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4700000008

第8章 北京的吃(1)

酸梅汤是谁发明的

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饮料,但有趣的是,大家公推是朱元璋发明了此物。

传说元朝末年,湖北襄阳发生大瘟疫,朱元璋恰好贩卖乌梅至此,染病卧床,住在“梅马招旅店”,偶食乌梅,顿觉神清气爽,便用来熬汤,不久身体复原。于是,他将所有乌梅熬成酸梅汤,免费施放。恰在此时,襄阳城中有童谣,称:“桂花开,乌梅香,江南和尚做客商,左金鸡,右玉兔,起事在襄阳。”语多暗涉朱元璋反元,城中首富沈万三正嫉妒大家感念朱元璋的善行,便向官府举报,朱元璋仓皇而逃,至于家围村,被逼无奈,只好率村民造反,正好没出襄阳管界,以后建立明朝,明字左为日,象金鸡,右为月,象玉兔。

这个传说颇荒诞,因朱元璋没当过客商,起兵并不在襄阳,且沈万三是江浙人,怎么成了襄阳首富呢?传说演绎称朱元璋的夫人马大脚,系“梅马招旅店”两位股东之一的女儿,尤为荒唐。

然而,传说中也曲折地反映出历史的某些事实,朱元璋为抑豪强,无故流放沈万三,沈曾为南京修城墙捐献甚多,但朱内心猜忌,恩将仇报,本是惊天冤案。这个传说编纂了两人此前的一段恩怨,也算帮朱元璋找了个台阶下。

过去手艺人非常相信这段传说,故老北京酸梅汤摊位前多立一月牙铲,白铜所制,因朱元璋曾入佛门,月牙铲为佛门器具,以此来向发明人致敬。此铲独到处,在于月牙中心部分要镌刻一“日”字,暗示大明。

即使走街串巷,亦用两个铜制小碗,称为“冰盏”,两相击打,招揽顾客,据说是从佛教乐器手磬子转化而来。

然而,老北京酸梅汤的发明人,亦有人认为是乾隆。

满洲历来有饭后食酸之习,以解腥膻,入关前用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但乾隆认为它不易消化,且本身也是粮食,饭后食之,容易过饱,便让御膳房开发新品,研制出了酸梅汤。乾隆喜食酸梅汤,常饮不辍。

那么,两说究竟谁更有道理呢?朱元璋发明酸梅汤说固然有误,但说是乾隆发明,也失牵强,因为明代乌梅已成常用食品,酸梅汤中,乌梅、桂花、玫瑰茄均产自南方,老北京的酸梅汤显然是南来饮品。

清代为保证皇家食品绝对安全,御膳房管理严格,厨子多是世袭,技法退步,让他们去创新,往往虚应事故,将民间成型的产品改头换面,便成了自己的东西。可以想见,酸梅汤在走进皇宫前,应该已在民间流传多年,饮用者众,绝无风险,才被御厨们引入。

然而,北京酸梅汤能名闻天下,也有原因,因为清廷只用玉泉山的水,号称天下第一水,用这样的好水来做酸梅汤,自然质量上乘,甚至压倒了原产地,也在情理之中。

冰淇淋在老北京的衍变

夏日炎炎,冰淇淋大受欢迎。关于冰淇淋的源头,说法众多,不少学者认为它源于中国,是马可·波罗将其带到西方,此说虽有争议,但从中不难推断出,老北京当年已有冰淇淋的雏形,可这个发明为什么没最终完成呢?

被认为是冰淇淋雏形的,是“冰酪”,宋代已有,元代相对成熟。

“冰酪”做法近于老北京的雪花酪,即将冰块刨碎,上浇牛奶,元代时甚至已加入奶油和果浆,并在冰窖中保存一段时间后再食用,与现代冰淇淋工艺颇为相似,但也有差别,因为在冷冻过程中没反复搅拌,牛奶中微小气泡分布不匀,口感较差。

老北京“冰酪”没有取得进一步突破,原因不外乎三点。

首先,它是宫廷食品,普通民众吃不起,这就让它失去了继续创新的动力,皇家饮食以安全为主,完全秉持传统工艺,很少创新,故“冰酪”发展近千年,到清末依然没有大的突破。

第二,奶制品供应不足,束缚了冰淇淋的创新。中国传统农业耕多牧少,而西方农业耕牧各半,既有利于土地恢复、保护生态,又可提供较多奶制品。中国传统农业生产规模小,加之乡村社会过于稳定,一个家庭人口多,就会拥有更多生产力,这鼓励了人们多生,于是负担越来越重,土地资源仅够解决温饱,副产品出产较少。

第三,不适应牛奶口味。冰淇淋蛋白质含量高,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尿素,不仅异味大,且给人以疲劳感,夏天食用不仅不能降暑,反而会提升肠胃温度,故民间的“雪花酪”到后来只浇果汁,不加牛奶。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受外来文化影响,冰淇淋在民间迅速蹿红,北京此时已成交通枢纽,外来人员激增,他们从相对封闭的地区来到开放的北京,不免有尝新鲜的心理。

冰淇淋味道好,样式奇特,最得外地游客欢迎,加之利润惊人,商家推广力度也大,以上世纪30年代为例,当时一元钱能买100多个鸡蛋,10多斤白糖,而用这十分之一的材料生产出来的冰淇淋就能卖1.5元,故走街串巷者颇多。最火时,打冰盏的都改词了,改唱“冰淇淋,真叫凉,鸡蛋牛奶加白糖”。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昔日贵重食品纷纷飞入寻常百姓家,冰淇淋终于走向普及,今天,雪花酪、酸梅汤、果子干等传统解暑食品已很难与它竞争。

从解暑和营养方面看,冰淇淋未必适合人体,但它在生产规范、质量、口味、卫生等方面,优势突出。在我们传统中,有许多像这样只完成了一半的发明,为什么有了创意,却没能持续发展起来呢?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深思。

皇帝的戒烟令为何行不通

烟草,源自美洲,明末传入中国,号淡巴菰、丹白桂,皆Tobacco音译。烟草令人上瘾,1639年崇祯皇帝和清朝的皇太极曾不约而同严令戒烟,吸烟者可判处死刑,但很快又取消了禁令。满清入关后,康熙、乾隆均发布过戒烟令,却都没能坚持下去。在老北京,人人吸烟几成一景,到后来,甚至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宣统皇帝也都成了瘾君子。

在封建时代,皇家拥有无上权威,谁敢违反,就是欺君之罪,可为什么皇帝却打不过小小的一根烟呢?首先,传统中医对烟草有误会,认为它有益身体健康。崇祯宣布戒烟,洪承畴马上提出异议,说关外将士要靠吸烟来御寒,只好特批军人例外,此口一开,则禁令形同虚设。

第二,皇亲贵戚自己没能以身作则,皇太极曾令,凡种烟草者,按盗窃罪处理,不仅处罚农民,还要处罚主管他的章京,可谓严矣,但到执行层面,皇亲们整天在朝堂上吸烟,他们多是重要将领,皇太极只能装没看见。

第三,与民争利。皇家之所以戒烟,并不是考虑它伤害人民身体,而是怕影响农业生产,减少政府税收,此外大量进口烟叶,有伤利权,总之,都是在考虑私利,自然得不到大家的响应。禁令越严,黑市交易越旺盛,关外一斤烟丝价格曾与一匹马等值,暴利之下,人们自然铤而走险。

第四,文人们抵制戒烟。封建文人原本承受的精神压力就很大,明清易代,学者内心多幻灭,故往往用乖戾的方法来对抗政府,他们宣布烟有四德,即“醒能使醉,醉能使醒,饥能使饱,饱能使饥”。自我麻醉是中国文人自我修炼的第一等功夫,烟草堪称是提升功力的利器。到后来,文人们甚至嘲笑不吸烟的人是“明朝人”。

康熙对吸烟非常反感,但朝中大臣吸烟者十之八九,大学士陈元龙、史贻直烟瘾尤大,就御赐烟管,让他们当场抽。结果管中发火,两人嘴唇燎伤,胡须被烧,因烟管是透明的,群臣均能清晰地看到全过程,康熙希望用这种恶作剧的方法来推动戒烟。

虽陈、史二人戒烟成功,却没能扭转吸烟的风气,到乾隆时,已是马虎行事,后来御赐纪晓岚烟管,标志着他的态度已发生转变。到嘉庆时,戒烟令依然存在,只是无人认真执行。

降至清末,光绪皇帝每天起床,必先喝一大碗茶,然后吸过鼻烟,才能处理政务,而慈禧太后饭后必抽水烟,闲暇时则常抽旱烟,以致清宫培训太监时,以伺候主人吸烟为基础功课。

吸烟伤肺,到乾隆时医家已有认识,但在皇权与恶习的博弈中,后者却最终胜出。由此看来,后来鸦片能流行开来,屡禁不止,实不出意外。

瓤豆腐算不算北京菜

在豆腐一边切口,塞入肉,油炸后入高汤,这道瓤豆腐,在许多老北京人童年记忆中占有重要位置,大家习惯地将其看成是老北京菜。

从口味上说,瓤豆腐清淡、中和,注重技巧,确有老北京菜的特色,且老北京有“春节不动刀”之说,故春节食物以蒸煮为主,不讲究刀功,这也推动了瓤豆腐的普及。

但事实上,瓤豆腐并不源于北京。一般认为,它出自徽菜。传说朱元璋落魄乞食时,曾吃过瓤豆腐,以为人间至美,当皇帝后,将其带入深宫,以后随明成祖迁都,进了北京。

说瓤豆腐源自朱元璋可能是夸大其辞,但此说确有根据。传统徽菜中有“豆腐夹肉”,即两片豆腐夹一片肉,蒸后沃以汤汁,是民间常见食品。至于采用“瓤”的技法,可能源自斋菜。

历代宫廷中,斋菜都是重要的一支,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明清皇帝一年共祭祀100多次,清代皇帝每晚还要家祭,都需准备素食。蔬菜滋味淡,要想做好,就要费工夫,故大量采用制馅填入的“瓤”法,而这一办法以后也被其他菜系所掌握,比较极端的是“鸡丝瓤银芽”,剖开黄豆芽,填入鸡丝。

总之,经御厨改造,“豆腐夹肉”变成了瓤豆腐,工艺上提高了,滋味也更厚重。

不过,也有人认为瓤豆腐是粤菜,出自东江,这与孙中山先生有关。1918年5月,孙在梅县松口视察,他偏好豆制品,故当地乡绅准备了瓤豆腐,先生赞不绝口。孙是医学专业出身,重营养,曾创“四物汤”,即以黄花菜、木耳、豆腐、豆芽煨汤,他认为最能补益身体。

1924年,孙中山前往博罗县视察,那是一个贫困县,无以奉馔,听说孙先生喜欢瓤豆腐,就以此宴请他,孙高兴地说:以后各级干部来到这里,就吃瓤豆腐,我作为总理都喜欢,他们还敢嫌吗?

孙先生热心中国菜的推广,曾在《建国方略》中说:“我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正是在他的推动下,东江瓤豆腐名满天下。

其实,东江瓤豆腐已经是富贵菜了,它在徽菜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在肉馅中加入了鱼胶、白胡椒粉等当时价格不菲的材料,在制作上也讲究多了,已非寻常人能消费得起。

一道名菜,经不同菜系改造,这是中国菜流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故“宫保肉丁”有鲁菜、川菜两个版本,没必要具体争执谁才是正宗,这样的良性竞争推动了中国菜的整体发展。北京菜本来就是综合各菜系的优点而成。在老北京人的记忆中,北京版的瓤豆腐没徽菜那么甜,没粤菜那么华丽,只有本地菜淡淡的酱味与安详,这,其实就够了。

老北京的名人菜

名人与名菜,关系密切。东坡肘子、左宗棠鸡、李鸿章豆腐等,均为显例。老北京餐饮中,这样的情况也颇多。两者之间的联系,大概可分三种情况。

首先,是官府菜。古代官员迎来送往,多备家厨,其中质量上乘者,渐渐形成口碑。但官府菜多难传承,因官无世袭,能延续三代以上的凤毛麟角,所以家厨的技法、口味等多不稳定,只有孔府例外,孔府为圣人世家,不受宦海沉浮的影响,故孔府菜成了官府菜的代表。

宋代以降,“仇官”情结渐起,时人对官府菜往往夸张渲染,以衬托官员无能、奢侈,在笔记小说中,类似记载颇多,甚至说某些豪门的厨子只会剥葱,可见后厨用人之多。这给人们以误导,夸大了官府菜的水准。

宋代官俸颇厚,或有其事,明清官员工资极低,如没有灰色收入,根本养不起私厨。即使有灰色收入,也不敢大张旗鼓,故官府菜的发展长期被抑制。清末民初,富豪群体勃兴,方打开局面。当时有所谓四大家厨之说,即军界的段家菜、银行界的任家菜、财政界的王家菜和谭家菜,最终,只有谭家菜传了下来。其实仔细推敲,它们都非严格意义上的“官府菜”。谭家菜创始人谭宗浚确为清末榜眼,充任翰林,所创菜又称“榜眼菜”,但它真正流传开时,已是清亡之后。

其次,与名人相关。比如宫保鸡丁,出自丁宝桢的家厨,丁曾被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这道菜因他喜食而成名。但宫保鸡丁在不同菜系中的做法不同,鲁菜重功夫,川菜重口味,可见这道菜此前已有,不过是借丁宝桢的大名,从民间走上台面而已。

近代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名人菜的发展,比如“马连良鸭子”,马连良与名厨褚祥交往深厚,后者创造出这道菜,得到了马连良的认可,因此风行一时。类似的例子,还有“黎元洪蛋糕”等,但商业品牌往往难持久,多是成名一时,不久便被人们遗忘。

第三,是假冒名人,比如“李鸿章杂碎”,无非是各种剩菜炒在一起,是海外中餐馆的创造,为了让顾客信以为真,便编造出这样的故事:李鸿章访俄时,因吃不惯西餐,便将剩菜杂烩一锅,外人问其名,李鸿章不知怎样回答,便说“好吃多吃”,后英文便称“杂碎”为Hotchpotch,流行开来。此说完全经不起推敲,李随行会带非常多的厨师,此外他本人也比较接受西餐,甚至连饮水都要从荷兰进口。

老北京人处天子脚下,像这样明摆着说瞎话的事,倒还不太敢干,但糊弄人的故事却也编了不少,北京传统小吃中的豆汁、卤煮、咸菜乃至臭豆腐,都和慈禧太后扯上了关系,其中绝大多数并无实证,却流传甚广,至今未绝。

关公为何成了“烧饼王”

老北京商业文化源远流长,360行各有各的祖师爷,从业者祭拜甚勤,仪式亦正规,但颇有牵强附会处,甚至把关公算成卖烧饼的祖师爷,足令后人解颐。

老北京的烧饼多由饽饽铺售卖,饽饽,即今天所说的点心,唐时称为“毕罗”,以后则“北人呼为波波,南人呼为馍馍”。在农耕社会,人们多是一日两餐,中间靠点心充饥,故饽饽铺到处都有。

清代饽饽分满汉两种,即南案、北案,主用三种炉,即吊炉、焖炉和皂炉,皂炉主烙,吊炉、焖炉主烤,以闻仲为祖师爷。

闻仲是商纣王的大臣,即《封神榜》中南征北战的闻太师,据传他是三种炉的发明人,奉他为烧饼之神,原因有三:一是足够古,比别的祖师爷年龄大、辈分老,俨然赚了其他行业的便宜;二是名誉不错,算忠臣,印证了吃烧饼的良性结果;三是他被封为雷神,雷击之下,必然焦黄,与烧饼外貌匹配。

但生意人喜欢算计,立座雷神庙,只祭拜一尊神,有些高碳,便附加三位祖师爷:马明王、关公、赵公明。马明王是火神(也是蚕神),烙烧饼需经他批准,可关公、赵公明为何也列入其中?这就众说纷纭了。

一说认为,关公、赵公明都是财神,卖烧饼要靠他们发财,其实关公成财神颇无厘头,他在曹营时,“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钱来得太容易,被认为是有财神气象。至于赵公明,则是因《封神榜》命他主抓招财、进宝两方面工作。

另一说则认为与炉形有关,传统的吊炉是将锅倒扣过来,弧形在上,几分像龙,称为“青龙”,而关公的兵器恰好就是“青龙刀”,至于焖炉的灶,则有点像虎,被称为“立虎”,而赵公明的坐骑就是一只“黑虎”。有了这样紧密的缘分,关公、赵公明想不当祖师爷,也不可能了。

后一种说法似乎更接近事实,因为传统饽饽铺都是吊炉在左、焖炉在右,因为“左青龙、右白虎”,可赵公明骑的是黑虎,那么,焖炉究竟用该用黑色的还是用白色的呢?最后的结论是用黑色,这倒未必是尊重赵公明,而是烟熏火燎,欲白而不能。为追求吉利,付出一点代价是可以的,可付出天天清洁这样沉重的代价,那就不必了。

同类推荐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本书对“月球真相”及“外星生命踪迹”提出的大胆科学猜想,将向您揭开隐藏在神话、甲骨文、远古遗址中的外星人踪迹,并道出美国宇航局“突然终止”登月计划背后的真实原因。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神文化》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本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中华美德4

    中华美德4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 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刁蛮PK冷酷:和亲丫鬟

    刁蛮PK冷酷:和亲丫鬟

    什么?和亲?还是嫁给一个冷血无情从来没有见过的家伙,谁知道他多大年纪,有没有什么不良癖好和老年痴呆症?不嫁不嫁!但是父皇怎么会答应呢,无奈之下,她只有……丫鬟成为公主,公主沦为丫鬟!这个丫鬟好大胆,看到不爽就扬起下巴,不管你是王爷还是皇上:“臭男人,每天摆张臭脸,以为你很了不起,要不是运气好,谁会屌你是什么鬼屁王爷!”当刁蛮公主遇上冷酷王爷,究竟会是怎样一番缭乱情缘?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历代兴衰演义(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

    历代兴衰演义(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

    本书所叙历史故事,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由于作者“撮其要,记其事”,将“圣君明王,忠奸淑慝,总大纲,采集成编”,并且“其中本原,悉遵正史”,把几千年改朝换代的历史和浩瀚史籍中的历史事件,炼压缩在一部几十万字的书中,读后仍使人感到故事连贯,结构紧凑,没有情节松散、断续或虚假的觉。书中对各时期一些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武王伐纣,秦灭六国,楚汉相争,以及历朝帝王开立国、昏君佞臣乱政祸民,均择其重点作了详细、生动的铺叙;岳飞抗金、闯王进京、义和团抵御外,以及历代重要农民起义运动,亦作了繁简不同的描述。
  • 天才儿子奇葩娘亲

    天才儿子奇葩娘亲

    莫云裳,绝世高手,穿越到未婚先孕的柔弱小姐身上。莫小星,天才宝宝,娘亲的话就是圣旨,直到逆天的亲爹出现……莫小星,“娘亲,他是小星的爹爹吗?他怎么跟小星长得一模一样?”男主,“明明是你跟我长得一模一样,我就是你亲爹!”莫云裳,“他哪有小星长得好看,没事不要乱认亲爹,万一认了一个窝囊废、穷屌丝,你还得保护他?”
  • 闪婚试爱,合约妻子不下堂

    闪婚试爱,合约妻子不下堂

    “到了适婚的年龄,就跟一个人,最好是不爱的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因为不爱,才不会受伤。”这是文静宸在参加完前男友的婚礼以及被各种逼婚后总结出的“真理。”就这样她跟一个有着同样需求的人,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却不像婚前想的那么简单,前女友、前男友什么的搅得她的生活一团糟,而这男人也是腹黑一个,与她结婚的目的也并不单纯,她最后终于否定了自己之前总结的真理。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她要纠正自己错误的时候,那个男人却说自己已经爱上了她,那么她要不要将错就错下去呢?
  • 民调局异闻录后传

    民调局异闻录后传

    二十六年前,我出生的时候,爷爷给我取了个奇怪的名字,叫做沈辣。二十年前,六岁的我懵懵懂懂地看到了新的世界。四年前,我的噩梦模式就已经开启。两年前,我被同事陷害,坠落万丈悬崖,成了植物人直到最近才苏醒。现在,我给你讲讲最近发生的诡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