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9000000024

第24章 历史是用来翻案的(4)

没错,明代的“陈世美”是钧州才子,而之后广为流传的“铡美案”中的陈世美则是均州人士。可别小看这一字之差,因为钧州在河南,而均州则在湖北,相差何止千里。而陈熟美恰好是均州人士,同“铡美案”中的陈世美刚好一致。如果“铡美案”同《包公案》是一脉相承的,那又何必煞费苦心更改地名呢?

但说来说去,我们好像还是没搞清楚陈世美到底是谁。目前已知的最早有关陈世美的记载,就是这本明朝小说《包公案》。明代小说有个特点,就是借古讽今。无论是《西游记》还是《水浒传》,甚至包括《金瓶梅》在内,这些明人所著的小说看似说的是古事,实则讲的都是明代的事情,《包公案》很可能也是这种情况。此书成书于万历年间,当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却很繁荣。作者很可能不满当时的社会风气,因此借包大人之手,“惩治”恶人,抒发心中愤懑;但明代一朝都不见驸马因抛弃妻子而被杀之事,所以,陈世美的原型人物很可能是明代的某个官员。作者安遇时将其化作陈世美,编写了《秦氏还魂配世美》的故事。到了清代,有别具用心之人发现了这个故事同陈熟美的相似之处,恶意篡改,形成了我们熟悉的“铡美案”。

不管陈世美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原型,但“铡美案”为人杜撰却是板上钉钉之事。为了一桩子虚乌有的杀妻案,陈世美背负了上百年的骂名,要多冤枉有多冤枉!

链接一:宋代真有“包青天”?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英雄豪杰,来相助,王朝马汉在身边!”这是一段人们耳熟能详的歌词。当年,电视剧《包青天》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剧中所塑造的公正廉洁、断案如神的“包青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包拯的“标准像”,在海峡两岸都有着数量庞大的拥趸。但每次重温这部经典剧集之时,总有人难免心生疑问:宋朝真有“包青天”吗?

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包拯形象,大都出自文学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三侠五义》。作为一本侠义小说,《三侠五义》把江湖恩怨、除暴安良等等元素引入到传统的公案小说中,因此使得包公案相较以往更具吸引力,经久不衰。包拯的艺术形象也在这部书中基本定型,他深明大义,足智多谋,恩威并施,是典型的清官,人称“包青天”。可惜,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同这个“包青天”相差得可能不是一星半点儿了。

包拯是宋仁宗时的重臣,历任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判官、三司户部副使等职,授龙图阁直学士,曾经出使契丹。从他升迁轨迹以及其文集《包拯集》中记述的言论来看,他是一个心系家国大事的政治家,而非体恤百姓的父母官。他所提出的精兵简政、减轻赋税等等主张,其出发点是巩固皇权统治,同救民于水火没多大关系。

由于文学作品的渲染,很多人都把包拯当作开封府尹,以为那才是他的正职。实际上,恰恰相反,开封府尹只是包拯众多兼职中的一个而已。宋代施行高度的中央集权,皇帝主宰一切,官员的“官职”和实际负责的“实职”是相分离的。官职只是一个虚称,相当于职称等级,只决定官员的俸禄。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就要谋一个“实职”才行。皇帝会根据官员的实际才能和职务需求,调遣官员临时担任某项职务,称之为“差遣”。“差遣”的名头很多,包括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提点、签书、监等等,非常复杂。

据史书记载,包拯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知开封府”,也就是暂代开封府府尹的职权。根据北宋惯例,开封府尹乃京师职守,关系重大,因此,这个职位一直是由皇亲国戚担任的。但亲王之流显然不会管事,因此要派一个普通官员“知”开封府,行使实际的权力才行。这个“知”的周期不会太长,一般也就是一年。在北宋政权存在的一百多年里,“知”过开封府尹的官员不下180人。所以,包拯也只是这个位置上的普通过客而已,并无什么特别之处。

至于包拯断案如神,在历史上的记载就更少了,实属明确记载的只是包拯早年破获的一桩“割牛舌案”。至于老百姓津津乐道的“铡美案”、“铡包勉”等案件,则只字未见,疑为后人杜撰。而那三口赫赫有名的铡刀更是子虚乌有。

所以说,“包青天”只是文学作品中对于清廉官员的一种美好期许,跟现实中的包拯并没多大关联。历史是很奇妙的东西,既能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也会引发无以名状的失望。世事无常,但人们渴望公理和正义的心思是不变的,这也是“包青天”故事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链接二:官司,不是这么打的!

在人们的印象中,古代打官司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衙门口击鼓鸣冤,就能见到青天大老爷,洗脱冤屈,仿佛打官司就如同吃顿便饭那般简单。尽管打官司时常有恶吏从中作梗,但总能遇到明镜高悬的“包大人”,惩处不法宵小,还百姓公道。

古人打官司真是如此吗?哪有这种好事儿!

民谚有云:“饿死莫作贼,气死莫告状。”不少古代名士也劝诫世人,莫要轻易动打官司的念头,称“讼而终凶”。为什么古人都不主张告状打官司呢?原因很简单,在古代打官司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吃力不讨好。

首先,不是随时都可以告状的。古代没有专职的法官,审理案件的职权都是由县官以上官员兼任的。这些官员平时公务繁忙,不可能每天坐在堂上等着老百姓来告状。因此,官府就规定出几个专门用来受理诉讼的日子,称为“放告”;而衙门口的鼓,也并非为老百姓“鸣冤”准备的,而是官府用来通知百姓“放告”的信号。每到“放告”之日,官员准备好受理案件之时,就会命人击鼓。听见鼓声,老百姓就知道:哦,可以告状了。于是纷纷拿着状纸前来,申诉冤情。

其次,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控告的。古代封建社会讲究礼法,因此法律也要遵循“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原则。奴婢不能控告主人,妻子不能控告丈夫,亲属之间原则上也不能相互控告;八十岁以上、十岁以下或患有严重疾病的人,不得告状;妇女告状也受到严格限制,除非家里没有男人,而又非告不可,一般“不许妇人诉”;另外,在押犯人也是不能告状的。

第三,不同的案件告状的时间也不一样。尤其是对于民事案件,历代都规定只有农闲时节才可以告状。我国古代以农立国,不误农时是头等大事,因此宋代律法就明确规定,但凡有关田宅、婚姻、债务的案件,一律在每年十月初至次年三月期间受理。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告状容易“很受伤”。古代没有什么先进的刑侦手段,官员断案全凭个人判断,依靠察言观色来识别诉讼双方所言的真伪。但人眼不比测谎仪,有时候很难区分到底谁在撒谎。那怎么办呢?打!不光被告要打,原告也要打。常有原告官司没打赢,自己反而吃了一顿板子的情况出现。轻者皮开肉绽,重者一命呜呼。刑堂之上,生死有命,所言非虚啊。

这么看来,古代打官司实在是一件费事费心的事情,难怪那么多的“有识之士”劝导时人,没事儿别打官司了。

链接三:公主只嫁状元郎?

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可谓天下第一女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公主万金之躯,婚配对象自然不能是凡夫俗子,一定要是人中之龙才行。依照寻常看法,状元郎乃是文曲星降世,才高八斗,肯定满足这个条件。因此“公主只嫁状元郎”似乎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不过,翻过史书之后,我们却隐约感到,好像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公主的夫婿称为驸马。驸马原本是一个官职,全称是驸马都尉。这个官,是皇帝出游时坐在副车上的替身。这个职位非常危险,一般人做不来。皇帝的女婿是皇亲,给皇帝当替身不会有损皇室威仪,也相对靠得住;如果发生意外,因公殉职,死的不过是个外戚,因此皇帝的女婿就逐渐成为这个职位的内定人选,驸马也就逐渐成为帝婿的代称,延续下来了。

驸马虽然是皇帝的女婿,但地位却不高。历代的驸马品级都很低。唐宋两代,驸马都是从五品,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驸马是唯一地位比自己妻子低贱的男性。生死富贵,全看公主一人,因此卑躬屈膝是难免的。“醉打金枝”这类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就算两口子闹矛盾,驸马爷不高兴了,充其量也就是跑回老家。当然,最后还是要乖乖回来向公主和皇帝认罪赔礼的。

至于驸马的选定,也是有一定标准的。皇帝家是天下第一世家,门第最为显赫。想要跟皇帝攀亲家,最起码也得是达官显贵。魏晋时代,驸马一般都是在知名士族子弟中选择;到了宋代,则一般选择重臣之子。可见,驸马这个位子平头百姓是万万高攀不上的。

而状元呢,指的是科举殿试第一名。状元并不是个官名,只是说明这个人很会考试;至于能不能做官,能做多大的官,那都是后话,全凭个人能耐。一般,官宦之后不用参加科举考试也能混得很好,即使参加了,成绩也不会太好——只要勉强中个进士,就能平步青云,何苦独占鳌头惹人非议呢?因此,我们可以说:中状元的人,家世都不会显赫。只有贫苦人家的孩子才能耐得住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寂寞,埋头苦读,击败众多士子,拔得头筹。这样的状元,跨马游街只是一个开始,新鲜劲儿过了之后还是要夹着尾巴做人,找一个朝中显贵拜入其门下,才有机会出人头地。

这样看来,状元郎想娶公主,难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在历史上,我们也没听说哪个状元当上驸马爷的例子。“公主只嫁状元郎”,可能只是我们对于郎才女貌的美好期许罢了。

链接四:那些被戏剧“诬陷”的人们

戏剧这种东西,亦真亦假,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往往要做一些艺术加工。因此,被戏说的历史人物往往同真实相去甚远。可惜,观众们并不管“艺术夸张”那一套,常常把戏文和现实混为一谈。拜戏剧所赐,不少人蒙上了不白之冤,骂名一背就是几百年。

中国各种根据演义小说改编的戏剧流传甚广,不仅塑造了一个个传奇人物,也“捧红”了一群恶人。这其中,就不乏像陈世美一样被戏剧“诬陷”的人物。

“狸猫换太子”里面的皇后刘娥因为嫉妒,居然用狸猫换掉了别人的孩子,真是罪大恶极。刘娥在历史上是实有的人物。她是宋真宗的皇后,在宋仁宗时期,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11年,抚育小皇帝仁宗长大成人,居功至伟。史学界常常将她同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并称赞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抱养太子之事,的确属实。但这孩子的生母并非什么真宗宠妃,而是刘娥自己的侍女李氏。当年,刘娥一直不能生育,作为太后近侍的李氏于是想出了一个借腹生子的法子,产下一子,也就是日后的宋仁宗;仁宗一生下来,就交给刘娥抚养。而刘娥待李氏也不薄,让真宗将李氏晋为才人,也算有了名分。这件事,满朝文武尽人皆知,并不存在刘娥为争宠“偷抱”皇子的桥段。

另外一位被“冤枉”的人物是《杨家将》里的大奸角潘仁美。潘仁美的人物原型名叫潘美,是北宋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潘仁美嫉贤妒能,为了争功导致杨家太公杨业战死,是杨家将中所有悲喜剧的始作俑者。

实际上,潘美是北宋的开国元勋,宋辽岐沟关之战时已经年逾六旬,位高权重,是杨业的上司。当时,北宋趁辽国换帝之际,派三路大军进攻辽国。起初,宋军打得顺风顺水,但很快就遭到契丹军队的顽强反击,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因此,上谕潘美撤兵,并掩护云、应等州军民一道撤走。撤军途中,监军王侁强令杨业所部出战,置之于必败境地。杨业兵败被俘,绝食而亡。潘美因阻止不力被降职,但次年又官复原职。

所以说,杨业之死,同潘美关系不大,要怪只能怪皇帝决策失误。赵匡胤是以哗变武将的身份取得天下的,因此对于武人非常忌惮。不仅杯酒释兵权,还大大限制武将的职权。和平时期,士兵同将领是分离的,战时才临时编组,以致“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同时,武将在阵前没有指挥权,只能听命于朝廷派来监军的文官,严格依照皇帝的旨意行事。换言之,在宋代,行军打仗是由皇帝一个人在宫城遥控的,武将只起到一个传达命令的作用。这种军事制度导致宋代军事实力空前衰弱,也为其亡国埋下了祸根。

《杨家将》的作者大概也深知这一点,因此为避免毁谤之嫌,才将潘美和杨业的名字中间各加一字,写成“潘仁美”和“杨继业”。虽然也算煞费苦心,却依旧挡不住世人对潘美的唾骂。北宋开国名臣,至忠至诚的潘美,就这样沦为不仁不义的奸佞小人,冤枉得一塌糊涂。

“卖国贼”的无奈——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初名子城。清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因“天津教案”交涉失当,被污为“民贼、汉奸”,引起举国唾骂。

当20世纪的到来尚使不少人欣喜迷茫之时,清王朝,这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绝响在内忧外患中轰然崩溃。在这个帝国最后的那段岁月里,无数枭雄豪杰粉墨登场,上演着各自的戏码。在这些“戏子”中,有个人我们不得不提。他,被称为“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人”,更是晚清的中兴之臣;他文治武功卓著,却被视为“民贼汉奸”。他,就是曾国藩,晚清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激昂热血枉然之时,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位“卖国贼”的一生,可能会有别样的发现。

带兵如子弟,平叛不留情

如果不是因为太平天国,曾国藩可能至死都只是个仕途平顺、波澜不惊的职业官僚。他甚至都不会被载入史册,充其量只是晚清壮阔的历史画卷上微不足道的一点。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席卷半个清帝国。此时的曾国藩已然是二品大员,十年七迁的官场神话一时无人能够超越。不过,上天似乎并不希望曾国藩一直在公文堆里打滚,因此给了他一个成就伟业的机会。

清王朝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八旗”和“绿营”。清王朝立国的根本,也是“八旗”。这支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的骁勇劲旅,来去如风,曾经是华夏大地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女真人口稀少,无法维持一只数量庞大的常备军,因此努尔哈赤在传统的“牛录制”基础上,整合麾下满、蒙、汉诸族军兵,创建了“八旗”。满、蒙、汉各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满人的军事核心力量。这种耕战合一的社会组织形态,使得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女真人得以统治将近一亿的汉人,把偌大的一个中国牢牢控制在满人手中。正因为战功彪炳,八旗子弟才世代享受国家厚遇,成为清帝国的贵族阶层。

而“绿营”则是国家的常备军。绿营兵是清政府仿照明代军制所创制的汉族军队,因以绿旗为标志而得名。绿营兵的规模要远高于八旗,主要以步兵为主,驻扎全国。在清代初期平定三藩之乱以及之后的历次战争中,绿营兵表现较为出色,战功卓著。绿营兵组织系统严密,分工明确,是清王朝维持其统治的重要支柱。

同类推荐
  • 大唐帝国的黄昏

    大唐帝国的黄昏

    在安史之乱后,一批唐人登上了历史舞台。这里面有皇帝,有文臣,有宦官,有军阀。皇帝有复兴帝国之志,文臣有重振王朝之心,宦官有甘心为奴之情,军阀有爱国忠君之意。可惜的是,皇帝的志向没有实现,文臣的诚心没有兑现,宦官的情感没有释放,军阀的意愿没有实践。所以,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走向了反面。
  •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风云变幻时,更需耳听其音,脑思其意,但着小人道,必死无疑。三国的故事恐怕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一段历史故事了,原因自然是罗贯中老先生出版的发行量无与伦比的巨作《三国演义》。不过《三国演义》这部书,归根到底还是七分真三分假,有一些人物被演绎过了,有一些事件被夸大过了,现在咱们来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 满唐春

    满唐春

    一个优秀的首饰技师,因为一个意外,穿越到了唐朝一个苦逼的学徒身上一间生意淡薄、濒临倒闭的金店一个游手好闲、水平一般偏偏又脾气暴躁的师傅还有二个谈不来的师兄最惨的,还签了一份打死勿论的学徒契约幸好,还有一个美丽又对自己暗生情愫的小娘刘远还没决定以后的路没想到一夜剧变,两个师兄杀了师父卷了黄金细软跑路留下一个负债累累的烂摊子欠下的货款、借下的债务、快要到期的租金等等,让小娘无计可施要抄家、变卖家产?PS:小炮新书《筑造我为王》已上传,请多多支持!!!!
  • 清代嫁妆研究

    清代嫁妆研究

    中国传统社会,嫁妆于婚姻意义重大。首先,它在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无论家庭贫富,人们都会尽力为女儿筹办嫁妆;其次,嫁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婚姻的缔结,丰厚的嫁妆往往使女性在婚姻市场上得到更高身价;再次,嫁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如助长了整个社会的奢靡之风、导致婚后的奁产纠纷等。
  •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研究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本书着重注意的地方。专家们关于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本书试图从正面进行阐述,提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看法,以论证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问题。
热门推荐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恶少的合居爱人

    恶少的合居爱人

    他是B市里有名的富二代,一双狭长的桃花眼足以魅惑众生。他桀骜不驯,他张狂自信,他为了自己喜欢的人可以不顾一切。她是从乡村里走出的大学生,在陌生的城市里艰苦打拼,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城市里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把父母接到城里来享福。一场平凡的抽奖活动,一颗幸运的号码小球将永远不可能有交集的他们联系在同一套房子里。从此开始了他们啼笑皆非的同居生活。只是在这水深火热的生活里,是谁迷了谁的眼,又是谁乱了谁的心。原以为相守的尽头是幸福,却不想那一个冷雨夜后,那个男人就此消失,从此杳无音信。四年后,男人强势回归,变得更加邪魅,更加让女人为之疯狂。他再次出现在她面前,带着颠倒众生的邪笑,修长的大手用力的将她拉至身前,沉声道:“吕蔷仁,从这一刻开始,你就是我的,逃不掉了!”片段一:吕蔷仁笑了笑,拿出手里的小球,给工作人员看。“我是今天拿到幸运数字的人,请问……我是不是可以拿到那套房子?”工作人看了看小球上的数字然后将目光转向吕蔷仁。定定的看了一会,然后语气奇怪道:“你也是六十六号?”“是啊,我就是六十六号……什么叫做‘也’啊,难道有两个六十六号不成?”吕蔷仁睁大了眼睛,无辜的看着对面的工作人员。“还真有两个六十六号,刚刚来了个男的,手里也是那个写着六十六号的幸运小球。去领取他的奖品了!”“什么?”吕蔷仁当场化石。片段二:“我有个提议,希望你能听一听。”良久,吕蔷仁平复了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沉声道。南风烁一派自然的端起一杯蓝山咖啡,轻声道:“什么建议!”“既然我们都不肯放弃这套房子,如果你不在意的话……我们就一起住这个房子。”吕蔷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灵动的双眸透过眼睛片紧紧盯着南风烁的反应。“你一个女人都不在意,我在意什么!那就同居呗,反正也就是个住的地方。”南风烁不甚在意的望着吕蔷仁,淡淡道。好的,既然你不反对,那就同居。片段三:南风烁打开车门,帅气十足的走了出来,慵懒的倚着车门,邪笑道:“蔷仁,四年不见,想我了吗?”吕蔷仁一愣,不可思议的望了男人一眼,随即撇开转身就走。还没迈出步伐就被南风烁一把拉住,跌在他怀里。“吕蔷仁,从这一刻开始,你就是我的,逃不掉了!”
  • 离婚三十天

    离婚三十天

    :正在看着球赛的陆天一,眸子眼角的余光瞥到苏念忧一身白色连衣裙,于是皱了皱眉头,腰间系了一根白色的蝴蝶结丝带,80后的苏念忧和陆天一毕业工作之后,那长长的波浪秀发高高的挽起,矛盾日益增加。“陆天一。”等了一会儿,没有人回答。你看什么看,我说,我都看了三年了,你这个女人这几天总是穿得这么的漂亮,正欲进门换衣服,这么晚了出门该不是真的吊帅哥么?”家庭矛盾亮红灯,留下一缕俏皮的贴在后背上,姐还不伺候你们了。苏念忧轻轻一笑,轻轻地叩门。看着如此盛装打扮的苏念忧,姐天天去相亲。不行,尴尬的身份,现在已经很晚了,上演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苏念忧,嘟起红艳的小嘴。“苏念忧,不料遭到丈母娘的拒绝,你好了没有,上演了一段苦命悲催的追妻之路。“对哈,离就离,陆天一,在这小小的屋檐下,只许你能找你的初恋女神,摸着僵硬的脖颈,难道我就不能找我的帅哥了吗?”好,忍住脾气,坐在沙发上等着苏念忧出来,好办,却不想左等右等,没事,等了二十分钟苏念忧还没有出来。“好浓的香水味啊!”陆天一酸酸的喊道。这样多姿多彩的生活,在不换衣服就要迟到了。…。咧着嘴,你好了没有?”陆天一下定决心,大声的敲着门。“快点啊,看着洗手间的房门还关着,死女人。精彩镜头:“哈,等了一会儿,去找吧,、、、、十分钟过去了。”“死女人,面色不悦。还是睡床的时候舒服啊。”陆天一撇撇嘴,这下要迟到了。陆天一前两天下班时经常看见苏念忧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出门,一大早又在洗澡。陆天一在心中暗想道。”陆天一抬脚踢了踢房门。头上带着一个鸭舌帽,一点一点的溜走。“喂,因为已经离婚,抬头看着墙上的时钟,而且又有协议在先,陆天一虽然心中有些疑惑,已经过了十分钟了。一副乖巧的样子。”陆天一感觉一阵尿急。伸手一推,但是也不好多问。“死女人,陆天一,提起裤子。“死女人,祝你早日找到一个又帅又有钱的帅哥啊。一分钟过去了,眼上画了一个淡淡的眼妆,三分钟过去了,清新甜美。”陆天一哈哈一笑,说到。废话,正欲准备尿尿,不漂亮当初老子娶她干嘛?呸呸呸,将尿憋了回去。心中却很不是滋味,差点什么也被你看光了。”苏念忧依旧瞪着陆天一。陆天一洗漱完毕,优雅的转身离去。2:苏念忧生气的将卧室的房门一锁。“苏念忧,将浴袍披在身上。陆天一眉头一皱,面对着前几天还是自己老婆的女人谈论这些,想起在洗手间的尴尬一幕,心中有些说不出来的感觉。
  • 风雨路忧人

    风雨路忧人

    一位年轻女歌手,一段坎坷难忘的青春生活。她因為靓丽而遭围猎,也就因为善良而被欺骗。她是从偏辟农村走出来的女孩,身不由己的嫁给镇长儿子。去县城学习,受到骚扰和诱惑;到省城深造,又被蒙骗,险些走上绝路。离婚后她到北京发展,在逆境中她顽强的拼搏。她拒绝浪荡女人的游说,断然处置金钱的诱惑。在好心人的相助下,她走上了歌之路;不过命运依然对她不公,让她在爱情的旅途中,又遭到了巨大挫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单恋不转弯

    单恋不转弯

    叶红旗为人极度一根筋,认定的事物很少有改变。好友有宝认识她的时候,她正爱吃学校食堂的三明治,因为里面的火腿肉很好吃,她就固执地吃了大学四年。
  • 地理百科知识博览

    地理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地理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骑士风云录1

    骑士风云录1

    大陆历596年,“卡德莱特平原之会战”以卡奥斯帝国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索菲亚王国军自国主诺兰德夫六世以下,全军覆没,仅杰克·佛利特将军一人生还。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自死神指间侥幸逃生的王太子阿斯尔和利特大公爵这子莱恩斯成为索菲亚复国的最后希望。而当人类互相残杀时,兽人正在海峡的另一边窥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