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0600000006

第6章 北魏献文帝——与文明太后的纠缠(2)

这些改革都是在这四年里所进行的,但是,如果我们翻阅史料就会发现,这些改革早在拓跋弘还没有正式登基时就已经有了,到他正式登基时,这些改革已经步入轨道了。

也就是说,在拓跋弘头上的这些改革措施其实并非是他的功劳,当然是有他父亲的一大部分,另外,在北魏一年多没有皇帝的日子里,这些改革措施仍在加大力度的进行,这就是冯氏的功劳了。

即使是拓跋弘正式登基后,作为汉人的冯氏也一直在关注这些有利于汉人和马上就要封建化(汉化)王朝的改革措施。这种关注,无疑就给了拓跋弘一种莫名其妙的压力。因为一项改革的基本步骤,他并无参与的能力,这些都是冯氏与下面一些汉族大臣谋划出来的。

《魏书》中虽然没有明确说到这一点,但从各汉族大臣与冯氏的密切来往,我们应该能猜测到扣在拓跋弘(后世称他为北魏献文帝)脑袋上的改革成绩,大部分应该都是冯氏的功劳。当然,拓跋弘也并非是只能瞪眼看着,他的勤奋工作,时人有睹、史上有载。大概在两年后,他就能以自己的能力对一些改革措施进行“干预”了。470年(皇兴四年),他下诏设立医院,并且免费为患者提供药品就是一例子。但是,在那个时代,想要付诸实施,恐怕是很有难度的。可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拓跋弘的爱民之心。

冯氏不仅仅是在内部政事上对拓跋弘进行“帮助”,在对外战争上也经常提意见,以此来让拓跋弘快快长大。

早在和平五年(464年)五月,刘宋发生内乱,一直乱到了真君七年(466年)六月,拓跋弘不知该干什么,冯氏就站了出来,召集群臣讨论方略。百官集体的意见是:趁火打劫。

于是,冯太后亲自任命年轻将领尉元和慕容白曜南下,看是否能打劫成功。到了468年,北魏军队在两位年轻将领的联合指挥下,陆续攻取了刘宋政权的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469年正月,慕容白曜又攻破了东阳。至此,北魏的南界已经拓展到了淮河流域,南北的征战,由淮北转向了淮南,由此,南北朝时期南北强弱之势的转化就此开始了。

不能承认,拓跋弘在这场战争中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作为一个在渐渐成长的皇帝,他只需要坐在龙椅上稳如泰山就是作用了。但绝不可否认冯氏在这场南北战争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拓跋弘人生里最精彩的篇章在470年(皇兴四年)开始了抒写。这一年,冯氏已经彻底退居一年了。而这一年,也是北方存在多年的柔然公然侵犯北魏边境的一年,当时,拓跋弘一个人召开军事会议,有人说,这些家伙大老远的跑来,肯定带不够粮食,不久就得回去取粮食,我们随便派一员将领去追就可以了。给事中张白泽却认为,如果皇帝可以御驾亲征,这些家伙肯定望风而逃。您总在深宫里坐着,并不是威慑四夷的办法。

拓跋弘大叫一声:“好”,就决定了御驾北征,任命他最得意的皇叔拓跋子推出西道、任城王拓跋云出东道,汝阴王天赐为前锋,太尉源贺在后备。四路大军在女水之滨集结完毕,拓跋弘亲自指挥围追柔然。柔然大败,向老巢逃窜,拓跋弘一定要痛打落水狗,追击柔然,最后,柔然军队死亡五万,投降一万多,至于兵器与马匹不可胜计。拓跋弘太高兴了,就在战场刻石记功,并女水为武川。从这以后,柔然就像是被打残废了一样,再也没有复兴,直到灭亡,都处在半死不活的边缘。

这大概就是拓跋弘唯一的独立创造的功绩,而就在创造完这一功绩后,他的信心膨胀起来,同时鼓起来的还有对冯氏的气。

母子相争的代价

客观的说,冯氏并没有政治野心。中国历史上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很多,但绝对没有冯氏。可拓跋弘不这样认为,在他心中,冯氏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王朝的各个角落。也就是从击败柔然后,拓跋弘开始向冯氏反击。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拓跋弘与冯氏的矛盾激化到无可缓和的地步。

拓跋弘做的第一件事就把冯氏气得死去活来。470年(皇兴四年),拓跋弘突然将父祖几代都为北魏效忠的都官尚书李奕杀掉。同时被杀的还有李奕的两个哥哥以及李氏家族多人。

表面看,李奕不过是一名大臣,很有才干的一位大臣。最重要的是,他长相不俗,是一个标准的美男子。冯氏已经是女中英杰,李奕又是人中之龙,自然,两个人的关系非比寻常。一种规律告诉我们,帝制时代的女人当政,或多或少都有桃色新闻。冯氏自然也不例外。她和李奕的关系朝廷上下尽人皆知。拓跋弘也不例外。

所以,当有人把李奕和他同是朝廷大臣的哥哥李敷的30多条事状放到拓跋弘面前时,拓跋弘大怒,立即对李氏一族进行屠杀。最为关键的是,冯氏没有来得及阻止。

事实上,李奕死得并不冤,在别人投递给拓跋弘的三十多条事状上,都能摊到他哥哥的身上。拓跋弘以为自己做得非常对,一是惩处了犯法的大臣,杀鸡儆猴;二是释放了一下为多年来压抑的心情,毕竟,他杀的可是冯氏的情人。

但是,朝中大臣却不这样想,在他们印象中,李奕是个有才华并且有品德,更有忠心的臣子。这样的臣子之所以被轻易的杀掉,就是因为他跟冯氏有一腿。

所以,在百官那里,拓跋弘杀李奕完全是出于对冯氏的不满。于是,一件本来很正常很应该的杀戮却变成了私人泄愤。拓跋弘在百官那里失去了爱戴,在冯氏那里又得到了一份愤怒。

紧接着,拓跋弘又以在南北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慕容白曜曾经依附过乙浑为由,将其诛杀。朝廷上下更是唏嘘不已,而许多人猜测,慕容白曜是冯氏一手提拔起来的,拓跋弘此举显然又是给了冯氏一记耳光。

冯氏终于还击,《魏书》与《北史》上都没有记载冯氏到底是怎么把拓跋弘逼下皇位的,但是,如果我们对冯氏自她老公死后,她在北魏王朝的影响力思考一回,就会明白,她让拓跋弘下台应该是一件极为容易的事。

当拓跋弘想以皇叔拓跋子推来继承皇位来牵制冯氏时,与冯氏有关系的那些王公大臣们都极力反对。这些人大概知道,冯氏这次是肯定要拿下拓跋弘,所以,他们对拓跋弘让位的原因并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按照冯氏的意思,拓跋弘必须要把皇位传给年仅五岁的皇太子。

拓跋弘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让出皇位。这件事情发生在471年(皇兴五年)八月,再过四年零十个月,拓跋弘就归天了。

那么,太上皇拓跋弘五年的时间是怎么过来的呢?

并不“淡薄”的太上皇帝

成为太上皇帝的拓跋弘并没有去清心寡欲,而是开始了他武功事业的颠峰。472年春天,曾被他打残的柔然再度归来,拓跋亲自赶到北郊,命令诸武将讨伐。柔然与魏军一接触,发现最高指挥官是拓跋弘,立即逃跑。该年三月,拓跋弘再次亲征柔然。斩杀数千,凯旋而还。

这年冬天,柔然又进犯边境,拓跋弘又亲自上阵,柔然闻风而逃,使出吃奶的力气居然一口气逃出了数千里。

473年,拓跋弘向柔然开战。该年八月,拓跋弘南巡。在一个叫山阳的地方遇到了自己在守孝期间被冯氏贬到外地的薛虎子。并将其官复原职。该年九月,拓跋弘又领着小皇帝到河西,了解民情。

该年冬天,拓跋弘又准备讨伐南朝刘宋。并且做好了十足的准备,但由于武都王造反,此事搁浅。平定武都王后,拓跋弘又南巡,到达怀州。所过之处,对民间疾苦很是重视,颁布了诸多利国利民的条文。

474年,拓跋弘再次南巡,所过之处,百姓称赞,士兵欢呼。475年(延兴五年)十月,柔然国派遣使者来朝贡,他们彻底被拓跋弘打服了。拓跋弘很高兴,就在北郊举行了一次大阅兵。以此来向柔然国示威。

由此可知,拓跋弘说自己想要“遗世”纯属扯淡。也就是说,他即使不想当皇帝,也不可能去“清心寡欲”。他为了拓跋家族,为了北魏王朝贡献着他那源源不断的力量。

南讨北征,这就是他在太上皇岁月里所做的主要事情。由于边境秩序得到恢复,拓跋弘的这一系列战绩奠定了后来的北魏王朝的改革。

对军国大事一直没有撒手的拓跋弘,经过四年多的南征北战,他所得到的可能不仅仅是北魏的强盛与太平,还有在诸臣子心中的威望。

从《魏书》和《北史》中,我们根本就没有发现这位有“遗世之心”的拓跋弘跟任何一位臣子谈论过佛老之说。也就是说,他的禅位完全是冯氏逼迫的,在这种逼迫下,他又不能撕下脸皮跟冯氏闹翻。因为这样,很可能会引起北魏王朝的大动乱。拓跋弘是个聪明人,或许,在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心里,家族利益和王朝利益要比皇位重要的多得多。

于是,他选择了自动退出,在退出之前,他还是不希望冯氏直接插进权力中心,于是,他想选一位年老的拓跋子推来牵制冯氏的势力。可惜,他太低估冯氏的影响力了。

拓跋弘的太上皇帝生涯新鲜刺激,却又平淡无奇。一方面,他征战杀伐,笑谈疆场;而另一方面,他虽然掌握着军队,但他永远也掌握不了皇帝——这个至高无上、拥有着天下万物生杀予夺大权的东西。

所以,悲剧不可能不发生,无论是谁先注入的悲剧主题。

诏书背后的谜

承明元年(476年)六月初一,朝廷突然颁布了一封以皇帝名义的诏书。这一年,小皇帝拓跋宏10岁。诏书的内容很简单,但却非常怪异。10岁的小皇帝宣布,京师戒严。并将守卫皇宫与京城的中兵分三批陆续撤出京城,这还不算,诏书里还将部署在京师周边东、南、西、北地区的军队统统调走。

中国帝制史上,京师戒严的事倒是发生过,但大都是在外敌兵临城下时,皇帝才这样做。况且,京城戒严都是向京城内增兵,从没有过把军队撤出京师的先例。这一年的北魏根本就没有兵临城下的敌寇。让保卫京城的军队和京城周围的军队远离京城,这在历史上也只有北魏王朝有这个气魄,也只有北魏才产生了这个怪现象。

我们说,怪异现象的产生,背后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之后必有怪异的事情发生。果然,六天后,朝廷宣布,太上皇帝拓跋弘崩。太上皇拓跋弘突然死了,喝毒酒死的。

这位太上皇帝是喝毒酒死的,毒酒大概都不好喝。太上皇帝这一年才23周岁,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并且身体健康,积极向上。他绝不可能自愿的去死。另外,他的死太突然,让人在短时间内找不出他这么快去死的理由,哪怕理由很荒诞。

于是,他的死成了一个谜。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因为想兵变,事情泄露而自杀的。另一种说法认为,冯氏想要报他杀情人之仇,而毒死了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前一年在北郊阅兵,引起了冯氏的恐慌,冯氏在恐慌之下就毒死了他。

据此看来,后两种说法认为,拓跋弘之死,冯氏绝对脱不了干系。《魏书·皇后传》在太上皇帝喝毒酒死掉后,写道:时言太后为之也。(当时有人说是太后干的)

可是,是谁说的呢?其实,《魏书》的作者也找不到证据,所以,干脆就用了个“时言”。也难怪他不肯放过冯氏,拓跋弘的确死得很蹊跷。

我们其实可以分析后两种说法,第一种,冯氏报仇说。她的情夫死于470年,从冯氏对她老公死后的态度(投火),我们敢于断定,冯氏是个重感情的人。特别是男女之情。如果是为了报仇,为什么要等到六年以后?拓跋弘让出皇位已经六年,在这六年中,难道她找不到机会吗?

所以,报仇说纯属扯淡。

那么,第二种,太上皇帝阅兵震慑说。事实上,发生在475年的北郊阅兵,是拓跋弘向前来进贡的柔然使者显耀武力的一次阅兵。拓跋弘在退为太上皇后一直掌握着北魏王朝的军队,他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向冯太后炫耀他掌握的军队,难道冯太后是瞎子,看不到军队都在拓跋弘手里?

那么,拓跋弘兵变说呢?似乎有些道理,拓跋弘想要兵变,肯定要掌握负责京师护卫的中兵,甚至是京城周围的军队。而且这些军队也一直受他管辖,但是,有一条,这些军队同时听命于皇帝。

从476年朝廷颁布的诏书来推断,拓跋弘联络好了兵变军队,但不小心泄露了。所以,冯氏当机立断,将所有军队以皇帝的诏令调出京城,她把拓跋弘变成了光杆司令,这位光杆司令只好选择自杀。

不过,这个说法有一个很大的漏洞,既然拓跋弘已经布置好了兵变军队,那么,当这些军队听到诏书时,怎么可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一向忠于拓跋弘的这些军队如何肯轻易就离开京师?中兵的将领都不是猪,他们既然知道兵变事情已经泄露,自己的将来是什么样的结果,他们难道不知道?他们和猪一样愚蠢地撤出京师等待冯氏和小皇帝秋后算账?

所以,这种说法也属于意淫。

那么,这场发生于476年的悲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现在没有必要去探悉悲剧背后的故事,只要知道一点,作为太上皇帝的拓跋弘的确是在冯氏的压迫下让出皇位的,这种压迫当然不仅仅来自冯氏对他的话语,还有冯氏在朝廷的影响力。

而拓跋弘为了江山社稷,大概也就同意了冯氏让他退位的要求,并且东征西杀,准备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一个太平强盛的王朝。

他的皇权在转移过程中发生了转弯,确切地说,是由于他的年龄小而导致了权力在转移过程中的转弯。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的皇权并没有因为转弯而对北魏王朝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皇帝的权杖交到冯氏手中后,才出现了北魏中兴。

因为冯氏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女政治家,她的才能与手腕不比武则天差。她之所以没有武则天名气大,是因为她没有改朝篡位。

从这点来将,拓跋弘的让位对于北魏王朝是值得的,但对于他自己,也只有他自己明白到底值得不值得,尤其是他到现在还众说纷纭的离奇之死。

同类推荐
  • 秦始皇出巡记

    秦始皇出巡记

    本书审视了两千多年以来鲜为人知的有关秦始皇出巡的历史,并恢复了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重在发掘秦始皇心灵深处的秘密,揭示他所处时代的精神本质,佐证对秦始皇和秦代历史的研究。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溢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二嘲青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
  •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本书除了向你讲述这个伟大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还将带领你去游览迷人的热带风光,向你展示奇异的民风民俗。读完之后,你将会发现,由于汲取了科学大师的精神养料,在人生境界上,你已经获得了新的提高。这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味的书。
  •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清代文学与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了在小说领域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作品,对封建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无愧为传统的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而其作者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也是本卷所要重点评介的人物。
热门推荐
  • 神魔武帝

    神魔武帝

    遇难而上,方为真爷们,少年石峰一路艰辛,从没落门派走出,演绎出无敌之路!新书:《大江湖时代》武侠类型已发布,恳求大家多多支持,老书《DNF之流氓剑士》惨遭屏蔽,可人品有保证,精品中求精,请大家多多支持!群号:318894522
  •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名剑无双

    名剑无双

    莫名,一个本是先天经脉闭塞的废物,可是却成为了手持无双剑,身负九字剑诀的绝顶高手。一路打败无数敌人,抱得美人归。
  • 老婆PK 初恋

    老婆PK 初恋

    你去再找一个女人试试看啊?我敢保证,你永远不会找到我这样好的女人了。”“切,我也敢保证,如果你敢离开我再嫁一个男人,绝对不会找到像我这样完美的男人了!”之后,他们便相拥在一起,互相亲吻着对方。本来幸福而平淡的日子过得好好的,但刘义军的初恋回来了,他们相遇了……
  • 刀锋之白虎傲啸

    刀锋之白虎傲啸

    主角龙城在一个机缘巧合下,和自己所厌恶的刀进入了一个人和武器共存的世界,每个人都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神兵利器,通过不断地战斗,开始明白手中那把刀的意义,也开始改变对那把刀的感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惊天

    惊天

    历经风雨,身死道消,一缕残魂回归少年,重沓仙路 我是天才,对不起,天才是拿来被踩! 我有神兽,不好意思,我家的神兽多的可以打酱油。 我家学渊博,财富如海,嘿嘿,龙王迷藏,道祖宝藏,三清神藏,好像都到手了吧,至于小毛神的,想去了就去,总不能都给扫荡光了吧。 人生的茶几上,总是摆满杯具,不同是的,前世的是自己,今生的是别人。 无量天尊,别人倒霉,总比自己倒霉了好。
  • 儒道至圣

    儒道至圣

    这是一个读书人掌握天地之力的世界。才气在身,诗可杀敌,词能灭军,文章安天下。秀才提笔,纸上谈兵;举人杀敌,出口成章;进士一怒,唇枪舌剑。圣人驾临,口诛笔伐,可诛人,可判天子无道,以一敌国。此时,圣院把持文位,国君掌官位,十国相争,蛮族虎视,群妖作乱。此时,无唐诗大兴,无宋词鼎盛,无创新文章,百年无新圣。一个默默无闻的寒门子弟,被人砸破头后,挟传世诗词,书惊圣文章,踏上至圣之路。感谢阅文官方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格桑花开

    格桑花开

    苏依的母亲,过世不到一个月时间,父亲就另娶他人。她孤僻,她极端,她甚至有些疯狂。然而,在一次商业宴会上,她遇到了洛斌,一个放荡不羁却又温柔如水的男子。这一次的邂逅,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而当他们相爱,要在一起的时候,命运之轮又会带给他们怎样的境遇?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