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生就是无数道选择题,成功的人只是运筹帷幄选对了而已。选择题越多,就证明你飞升的越快,李勣在这一时期就遇到好多选择题,他每做对一道,就有人把鲜花和掌声送给他。
时势造的,不仅是英雄,还有狗熊
宇文化及在那个时代是典型的狗熊成名。
公元618年,杨广在扬州的小日子依旧是有滋有味。但危机已经来临。亲军侍卫长(武贲郎将)司马德戡和大臣元礼以及裴虔通等人正在谋划大事。三人自几年前跟随隋炀帝从中原来到江都,就从来没有开心过。他们是北方人,不习惯南方的气候和生活环境,一直想回中原。可隋炀帝给他们的信息却是,要老死在江南。三人为什么要造反,还有正义的原因在里面。用司马德戡的话说,皇帝上台后就没有干什么好事,修大运河,造大船,北到突厥炫耀兵力,东征高丽三次,花了很多钱,却什么都没有得到。到现在,中原大乱,居然跑到江南这个地方当鸵鸟。这样的领导,和一坨屎没有区别。
杨广在李勣参加瓦岗军的那一年来到扬州,真就当起了鸵鸟。他对他的女人们说,人生在世屈指一算没有多少年,就应该好好享受,否则,不是白来人世一回吗?当有人告诉他,宫外正有人密谋造反的时候,他大怒,将来人拖出去杀掉了。所以当司马德戡和大臣元礼以及裴虔通的阴谋已经尽人皆知的时候,隋炀帝在宫里居然一无所知。
不过,他似乎又什么都知道。他为自己备下了毒酒,整日里胆战心惊。杨广对自己未来的命运恐惧不已,就连睡觉都常常惊醒,身边要有人安抚才能勉强入睡。他指着自己备下的毒酒对众妃嫔说:“如果有人进宫造反,你们就先把这些毒酒喝了,朕定尾随其后,跟你们共赴黄泉。”
有一次,宫殿里着了火,他惊恐万分,以为有人造反,就急忙躲进草丛中,直到大火熄灭才战战兢兢地出来。后来他对着镜子像是很欣赏地赞叹道:“好头颅,谁来取?”
公元618年阴历三月份的一天,密谋者在黎明带领军队冲进了杨广的宫殿,杨广被吵闹声惊起,招来守卫问,怎么回事?守卫回答:有人谋反。杨广大惊:谁?守卫告诉了他。杨广很吃惊:“我之前怎么不知道?”守卫回答:“我们早知道。”他真想抽这个人一嘴巴,“那你怎么不早说?”回答:“若是早说,我现在还能站在你面前吗?”杨广感叹一回,乱兵已经杀到了门口,他立即换掉龙袍,藏了起来。
但是,宫殿到处都是乱军,他根本藏不住。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他被活捉。
不久后,他被带到乱军中间,乱军首领宣布了他的罪状,然后宣布对他执行死刑——勒死。杨广很不平,“我是皇帝,皇帝就该有皇帝的死法,给我一杯毒酒。”
乱军没有答应他,用绳子把他活活勒死。
宇文化及正式登场。宇文化及靠着老爹宇文述得到高位,却没有处高位的美德和智慧。叛乱者们在这关键时刻能想到他,是因为这小子出身不错,而且当时在军界很有名头。于是,狗屎运兜头罩在他头上。
历史大风暴所过之处,只有英雄豪杰才能乘风破浪,但也有一些无能的人阴差阳错,被风浪推到高处,宇文化及就是这样的人。
宇文化及有军队10万人,这10万人是当初杨广在中原特招的一批精锐,名为骁果。李勣在黎阳的军队算上后厨,都不及宇文化及的零头,想要硬拼,是自寻死路。况且,李勣从来就不会硬拼。他一方面给李密送信,报告情况。一方面在战前会议上提出自己的作战思想:放弃黎阳城,退守黎阳仓。
这是一个让平庸的人无法理解的战略,黎阳是战略要冲,南接江淮,西连李密的军事基地巩洛,北通幽州,是瓦岗军东、北境的大门,如果放弃,那瓦岗政权就失去了东北屏障,隋军从南来,就可沿黄河长驱西进,瓦岗的末日指日可待。
李勣给出了解释:宇文化及那老鬼领着那么多吃货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所带粮食很快就会消耗殆尽。黎阳的确是战略要地,可不能当饭吃。他肯定要寻找粮食,附近只有黎阳仓里有粮食,他必然会进攻黎阳仓。我们只要固守黎阳仓,等待李密援军,宇文化及那老鬼肯定会被我们折腾死。
不出李勣所料,宇文化及渡过黄河,不废一兵一卒占领黎阳城后,很快就分兵围攻黎阳仓。
黎阳仓是隋朝四大国家粮库(洛口仓、回洛仓、常平仓)之一,杨广上台的第二年所建,三千个窖,每窖可储粮八千石,周围筑有仓城,便于据守。李勣是个谨慎的人,为了保证黎阳仓不失,又把永济渠的水引到事先挖好的仓城周围深沟里,宇文化及到的时候,发现这简直就是一固若金汤的据点。
守城最怕的是没有外援,李勣早就通知李密在外围作战。李密注意到黎阳仓的重要性,亲自率领2万人马前来,安营扎寨,但从不和宇文化及正面交战。而当宇文化及一攻击李勣,李密就率领精锐骑兵在他背后捣乱。这种战术让宇文化及生不如死。
不过,无论是李勣还是李密在短时间内想要使宇文化及被气死或是逼迫宇文化及提前撤兵,实在是痴心妄想。宇文化及的粮食供应虽然已呈疲态,但瓦岗军方面也是危机重重。李密当初围困洛阳,现在又分兵来跟宇文化及较量,这是两线作战,乃兵家大忌。李勣向来都喜欢采用平衡策略来解决问题,于是提出,完全可以和其中一方合作,干掉另一方。宇文化及在黎阳仓吃了那么多亏,而且心胸狭窄,有仇必报,肯定不能是合作对象。洛阳方面,才有这样的可能。
最好看的合作
反政府武装与合法政府合作,对抗另外一个合法政府,只有隋朝末年才会发生。
洛阳方面的权臣王世充和段达在杨广死后,拥立杨广的孙子杨侗为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杨侗聪慧过人,杨广当年去扬州时,留他在洛阳负责洛阳事务。王世充是个野心家,拥戴杨侗,只不过是时机未成熟的权宜之计。扬州方面的宇文化及拥戴的是杨广的侄子杨浩。宇文化及北上,口号是消灭反政府武装,实际上是想干掉洛阳的杨侗和此前不久在长安被李渊立的隋恭帝杨侑,亲自做皇帝。
洛阳方面得知宇文化及的企图后,一位辅臣元文都提议联合李密来抗拒宇文化及。这一提议得到了杨侗的认可,很快,两方使者不绝于路。
洛阳方面给出的条件是,李密对皇泰主称臣;李密被封为三军总司令、野战军总司令、魏公;干掉宇文化及后,进洛阳辅政。
李勣提醒李密,这种合作关系千万不能当真。敌人是亡我之心不死。他们是在利用我们,我们自然也可以利用他们。
李密告诉李勣,大家既然合作,就要真诚。况且,咱们打家劫舍,占山为王,杀人放火,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受到合法政府的承认吗。
不过,这个时候,还轮不到李密与李勣想什么,他们开始与宇文化及决战,而洛阳方面保证,可以出兵相帮,即使不出兵相帮,也会当啦啦队。
宇文化及不得不与李密做生死一战,他的粮食已经吃完,即使他本人,每天也只是一菜一汤。决战战场被选在童山,就是李勣镇守的黎阳仓与李密的大本营之间。经过10个小时的决战,宇文化及败北,李密勉强获得胜利,元气大伤。
按当初的约定,皇泰主应该兑现对李密的承诺。李密也等着这一美好时刻的到来,但可惜的是,王世充惊醒了李密的美梦。
王世充是个不错的人才,曾跟随杨广多年,很得杨广的信任。当初李密夺取了洛口仓后,杨广在江都派他来干掉李密,可惜被李密打残,狼狈逃到洛阳。因为有杨广这块金字招牌,他很快在洛阳城里得到杨侗的重视,杨广死后,他又拥护杨侗为帝,成为洛阳城中的实力派。
皇泰主跟李密合作时,王世充就不同意。这可能因为李密那次把他搞的很狼狈。所以当李密取胜,准备进洛阳时,王世充发动兵变,把当初提议与李密合作的大臣全部杀掉,胁迫了皇泰主。
李密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怒。好不容易有个国可以投,现在又被你王世充搞没了,不杀你,老子就是有家难回,有国难奔。
王世充在洛阳城中却是另外的想法。老子一生的一半时间都在战场上渡过,好不容易在洛阳城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你李密又来凑热闹,你不让我舒服,我岂能让你爽?你没有国可以投不要紧,老子我帮你把地狱之门打开!
如何把李密送进地狱,王世充的战略思想是:倾巢出动,给李密致命一击。李密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会议上有人提出,王世充老巢空虚,分兵把守要道,阻止他们东进。可以派精锐部队绕路逼进东都。王世充肯定回军相救,我们则按兵不动;如果他再来进攻,我们就再逼进东都。这叫以逸待劳逗笨猪。
李密也认为,王世充这次脸红脖子粗而来,肯定不能与他正面交锋。可是,李密手下的几员骁将单雄信、程咬金、秦叔宝等人强烈要求跟王世充来个硬碰硬。
李密反复琢磨了很久,同意了这些热血将军的提议。这件事很古怪,李密向来都是刚毅独断之人,此时居然鬼迷心窍听从了几个武夫的话。
王世充听说李密要跟自己硬碰硬,开始时有些吃惊。他当初毕竟被李密打的狼奔豕突,一见到李密的帅旗,嘴唇发紫,心脏加速。可双方一交手,王世充明白了,瓦岗军此时的战斗力远不如前。夜晚时,王世充又派了几队特种兵预先埋伏在战场隐密处。第二天再战时,王世充的特种兵在乱军之中突然杀入,其中一人手里拎着一个脑袋,大喊:“李密头颅在此!”瓦岗军人心如沉地狱,一时大溃败。
李密领着残兵准备退守洛口,但洛口的守将早已经投降了王世充。李密此时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去李勣守卫的黎阳。
不过有人提醒李密,李勣这小子不显山不露水的,肚子里想什么,只有天知道。当初你干掉翟让时,也给了他一刀,后来他去黎阳,你和他都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去投奔他,惊险大大地有。
李密的心立即凉了半截,曾当他唉声叹气时,有人给他指了一条路:去投靠在长安城的唐帝李渊。李渊和您是同姓同宗,若去投奔他,定会受到重用。况且咱们对他有恩啊。
李密不知道有什么恩。
这人就穿凿附会说,咱们在中原与洛阳干架,他才能入主长安,他应该感谢我们啊。
李密不相信李渊会认可这种恩情,但到了这一步,他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
这也就意味着李密的政治生命完结了。
人生就是一道选择题
李密为什么这么轻易就放弃当皇帝的梦想而投靠李渊。当时,他不去找李勣,还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据守河阳,河阳的南面是天然屏障,北面是太行山,东面是黎羊,西面有王屋山。这样一个地方无论如何都是易守难攻的。然而,他的手下警告他,河阳与洛阳只有一河之隔,咱们已经打了好几个月的仗,士兵得不到休息,万一在河阳做停留,王世充趁机打过来,肯定会被连窝端。李密最终选择了投靠李渊,这是很无奈的选择。
现在,李勣也面临着选择。
李勣当时控制着东到大海、南至长江、西至河南临汝、北至河南安阳的一大片领土,拥有一支善战的军队和一个大粮仓,当时的实力评估,他李勣肯定进前五。
他当时有三个选择。一,竖起瓦岗军的大旗,李密革命尚未成功,我来帮你努力;二,投靠洛阳王世充;三,投靠长安的李渊。
自己做老板当然好,不过李勣明白,黎阳这个鬼地方无险可守,而且,他的理想不是单干,只是想找个福利待遇特别好的地方给人家打工。自己单干风险太大,劳心劳力,搞不好还要倾家荡产。
王世充那厮,李勣很快就给与了否定。这人用阶级论来讲就是代表了腐朽的隋王朝,给这种人打工,就是主动向火坑里跳。况且,王世充这人的眼界不够,尤其是让人震惊的是,老王喜欢开会,而且开起来就没完没了。向来是把一句话掰成十半说,搞得参加会议的人苦不堪言。
李渊这老头就有点意思了。首先是,这西北老汉命好,李密在洛阳跟隋军主力热火朝天的干架时,他从太原一路南下,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进了长安城。人家占那地方可是险要之地,而且又占有河东、河南部分地区,如今已经东扩至洛阳的西境,发展迅猛,如同出笼的老虎。
李勣觉得,李渊是个潜力股,绝对值得持有。
如果按一般人的思路,直接领着兵带着粮食去长安城找李渊就万事大吉。可李勣认为,就是去投奔,也有选择。一、慕名而去,主动归顺;二、无路可走,被动归顺;三、对方来请。
李勣当然不会穷途末路时去归顺,李密就是个榜样。到了长安城后,李渊把他的军队一解体,给了他一个闲职,搞的李密极为郁闷。如果主动去投奔,对方肯定会高兴,弄个高级职务是必然的。但是,主动投奔不如人家来请。
李勣对别人来请,如此有信心,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实力的认识。李渊真就有这样的认识,他冷眼旁观,发现李勣既不单干,也不投降王世充,心里就有了底。英雄所思所想大致相同。但李渊还是不敢认定李勣这小子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他找到魏征。魏征做过道士,当年在翟让手下干过,李密干掉翟让后,他又为李密出谋划策,李密投唐,魏征赶紧转向侍奉李渊。李渊叫来魏征,说,小魏啊,你和李勣同事多年,你了解这小子吗?
魏征不太了解李勣,但他知道李勣这小子深不可测,善使平衡战略。他对李渊说,我可以去试试他。李渊鼓掌叫好,魏征就来了黎阳。
人生还是道选择题
李勣对魏征的到来,心知肚明。魏征也是个老油条,居然不劝李勣归顺李渊,两人连喝几天酒,大醉三天。魏征要走,李勣挽留。魏征就留下一封信,这封信是隋末割据的报告书。
自隋末乱离,群雄竞逐,跨州连郡,不可胜数。魏公起自叛徒,奋臂大呼,四方响应,万里风驰,云合雾聚,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将半天下,破世充于洛口,摧化及于黎山。方欲西蹈咸阳,北凌玄阙,扬旌瀚海,饮马渭川,翻以百胜之威,败于奔亡之虏。固知神器之重,自有所归,不可以力争。是以魏公思皇天之乃睠,入函谷而不疑。公生于扰攘之时,感知己之遇。根本已拔,确乎不动,鸠合遗散,据守一隅。世充以乘胜余勇,息其东略;建德因侮亡之势,不敢南谋。公之英声,足以振于今古。然谁无善始,终之虑难。去就之机,安危大节。若策名得地,则九族廕其余辉;委质非人,则一身不能自保。殷鉴不远,公所闻见。孟贲犹豫,童子先之,知几其神,不俟终日。今公处必争之地,乘宜速之机,更事迟疑,坐观成败,恐凶狡之辈,先人生心,则公之事去矣。
因为这封信是专门写给李勣看的,所以里面自然有对李勣的建议。魏征首先说,李密那小子狂吗,风光的时候几十万小弟,天下让他占了一半,结果怎样?完蛋了。这说明,天运不在他那里。天运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肯定不在你李勣这里。
虽然不在你李勣这里,但你小子的确是个人才,你看你占据黎阳,洛阳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窦建德都不敢来找茬。但是你要慎重,这样一个地方,说不好听点,如果不找个好靠山,说不上哪天一起床,敌人就在你床头举着刀给你剃胡子。
所以呢,你不要再犹豫,也别看热闹了,赶紧选择。
李勣明白,魏征虽然没有指明要他归顺李渊,但信背后的意思已很明显。不过,李勣归顺,也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