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0800000007

第7章 郑思肖:用灵魂抒写心史(1)

郭沫若在抗日战争期间写的《国画中的民族意识》中,曾赞颂一位宋元之际的读书人是“民族意识浓烈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叫郑思肖,郭沫若没有说谎,郑思肖在宋末元初的确是一位具备了非常浓烈的民族意识的遗民。但直到明朝末年,他的这一民族意识才被人发见,因为他的着作《心史》才被人发现。他一直坚守着“大宋子民”的阵地,用灵魂写就了一段民族意识的心史。

井中奇书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的冬天,苏州城缺水严重,在承天寺里,老和尚僧达正指派几个小和尚挖一口枯井,希望能挖出点水来烧饭。但从枯井中只打上来许多硬泥,不过,略让和尚们欣慰的是,随着枯泥上来的还有一个铁匣子。铁匣子四尺见方,盖口用桐油石灰泥封,很严实。老和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打开,打开一看,有点傻眼,里面又是一铁盒子。老和尚想了一想,就高兴起来,但凡是天书秘籍之类的东西都是大圈套小圈的,他以为打开第二个盒子还会有第三个,第四个。

可是没有。

第二个盒子打开后,里面躺着一本手抄的稿子,封面上写着“大宋铁函经”五个字,扉页上题有“大宋孤臣郑思肖再拜书”十字。老和尚不知道郑思肖是什么人,但看稿子的样式与文字,不像是什么天书秘籍,就找到了老方丈。老方丈的见识很高,只翻了几页,立即判定,这手稿是南宋末年爱国遗民,也是大画家郑思肖的作品。

当时,正值满清与明帝国撕杀之时,方丈认为,这样的作品很可能有激励人心的作用,赶紧把它献给了官府。

于是,这部书名《心史》和郑思肖的大名就此传开了。

郑思肖的确是南宋遗民,作为南宋遗民优良的那一支,他是非常合格的。我们知道,当南宋灭亡后,一些具有民族气节的士大夫们,或身陷元营、坚贞不屈而慷慨就义;或悲愤隐居、终身不仕而发愤着书立说,前者以文天祥为代表,后者则以郑思肖为楷模。文天祥式的遗民壮烈殉国、浩气长存;郑思肖式的遗民则以另一种斗争方式继续反抗元朝民族压迫政策。期间让人泪水横流的事太多太多,以至于让我们读到这些人的事迹时总有一种被人压迫胸口的感觉。郑思肖及其所着的《心史》一书就是这一具备了悲剧色彩的典型代表。

《心史》一稿,是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写下的一部诗文总集,也是这位才华横溢,且具备了犀利文笔的才子唯一流传下来的着作。《心史》共分上下两卷,由《咸淳集》、《大义集》、《中兴集》以及《杂文》四十篇组成,咸淳集》、《大义集》、《中兴集》系各体诗文,《杂文》四十篇则是他关于时局所闻所见的记载。该稿完成后,一直被郑思肖封缄于铁函之中,正是个原因,《心史》又称《铁函心史》。

南宋文人大都在写诗上有所造诣,郑思肖的诗名早被人所知。南宋未亡之前,他的诗中偶尔还有轻松之篇。自南宋灭亡后,他的诗文基调就成沉郁悲凉了。

所以在《心史》中的诗篇,大都以抗元卫国、坚持斗争为主要内容。比较着名的《德二年岁旦》一诗,就颇具慷慨悲歌之风:“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在这首感念时事的诗中,他先是痛心自己无力报国,接着是表达渴望有人能收复失地、坚持抗敌的伟大愿望。

据说,在该稿定稿时,郑思肖感于“心之所以为心者,万万乎生死祸福亦莫能及之”,而且“天地万化,悉自此心出,纵大于天地,亦莫能违乎此心”,所以题名为《心史》。

从这段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诗人“国可亡,然志终不可为之屈”的坚贞气节。

写完《心史》,郑思肖并非是写着自我意淫,他是想把自己做遗民的灵魂轨迹展现给世人。但当时,这种想法等于痴人说梦。元人对南宋遗民和他们文章诗歌的压迫,相当残酷。况且,郑思肖的字里行间都在骂着元人。这种稿子,一旦被元人发现,定要焚毁。他最终决定,将这一灵魂轨迹留给后人,让后人知道,身为南宋遗民在元朝的挣扎过程。

但是如何将稿件完整地保存、流传后世,是件很难的事。纸张不是秤砣,可以随便找个地方埋了,几百年不烂。经过一番苦苦斟酌,他想出一个绝妙办法,用“外铁函”、“函内石灰”、“灰内锡匣”、“匣内生漆”、“书折成卷”加以牢固地保藏起来,外署“大宋铁函经”,内题“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在一个深夜,他把这个铁函沉于苏州承天寺那个深井内。

就这样,《心史》才被老和尚打捞上来。和尚将稿子交给政府后,明朝的一些士大夫见其内容很符合当时的情况——满清(异族)正在与大明为敌——所以,就大量刊刻,希望大家都学习郑思肖的不屈精神与笑骂手段来对付满洲人。这样,《心史》才广泛流传开来,直到现在。

“不忠不孝”郑思肖

南宋灭亡的第39个年头,也就是元延佑五年(1318年),身患重病,已是77岁高龄的郑思肖躺在苏州觉报寺中,艰难地对守在床边的好友说道:“思肖死矣,烦为书一牌位,当云: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说完,缓缓地闭上眼,与世长辞。

他的好友含泪将其掩埋,而关于朋友的临终嘱托,他却没有办。因为他和天下人都知道,郑思肖并非是不忠不孝,而是一个无论从中国传统的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尽忠尽孝之人。

郑思肖本名不得而知,是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南宋理宗时的太学生。

他的父亲叫郑起(初名震),字叔起,号菊山,在南宋末年,因为看不惯官场上的污秽,所以不走仕途,一生都从事教师生涯。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奸相史嵩的同党想让在野的史嵩回朝,郑起知道后,挺身而出反对。淳佑七年(1247年),当他知道另一奸臣郑清之将要再次出任丞相时,不禁痛哭流涕,竟跑去郑家门口,历数郑清之误国的罪行,大骂“端平败相,何堪再坏天下耶!”

郑清之被骂得先是一愣,接着就大怒,叫人将他连同他一家的男性全部投进监狱。郑思肖的母亲楼氏,辛勤操持家务,全力支持丈夫的正义行为。

郑思肖就是在这样一个父亲的熏陶下长大的,他自幼就跟随父亲读书,十四岁考中秀才,开始游学四方。后来又考取太学生,应博学宏词科。父亲对他的教育可谓身体力行,遇到危及国家之事,他父亲就挺身而出,在北元频频的攻击下,南宋江山渐渐不保,他的父亲就教育他,要有忠君爱国之心。

可惜的是,这位伟大的父亲在郑思肖二十二岁那年就一病不起。他的母亲虽然读书不多,但却知道老公的那一套教育方法是正确的。这位同样伟大的母亲经常说的两句话就是:要学你爸爸!(唯学父为法)、你不按照你爸爸说的做,你不如去死!(汝不行汝父之言,汝不如死!)

从现代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讲,他母亲的教育方法很有问题。但正是这种有问题的家教培养出了郑思肖后来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

咸淳之际,南宋国势已危如累卵。咸淳三年(1267年)元军南下攻宋,咸淳九年(1273年)襄阳失守。南宋大军撤回南方。而此时,宋度宗和奸臣贾似道仍然听歌赏舞,花天酒地。郑思肖不顾违反新的禁令大胆上疏坚决主战。这一次上疏,朝廷虽然没有太难为他,可没有照他的话去做。可许多人都知道了他,对他的行为很是钦佩,都想要看他一样。

郑思肖眼见国家已无药可救,只能将悲愤情绪寄于文章中。在《逢陈宜之》诗中,他写道:“山静鬼行月,宵凉人梦秋。近闻边事急,吠亩得无忧?”写山中之静,秋夜之凉,静得只有鬼在月下行走,凉得可以酣然入睡,但又不能睡着。原因是“近闻边事急”,那么,老百姓能不忧愁吗?

百姓的忧愁正是元军的欢乐,元军攻下襄阳后,势如破竹,直取浙江。当时,郑思肖亲眼目睹元朝统治者的暴行与宋朝廷丧权辱国的情景,对此,他将这一腔悲愤流诸笔端,《重题多景楼》就写于这个时期。“无力可为用,登楼欲断魂。望西忧逆贼,指北说中原。运粮供淮饷,军行戍汉屯。何年遂所志,一统正乾坤。”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时候,他的诗作就更悲愤深沉了,他说:“每一有作,倍怀哀痛,直若锋刃之加于心,苦语流出肺间。”《德佑二年岁旦二首》中正是这种思想的最深切流露:“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下泉》是《诗经×曹风》中的一篇,反映春秋时期曹国人民在国家混乱、生灵涂炭的情况下希望太平的思想。郑思肖借《下泉》诗,将自己的哀伤与千古兴衰治乱联系在一起。

他不但用笔写,而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忠于国之心和对元军的愤恨。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二月初六,宋军在崖山之战中全军覆没,大臣陆秀夫背负幼帝蹈海殉国,南宋宣告灭亡。

亡国噩耗传来,郑思肖痛不欲生,隐居苏州承天寺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重新给自己取名字: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意思是思念赵宋,繁体的“赵”字是从“走”从“肖”,寓意是义不忘赵。字忆翁,表示他时时不忘宋朝。号所南,表示他心向南方,决不北面事异族。

每年岁末腊日,他总是一身素服去城外,望向南方大哭而磕头。

同类推荐
  •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政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是郑振铎先生重要作品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总结了国外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发掘历程,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
  • 你最应该知道的欧洲史

    你最应该知道的欧洲史

    从古典时期希腊、罗马文明之火娓娓道来,讲述欧洲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演绎的种种。在这里面,本书共分四大章,有发明的喜悦,有战争的痛苦,也有令人敬佩的哲人、英雄,当然也有令人痛恨的战争的发动者。所有的一切都留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我们依然能触摸。我们精心编写这本书,就是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能从中收获到一些东西
  • 来龙去脉:历代皇陵命运大揭密

    来龙去脉:历代皇陵命运大揭密

    中国古代皇陵是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历代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皇权的威严、显示自己无比的尊贵,不惜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天下之能工巧匠,多则四五十年,少则几年来营建自己的陵园。皇陵作为封建皇帝的地下王国,完全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原则建造,其奢侈豪华是不言而喻的。但正因为此,它成了吸引盗墓者的诱饵,成了历代盗墓者的最爱。
  • 大宋王朝3

    大宋王朝3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热门推荐
  • 家庭春季生活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家庭春季生活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春天的天气变化最为反复无常,使人出现种种不适症状,患上种种疾病,因此,春天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应注意保健养生。本书从按摩、睡眠、饮食、排毒等方面提醒读者春季生活中的小常识,只要我们多了解一些生活的小常识,那么春天里的日子肯定是阳光灿烂,风和日丽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颜剑

    红颜剑

    两个年轻的人,两把年轻的剑。君子红颜本是人人羡艳的神仙眷侣,成婚之日,高朋满座,宾主相宜,奈何一夜之内鲜血浸染了名剑山庄的整片天空?是她包藏祸心想要抢夺名剑?还是受制于人无奈为之?两把剑。究竟,两个人,谁才是真正的君子剑。七年之后,一场血案让听雨楼重现人世。他搅乱这江湖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他悔了,悟了?还是他不甘,不愿?这瑰丽的江湖啊,处处是生门,处处也是死地。什么才是他想要的?她爱的到底是谁?遗失在山谷的红颜剑静静的等待着她的下一任主人带它完成君子红颜的千年之会
  •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4)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渣夫的百惠媳

    渣夫的百惠媳

    但是这样的男主,阴险、狡诈,却有一位百般好的妻子。古代小人物的恋爱故事。古代最底层小人物的苦苦挣扎,男主各种渣,为了生存各种不入流的手段。,阿谀献媚、逢迎拍马、小肚鸡肠、睚眦必报。不憨厚、不老实、不斯文、不可救药
  • 肺病食疗菜谱

    肺病食疗菜谱

    《肺病食疗菜谱》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肺病患者的食疗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味俱全。《肺病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肺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材料简单,烹调方法易学,配料多样,为你呈上适合于肺病患者的美味。是药三分毒,尽量少用食疗有奇效,不妨多试。
  • 重生之妙手天师

    重生之妙手天师

    夏语,夏家长孙女,在爷爷七十大寿的时候,遭人诬陷,遭受了家族酷刑,生死关头,这才看清楚所谓亲人伪善的嘴脸,幡然悔悟。一朝重生,夏语重回三年前,父亲没死,爷爷也没死,一切看来得及,她的身体中更多了一个逆天的系统,天师系统。只要完成系统发布的任务,就可以得到积分奖励,积分可以兑换系统中的任何东西!夏语嘴角微微冷笑,有仇报仇,有怨抱怨,前世对不起我的人,我定当百倍千倍的还回去!从此,都市多了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黑白两道尊为座上宾的妙手天师。她是铁口直断,观人生死,千金难求的的女相师。她是符咒通天,降妖驱鬼的超级天师。她是风华绝代,敢与阎王争命的妙手医师。…片段1:“语儿,我爱你,对不起,可能是我太唐突了,但是,语儿,自从那日一别,我心里就有你了!”眼前帅气的男子含情脉脉的注视着夏语,那温柔的目光似乎能把冰雪瞬间融化。“薛浩宇!”夏语心中冷笑,仿佛分魂针再次刺入了天灵盖,那浑身撕裂的痛苦又一次重现了,就是这个男人,亲手布置了一场美好的骗局,让自己以为是世上最幸福的人,生生的分裂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我夏语发誓,今生今世,定要你付出惨重至极的代价,否则,就让我坠入地狱,永生永世不得解脱!“我…”夏语微微低下了头,脸上马上露出一丝娇羞,好戏才刚刚上演,那就让我陪你们演个够吧!薛浩宇和蒋敏不着痕迹的对视了一眼,这傻子,果然还是上钩了!夏语把一切尽收眼底,冷笑连连,表姐,薛浩宇,这一世上钩的不知道是谁呢?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怎样嫁个有钱郎

    怎样嫁个有钱郎

    人生的选择很多,重要之处只在关键的几步,对女人来说,找个好男人嫁了是最重要的那一步。女人如何才能找到好男人?本书从实际出发,教未婚女性如何了解男人,如何打造自己的形象,如何为争取幸福的婚姻设局,为女人嫁个称心如意的老公出谋划策,从而使女人牢牢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