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8300000019

第19章 致诸弟(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四月初三日发第五号家信,厥后折差久不来,是以月余无家书。五月十二折弁来,接到家中四号信,乃四月一日所发者,具悉一切。植弟大愈,此最可喜。

京寓一切平安。癣疾又大愈,比去年六月更无形迹。去年六月之愈,已为五年来所未有,今又过之,或者从此日退,不复能为恶矣。皮毛之疾,究不甚足虑,久而弥可信也。

四月十四日考差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经文题“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赋得“濂溪乐处”,得“焉”字。

二十六日余又进一谏疏,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其言颇过激切,而圣量如海,尚能容纳,岂汉唐以下之英主所可及哉?余之意,盖以受恩深重,官至二品,不为不尊;堂上则诰封三代,儿子则荫任六品,不为不荣。若于此时再不尽忠直言,更待何时乃可建言?而皇上圣德之美,出于天亶自然,满廷臣工遂不敢以片言逆耳。将来恐一念骄矜,遂至恶直而好谀,则此日臣工不得辞其咎。是以趁此元年新政,即将此骄矜之机关说破,使圣心日就兢业而绝自是之萌,此余区区之本意也。现在人才不振,皆谨小而忽于大,人人皆习脂韦唯阿之风,欲以此疏稍挽风气,冀在廷皆趋于骨鲠,而遇事不敢退缩,此余区区之余意也。

折子初上之时,余意恐犯不测之威,业将得失祸福置之度外矣。不意圣慈含容,曲赐矜全。自是以后,余益当尽忠报国,不得复顾身家之私。然此后折奏虽多,亦断无有似此折之激直者。此折尚蒙优容,则以后奏折,必不致或触圣怒可知。诸弟可将吾意细告堂上大人,毋以余奏折不慎,或以戆直干天威为虑也。

父亲每次家书,皆教我尽忠图报,不必系念家事。余敬体吾父之教训,是以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计此后但略寄数百金偿家中旧债,即一心以国事为主,一切升官得差之念,毫不挂于意中。故昨五月初七大京堂考差,余即未往赴考。侍郎之得差不得差,原不关乎与考不与考。上年己酉科,侍郎考差而得者三人:瑞常、花沙纳、张芾是也。未考而得者亦三人:灵桂、福济、王广荫是也。今年侍郎考差者五人,不考者三人。是日题“以义制事以礼制心论”,诗题“楼观沧海日”,得“涛”字。五月初一放云贵差,十二放两广、福建三省,名见京报内,兹不另录。袁漱六考差颇为得意,诗亦工妥,应可一得,以救积困。

朱石翘明府初政甚好,自是我邑之福,余下次当写信与之。霞仙得县首,亦见其犹能拔取真士。刘继振既系水口近邻,又送钱至我家求请封典,义不可辞,但渠三十年四月选授训导,已在正月二十六恩诏之后,不知尚可办否,当再向吏部查明。如不可办,则当俟明年四月升祔恩诏,乃可呈请;若并升祔之时,推恩不能及于外官,则当以钱退还。家中须于近日详告刘家,言目前不克呈请,须待明年六月乃有的信耳。

澄弟河南、汉口之信皆已接到,行路之难,乃至于此。自汉口以后,想一路载福星矣。刘午峰、张星垣、陈谷堂之银,皆可收,刘、陈尤宜受之,不受反似拘泥。然交际之道,与其失之滥,不若失之隘。吾弟能如此,乃吾之所欣慰者也。西垣四月二十九到京,住余宅内,大约八月可出都。

此次所寄折底,如欧阳家、汪家及诸亲族,不妨钞送共阅。见余忝窃高位,亦欲忠直图报,不敢唯阿取容,惧其玷辱宗族,辜负期望也。余不一一。兄国藩手草。

评点:直言上疏

自咸丰皇帝登基(道光三十年二月)至咸丰二年六月出京,两年多时间里,曾氏上了十四道奏折,其中谢折三道、例行公事五道、保折一道、进言奏疏五道。进言疏五道分别为:《应诏陈言疏》《议汰兵疏》《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备陈民间疾苦疏》《平银价疏》。

奏疏,是大臣与皇帝沟通的最主要的渠道。奏疏的内容五花八门,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为禀报分内的工作,二为建言。建言折最见一个大臣的本色。或出于明哲保身,或因懒惰乏才,许多大臣虽身处高位,肩负重责,一年到头很少甚至根本不建言,实在推脱不了,则不痛不痒地应付一下。乾、嘉、道三朝元老大学士曹振镛有句名言:“多磕头,少说话。”这六个字,的确是宦海戏水者的防身秘诀。

然而,曾氏却不是这样的人。

咸丰即位时年方二十,正在血气方刚的时候。鉴于道光晚年朝政疲沓、国力衰弱的状况,他颇有一番振衰起敝的志向,登极之初便诏令内外臣工对国事多发表意见,以便择善而从,重振朝纲。做了十多年京官的曾氏一向关注国计民生,早就藏了一肚子话,借着这个机会,一年内,他连上了上面所列的五道建言疏。

在《应诏陈言疏》里,他着重谈的是人才之事,提出教育人才的三个主要方面:转移之道,培养之方,考察之法。

所谓“转移”,即皇上以身作则,臣工群相仿效,造成一股巨大力量,以便扭转世风。至于培养之道,曾氏提出了四条途径,即教诲、甄别、保举、超擢。考察之法,即应改变现在的京官仅凭召见及三年一次的京察、外官司道仅凭督抚考语的成习,建议加强监督,常年考核,鼓励人人建言,相互质证。

这道奏疏对时局的批评尖锐而准确,如:“以臣观之,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十余年间,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一时之风气,有不解其所以然者。”这些话因切中时弊而痛快淋漓,很快便在朝野上下、京师内外不胫而走。至于“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将来一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这句话,不幸很快便得到了验证。对付太平军的人才,政府体制中果然没有几个,成千上万的乱世之才,还得靠这位侍郎从体制外去发现培养。

关于《议汰兵疏》,前信评点中已说过。至于《备陈民间疾苦疏》,则是向这位养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年轻皇帝,叙说了民间三大疾苦:一、银价太昂,钱粮难纳。二、盗贼太众,良民难安。三、冤狱太多,民气难伸。在“冤狱”一节中,曾氏沉痛地写道:“臣自署理刑部以来,见京控、上控之件,奏结者数十案,咨结者数百案,惟河南知府黄庆安一案、密云防御阿祥一案,皆审系原告得失,水落石出,此外各件大率皆坐原告以虚诬之罪,而被告者反得脱然无事。”“臣考定例所载,民人京控,有提取该省案卷来京核对者,有交督抚审办者,有钦差大臣前往者。近来概交督抚审办,督抚发委首府,从无亲提之事;首府为同寅弥缝,不问事之轻重,一概磨折恫喝,必使原告认诬而已。风气所趋,各省皆然。一家久讼,十家破产,一人沉冤,百人含痛,往往有纤小之案,累年不结,颠倒黑白,老死囹圄,令人闻之发指者。”司法上的黑暗腐败,对人心的动摇最为重大。看了这段话,便可知江南百姓为何背弃朝廷影从太平军了。

在《平银价疏》中,曾氏针对当时银贵钱贱之现状,提出几条纠正的措施。用今天的话来说,颇类似于对规范货币体制一事献策。

五疏中最为大胆也最为冒风险的便是此信中所提到的《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

曾氏针对这个年轻皇帝三种所谓的“美德”,毫不客气地指出其背后可能出现的流弊。一为“谨慎”,将有可能导致琐碎。在指出近日几处失误实例后,曾氏劝皇上宜效法汉高祖、唐太宗,“豁达远观,罔苛细节”。一为“好古”,将有可能导致徒尚文饰。曾氏列举了咸丰帝的几桩徒尚文饰的事例,尤其有一件事,想必皇上读来心中甚为不快。现照录如下:“前者,臣工奏请刊布《御制诗文集》,业蒙允许。臣考高祖文集刊布之年,圣寿已二十有六;列圣文集刊布之年,皆至三十四十以后。皇上春秋鼎盛,若稍迟数年再行刊刻,亦足以昭圣度之谦冲,且明示天下以敦崇实效,不尚虚文之意。风声所被,必有朴学兴起,为国家任栋梁之重。”文人好名,皇帝也好名。曾氏此谏,无疑给二十岁的好名皇帝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岂不恼火?

第三个所谓美德为“广大”,但若把握不了分寸,则有可能“厌薄恒俗而长骄矜之气,尤不可不防”。曾氏规劝皇上,用人行政之大权,不可自专,宜付军机处、六部九卿、科道百僚共商。且提醒皇上,当重用有风骨的直臣,不要听信阿谀拍马者的媚柔之言。

曾氏亦知此疏言辞过于质直,故在折末特为写上:“此三者辨之于早,只在几微之间;若待其弊既成而后挽之,则难为力矣。臣谬玷卿陪,幸逢圣明在上,何忍不竭愚忱,以抑裨万一。虽言之无当,然不敢激切以沽直声,亦不敢唯阿以取容悦。”

据野史上载,曾氏此疏果然引得龙颜大怒,恨不得杀掉这个大胆的乡巴佬以惩效尤。后来多亏大学士祁隽藻、左都御史季芝昌等人以“君圣臣直”的话来为曾氏开脱,才得以免去了这次无妄之灾。从此曾氏的建言疏再也不敢放肆直言了。

当老家的亲人们看到曾氏这道奏疏抄件时,也都为之紧张。其叔信中说:“所付回奏稿,再四细阅,未免憨直太过。”其父后来为此事告诫儿子:“卿贰之职,不以直言显,以善辅君德为要。”

然而,曾氏的这五道奏疏,很快便传遍天下,广播人口,为他赢得了“关心民瘼”“忠直敢言”等美誉,奠定了他日后办大事所十分需要的基础——海内人望。他的好友刘蓉用这样的诗句来赞美:“曾公当世一凤凰,五疏直上唱朝阳。”这两句诗代表了当时知识界的声音。

同类推荐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热门推荐
  • 森罗万象

    森罗万象

    是必然?还是偶然?原本是奴隶的人类青年踏上了成为贤者之路,命运的车轮无休止的转动,最终将走向何方?
  • 麻雀养成记

    麻雀养成记

    我只是一只小麻雀精,可为什么所有人都用悲悯的眼光看着我?我不要做凤凰翎,我只想要潇潇洒洒畅翔在红尘俗世中。殿下,请不要怀疑我的智商,你这是要闹?
  • 最好的年华遇见你

    最好的年华遇见你

    彗星撞地球是一个缘分巧合,但是余下的念想却成就了青春的痛楚。谁也不是王宝钏,不能一直苦守寒窑。也许爱情,到了最后也只是对过去的一点点念想。平静的生活,每个人都甘之如饴。但也许有一天,遇见曾经的念想,会生出一股遗憾,然后各归各位,再也不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魂坼天地

    魂坼天地

    乾为天,坤为地,少年武乾,颠坼乾坤,魂坼天地。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男孩,却是穿梭到异界中来,而且在这一世,他拥有着常人所没有的修炼天赋,被一位貌美如花并且实力高超的女子发现,作为他的指导老师,带着他修炼,从此,他开始在这个新世界逐渐释放出自己的光彩...
  • 腹黑老公

    腹黑老公

    他是席家最被看重最有威信最年轻有为的长子,他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她。她是寄人篱下拼命缩小存在感低调的隐藏真性情的‘可怜虫’,她也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他。可是那天清晨一觉醒来,安落夜怎么也没想到,身边的人居然是他.不对,一定是她醒来的方式不对。她装糊涂装无视装没有这回事,打死吃完不认帐。他看着她心虚不自然拼命的躲,眼里意味深长。
  • 一半是天堂

    一半是天堂

    一群还在结婚状态的爸爸和妈妈们,他们的老婆或老公却好像只是在结婚证上签了一个名字,从来没有尽过做父母的责任。男人或者女人,成为家长之后,不是捐献一个精子或卵子的事情。有些人,永远有说不完的理由来推卸育儿的责任,“家长”只是空有一个称谓。孩子,是天心的验证,美的极致。隐性单亲,让我们隐隐作痛……作为国内首部关注隐性单亲家庭的小说,此书将目光投向了“隐性单亲”这种由来已久、却很少被大众真正关注的社会现象,聚焦因孩子教育成长而引发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其它成员关系的变化,借“隐性单亲”这一主线引爆80后夫妻的婚姻大战,唤醒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对另一半的关心、对家庭其它成员的关注。
  • 妖王的宠妃

    妖王的宠妃

    他绝美,温柔,却又神秘,身上总有淡淡的花香。她清秀可爱,外表看似坚强,内心却有无人知晓的脆弱,除了他之外……命运为何如此安排?为何让她知道,她与他本是错误?残酷的现实,她该如何面对?他们之间的感情又该如何收场??
  • 森罗万象

    森罗万象

    是必然?还是偶然?原本是奴隶的人类青年踏上了成为贤者之路,命运的车轮无休止的转动,最终将走向何方?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这片曾被儒教文化遗漏了的土地,为你深入了解西部打开沉重的大门。,她恣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与渴求……著名作家高建群,在雀跃。还历史以本貌,建言,饱受风吹雨打,干旱饥馑,在呼嚎,给政府决策部门以提醒,在欢笑,在悲泣,给西部“淘金者”以建议,以《最后一个匈奴》式的历史感与洞察力,还现实以真实。为中国西部大开发鼓呼,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撩开中国西部神秘的面纱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