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9000000006

第6章 伪娘的黄金时代(6)

除了美貌和才华,重情重义也是潘安傲视“伪娘”之林的重要资本。才子多风流之辈,“多情”已经成了其固定标签。但潘安却另类得很,终其一生只娶过一房妻室。这在男人动辄三妻四妾的西晋是非常罕见的。潘安同妻子杨媛姬感情很深,妻子死后,潘安悲痛异常,甚至为此白了头发,终生未娶。后世有感于他的深情,以此为典,名曰“潘杨之好”,形容夫妻感情深挚。唐人更有不少诗句吟咏此事。比如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缔欢三十载,通家数百年。潘杨称代穆,秦晋忝姻连。”孟浩然《送桓子之郢成礼》:“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等等,不一而足。

潘安不仅痴情,还是个孝子。查查他的履历表,就会发现,潘安的仕途可谓“一路向背”,基本就是降职外放再降职再外放的死循环,官当得实在不容易。但他在河阳县令任上时,为了照顾病重的母亲,竟然反复向上官请辞。上官再三挽留,潘安说:“我如果贪恋荣华富贵,还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的孝诚感动,于是允许他辞官。此时潘安家境已经很贫寒了,没有当官的俸禄,照顾母亲实在是很艰难。堂堂绝世美男,为了照顾母亲,不仅下地耕田种菜,还喂了一群羊给母亲挤羊奶。在他的细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日渐好转,晚年生活非常幸福。这样的孝子,自然为世人动容。当时流行的《二十四孝》就把潘安“辞官奉母”的故事收录其中,广为流传。

但潘安这个人,空有一身才华,却缺少政治头脑。在总结自己为官失败的经验时,自负的潘安丝毫没有认识到是自己的趋炎附势害了自己,反而觉得自己依附权贵的手段还不够高明。于是他拼命巴解当时的太傅杨骏,在杨骏失势后又转投贾谧门下,毫无气节可言。最终贾谧倒台的时候,潘安不仅自己被杀,连老母亲都未能幸免,身首异处。

潘安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是“美男子”的代名词,也是西晋男色时代的杰出代表。作为男性美的标志性人物,潘安的相貌、风度和才学都受到后人的反复吟咏,千古不衰;但他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相貌俊美,却少些男儿气度;志比天高,最终却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这样一个充满了矛盾性和悲剧色彩的男人,因其相貌永载史册,也写就了一段异彩纷呈的“伪娘”传奇。

链接一:破灭一夜白头的神话

潘安才华横溢,可惜政治眼光不到位,总是站错队上错车,因此一生都不得志。可能是因为心结无解,因此潘安早生华发,留下个“潘鬓”的说法,被后人拿来当作白发的代名词。欲知潘鬓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数茎!可见,古人总是将白发同负面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或悲,或愁,总之一夜青丝变白头,好不凄凉!那么,因大悲大愁而一夜白头真的可能吗?

先来看看头发变白的机理是怎样的。人体内含有黑色素,能够使我们避免紫外线的侵害。因此在日照强烈的低纬度地区居住的人,皮肤毛发里的黑色素含量比较高,生就巧克力一般的肤色,即为“黑人”;而在高纬度地区居住的人,不需要那么多的黑色素,因此皮肤苍白,高鼻深目,是为“白人”;至于神州百姓,正好夹在中间,被称为“炎黄子孙”。

所以说,头发之所以是黑色的,主要是因为头发中蕴含的黑色素所致。那么头发变白是不是因为头发里的黑色素减少了呢?实际上,白头发并不是黑发褪色,而是其中根本就不含黑色素。换言之,头发变白是因为黑发被白头发顶包了!这恐怕跟大多数人想象得不太一样。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负面情绪能够影响人体内黑色素的代谢,所以说大悲大愁而一夜白头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是,悲情愁绪的确会作用在头发上,但效果并不是白发,而是脱发。这是因为紧张焦虑等情绪会导致毛孔收缩,压迫毛囊,导致头发脱落。按照这个推论,古时候的才子佳人们,备受情劫煎熬,最多也就是一夜秃头。发如雪的美景肯定不会出现,清晨起来直接遁入空门倒是可行,连剃度的麻烦都省去了。

“潘郎何用悲秋色,只此伤春发已华。”看来,这等意境只能是后人美好的寄愿,恐难成真!

链接二:千年前的追女攻略

自打人类文明出现,男性就没断过追逐异性的念头。时光流转,洗不掉的是男性心中永恒的欲望。“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年前的诗篇道出了男人亘古不变的心声。不过,感情这回事儿,是双向选择。莫道才子慕佳人,也须美女爱英雄。如何对心上人尽诉衷肠,博得美人青眼,自古就是个技术活儿。

《水浒传》中王婆给西门庆总结了五条“追女圣经”,虽然动机不纯,但其中的道理却同“潘驴邓小闲”这五条令古人纵横情场的金科玉律是相同的。

第一条就是“貌似潘安”。美男自古人人爱,俊美的相貌自然是博得佳人芳心的首要因素。毕竟要追女,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心里美”需要时间去沉淀,“外在美”则能给你争取到关键的时间。

第二条,要有驴一样的性能力。这不是什么不能放在台面上说的事儿,毕竟,生理需求也是维系感情的重要手段。不过这一点还需要日后慢慢被姑娘“发现”,切莫操之过急。两情相悦,才好做比翼鸟。

第三条,是金钱。邓通是汉代的大富翁,一掷千金是常有的事儿,常被古人拿来比喻家财万贯。物质上的保障能让精神上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有情饮水饱那是虏获芳心之后的事儿,在那之前,充裕的金钱还是非常需要的。

至于“小”,说的并非年纪要“小”,而是跟女性相处,要处处小心谨慎才行。古人追女,讲究的是恒心和毅力,朝三暮四只能自毁前程,万万使不得。仔细揣摩对方的心意,从一颦一笑捕捉心绪的蛛丝马迹才是上上之道。毕竟,古人不像今人这样开放,对感情的表达还是很含蓄的,一旦错过暗示,可能就要同美人失之交臂了。

最后一条是“闲”。追女是很耗费时间的事情,没有大把的光阴陪在佳人身边是不行的。古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书信。当时的邮政系统又很不发达,今天寄出去的信,等到了对方手中或已经年。以这种效率谈情说爱,谈得成才怪!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守在佳人身旁,抓住一切机会尽诉衷肠,用时间战胜一切。

这么看来,古人要想成功追女,还真不容易。难怪真挚的情感在古代是那么难能可贵了。

链接三:马屁精潘安

遍翻史籍,都说潘安貌美有才华,但对他的人品却语焉不详。美男潘安的人品,似乎有待商榷。

史书载:“岳性轻躁,趋于世利。”也就是说,潘安其实是个马屁精。但此公拍马屁的本领实在不高,不仅次次被“踢”的头破血流,最后还因为拍马屁丢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潘安早年出仕的时候,正赶上晋武帝躬耕籍田,上演“亲民秀”。潘安很识相,写了很多辞藻华丽的诗词歌颂皇帝。这样高调的拍马屁,弄得皇帝和同僚面子上都很挂不住,心生不满。于是乎,潘安十年没有得到晋升任用,第一次尝到了“马蹄”的滋味儿。

人到中年,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县令的职位,潘安兴奋不已。不过这次他学乖了,不敢搞太多的表面功夫,扎扎实实地做出了不少政绩,终于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太傅杨骏很赏识潘安的才华,让他给自己当了主簿——也就是现在的秘书长。从外放一跃成为京官,潘安也算是咸鱼翻身。可惜好景不长,杨骏不久就犯事儿丢了性命,潘安受到牵连,被官府除名了。仕途受阻,潘安不甘心,乱拍马屁的毛病又犯了。

当时,皇帝司马衷是个白痴,因此贾皇后专权。她的内侄贾谧因此很是受宠,权倾朝野。看准了这一点,潘安跟石崇等人一起向贾谧谄媚,以求飞黄腾达。石崇很有钱,平日花天酒地,是那种没事儿就跟人斗富的主儿。跟这样的损友混在一起,潘安的操行也高不到哪去。

为了博得贾谧的欢心,潘安等人可谓煞费苦心。每次贾谧出行,潘安和石崇就早早在门口等候;贾谧的车辇经过,潘安等人赶紧下拜;车队过去许久,他们还不肯起身,对着车轮扬起的灰土一拜再拜。这种做法当然会引来旁人围观,也会传到贾谧的耳朵里。为了博得权臣青睐,谋个一官半爵,潘安可谓寡廉鲜耻,把所谓的“名士风范”抛到了九霄云外。世人不齿他们的行径,戏谑地把潘安、石崇等人称为“贾谧二十四友”。

贾谧志大才疏,为人骄纵。作为常侍,他经常出入东宫,跟太子相熟。但他不仅没把太子放在眼里,反而多次顶撞,令太子很是不满。贾谧竟然跟贾皇后商量,决定陷害太子谋反!这种胆大包天的计划潘安等人竟然也欣然参与,其愚蠢可见一斑。贾谧灌醉太子,之后让潘安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让太子抄写。大醉的太子不知是计,胡乱写了一篇狂草。潘安接过来,随意勾画几笔,就成了太子“谋逆”的证据!

害死了太子,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哪知道却捅了马蜂窝。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借机发出讨逆檄文,举兵攻入皇城,扬言废后。兵荒马乱中,贾谧被杀,贾皇后被贬为庶人。而马屁精潘安也难逃一劫,一家老小都成了刀下亡魂。

潘安是个孝子,早年曾经“弃官奉母”,孝行美谈世人皆知。但正因为潘安的失节,导致宋人编纂的《二十四孝》中,将潘安的故事剔除。因为趋炎附势,不仅全家遭难,以前做过的好事还被一笔勾销,潘安这个美男子,还真是让后人哭笑不得!

链接四:晋代少年为何喜“挟弹”出游?

所谓“挟弹”,就是指随身带着弹弓。弹弓虽小,历史却很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以隋侯珠弹千仞之雀”的记载,虽然是一句戏谑之言,但也表明了弹弓的古老是千真万确的。

西汉贵族子弟喜欢玩弹弓。《西京杂记》中曾记载,汉武帝时,韩嫣好打弹弓,用的弹子都是黄金打造的,富贵至极,以至长安城内出现了一批依靠捡韩嫣的金弹子以求温饱的穷苦孩童。韩嫣字“王孙”,后世就用“挟弹王孙”来形容纨绔子弟。

两晋继承汉代遗风,在此基础上更添浮华。打弹弓这种“贵族游戏”相比射箭,更加随意自由,入门也容易,因此广受贵族子弟追捧,成为一种时尚。不管会玩不会玩,出门不带一把弹弓在身上都不好意思跟别的公子哥打招呼。

因此,当时富家子出游往往是挟弹携壶。名为打鸟,实为炫耀。因此潘安才会“挟弹出洛阳道”,引来洛阳妇孺竞相围观,成为一道风景。这样一来潘安自然“出不去城”,于是打道回府。潘安弹弓打的如何我们不知道,但他作秀的功夫绝对是不落旁人的。

要想打好弹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小东西不像弓箭,取准困难,射程也有限,因此对使用者的臂力和眼力要求颇高。桓荣祖和长孙晟都是名载史册的弹弓好手,前者能射尽飞鸟羽翼“生取”,后者可以连发十数弹击落群鸟,技术可见一斑。

弹弓虽然好玩,但“外不足御寇盗,内不足禁鼠雀”,纯粹是一种娱乐工具。胸怀大志之人是不会沉溺于此的,倒有不少懒散帝王乐此不疲。春秋时,晋灵公就喜欢站在高台上用弹弓打人,看着中弹者抱头鼠窜的样子甚是欣喜,开怀大笑。而西晋的前朝曹魏末帝曹芳也是个喜欢玩弹弓的主儿。结果,玩着玩着,天下丢了,命也没了,实在是玩物丧志的典型,连当年那扶不起的阿斗都不如。

翩翩璧人 蓝颜薄命

卫玠(285—314年),西晋权臣卫瓘之孙。他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的清谈名士和玄理学家,初任太傅西阁祭酒,后任太子洗马。

自古红颜多薄命,长使英雄泪满襟。“薄命”二字,似乎是专属于美人的宿命。无论是亡灭夫差的西施还是媚惑吕布的貂蝉,纵使倾国倾城也难逃惨淡命运。不过,造化弄人,变化无常。薄命者并非只有红颜,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薄命的“蓝颜”,他就是魏晋“伪娘”中最为独特的一位——被粉丝“看杀”的璧人卫玠。

卫君谈道,平子绝倒

说起卫玠,最为人所知的大概就是“璧人”和“看杀”这两件逸闻了。实际上,卫玠不光有一副绝世的艳丽皮囊,更是响当当的才子。

卫玠一家,三代为官。祖父曾经官拜太尉,位高权重;父亲卫恒,做到尚书,也算朝中显贵;到了卫玠这一辈,年纪轻轻就担任太傅阁祭酒,不久又被选为太子洗马。所谓“洗马”,是太子的随从官,常常作为太子出行的先导。可别小看这小小的随从官,东宫太子有朝一日继承大统,必定要擢拔身旁旧臣扩充实力。作为太子的侍从官,被提拔的机会非常大,前途无量。因此,这个职位在当时炙手可热,世家公子都有意担当。

魏晋之时,没有科举制度。朝廷选拔官吏,依据的是九品中正制。这种选拔人才的体制,一来要看出身门第,二来要讲才学名声,以此为标准挑选“贤有识鉴”的士子。卫玠出身官宦世家,门第自然不用说;但要在当时众多的贵族子弟中脱颖而出,他必须有过人的才学和名望才行。卫玠赖以成名的,就是在魏晋时代风行一时的玄学和“清谈”。

魏晋时代,建立完整玄学体系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傅粉何郎”何晏,另一个是24岁就悄然离世的王弼。卫玠继承了王弼的理论体系,算得上“王氏门徒”(这一对师徒都英年早逝,也算一种机缘)。当时的上层社会好玄学,名士聚会谈论的都是老庄之理。因此是否通晓玄学理论是当时能否跻身上流社会的重要指标,也是出将入相的第一步。卫玠很早就开始研究老庄,很有心得,加上有王弼的珠玉在前,在玄学领域如鱼得水,名声很大。卫玠能言善辩,擅长“清谈”。这“清谈”说起来很有意思。“清”当然是相对于世俗之事来说的,也称“清言”。当时的清谈,就如同今日的辩论会一般,有固定的题目。而且,不能谈论家国之事,只能讨论玄学理论。如果有人提及如何治国安邦,就会遭人讥笑,谓之曰“专谈俗事”。卫玠口才好,理论扎实,每每都能在清谈辩论中占据上风。王敦说王弼“吐金声于中朝”,称卫玠“复玉振于江表”,对卫玠在当时玄学界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这样的名声和家世,足以在当时的政坛中大展拳脚。可惜天妒英才,璧人早逝,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珠玉在前,觉我形秽

卫玠被称为“璧人”,这个称号是他很小的时候获得的。年少的卫玠就已经出落得秀美动人,见者无不惊叹。小卫玠乘坐羊车上街,见到他的人都以为这个小孩儿是玉雕出来的,争相观看,甚至达到了“观之者倾都”的程度。当时,天下大乱,老百姓的娱乐活动很少。因此,围观“璧人”这种事就成了全民狂欢的盛事。不过,人山人海中,能一睹卫玠真容的为数并不多。其他人都是道听途说,卫玠的容貌也越传越美,成为群众偶像。

同类推荐
  • 李宗仁先生晚年

    李宗仁先生晚年

    李宗仁先生晚年,从竞选副总统到流亡海外最后归来,是一条曲折道路的晚年。程思远先生以亲身经历撰写了《李宗仁先生晚年——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一书,言人之所未言,是一份李宗仁晚年政治生涯的记录,为研究现代历史和李宗仁这一历史人物提供了可贵的史料。
  • 武侯称霸记

    武侯称霸记

    诸葛武侯苦修奇门神功,正当关键时刻,却被司马懿破坏,虽未被打下地狱,却荒唐转世成黑老大!令他更惊讶的是好多历史上的高手都还活于世上……美女随行,豪杰尽归,武侯逍遥至极,经过一番苦修和恶战,终于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一次别具风味的历史穿越之旅。一部丰富有趣的历史知识通俗读物。作者仿佛一名“穿越时光旅行社”的“特约导游”,以轻松的笔调、有趣的知识带领读者“穿越”到古代中国的一个个朝代,在那些早已逝去的世界里,走访历史事件的发生现场,遇见心仪的历史名人,体验往昔的风土人情,甚至徜徉于古色古香的大城小街上,过一段虚拟的舌尖上的美食时光。全书以新鲜的形式,把历朝历代各别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文风俗、服饰时尚、休闲娱乐等等方面的知识,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 赵德芳贤王之路

    赵德芳贤王之路

    烛影之下慈爱的父皇离世,母后形同幽禁,王叔贬官软禁,兄长自刎而亡,赵德芳与狄妃如何走过皇权虎视下的腥风血雨?身体的伤痛怎比内心难以弥合的悲哀,本书将带给你最不一样的大宋贤王,这里有最真挚的爱情、难舍的友情、逗趣的典故,也有刻骨的伤痛、悲情的人伦……以宋初三朝历史讲述赵德芳不平凡的一生,这本小说中有大家熟悉的人物:多才哀伤的后主李煜、凄美悲惨的小周后、是非难判的功臣潘美、无惧敌寇的忠将杨延朗、善谏贤能的寇准、勇武直率的呼延赞,他们各自的经历令人悲喜交加,更充满无奈和叹息……
  • 梦回中国古城

    梦回中国古城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热门推荐
  • 品茶拒绝表面功夫

    品茶拒绝表面功夫

    品茶,其实更是一种生活艺术!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茶的起源,到如今,茶已经遍及全世界,成为了风靡世界的饮品之一,甚至还形成了不同风情的茶文化。让我们我们从茶的起源,著名的十大名茶,沏茶,品茶,各国特色饮法,各式茶具等方面让大家品茶拒绝表面功夫……
  •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精心编就1000多道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知识竞赛题,内容涵盖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既突出知识性,又把知识性同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游弋在逸闻趣事点缀的知识星空里,自由翱翔,体味知识带来的无限乐趣。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病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病一扫光

    偏方来源:传统经典医药典籍,经过民间千年验证和作者多年医疗实践。撰写原则:既见效,又安全,既管用,又省钱。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一品妖妃:夫君别来无恙

    一品妖妃:夫君别来无恙

    莲花池边,他故意与她相遇,第一眼,她便离不开他。如果她与他在一起痴痴缠缠的万年光景只是一场漫长的梦,那么梦醒之后,她是否应该知足了。再次在九重天遇到他时,她已经相信,那真的是一场梦,不过是她注入了所有的一场痴梦。她是妖,他是仙,注定了一场利用与被利用,她不过只是他劫数中的一粒沙,没有价值了,便随意丢弃了。而她,一次次的从死亡中被救出,直到强大后的站在了他的面前,她只问他,你可曾真的爱过我?
  • 记录身体成长轨迹(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记录身体成长轨迹(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最受青少年感动的2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最受青少年感动的2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