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9000000024

第24章 历史是用来翻案的(4)

没错,明代的“陈世美”是钧州才子,而之后广为流传的“铡美案”中的陈世美则是均州人士。可别小看这一字之差,因为钧州在河南,而均州则在湖北,相差何止千里。而陈熟美恰好是均州人士,同“铡美案”中的陈世美刚好一致。如果“铡美案”同《包公案》是一脉相承的,那又何必煞费苦心更改地名呢?

但说来说去,我们好像还是没搞清楚陈世美到底是谁。目前已知的最早有关陈世美的记载,就是这本明朝小说《包公案》。明代小说有个特点,就是借古讽今。无论是《西游记》还是《水浒传》,甚至包括《金瓶梅》在内,这些明人所著的小说看似说的是古事,实则讲的都是明代的事情,《包公案》很可能也是这种情况。此书成书于万历年间,当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却很繁荣。作者很可能不满当时的社会风气,因此借包大人之手,“惩治”恶人,抒发心中愤懑;但明代一朝都不见驸马因抛弃妻子而被杀之事,所以,陈世美的原型人物很可能是明代的某个官员。作者安遇时将其化作陈世美,编写了《秦氏还魂配世美》的故事。到了清代,有别具用心之人发现了这个故事同陈熟美的相似之处,恶意篡改,形成了我们熟悉的“铡美案”。

不管陈世美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原型,但“铡美案”为人杜撰却是板上钉钉之事。为了一桩子虚乌有的杀妻案,陈世美背负了上百年的骂名,要多冤枉有多冤枉!

链接一:宋代真有“包青天”?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英雄豪杰,来相助,王朝马汉在身边!”这是一段人们耳熟能详的歌词。当年,电视剧《包青天》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剧中所塑造的公正廉洁、断案如神的“包青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包拯的“标准像”,在海峡两岸都有着数量庞大的拥趸。但每次重温这部经典剧集之时,总有人难免心生疑问:宋朝真有“包青天”吗?

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包拯形象,大都出自文学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三侠五义》。作为一本侠义小说,《三侠五义》把江湖恩怨、除暴安良等等元素引入到传统的公案小说中,因此使得包公案相较以往更具吸引力,经久不衰。包拯的艺术形象也在这部书中基本定型,他深明大义,足智多谋,恩威并施,是典型的清官,人称“包青天”。可惜,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同这个“包青天”相差得可能不是一星半点儿了。

包拯是宋仁宗时的重臣,历任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判官、三司户部副使等职,授龙图阁直学士,曾经出使契丹。从他升迁轨迹以及其文集《包拯集》中记述的言论来看,他是一个心系家国大事的政治家,而非体恤百姓的父母官。他所提出的精兵简政、减轻赋税等等主张,其出发点是巩固皇权统治,同救民于水火没多大关系。

由于文学作品的渲染,很多人都把包拯当作开封府尹,以为那才是他的正职。实际上,恰恰相反,开封府尹只是包拯众多兼职中的一个而已。宋代施行高度的中央集权,皇帝主宰一切,官员的“官职”和实际负责的“实职”是相分离的。官职只是一个虚称,相当于职称等级,只决定官员的俸禄。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就要谋一个“实职”才行。皇帝会根据官员的实际才能和职务需求,调遣官员临时担任某项职务,称之为“差遣”。“差遣”的名头很多,包括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提点、签书、监等等,非常复杂。

据史书记载,包拯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知开封府”,也就是暂代开封府府尹的职权。根据北宋惯例,开封府尹乃京师职守,关系重大,因此,这个职位一直是由皇亲国戚担任的。但亲王之流显然不会管事,因此要派一个普通官员“知”开封府,行使实际的权力才行。这个“知”的周期不会太长,一般也就是一年。在北宋政权存在的一百多年里,“知”过开封府尹的官员不下180人。所以,包拯也只是这个位置上的普通过客而已,并无什么特别之处。

至于包拯断案如神,在历史上的记载就更少了,实属明确记载的只是包拯早年破获的一桩“割牛舌案”。至于老百姓津津乐道的“铡美案”、“铡包勉”等案件,则只字未见,疑为后人杜撰。而那三口赫赫有名的铡刀更是子虚乌有。

所以说,“包青天”只是文学作品中对于清廉官员的一种美好期许,跟现实中的包拯并没多大关联。历史是很奇妙的东西,既能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也会引发无以名状的失望。世事无常,但人们渴望公理和正义的心思是不变的,这也是“包青天”故事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链接二:官司,不是这么打的!

在人们的印象中,古代打官司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衙门口击鼓鸣冤,就能见到青天大老爷,洗脱冤屈,仿佛打官司就如同吃顿便饭那般简单。尽管打官司时常有恶吏从中作梗,但总能遇到明镜高悬的“包大人”,惩处不法宵小,还百姓公道。

古人打官司真是如此吗?哪有这种好事儿!

民谚有云:“饿死莫作贼,气死莫告状。”不少古代名士也劝诫世人,莫要轻易动打官司的念头,称“讼而终凶”。为什么古人都不主张告状打官司呢?原因很简单,在古代打官司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吃力不讨好。

首先,不是随时都可以告状的。古代没有专职的法官,审理案件的职权都是由县官以上官员兼任的。这些官员平时公务繁忙,不可能每天坐在堂上等着老百姓来告状。因此,官府就规定出几个专门用来受理诉讼的日子,称为“放告”;而衙门口的鼓,也并非为老百姓“鸣冤”准备的,而是官府用来通知百姓“放告”的信号。每到“放告”之日,官员准备好受理案件之时,就会命人击鼓。听见鼓声,老百姓就知道:哦,可以告状了。于是纷纷拿着状纸前来,申诉冤情。

其次,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控告的。古代封建社会讲究礼法,因此法律也要遵循“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原则。奴婢不能控告主人,妻子不能控告丈夫,亲属之间原则上也不能相互控告;八十岁以上、十岁以下或患有严重疾病的人,不得告状;妇女告状也受到严格限制,除非家里没有男人,而又非告不可,一般“不许妇人诉”;另外,在押犯人也是不能告状的。

第三,不同的案件告状的时间也不一样。尤其是对于民事案件,历代都规定只有农闲时节才可以告状。我国古代以农立国,不误农时是头等大事,因此宋代律法就明确规定,但凡有关田宅、婚姻、债务的案件,一律在每年十月初至次年三月期间受理。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告状容易“很受伤”。古代没有什么先进的刑侦手段,官员断案全凭个人判断,依靠察言观色来识别诉讼双方所言的真伪。但人眼不比测谎仪,有时候很难区分到底谁在撒谎。那怎么办呢?打!不光被告要打,原告也要打。常有原告官司没打赢,自己反而吃了一顿板子的情况出现。轻者皮开肉绽,重者一命呜呼。刑堂之上,生死有命,所言非虚啊。

这么看来,古代打官司实在是一件费事费心的事情,难怪那么多的“有识之士”劝导时人,没事儿别打官司了。

链接三:公主只嫁状元郎?

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可谓天下第一女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公主万金之躯,婚配对象自然不能是凡夫俗子,一定要是人中之龙才行。依照寻常看法,状元郎乃是文曲星降世,才高八斗,肯定满足这个条件。因此“公主只嫁状元郎”似乎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不过,翻过史书之后,我们却隐约感到,好像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公主的夫婿称为驸马。驸马原本是一个官职,全称是驸马都尉。这个官,是皇帝出游时坐在副车上的替身。这个职位非常危险,一般人做不来。皇帝的女婿是皇亲,给皇帝当替身不会有损皇室威仪,也相对靠得住;如果发生意外,因公殉职,死的不过是个外戚,因此皇帝的女婿就逐渐成为这个职位的内定人选,驸马也就逐渐成为帝婿的代称,延续下来了。

驸马虽然是皇帝的女婿,但地位却不高。历代的驸马品级都很低。唐宋两代,驸马都是从五品,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驸马是唯一地位比自己妻子低贱的男性。生死富贵,全看公主一人,因此卑躬屈膝是难免的。“醉打金枝”这类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就算两口子闹矛盾,驸马爷不高兴了,充其量也就是跑回老家。当然,最后还是要乖乖回来向公主和皇帝认罪赔礼的。

至于驸马的选定,也是有一定标准的。皇帝家是天下第一世家,门第最为显赫。想要跟皇帝攀亲家,最起码也得是达官显贵。魏晋时代,驸马一般都是在知名士族子弟中选择;到了宋代,则一般选择重臣之子。可见,驸马这个位子平头百姓是万万高攀不上的。

而状元呢,指的是科举殿试第一名。状元并不是个官名,只是说明这个人很会考试;至于能不能做官,能做多大的官,那都是后话,全凭个人能耐。一般,官宦之后不用参加科举考试也能混得很好,即使参加了,成绩也不会太好——只要勉强中个进士,就能平步青云,何苦独占鳌头惹人非议呢?因此,我们可以说:中状元的人,家世都不会显赫。只有贫苦人家的孩子才能耐得住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寂寞,埋头苦读,击败众多士子,拔得头筹。这样的状元,跨马游街只是一个开始,新鲜劲儿过了之后还是要夹着尾巴做人,找一个朝中显贵拜入其门下,才有机会出人头地。

这样看来,状元郎想娶公主,难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在历史上,我们也没听说哪个状元当上驸马爷的例子。“公主只嫁状元郎”,可能只是我们对于郎才女貌的美好期许罢了。

链接四:那些被戏剧“诬陷”的人们

戏剧这种东西,亦真亦假,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往往要做一些艺术加工。因此,被戏说的历史人物往往同真实相去甚远。可惜,观众们并不管“艺术夸张”那一套,常常把戏文和现实混为一谈。拜戏剧所赐,不少人蒙上了不白之冤,骂名一背就是几百年。

中国各种根据演义小说改编的戏剧流传甚广,不仅塑造了一个个传奇人物,也“捧红”了一群恶人。这其中,就不乏像陈世美一样被戏剧“诬陷”的人物。

“狸猫换太子”里面的皇后刘娥因为嫉妒,居然用狸猫换掉了别人的孩子,真是罪大恶极。刘娥在历史上是实有的人物。她是宋真宗的皇后,在宋仁宗时期,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11年,抚育小皇帝仁宗长大成人,居功至伟。史学界常常将她同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并称赞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抱养太子之事,的确属实。但这孩子的生母并非什么真宗宠妃,而是刘娥自己的侍女李氏。当年,刘娥一直不能生育,作为太后近侍的李氏于是想出了一个借腹生子的法子,产下一子,也就是日后的宋仁宗;仁宗一生下来,就交给刘娥抚养。而刘娥待李氏也不薄,让真宗将李氏晋为才人,也算有了名分。这件事,满朝文武尽人皆知,并不存在刘娥为争宠“偷抱”皇子的桥段。

另外一位被“冤枉”的人物是《杨家将》里的大奸角潘仁美。潘仁美的人物原型名叫潘美,是北宋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潘仁美嫉贤妒能,为了争功导致杨家太公杨业战死,是杨家将中所有悲喜剧的始作俑者。

实际上,潘美是北宋的开国元勋,宋辽岐沟关之战时已经年逾六旬,位高权重,是杨业的上司。当时,北宋趁辽国换帝之际,派三路大军进攻辽国。起初,宋军打得顺风顺水,但很快就遭到契丹军队的顽强反击,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因此,上谕潘美撤兵,并掩护云、应等州军民一道撤走。撤军途中,监军王侁强令杨业所部出战,置之于必败境地。杨业兵败被俘,绝食而亡。潘美因阻止不力被降职,但次年又官复原职。

所以说,杨业之死,同潘美关系不大,要怪只能怪皇帝决策失误。赵匡胤是以哗变武将的身份取得天下的,因此对于武人非常忌惮。不仅杯酒释兵权,还大大限制武将的职权。和平时期,士兵同将领是分离的,战时才临时编组,以致“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同时,武将在阵前没有指挥权,只能听命于朝廷派来监军的文官,严格依照皇帝的旨意行事。换言之,在宋代,行军打仗是由皇帝一个人在宫城遥控的,武将只起到一个传达命令的作用。这种军事制度导致宋代军事实力空前衰弱,也为其亡国埋下了祸根。

《杨家将》的作者大概也深知这一点,因此为避免毁谤之嫌,才将潘美和杨业的名字中间各加一字,写成“潘仁美”和“杨继业”。虽然也算煞费苦心,却依旧挡不住世人对潘美的唾骂。北宋开国名臣,至忠至诚的潘美,就这样沦为不仁不义的奸佞小人,冤枉得一塌糊涂。

“卖国贼”的无奈——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初名子城。清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因“天津教案”交涉失当,被污为“民贼、汉奸”,引起举国唾骂。

当20世纪的到来尚使不少人欣喜迷茫之时,清王朝,这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绝响在内忧外患中轰然崩溃。在这个帝国最后的那段岁月里,无数枭雄豪杰粉墨登场,上演着各自的戏码。在这些“戏子”中,有个人我们不得不提。他,被称为“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人”,更是晚清的中兴之臣;他文治武功卓著,却被视为“民贼汉奸”。他,就是曾国藩,晚清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激昂热血枉然之时,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位“卖国贼”的一生,可能会有别样的发现。

带兵如子弟,平叛不留情

如果不是因为太平天国,曾国藩可能至死都只是个仕途平顺、波澜不惊的职业官僚。他甚至都不会被载入史册,充其量只是晚清壮阔的历史画卷上微不足道的一点。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席卷半个清帝国。此时的曾国藩已然是二品大员,十年七迁的官场神话一时无人能够超越。不过,上天似乎并不希望曾国藩一直在公文堆里打滚,因此给了他一个成就伟业的机会。

清王朝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八旗”和“绿营”。清王朝立国的根本,也是“八旗”。这支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的骁勇劲旅,来去如风,曾经是华夏大地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女真人口稀少,无法维持一只数量庞大的常备军,因此努尔哈赤在传统的“牛录制”基础上,整合麾下满、蒙、汉诸族军兵,创建了“八旗”。满、蒙、汉各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满人的军事核心力量。这种耕战合一的社会组织形态,使得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女真人得以统治将近一亿的汉人,把偌大的一个中国牢牢控制在满人手中。正因为战功彪炳,八旗子弟才世代享受国家厚遇,成为清帝国的贵族阶层。

而“绿营”则是国家的常备军。绿营兵是清政府仿照明代军制所创制的汉族军队,因以绿旗为标志而得名。绿营兵的规模要远高于八旗,主要以步兵为主,驻扎全国。在清代初期平定三藩之乱以及之后的历次战争中,绿营兵表现较为出色,战功卓著。绿营兵组织系统严密,分工明确,是清王朝维持其统治的重要支柱。

同类推荐
  • 三国重生马孟起

    三国重生马孟起

    重生三国马超,会天下群雄..
  • 穿越之无敌舰队

    穿越之无敌舰队

    什么美帝,谁说我大中华那般盛唐的气势不在,敢于挑衅我大中华者虽远必诛!亲华夏,天下,世界都在我大大中华的控制之下,爱中华!有我无敌舰队,什么日寇,只要我的舰队存在一天,重返我盛唐傲视全球之气象!,有我无敌舰队
  • 吴楚争雄

    吴楚争雄

    伍子胥为吴王阖闾的大事奔走多年,如今大事都已完成。子胥一心要借兵报仇,可是阖闾总是不给子胥开口的机会,借故一拖再拖。阖闾此时最大的心事是自己的次子姬旦与长孙夫差之间的储位之争。姬旦锋芒毕露,用尽心机;夫差拜子胥为师,他隐忍谦逊,声色不露。在历经围猎风波、巫蛊冤案等等事件之后,过于心急的姬旦死在了自己的手上。但他的“密友”不知去向。此人在后来的各大事件中以多重身份亮相,此人究竟是谁?
  • 三国之妖才

    三国之妖才

    中午,太阳晒着吕睿的屁股,掌门令牌被吕睿的脚趾勾着!徐庶在门外说:“大人,丞相又找你了。”房内,曹节摇晃着吕睿说:“夫君,快起来,父亲又派人找你来了!”“爹爹,曹丕舅舅找你上朝呢!”“咳咳,苦命啊,又要上朝,哎,没办法,为了家人,谁叫一个是我岳父,一个是我大舅子。”曹操:吾婿多谋,孤百年后,可为托孤之人!诸葛亮:大魏鬼才郭嘉,毒士贾诩,智计荀攸,王佐荀彧,狼顾司马,吾皆不惧,唯妖才吕睿乃我大患!孙权:江东基业,毁于一江湖游侠!陈寿:文信侯,吕睿,字不凡,性懒惰,智计百出,天下俊杰!80后吕睿穿越三国,当个妖才谋士,弄个掌门玩玩,搞个候爷当当,没事弄下发明,欺负千古风流人物........等等,更多精彩,尽在三国之妖才
  •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实现显著进步的历史阶段。秦汉交通建设对于此后交通史的进程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作者王子今总结了秦汉交通道路建设、津桥、车辆制作、运输动力开发、内河航运、近海航运和海外交通、造船业、都市交通等多方面的成就。对于秦汉主要文化区的交通结构、仓制和主要粮路、产业布局及运销区划、运输业、人口迁徙与人口流动、通信形式、域外交通等也有所论述。交通与秦汉政体的成立,交通与秦汉经济的运行,交通与秦汉文化的发育,在“秦汉文明的交通史背景”这一主题下有所说明。“秦汉人的交通心理与交通习尚”也作为历史文化考察的对象有所讨论。
热门推荐
  • 做人做事做官:老子的智慧

    做人做事做官:老子的智慧

    在中国历史上,老子是一个“谜”:他来无影、行无痕、去无踪,只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只有5000多字篇幅的《道德经》(又名《老子》),从此飘然而去,不知所终。人可以老去、可以逝去、可以死去,但是思想不会这样,伟大的思想往往能够超越时代、穿越时空,只要人类不灭,它就亘古常新、巍然屹立。《老子》就是这样一部经典。
  • 极品桃花

    极品桃花

    文文已经半价咯,O(∩_∩)O~本该深陷山涧的莫亚瞳发现自己居然变成了大美女,而且还是个响当当的京城首富!本以为生活从此潇洒,可桃花却打乱平静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既然如此,何妨做个风流美少女!暴花雨,请来的更猛烈些吧!他,一国太子却只身易容在他乡,只为收获情报和挑起战乱。成为一国之君的他只为她保留后位,纵使她……不屑一顾。他,邪肆妖娆,仅一面就已定下终身。以皇子身份将她收束,但却收不住她散发出的光彩。越是害怕失去就越难以将她困住!他,俊美秀气,医术了得。为了初恋他百般心伤,最后竟发现物是人非。遭人逼婚后才明白心已失守,情难防!他,白衣似仙,总是从天而降。出入皇宫内院犹如自家小院,武艺超群却性情单纯。为了尚且懵懂的爱情守护在她左右,殊不知她已不是她。他,雌雄难辨,只为她一笑倾心。纵然表白受创,只要她心中有他的痕迹,帝位也可抛之千里之外。他,调皮俊逸,与她总是吵吵闹闹,互相嫌恶的同时却又割舍不下。调笑逗弄成了掩盖醋意的唯一途径,满腔爱意愈发无法表达。是承认还是保留,成了最大的难题!他,白发紫瞳,算尽天下人命运却无法自知。对她冷言冷语也控制不住心之所向,离开她也无法磨灭日夜回放的记忆影像!百年前的七星宫主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司楠、雨岱、星炙三国是如何各据一方称霸百年不倒,亲们想了解不,想探究不?请跟小艾子一起说——想!!O(∩_∩)O~一切尽在小艾子新作——米虫女皇!!看一代米虫如何颠覆美男心!小艾子创了个群,群号:111650866喜欢小艾子的亲们可以加哦!敲门砖(文中人名!~)推荐友友的文文:无奈无耐公子如玉
  • 《本草纲目》中的百病食疗方

    《本草纲目》中的百病食疗方

    探寻《本草纲目》中防治疾病的食疗智慧,广阅薄取,品鉴本草巨著之食疗精华。融一代神医李时珍的养生智慧于平常的食物中——大枣、小米、萝卜、木耳等,摇身一变,成为你身边最可爱的健康使!最理想的养生方式,尽在本书。
  • 看不懂的日本人

    看不懂的日本人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 望门嫡女

    望门嫡女

    前言:爱得最深、伤得最深的那个人是你,天下可以拱手让人,唯独这份爱不能退步。一觉醒来,她成了秦府不受宠的六小姐,一场阴谋还是意外?错嫁宫王爷次子宫染夜为妾。上夺君心,下斗众妯娌,个个不是省油的灯。人羡她金衣玉食,却殊不知这深宅大院,左一个深渊,右一个深坑。外表看似任人宰割的小绵羊,而是一头披着羊皮的大灰狼。晴天万里,哪来的霹雳?从她生下女娃那一刻,一向待她慈祥又温柔的婆婆——变了。定下规矩,谁能先生下男娃,谁便是一家女主。好样滴,老娘还不稀罕待在这个家,卷铺盖拐走你儿子。“娘子,我们临走前身上所带盘缠不多,怕是只能挨过几日。”“没银子想法子赚钱。”“可是。。。。。。我从小到大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懂得怎么赚钱?”相公你咋就这么没用?这一家三口还指望你来赚钱养活俺娘俩。“我养家,你带孩子。”不靠娘家、婆家拿来一分钱,仅凭一家小小的店铺,三个月后经营数间分店。一位不速之客,一道圣旨掀起一浪接一浪的风波。(本文慢热,女主非是善物,一对一,敲门群:221908189)姐妹文连接:庶女传奇,绝对赞!【庶难从命】妖竹儿好友连接:玄幻奇迹,绝对赞!【惊世陌华】听语邀歌
  • 欲望城市

    欲望城市

    让全世界为之尖叫、疯狂!,21世纪美国最成功的时尚潮流都会喜剧!它不仅荣获2002年艾美奖最佳喜剧类的电视影集,并且禅连三届金球奖最佳电视影集、最佳女主角奖;四位纽约美女每天都充满麻辣“性话题”的欲望城市,五花八门、充满色欲及女人私密的话题
  • 家庭理财万事通

    家庭理财万事通

    想结婚,有房子、有车子吗?想生孩子,有奶粉钱吗?一不小心出了点事故怎么办?生了一场大病怎么办?你老了怎么办?有养老的钱吗……人生中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结婚、养孩子、教育、养老……这些花销在现在或者未来都需要用到。只有先解决好金钱问题,你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做最棒的员工(修订版)

    做最棒的员工(修订版)

    世界500强企业首选的职业精神培训工具书。态度决定高度,人品决定产品,能力创造价值。投资你的态度,拥有美丽“薪”情;亮出你的人品,拥有光明“钱”途;提升你的能力,拥有过硬业绩。要做就做最棒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