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历史中的赌徒逻辑,成则王侯败则寇 (2)
袁绍派大将淳于琼带领1万人马不断地运送军粮,并把大批军粮囤积在离官渡40里的乌巢。
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劝袁绍派出一小支兵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袁绍很冷淡地说:“不行,我要先打败曹操。”
许攸还想劝他,正好有人从邺城送给袁绍一封信,说许攸家里的人在那里犯了法,已经被当地官员逮了起来。袁绍看了信,把许攸狠狠地骂了一通。许攸又气又恨,想起曹操是他的老朋友,就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曹操。
曹操在大营里刚脱下靴子想睡,听说许攸来投降他,高兴得光着脚跑出来。他拍手欢迎许攸,说:“哎呀,您肯来。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
许攸坐下来说:“袁绍来势很猛,您打算怎么对付他?现在您的粮食还有多少?”曹操说:“还可以坚持一年。”许攸冷冷一笑,说:“没有那么多吧!”曹操改口说:“对,只能坚持半年了。”许攸装出生气的样子说:“您难道不想打败袁绍吗?为什么在老朋友面前还说假话!”
曹操只好实说,军营里的粮食,只能维持一个月,许攸说:“我知道您的情况很危险,特地来给您报个信。现在袁绍有1万多车粮食、军械,全都放在乌巢。淳于琼的防备很松,您只要带一支轻骑兵去袭击,把他的粮草全部烧光,不出三天,他就不战自败了。
曹操得到了这个重要情报,立刻把曹洪等人找来,吩咐他们守好官渡大营,自己带领5000精兵,打着袁军的旗号,人含草,马衔环,每人手中还拿着一把干柴,星夜兼程向乌巢进发。沿路遇到袁军的岗哨查问,曹操就说是袁绍派去增援乌巢的。袁军的岗哨居然没有怀疑,就放他们过去了。曹操一到乌巢,立即下令围住乌巢粮屯,点起大火。霎时间,烟雾腾空、火光冲天,袁军不知所措,慌作一团。曹操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把1万车粮草烧得一干二净。乌巢的守将淳于琼匆匆应战,也被曹军杀了。
正在官渡的袁军将士听说乌巢起火,都惊慌失措。袁绍手下的大将张郃、高览带兵投降。曹军乘势猛攻,袁军四下逃散。
古今战争中,粮草是部队战斗力的本源,为部队生存之根本,所以总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曹操和袁绍的博弈中,粮草是两军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最初,从粮草来看,袁绍是占有优势的,可是他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而且不善于利用人才、听取意见,最终独断专行、优势丧失,只落得个兵败逃亡的命运。从曹操的角度来讲,粮草的短缺是个致命的不利因素,但是他礼贤下士、善于用人,采用许攸釜底抽薪的计谋,深入敌营、焚烧粮草,这也是一次风险极大的赌注,成则克敌制胜,败则赔上身家性命。但是曹操这次赢了,他赢在了自己的礼贤下士和敢于冒险的勇气上。
博弈法则:
两军对峙,如果对手的实力过于强大,就要避免与他面对面的兵戎相见,以防损失过大。但是可以采用釜底抽薪的策略,先把对手的根基挖空,或者集中火力攻其要害,这样,对手的大厦自然崩塌。
千钧一发之际,就要当机立断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李建成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建成自知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李世民就没有这样做,他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宠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短处。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起来。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计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呕出血来。李世民心里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毒了,赶快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
李世民对此一再忍让,可李建成却步步紧逼。他和李元吉又想出了挖空秦王府的主意。公元626年,突厥侵犯中原,李建成向李渊建议,让李元吉出征迎战。李渊同意了,李元吉却提出要调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敬德、秦琼等一起出征,还要求把秦王府的兵马都划归他管。并有消息说,他把这些人马调去后将全部活埋,进而除掉李世民。
千钧一发、性命攸关之际,尉迟敬德不干了,他激愤地表示:“我不能留在大王这儿,陪着挨杀!”长孙无忌等人也认为,他们不仁,我们也可不义,应该先下手把他们除掉。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坚决,就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告了一状,诉说太子跟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
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掉转马头,准备回去。
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别走!”
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世民,但是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马来。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
唐高祖正在皇宫里等着三人去朝见,尉迟敬德手拿长矛气喘吁吁地冲进宫来,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护驾。”
李渊听了,大吃一惊。面对这样的形势,他只好顺势应变,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他又传位给李世民,史称唐太宗。李渊自己做“太上皇”去了。
这场流血事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从道德上讲,“玄武门之变”很不正义。但是想到当时李世民和两位兄弟之间激烈的权力争锋,已经到了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地步,如果李世民不抢先采取非常之手段,他就会输掉竞争的资本,甚至成为对手的刀下鬼。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只好铤而走险,抢先动手,才能为自己赢得机会。所以这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正义问题了。说到底,历史毕竟也不是按照道德原则而发展的。
博弈法则:
在性命攸关的生死博弈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要有当机立断的果敢,拿出孤注一掷的勇气,就可能争得生机,赢得最后的胜利。
优柔寡断,弃卒未必能保车
在象棋中,车和卒都是棋子,但是车的作用要比卒大。因此,在对弈中,人们宁可舍弃卒,也要保住车。这就是象棋中的“弃卒保车”的战术。这种战术引申到政治、军事中,就是指用牺牲次要利益来保全主要利益的策略。
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也就是所谓的同姓王。到了汉景帝时,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更是骄横。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汉景帝一样富有。他自己从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在这种情形下,御史大夫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于是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早该把他办罪。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很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妄自大。他还私自开铜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现在造反,祸患还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诸侯大多不是荒淫无度,就是横行不法,要抓住他们的罪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还不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马上从家乡颍川(今河南禹县)特地赶来。他对晁错说:“你当了御史大夫,地位已经够高的了。怎么不安分守己,硬管闲事?你想想,诸侯王都是皇室的骨肉至亲,你管得着?你把他们的封地削了,他们哪一个不怨你、恨你,你这样做究竟是为的什么?”
晁错说:“不这样做,皇上就没法行使权力,国家也一定会乱起来。”
他父亲叹了口气说:“你这样做,刘家的天下安定,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老了,不愿意看到大祸临头。”
晁错又劝了他父亲一阵。可是老人不体贴晁错的心意,回到颍川老家服毒自杀了。
朝廷讨论削吴国封地的消息传到吴国,刘濞就策划发动叛乱。他打着“惩办奸臣晁错,救护刘氏天下”的幌子。煽动别的诸侯一同起兵叛乱。
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甾音zī)、济南等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
叛军声势很大,汉景帝有点害怕了。他想起汉文帝临终的嘱咐,拜善于治军的周亚夫为太尉,统率三十六名将军去讨伐叛军。
在这危急时刻,有个名叫袁盎的人,他素来和晁错不和,总想找机会除掉晁错。对于平定七国之乱,他对汉景帝献策说:“七国之乱完全是由于晁错引起的,只要答应七国的要求,杀了晁错,免了诸侯起兵的罪,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兵回去。”
汉景帝听信了这番话,说:“如果他们真能够撤兵,我又何必舍不得晁错一个人呢?”
接着,袁盎又联合了一批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该腰斩。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只好弃卒保车,竟昧着良心,批准了这个奏章。
一天,中尉来到晁错家,传达皇帝的命令,要他上朝议事。晁错还完全蒙在鼓里,立刻穿上朝服,跟着中尉上车走了。
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忽然拿出诏书,要晁错下车听诏。中尉宣布了汉景帝的命令,后面一群武士一拥而上,把晁错绑起来。这个一心想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竟这样莫名其妙地被腰斩了。
汉景帝杀了晁错,派人下诏书要七国退兵。这时候吴王刘濞已经打了几次胜仗,夺得了不少地盘。他听说要他拜受汉景帝的诏书,冷笑道:“现在我也是个皇帝,为什么要下拜?”
汉军营里有个官员名叫邓公,到长安向景帝报告军事情况。汉景帝问他说:“你从军营里来,知不知道晁错已经死了?吴楚愿不愿意退兵?”
邓公说:“吴王为了造反已经准备几十年了。这次借削地的因头发兵,哪里是为了晁错呢?陛下把晁错错杀了,恐怕以后谁也不敢替朝廷出主意了。”
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后悔已来不及了。幸亏周亚夫很会用兵。他先不跟吴、楚两国的叛军正面作战,却派一队轻骑兵抄了他们的后路,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吴、楚两国军队没有粮食,自己先乱起来。周亚夫才发动精兵出击,把吴、楚两国的兵马打得一败涂地。
吴、楚两国是带头叛乱的,两国一败,其余五个国家也很快垮了。不到三个月时间,汉军就把七国的叛乱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