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文学作品的准确性和艺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郭沫若在《正标点》一文中,曾这样话:“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周靖,濮侃:《现代汉语》(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7~39页。] 标点符号是分析语篇的基本要素,它能够标示词语的性质,揭示语句之间的句法层次,同时,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能够丰富文学艺术魅力,充实文学效果,达到文学审美的境界。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其小说作品向读者展示了一幅高密东北乡的生活画卷,真真假假,亦虚亦实,丰富多彩,传达了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点,给读者带来一场感官盛宴。这场盛宴给读者展示了作者高深的语言功力。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作者正确而巧妙地运用了书面语言的辅助成分——标点符号,充分利用标点符号的基本语法功能,对文字系统进行梳理和表示;巧妙借助标点符号的语用修辞功能,提高文学的艺术审美效果,受到传情达意、意蕴丰富的特殊表达效应。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标号和符号三种形式,点号主要指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等,用来表示句子停顿时间的长短,划分句子的层次;标号主要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 )、间隔号(·)、连接号(—)、专名号()等,用来表示书面语言中词语的性质或作用;本专题就莫言小说中出现的标点符号,从基本用法和变异用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为标点符号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点号的功能强化
点号的基本作用就是点断句子,划分层次,使得篇章结构完整清晰,便于读者阅读理解。表示句末停顿的有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句内停顿的有顿号、逗号、分号;表示提示作用的主要是冒号。在文学作品中,点号的运用不仅仅只取其基本功能,更多的是运用点号的修辞作用,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表达效果,辅助文学作品来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形象的性格艺术特征。在莫言的小说作品中,其对点号的灵活运用,增加了小说语言的文学魅力,提升了作品的整体艺术魅力,为其小说的广泛流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逗号——巧妙停顿,表情达意
1、在句子的并列主语中点注逗号,延长停顿,表达特殊感情。如:
(1)悲剧是世界的基本形式,你,我,他,都是悲剧中的人物。
(《欢乐》)
(2)女人,血水,闪电,雷劈,诸多的禁忌,集合在一起,真应该把她赶出门去。
(《四十一炮》)
(3)夕阳,晚霞,荒原,古道,枯树,寒鸦……既悲且壮,他的心中充溢着豪迈的感情。
(《檀香刑》)
例(1)(2)(3)中的逗号本可以用分号,而作者在这里用了逗号,延长了停顿的时间,表达了特殊的感情。(1)中强调“你、我、他”每一个人,都逃脱不了人生的悲剧,突出这种人生悲剧的普遍性,同时也衬托出悲剧的可悲性及不可避免的必然性;(2)中逗号的运用,表现了“女人、血水、闪电、雷劈”等事物给“我”的印象深刻以及当时“我”对这些事物的厌恶、害怕,通过停顿时间的延长,强调人物的心理变化状态,达到了提升人物形象表达的效果;(3)句的事物描写,不禁让我们想到夕阳西下,“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的羁旅之思。作者用逗号巧妙化用诗句,而其中所表达的旅途辛苦和悲壮气氛丝毫不逊于古诗词的意境。
2、在句子的状语中巧用逗号,强调状语,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如:
(1)我对你说,我永远爱你,是的,永远!
(《姑妈的宝刀》)
(2)今天早晨,不是,是昨天早晨了。
(《姑妈的宝刀》)
(3) 终于,八点整,一阵较大的风吹过来。
(《姑妈的宝刀》)
(4)这雨来得正是时候,明天早晨,不,今天早晨,红日初升的时候,一定有一幅美丽的图画在院子里呈现:乳白色的像蝉翼像轻纱一样的晨雾里,翠绿的桃叶上挂满亮晶晶的水珠,枝头花重,鲜润丰泽。
(《姑妈的宝刀》)
上述四个例子中,在句子的状语中,都有用逗号标注,起到强调状语的作用,渲染故事的情景氛围。(1)中“我对你说”后面应该用冒号,这里却用了逗号,增加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后面“是的,永远!”这两句话中,作者用“是的”二字加逗号隔开了“我永远爱你”和“永远”两句话,延长了停顿时间,更突出表达“我”对“你”的爱的深沉、刻骨及天长地久;(2)和(4)中分别用“不是”和“不”加逗号,来补充说明由于主人公思维的混乱而忘记正确的时间。尤其是(4)中,表达了“我”对远方人的思念,特别是在春雨之夜,这种思念、牵挂更加惹人情怀,于是“我”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时间的转移,而恍然之间,似又明白现在已经是“今天早晨”而不是“明天早晨”了,字里行间透露着思念的情丝绵绵不断,悠长哀怨;(3)中“终于,八点整”强调了人们对这股凉风盼望已久的心情,“八点整”更是表现了酷暑难耐的心情,也指出这股凉风姗姗来迟的姿态。
3、短句之间用逗号连接,形成连续的情景,给人以时间推移的感觉,呈现出动态感。如:
(1)狗被接走了,羊被接走了,猪被接走了,豆也被接走了,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
(《姑妈的宝刀》)
(2)那只小鳖大概被摔晕了,仰面朝天,露出白色的肚腹,蹬崴着四只小爪,
既可怜又可爱。
(《蛙》)
例(1)五个句子之间全部用逗号连接,符合点号的语法功能,划分了句子之间的层次,但同时,这五个逗号的运用给读者一种电影镜头的感觉,用了一个慢镜头向读者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狗、羊、猪、豆和我都在等待,随着时间的推移,狗、羊、猪、豆等非生命的东西都有人去接走,而我,一个人,却没有同类来接,只能苦苦等待,这其中的心酸痛楚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够体会吧。例(2)五个句子用逗号隔开,写小鳖被摔的情景,富有趣味和动态感。
二、句号——句点连用,情景再现
莫言的小说描写有这样一个特点:用白描手法描写所见到的事物、场景,每种事物或看到的场景用句号不规则地、超量地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如:
(1)蓝晶晶的天。绿幽幽的地。红艳艳的他。白闪闪的她。心酸酸的我。
(《欢乐》)
(2)拖拉机。客车。地鳖子车上海坐着一个大肚子男人。地排子车。马车。
(《欢乐》)
(3)布谷鸟飞来又飞走。槐花盛开又凋落。麦子熟了。
(《姑妈的宝刀》)
上述三个例子中,句子之间都是用句号连接,其中(1)(2)都是名词性短语的简单拼接,不加任何修饰地直接叙述作者眼睛看到的事物和场景,把停顿拉长,使语气与情景水乳交融,渲染了气氛,令人浮想联翩,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三、叹号——运用叹号,强调感情
感叹号作为句末点号,主要用来表达强烈的感情。在莫言的小说中,作者注意运用叹号来加强作品的表情效果,给特定场景下的人物性格增加了色彩。如:
爷爷捉住了我父亲,捏住他的脖子用力晃着:“豆官!豆官!你个王八羔子!昏头了吗?你要去送死吗?你活够啦?”
父亲用力抓搔着爷爷坚硬的大手,尖利地叫喊着:“爹!爹!爹!带我走!带我走!带我走!我不打仗啦!不打了!我看到俺娘啦!看到俺大叔啦!看到俺大爷啦!”
(《红高粱家族》)
第一段话用分别用三个感叹号和三个问号,鲜明的描绘当时战争状态下,人们的思维处于极度害怕焦急的状态,每一个人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丢失。连用三个叹号表现了爷爷害怕失去父亲的焦急心态,后面连用三个问号,用反问的语气增强了行文的表达效果。第二段引用父亲的话,全用叹号,突出表达了说话者的思想感情。
莫言的小说语言中对感叹号的运用有一个特点:即多用在单个的字或词语后面,缩短语气停顿的时间,提升感情的激烈程度,给读者造成时间上的紧迫感。如:
(1)车轮一寸寸地上行,挺住!用力!使劲!只差一点点,就爬上了山顶。
用力!对!对!对!……哎哟……我不行了……
(《欢乐·爆炸》)
(2)“晦气!噗!晦气!噗!”白肉书记吐着唾沫说。
(《欢乐·欢乐》)
(3)跳蚤像弹丸般射来射去:射到老鼠上,射到老鼠下,射到老鼠面前,射到老鼠后;射到老鼠左,射到老鼠右。跳蚤在母亲的紫色的肚皮上爬,爬!在母亲积满污垢的肚脐眼里爬,爬!在母亲的泄了气的破气球一样的乳房上爬,爬!在母亲弓一样的肋条上爬,爬!在母亲的瘦脖子上爬,爬!在母亲的尖下巴上、破烂不堪的嘴上爬,爬!不是我亵渎母亲的神圣,是你们这些跳蚤咬爬,爬!【……】不是我亵渎母亲!不是我亵渎母亲!!不是我亵渎母亲!!!是你们,你们这些跳蚤亵渎了母亲也侮辱了我!我痛恨人类般的跳蚤!
(《欢乐·欢乐》)
(4) “好啊!好啊!打!打!打!”
“你入社不!?”
“不……我不入……”我的话连同唾沫异同往上喷。
(《生死疲劳》)
上述四例中,感叹号用在单个字或者词语中,使得其独立成句,使得句子节奏短促,时间紧迫,收到文字难以企及的蓄势酿情的修辞效果。(1)中感叹号用在“挺住”“用力”“使劲”“对”等字和词后面,独立成句,形象的描绘出拉车上坡和当时接生的情景,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2)中生动的传达出白肉书记当时没有打到
标号的巧妙安排
标号主要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 )、间隔号(·)、连接号(—)、专名号()等,用来表示书面语言中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在莫言的小说中,标号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和其语言相互映衬,起到互相修饰的作用,使得小说的整体意思更加形象化、艺术化,很值得我们细细琢磨。其中最突出的有:破折号、省略号和双引号的运用。本章节内容就这三种标号的运用进行重点分析。
一 、破折号的运用
所有的标点符号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停顿、表情达意、解释、划分句子层次等。破折号也是如此。如:
鲁麻子的话听起来很像讽刺——基本上就是讽刺——妈的,随他去吧。
(《蛙》)
这里破折号的运用,起到了解释语义,表明主观意愿的作用。
破折号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声音的延长。有时是单用有时是连用。
如:
(1)孩子们静静地听着他的讲演。月亮的红光全部退到户外。一片亮晶晶的小眼睛。被打翻在地的两个男孩也爬起来。他问:
“电好不好?”
“好——!”孩子们齐声回答。
“我有没有本事?”
“有——!”
“你们听我的话不听?”
“听——!”
“好,孩儿们,你们要不要爹?”
“要——!”
(《酒国》)
(2)这时,大喇叭里传出一个公鸭嗓子男人的吼叫:批斗大会马上开始——请贫下中农们安静——前排的坐下来——坐下来——(《蛙》)
(3)他们的声音宏大有力,……好像牧童站在山顶上对着远山呼唤羊群:咩——咩——咩——哗啦——哗啦——哗啦——
(《酒国》)
上述例子中的破折号都表示声音的延长。(1)是单用,表示儿童回答问题时,喜欢拖音的特点。(2)(3)是连用,形象地写出了用大喇叭喊话和对远山呼喊时具有回音的特点。
2、表示话语中断或者逻辑思维的停顿。
如:
(1)当村里的计生干部对他们解释结扎只是把——他们瞪着眼反驳道:你们现在说得好听,只怕一上了床子,麻药一打,恐怕不止是我们的蛋子,连我们的鸡巴也要被她们割了去!
(《蛙》)
(2)我爬起来继续跑。他爬起来继续追。不时地撞到人身上,女人,男人。——①这熊孩子,撞什么呢!——②啊!——③救命啊——④杀人啦——⑤一支正敲着锣鼓行进的队伍被我冲撞得乱了鼓点——⑥几个头戴高帽的坏人将帽子掉在了地上——⑦我从陈鼻的爹陈额、陈鼻的娘艾莲——⑧从袁腮的爹袁脸——⑨他也成了“走资派”——⑩身边绕过去——我从王脚身边冲过去。我看到了母亲的脸,听到了母亲的惊呼——我看到了我的好朋友王肝——我听到身后一声闷响,接着是肖下唇的一声惨叫——事后我知道,是王肝悄悄地伸出一条腿,使了一绊儿,让肖下唇前扑,嘴啃冰面,嘴唇磕破,门牙未磕掉算他幸运。
(《蛙》)
例(1)中由于第三者的插入,使得姑姑的话语突然中断,反驳者粗鲁的态度跃然纸上;(2)中⑥⑦⑧是对“我”奔跑时路途见闻的真实再现,破折号形象地传达出路途见闻的空白阶段。
3、解释说明。
如:
如果说酒国市是镶嵌在我们伟大祖国版图上的一颗明珠,那么酿造大学就是我们酒国市的一颗明珠,而我岳父又是我们酿造大学的一颗明珠——最璀璨的、最耀眼的。
(《酒国》)
这是句内用法。“最璀璨的、最耀眼的”本是“明珠”的定语成分,此处用破折号不仅有解释说明的作用,还起到一种强调的表达功效。
另外,在莫言作品中,破折号还具有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的表达功效,这两种用法可以看作是解释说明的一种变异用法。
如:
(1)我奶奶说:我跟你不一样,我这辈子没离开过咱这和平村,你去过解放区,进过平度城。大奶奶说:你别跟我提平度城,提起平度城我就头皮麻!我是被日本鬼子抓走的,是去受罪,不是去享福!——两个老妯娌,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
(《蛙》)
(2)——也就是说,我大哥出身好,学习好,身体好,又有个准姑夫是飞行员,因此,大家都认为,即便空军从我们县只选一个飞行员,那也是我大哥无疑。
(《蛙》)
(3)他被沉甸甸的感情压低的头颅,在酿造大学公用大教室的讲台上,他用暗哑但富有异常感染力表现的嗓音说——
(《酒国》)
(4)我岳父说,我们的先人,把酒的发明归功神明,并且编织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请看讲义——
(《酒国》)
例(1)(2)两个例子中的破折号都是对上文话题内容的总结概括。(1)中的破折号后面一句话总结了两个老妯娌从日常谈话到动怒吵架的全过程;(2)中的破折号所的表达功能相当于“也就是说”,对上文内容的总结说明。(3)(4)两个例子中的破折号都起着引出下文的作用。(3)是引出说话的内容,(4)引出讲义的内容。
4、转换话题。一般都是句外用法。从修辞上来讲,叫做跳脱或岔接。
如:
有一天,空中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我姑姑说,她有一次给一个高龄产妇接生,那产妇紧张痉挛,正要准备动刀子时,忽听到外边一声爆响,那产妇大吃一惊,分散了注意力,痉挛消逝,一使劲,就把孩子生下来了——把家家户户的窗户纸都震破了。?
两个破折号之间插入的内容是姑姑工作中的独特经历,看似转换话题,与文章没有什么联系,其实是从侧面描写那“一声巨响”之大。
另外,不同发话人的话语之间用破折号隔开,或者从话语内容转为描写发话人的神态、动作,都可以看作是转换的变异手法。如:
(1)十三岁时偷萝卜被捉住当着二百多民工的面向毛主席的宝像请罪,这小子记性不错,背书一样,把人逗得乐哈哈,回家被他爹臭揍一顿,腚都打肿了——不许你侮辱我尊敬的老师——我大声抗议——侮辱?这都是他自己在文章里写着的呀!
(《酒国》)
(2)我大嫂道:少说也要八千吧!听说最近又涨价了。——天老爷,我爹说,这那里是酒,就是龙涎凤血,也值不了这么多钱啊!
(《蛙》)
(3)我姑姑说:大哥,你这就不明白了。我告诉你,喝这酒的,没有一个是自己掏钱的,自己掏钱的,只能喝这种——姑姑端起酒杯,又是一饮而尽——你八十多岁的人了,放开喝还能喝几年?
(《蛙》)
例(1)、(2)中的破折号起着区别不同说话人的作用,(3)中的破折号起着区别说话内容和描写内容的作用。
破折号的修辞效果,主要有如下几点:
1、使表达形象生动,真实传神。如:
(1)青天哟——蓝天哟——花花绿绿的天哟——棒槌哟亲哥哟你死了——可就塌了妹妹的天哟——。
(《红高粱》)
(2)吹鼓手如梦方醒,在轿后猛地吹响了大喇叭,大喇叭说:" 姆咚——姆咚——" " 猛捅——猛捅——"。
(《红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