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历史中的赌徒逻辑,成则王侯败则寇 (3)
可叹,软弱的汉景帝在七国叛乱的当口,竟然抱着侥幸的心理,妄图借助牺牲晁错这个替罪羊来保全自己,这可以看做是汉景帝的一次赌注,可惜,他这次“弃卒保车”的行为并不成功,“诛杀晁错”消耗自己的实力,还除去了对手的心腹大患。可以说,这一局汉景帝输得很惨,可以说赔了夫人又折兵。好在还有善于用兵的大将周亚夫,他很快就平定了叛乱。否则,汉景帝的命运可想而知。
博弈法则:
事情到了危急的关头,就要当机立断,通过权衡利弊,不惜作出一定的牺牲,也要除掉祸根。否则,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一味妥协、退让,只会助长对方的野心,任祸患蔓延,悔之晚矣。
惊天豪赌只落得身败名裂
历史从来不乏投机者,大多数是些有实权无实名的幕后操纵者,这种策略最大的好处是易于攻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只要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他就可以借助名义上的傀儡发布时令,排除异己,打击对手。但是,也有不少的野心家和好赌客,急不可耐地走到台前,他的确坐上了至尊的龙椅,过了一把皇帝瘾,但是很快就因为名不正、言不顺或者自己的倒行逆施,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之外,其他七个都被封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后,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习气。他像平常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也比较节俭。人们都说王家子弟数王莽最好。
王凤死后,他的两个兄弟前后接替他做了大司马,后来又让王莽做了大司马。王莽很注意招揽人才,有些读书人慕他的名气来投奔,他都收留了。
汉成帝死后,不出十年,换了两个皇帝──哀帝和平帝。汉平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九岁,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做主。有些吹捧王莽的人都说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请太皇太后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封号和封地。后来,经大臣们一再劝说,他只接受了封号,把封地退了。
公元2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逢到灾荒,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都骚动起来。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朝廷节约粮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做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样一带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钱来。 太皇太后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万多顷地赏给王莽,王莽又推辞了。
王莽还派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去观察风土人情。他们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封地这件事到处宣扬,说王莽怎么虚心,怎么谦让。当时,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好人。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后封他。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万多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万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来越高。
别人越是吹捧王莽,汉平帝就越觉得王莽可怕、可恨。因为王莽不准平帝的母亲留在他身边,还把他舅家的人杀光。汉平帝渐渐大了,免不了背地里说些抱怨的话。
有一天,大臣们给汉平帝上寿。王莽亲自献上一杯毒酒。汉平帝没有怀疑,接过来喝了。第二天,宫里传出话来,汉平帝得了重病,没过几天就死了。王莽还假惺惺地哭了一场。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当然没有儿子。王莽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两岁的幼子为皇太子,叫做孺子婴。太皇太后命王莽代天子朝政,称其为“假皇帝”(假是代理的意思)或“摄皇帝”。
有些文武官员想做开国元勋,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觉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于是,一直以推让出名的王莽这会儿决定不再推让了。王莽向太皇太后讨要汉朝皇帝的玉玺。王政君这才大吃一惊,不肯把玉玺交出来。后来被逼得没法子,只好气愤地把玉玺扔在地上。
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210多年,到这时候就结束了。王莽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梦,摆脱了在皇权背后指手画脚的时代,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同时也失去了作为皇权外戚的这顶保护伞。从暗处走到明处的王莽,令天下人惊叹不已。他们终于知道了王莽此前的恭谦和礼让只是掩饰自己篡位的野心,并且王莽颁布的法令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各地汉朝皇室因为江山易主,对王莽也恨之入骨,他们在各地组织人马,准备武装反抗王莽的统治。这种种力量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很快就冲垮了王莽政权。公元23年,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这个窃国大盗终于被愤怒的人民杀死了。
王莽一生狂热地追逐权力,可是始终不明白,自己作为一个没有合法名义的外戚,是不能随意抛弃可以利用的政治筹码,径直走向皇权的。他的皇帝梦使他陷入了迷狂,有了实际的权力还不满足,还想坐上皇帝的宝座,正是这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为,葬送了这个狂妄赌徒的身家性命。
博弈法则:
在历史的投机者中,位置很重要,是置身幕后还是走向前台?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精明者多选择置身幕后,操纵前面的傀儡来实现自己的欲望和野心,借助前面的傀儡他可以最大限度地隐藏自己和保护自己;也有人冒险走到前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自己的权力欲和虚荣心,但同时他也失去了任何保护,成为众矢之的。
惨无人道,终落得可耻下场
隋炀帝杨广,又名杨英,小字阿摩,公元581年封为晋王,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过程中,他立有大功,并笼络了一批人材,一心要取代兄长杨勇的太子地位。杨勇由于生活奢侈,渐渐失去了隋文帝的欢心。杨广就迎合文帝的心意提倡节俭,伪装出生活俭朴、不好声色的样子。每当文帝到他府中,他就把浓妆艳抹的姬妾锁进里屋,王府中只安排几个又老又丑的妇人,穿着粗布衣服,在左右侍侯,他又故意将乐器的弘弄断,使乐器上布满了灰尘。放置在引人注目的地方。文帝见了以为杨广像自己,十分称心。有一次,杨广外出狩猎,正逢下大雨。侍卫给他送上油衣(雨衣),他拒绝道:“兵士们都在大雨中淋着,我一人岂能穿上独自避雨呢?”文帝听了以为杨广还具备仁爱之心,日后能成大事,更加喜爱,与此同时,杨广又勾结和杨勇不和的越国公杨素,在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极力中伤杨勇,诬陷杨勇在文帝生病期间,说他盼望父皇快死。文帝听后逮捕了杨勇,于公元600年把杨勇废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杨广篡位的第一步成功。
公元604年7月,文帝病重卧床,杨广认为登上皇位的时机已到,迫不及待地写信给杨素,请教怎样处理将要到来的文帝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给了文帝。文帝读后大怒,马上宣召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此时,宣华夫人衣衫不整地跑进来,哭诉杨广乘她换衣时无耻地调戏她,使文帝更醒悟到受了杨广的蒙骗,拍着床子大骂:“这个畜生如此无礼,怎能担当治国的大任,皇后误了我的大事。”急忙命在旁的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到安插在文帝周围的爪牙的密报,忙与大臣杨素商量后,带兵包围了皇宫,赶散宫人,逮捕了柳述、元岩,谋杀了文帝。杨广又派人假传文帝遗嘱,要杨勇自尽,杨勇还没有作出回答,派去的人就将杨勇拖出杀死。就这样,杨广以弑父杀兄的手段夺取了皇位,史称隋炀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大业”。
杨广一夺到帝位,就显露出荒淫奢侈、残虐人民的本性,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浪子、暴君。他好大喜功、荒淫无道、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搞得国库亏空、民不聊生。最后被亲信缢死。一代暴君,终落得个可耻的下场。
博弈法则:
世上有不少贪恋权力之人,他们都是些丧心病狂的赌徒,不惜下任何赌注,使用任何残酷、卑劣的手段,也要赢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但是,这样的人最终会走上自我毁灭之路。
玩物丧志,莫让欲望摧毁理智
齐桓公,名小白。在春秋诸侯争霸中,是把齐国霸业推向顶峰的主角人物。他曾毫不隐晦地向管仲说:“寡人不幸而好田,又好色,得毋害于霸乎?”作为一国之君,爱好打猎虽然可能会因此荒于政事,但还不是太要紧的事。而好色,却是成就伟业的大忌。但既然他自己承认好色的不幸,也难得一份坦诚了。
齐桓公夺得王位,将政事交付管仲后,便放心过自己的风花雪月、猎鹿逐马的逍遥生活了。他先后有九个正式夫人,其余偶而获幸的婢妾就无以计数了,每次出征,总要随带姬嫔以供娱乐。好猎好色,也就罢了,毕竟不是所有的红颜都是祸水。其实,齐桓公不仅好色,他还好吃,人性所天生的七情六欲他都发掘出来了。
他听说自己厨房里有一个名叫雍巫的人精于烹调,便召来开玩笑说:“寡人尝鸟兽虫鱼之味几遍矣,所不知者,人肉味何如耳?”雍巫听后,没有说话就退下了。等到开饭的时候,雍巫献上了一盘蒸肉,嫩如乳羊,甘美无比,桓公吃完后很是诧异。询问后才知道雍巫杀了自己三岁的儿子,让桓公尝人肉之味。
晚年的齐桓公欲望不减当年,他自谓功高无比,广建宫室,务求壮丽,一切乘舆服饰攀比周王,以追求舒适快乐。他生活上这类骄奢淫逸的习气,一直构成事业的潜在危害,只是由于他用人方式的成功和管仲治政上的雄才,才侥幸避免了这一危害的显现。管仲临终前,不放心桓公,把辅佐这个任性国君的任务交给了宁戚、隰朋,并明确告诫桓公,日后不可亲近雍巫等人,认为这些人虽然能给人带来快乐,但潜伏着极大的祸害,“譬之于水,臣为之堤防焉,勿令泛滥。今堤防去矣,将有横流之患,君必远之。”
管仲死后,桓公遵照管仲的遗言,赶走了雍巫等人。但被专门迎合人心的小人们宠惯了的桓公此时却寂寞难耐,总觉得身边的侍者不够贴心,以至于吃饭睡觉都毫无精神,就不用说处理政事了。于是他拒绝听从宁戚等人的意见,召回雍巫等人加以任用,而他的悲剧至此也就上演了。宁戚、隰朋相继去世后,情况就立即发生了变化,曾经献过人肉的雍巫、为桓公自残其身的竖刁等人欺负桓公老迈,把政专权,肆无忌惮。桓公几个同父异母的儿子更是各恃母宠,谋权夺位,在雍、竖一群奸佞之人的搅动下,终于导致了齐国的大内乱。
桓公生病后,雍巫不想给他医治,假传桓公之命,不许任何人入宫相见。桓公独卧病床,饮食俱无,后来知道是雍巫等作乱,悔恨而死。因几个儿子率兵争位,桓公的尸体在死后六十七天方才收殓入棺,其时皮肉皆腐,蛆虫已经钻到骨头里了。桓公死后,齐国四十年的巍巍霸业一去不复返。
齐桓公活得太恣意了,恣意得近乎放纵,不管是嬉戏游乐,还是儿女情长,甚至把自己的食欲都发挥得淋漓尽致。结果,管仲、鲍叔牙一死,奸佞小人抓住他的弱点,都一哄而上,这位昔日威风凛凛、声色犬马的霸王便招架不住了,以至于死后竟没人收尸,辛辛苦苦创立的霸业也随着他的一命呜呼而灰飞烟灭了。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欲望滋长的时候,无所克制,到最后赔进的不只是事业,甚至可能是生命。齐桓公的大度和坦诚使他招徕了管仲、鲍叔牙等人才,最终成就了霸业。可惜的是,他的大度和坦诚也毫无顾忌地用在了自己的欲望中,以至于无所扼制,竟令自己也为此命丧黄泉,倘若人死有知,不知道桓公九泉之下该如何向管仲叹息。
博弈法则:
被欲望控制理智,还是以理智主导欲望是英雄与草莽的区别。地位越高,权势越大,面对的诱惑也就越多,这个时候,更需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否则,用权势和金钱放纵自己的欲望,结果会像一个丧失理智的赌徒一样在人生的赌场上输得精光,甚至会输掉性命、输掉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