,这世上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奈何桥,奈何桥的另一端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孟婆在那里卖孟婆汤。想要投胎转世的人,都必须走过奈何桥,喝下孟婆汤,这样就可以忘掉今生的一切,转入下一个轮回......
  • 口才的魅力

    口才的魅力

    卡耐基认为,培养自信的最佳方式,就是去做你从来都不敢做的事情,甚至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从而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喜悦。因此,他在每次授课的时候,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每一个人都开口说话。
  •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傻根”“阿炳”“许三多”,谁才是真正的王宝强?一个农村孩子八岁时的梦想,在十六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不是传奇,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少林寺学艺六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北影厂的门口蹲候三年,只为有一个说台词的角色。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工地上搬砖、运沙,挥汗如雨。为了这个梦想,他和所有一样有梦想的年青人一样,离开家乡,走在奋斗、成长的路上。他用十六年,完成了这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他用不抛充不放弃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喧器时代的梦。每个梦想皆能成真。王宝强独家陈述关于命运,关于机缘,关于成长,关于情感,关于亲情的全方位思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高贵皇妃之休书

    高贵皇妃之休书

    “轩辕澈,纵使你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终有一日,我苏瑾会让你明白什么叫做痛不欲生,就算扭转乾坤,终不得所爱!”熊熊烈火中她重生,站在最高点,望着那冲天的黑烟,她葬身在那里,从今天开始再无苏瑾!山峰顶端,她持剑而舞,剑光四溢,只为一击,一击毙命!四海奔波,谁才是真正比肩而立,相守一生的男子?兔子在此声明,诚邀各位列座,兔子请客,凡是带着收藏、投票、留言入座的,兔子为各位特别奉上胡萝卜一根,美容养颜,耶!推荐兔子新文——风尘枭后强烈推荐好友文文,超好看的哦水云行—《我的王妃太有肉》鈅月—《狂妃食夫》梧桐小丫—《缠宠》兔子简介有待完善,大家多多提意见哦!
  • 改嫁皇后

    改嫁皇后

    本文半价。本文不止言情,政治、阴谋一大堆,慎入!陌离的文,不是纯言情,《倾战天下》尤多政治,陌离只想呈献陌离心中的战乱天下。不喜者慎入。届时若再有人提及此问题,请恕陌离不再回答!前世的她是一名优秀的情妇,一个成功的商人却没有朋友,没有爱情。今世的她是一缕异世幽魂,任是无情也动人看她如何收获人情,如何斩获爱情。邪魅多金如他,是这个世上唯一知道她来历的人,两人惺惺相惜,奈何中间隔了一个叫微音的女子。温婉、贤惠如她,让他们如何忍心去伤害?妖娆多情如他,愿为她放弃整个花园。奈何她有前世的心防,他亦有家庭的重任,教他们如何轻易放下?温文尔雅如他,爱她、护她,却是别有内情,当层层真相被剥开,教她情何以堪?冷漠无情如他,强大到让她不得不步步为营。心灵失守是否敌得过家破人亡?她又该何去何从?范以安属凌君涵风格,陌离不用怎么改简介,嘿嘿,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敬请关注《改嫁皇后》下部陌离QQ:40641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