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走出“零和游戏”,从损人利己到合作双赢 (1)
有人问上帝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上帝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来到一个房间,里面有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肉汤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要长,自己没法把汤送到嘴里。他们看上去悲苦无比。
上帝又说:“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
于是,这个人又被上帝领入另一间房。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大家都在快乐地唱歌。
“我不懂,”这个人说,“为什么一样的待遇与条件,而他们快乐;另一个房里的人却很悲惨?”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相互帮助,他们会把食物送到别人的口中。”
其实,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里面含着两种重要的博弈类型,在地狱里面,自私的人们只想着自己要吃到食物,不管别人的死活;就如同一场游戏里有的人只想成为赢家,而让别人成为输家一样。而最后的结果总是无论输赢,正负抵消之后游戏的总和总是为零。这就是所谓的“零和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一方得利多少就意味着另一方失利多少。地狱中的人总是觉得别人多吃一口,也就意味着自己少吃一口。这种零和游戏,也叫零和博弈。在这样零和博弈中,决策双方都是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双方是断然没有合作的余地,而最后却往往是无法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反,如果一个博弈在各种对局下全体参与者之得益的总和不是零的话,这个博弈就是“非零和博弈”。天堂的情形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非零和博弈”,因为天堂的人们能够相互合作,从而达到自己和他人利益的双赢。在全球化日益临近的今天,零和博弈正在逐渐被“双赢”的观念替代,人们开始意识到“利己”不一定要“损人”的道理。
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需要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需要战胜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私和贪婪。在合作中要互相尊重,要讲究诚信,不要欺诈,否则最后吃亏的往往是自己。
唇亡齿寒,自私的背叛是损人利己
春秋时期,诸侯并立,兼并战争此起彼伏。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但这两个小国虽然地狭人稀,国力弱小,但却是同姓国家,政治上又结为同盟,互为犄角。所以晋不能轻易对其中任何一国发动战争。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晋献公是个一毛不拔的国君,他不想拿出自己的宝贝,就问苟息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别的主意。荀息安慰他说:“大王放心,我们不过是暂时把宝贝交给虞国国君保管一下,等灭了虞国,拿回来还不容易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后,十分高兴。
不久,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又不想退回宝物,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认为此事大为不妥。虞虢两国,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手里拿着宝贝听不进去。宫子奇见虞国灭亡在即,为了躲避祸乱,带着族人逃离了虞国。
公元前658年,晋国大夫克里、荀息统率晋国大军通过虞国的土地攻打虢国,很快就攻占了虢国的下阳。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送给虞公一半,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3年后,晋献公再次借道虞国,并亲率大军攻打虢国,虢国大败,虢公逃离京城。晋献公回师时,虞公亲自出城相迎,等着再一次得到礼物。献公却约虞公乘兴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轻而易举地灭了虢国和虞国。
这就是《左传》中“假途伐虢”的故事,讲了处在夹缝中的小国,生存情况会很微妙。想吞并它的大国不用武力威逼它,却用利益来诱骗它,乘它心存侥幸之时,立即把力量渗透进去,控制它的局势。所以,不需要打仗就可以将它消灭。其实,此计的关键在于“假道”,只要善于寻找“假道”的借口,善于隐蔽“假道”的真正意图,往往可以出奇制胜。像荀息这样用“假道伐虢”之计取胜的战例,在古代战争中有很多。当然,所谓“假道”的方式,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
在楚文王的统治下,楚国势力日益强大,汉江以东小国,纷纷向楚国称臣纳贡。当时有个小国叫蔡国,觉得与楚国是联姻关系,不必向楚国纳贡。楚文王不认亲,认为蔡国对自己不尊重,于是怀恨在心,一直在寻找灭蔡的时机。
蔡国的邻国是息国,因为蔡侯、息侯的夫人是姐妹,娶自陈国,所以两个小国关系很好。但是,有一次息侯的夫人路过蔡国,蔡侯没有以上宾之礼款待,气得息侯夫人回国之后,向息侯大发牢骚,息侯遂对蔡侯不满。
楚文王听到蔡息两国因为夫人而互有龃龉时,非常高兴,认为灭蔡的时机已到。他派人与息侯示好,息侯想借刀杀人,向楚文王献上一计:让楚国假意罚息,他就向蔡侯求教,蔡侯肯定会发兵救息。这样,楚、息合兵,蔡国必败。楚文王立即调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国求援的请求,马上发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国城下,息侯竟紧闭城门,蔡侯急欲退兵,楚军已借道息国,把蔡侯围困起来,俘虏了蔡侯。
蔡侯被俘,当然不甘心,伺机报复息侯,于是告诉楚文王,息侯的夫人息妫是一个绝代佳人。楚文王好色,马上以巡视为名率兵到了息国都城。息侯亲自迎接,设盛宴为楚文王庆功。楚文王在宴会上,对息侯说:“我帮你击败了蔡国,你怎么不让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只得让夫人息妫出来向楚文王敬酒。楚文王一见息妫的美色,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她据为己有。第二天,他举行答谢宴会,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间将息侯绑架,息国就这样被楚文王没费一兵一卒就给灭了。
背叛心理源于事情会对自己有利,并不考虑对他人是否有害。所以,人们往往因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了盟友的利益,使本来互惠互利的合作性博弈变成势单力孤的非合作性博弈。结果,在第三方势力的攻击下,往往会导致两败俱伤。
博弈法则:
在博弈中,如果双方利益互为依靠时,一定要克服自私自利的贪欲,寻求共赢而非独吞。这不仅是维护共同利益的需要,还是共同生存的条件。
不善待朋友,会失去明天投资的本钱
杰克?伦敦的童年,贫穷而不幸。年仅14岁的他就不得不想尽办法谋生。他借钱买了一条小船,开始偷捕牡蛎。可是不久就被水上巡逻队抓住,被罚去做劳工。杰克逃了出来,从此走上了流浪水手的路。
两年后,杰克利用仅有的一点积蓄随姐夫来到阿拉斯加,加入了淘金者的队伍。金子一直没有淘到,但杰克却在枯燥的淘金生活中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一边淘金,一边给他讲述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令人心动的故事支持着杰克,给他努力下去的动力。
杰克的朋友中有一位来自芝加哥叫坎里南的年轻人。杰克觉得比起坎里南的经历,自己的一切痛苦都不值一提,坎里南的故事让他潸然泪下。有一天,他想到要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告诉更多的人。
于是,在坎里南的帮助下,杰克在淘金之余,开始看书、学习。1899年,23岁的杰克出版了他的处女作《给猎人》,接着又出版了小说集《狼之子》。这些杰出的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辛酸经历为主题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杰克成功了,他结束了辛苦的淘金生活,来到芝加哥,作品的畅销给他带来了巨额财富。开始的时候,杰克并没有忘记那些曾与他一起淘金的穷朋友,正是他们给了他无限的灵感和素材。他经常去看望他们,与他们一起聊天,喝酒,回忆在一起的日子。
但是,慢慢地杰克的钱越来越多,应酬也越来越多。他改变了生活方式,开始大肆挥霍,他甚至公开宣称自己是为了钱才写作的。他渐渐地忘记了那些穷朋友。
有一次,坎里南来芝加哥看望杰克,可是杰克却对他不理不睬,只是忙于自己各式各样的应酬和修建他的豪华别墅。坎里南伤心地离开了,同时杰克所有的淘金朋友也从他身边离开了。
离开了淘金生活,杰克就没了写作来源和灵感,他终于才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一部像样的作品。1916年11月,处于精神和金钱危机中的杰克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个不善待朋友的人,最终会被朋友抛弃,从而丧失人生博弈中友情这一份重要的资本,一旦人生陷入困境和失败,也就失去了朋友的援助与合作的机会。可见,友谊是合作的最好条件,用友谊维持的合作里极少有背叛,友谊可以是当前合作的基础,又可在合作中进一步增加友谊,其实也是长久合作的投资。一个人的力量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善结众力,以己之长易人所长,才能应付各种困境,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然,一份友谊的产生,总是双方都该有所付出的,友谊是付出之后的回报,是隐形收益,这份隐形收益总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
1610年,伽利略发现了木星周围的卫星。在新发现的高兴之余,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却不得不为自己的钱包犯愁,因为在16世纪,宗教还主导着社会意识形态,科学家们所进行的研究都是出于个人爱好,很少能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财力支持。这一次,伽利略决定把他的发现呈献给当权的麦迪西家族。于是,麦迪西家族的寇默西二世登基的时候,伽利略同时宣布,他从望远镜里看到一颗明亮的星星——木星,这个星星有四颗卫星。卫星代表了寇默西二世与他的三个兄弟,而木星则代表了王朝创建者寇默西一世。伽利略借钱把这个寓意做成了一枚精致的徽章,献给了寇默西二世。
荣誉当然不白送,寇默西在得到徽章的第二天就把伽利略接到了家中,任他为宫廷哲学家和数学家,给予全薪。从此,伽利略和麦迪西家族建立了友谊,他的研究也有了保障。
可见,在人生中只要你善待朋友,友情就可以为你提供人生博弈的资本,从而增加成功的智慧,减少失败的损失。
博弈法则:
一份友谊的产生,总是双方都该有所付出的,友谊是付出之后的回报,是隐形收益,这份隐形收益总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
王与马,共天下
西晋灭亡后,幸存的皇族纷纷准备渡过长江躲避战乱。其中,琅玡王司马睿实力单薄,在渡江之前只想着如何避难自保,并没有考虑渡江之后的计划。可是王氏家族的精英人物——王导和王敦却准备扶持他做渡江之后的皇帝。因为作为皇族的幸存者,对社会还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号召力的。
王氏兄弟和司马睿接洽之后,说出了自己想要辅佐司马睿做皇帝恢复西晋基业的意图。司马睿自然是大喜过望,甚至有点英雄落魄得遇知己的感动,与王氏兄弟一拍即合。
渡江之后,王氏兄弟马上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们做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司马睿的声望和气势。三月初三这一天,按照当地的风俗,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去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到江边去,前面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王敦和从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队伍。这一天在建康江边看热闹的人很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江南有名的士族、顾荣等一看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这样尊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排在路旁,拜见司马睿。这样一来,司马睿在江南士族地主中的威望提高了。
王导接着就劝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这一带的名士,只要把这两人拉过来,就不怕别人不跟着我们走。”司马睿派王导上门请顾荣、贺循出来做官,两个人都高兴地来拜见司马睿。打那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就站稳了脚跟。
这时的北方正被匈奴和羯胡占据,一片大乱。北方的士族、地主纷纷逃到江南来避难。王导又劝说司马睿把他们中间有名望的人都吸收到王府来。司马睿听从王导的意见,前前后后吸收了 106个人,在王府里做官。
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安排,拉拢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巩固了地位,心里十分感激王导。他对王导说:“你真是我的萧何啊!”
经过这样的一番经营,王氏兄弟最终联合各大家族,推举琅玡王司马睿做皇帝,是为晋元帝,从此建立了偏安东南百余年的东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