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阻止吴佩孚的部队南下,否则后果不可设想!”刘成禺把情况介绍清楚之后,没有逗留多久,赶快启程去了北京,设法通过北京政府疏通斡旋。而杨度和薛大可则于次日清晨来到保定,直奔曹锟督府衙门,找到了旧友夏寿田。知道二人来意后,夏寿田颇为踌躇了一番,终于毅然决定倾力相助。
当时直系军阀的头头是曹锟,吴佩孚是仅次于曹锟的第二号人物。曹锟十分看重吴佩孚,但吴佩孚仗着自己是秀才出身,颇有几分不把曹锟当回事,至于曹锟所器重的部下三师师长王承斌和参谋长熊秉琦,当然就更看不上眼。三人商议了一番,决定就从直系军阀的这一内部矛盾入手解决问题。
计议已定,就由夏寿田向曹锟报告杨度来访的消息。杨度当年是袁世凯的得力干将,而曹锟生平最佩服的就是袁世凯,所以杨、薛二人受到了曹锟的盛情接待,曹的得力干将王承斌和熊秉琦也同为座上之宾。杨度鼓动三寸不烂之舌,一会儿把曹锟比作袁世凯,一会把曹锟比作曹操,把曹锟乐得晕头转向。酒酣耳热之际,杨度渐渐转入正题,仿佛不经意的样子提到了陈炯明。曹锟随着表示正打算与陈合力消灭孙中山的北伐军,随口就问杨度对此事有什么高见。
杨度一听,正中下怀,赶紧答道:“大帅请听我一言。大帅想出兵南下,若能消灭北伐军,当然是一大奇功,只是其中如果另生他变,后果如何恐怕难以预料。”
曹锟好奇地瞪大了眼:“此话怎讲?”
杨度循循善诱:“方今天下,南有孙中山,北有段祺瑞张作霖,大帅虽然把持着北京政府,一旁虎视眈眈的人可多着呢,大帅恐怕没有一日不战战兢兢如临深履薄吧?依我的看法,孙中山本不足虑,何况现在又闹出陈炯明的事情?要小心的是北方的段祺瑞、张作霖。如果大帅贸然出兵南下攻打孙中山,如果段、张趁虚而入,大帅有把握挡得住他们么?”
曹锟的眉头微微皱起。
杨度趁热打铁:“况且,我素来听说大帅您以仁义治军,这一点袁慰亭袁大人在时就曾极力赞赏。如今陈炯明以下犯上,以怨报德,大帅您还出兵支持,那岂不是公开鼓励此等无耻兽行了?如此,大人今后如何约束部下,如何确保他们不效法陈炯明对大帅恩将仇报?更何况……”话说到一半,杨度忽然住了口。
曹锟正在频频点头,这时不由一愣,急忙催促道:“怎么停下了?往下说往下说!”
“说错话得罪了人,我可担当不起!”杨度知道曹锟已经上了套,不怕他跑了,干脆再吊一吊他的胃口。
“但说无妨。这里都是自己人,有事我担着。今天这里讲到的事情,谁都不许说出去!”曹锟给杨度吃了一颗定心丸。
杨度做足欲说还休的姿态,缓缓说了下去:“更何况,玉帅(吴佩孚字子玉,人称玉帅)如今拥兵洛阳,请日本人训练新军,军事政治力量都在不断增强,其在军中的威望,亦不在大帅之下。洛阳以南,知有玉帅而不知有大帅者,窃以为恐怕不在少数。此次南方内乱,玉帅趁机南下,他日南方平定,玉帅如果甘心臣服大帅,当然是天大的好事,但如果玉帅别有所图,效法陈炯明拥兵自重,后果如何,可想而知!大帅是个明白人,此中利害,也不必我赘言……”
杨度越往下说,曹锟脸上的神情就越发凝重了。良久,曹锟都没有说一句话。
王承斌和熊秉琦平日里早就看不惯吴佩孚飞扬跋扈的劲头,这时眼见曹锟神色如此,赶紧各自表态,声明自己一定反对吴佩孚出兵南下。曹锟听了,眉头这才渐渐舒开。
杨度知道自己这趟算是没白来,形势既定,就把话题引到别处去了。
在第二天举行的秘密军事会议上,曹锟、王承斌、熊秉琦三人果然极力反对吴佩孚出兵支援陈炯明。吴佩孚虽然惊怪恼怒,却也无法可想。而陈炯明失去吴佩孚的支援,孤军作战,没多久就被北伐军击败了。
由于杨度巧妙斡旋,北伐军这才有惊无险地渡过了内乱的难关。对此,孙中山自然感念于心。8月,孙中山赴上海,邀请杨度到上海相见,孙中山一番感谢之后,杨度对自己过去的政治生涯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检讨,他对自己曾经虔诚信奉过的君主立宪制产生了怀疑,并表示愿意跟随孙中山加入革命者的行列。孙中山顺势邀请杨度加入国民党,他有意给杨度安排一个重要职务,但同时又希望杨度发表一个公开声明检讨过去的政治错误,以便使党内的人心服口服。可是这时候,杨度的自尊心却忽然作怪,结果就没有答应。
孙中山不便勉强,杨度入党的事只好缓行。
1924年10月的一天,刘成禺突然来到杨度家里,对杨度说,孙中山要在南方政府中给杨度安排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孙中山不久就会来京,与杨度具体商谈此事。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不日即从广州启程,取道上海,迂回至日本长崎、神户,12月4日抵达天津,沿途四处发表演说,宣传革命主张。此时孙中山年事已高,由于不堪旅途劳顿,加上沿路事务繁多,抵津当晚即因肝病发作卧床不起。18日,孙中山在病床上得知段祺瑞为了一己私利,竟然承认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气之下,病情愈加恶化。31日,孙中山强撑病体进入北京,受到京城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孙中山仍然忧心国事,日理万机,全不为个人健康着想,终于在次年3月12日因肝癌去世,享年59岁。
听到孙中山逝世的消息,杨度不禁痛哭失声。一代革命先驱就这样离去了,而中国革命的道路,又在哪里,通向何处?孙中山说要给杨度安排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究竟是什么职位?可怜杨度这一生,竟然一次好运气也不曾撞上过!命运的喜怒无常和变幻无端竟然每次都以同一种方式折磨这个可怜人。如果孙中山不是恰在此时辞世,展现在杨度眼前的是不是就会是一道别样的风景,一条迥异于往常的路径?以杨度早年的独特经历,孙中山在世之时尚且不能令国民党内没有芥蒂地加以接受,孙中山既死,杨度要想在国民党内再有一番作为,也就再无可能。
在光明中飞升
杨度因为不同意孙中山要他写政治检讨的要求,没能加入国民党,但那时国共两党正在进行第一次友好合作,孙中山顺道就向杨度介绍给了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李大钊。杨度早闻李大钊之名,未见其人,心中也颇为思慕,听说李大钊与自己的同乡兼密友章士钊相熟,就没有麻烦孙中山,而是直接跑到章士钊家里,让章士钊把李大钊约了出来。
杨度向李大钊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对中国前途的迷惘和担忧:旧有的封建制度已经在极度腐朽没落中遭到毁灭,他所信奉的宪政又屡次三番地行不通,而共和制度施行以来,国内局势也未见多少起色,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何在?
李大钊指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革命虽然成就斐然,但却忽视了极其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唤起民众、发动民众,让广大民众亲身参与到革命实践中来,建立起一支人民的军队,让人民自己解放自己,推翻旧社会,走向新生活。当然,社会上层工作也必不可少,军阀政府那里也必须有人,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快更稳更远。
由于李大钊临时有要事需要办理,这一次的谈话并没有持续很久,但李大钊的思想已经在杨度心里激起了别样的火花。在李大钊的引导下,杨度开始阅读《向导》、《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他像一个在暗夜里摸爬滚打了许久的行路者,在漫长的期盼之后,终于看到了一颗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的星辰,万水千山的辛苦跋涉顿时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