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4700000017

第17章 深厚的根基是屹立不倒的关键(1)

1.联手曾国藩,打造自己的不倒神话

在战场上,自己往前冲的时候,自己的后背谁来掩护?当然要交给自己最信任的人。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曾国藩和李鸿章是师徒关系,两个人当然是彼此最值得信赖的人。曾国藩和李鸿章经常把最重要的事情交给对方,而最经常的合作方式是:一人负责领兵,一人负责筹饷。

1861年,曾国藩派李鸿章解围上海,就是为了把上海变成湘军的后方粮饷基地。

上海地处东南前哨,对内辐射江浙,对外连通欧美,不仅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而且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朝廷的金库,也是湘军饷银的一个主要供应站,一旦不保将贻害全局。李鸿章带兵入沪之后,不负众望,不仅在战争中成为湘军有力的援手,也确实源源不断地把饷银从上海运输给湘军。

曾国藩和李鸿章之间也有冲突。李鸿章建立淮军之初,曾国藩不但把曾国荃部中最能战的大将程学启、黄翼升借给他用,还特意把自己最能战的两营亲兵送给他,作为“赠嫁之资”。

但翅膀硬了之后的李鸿章,不但不想归还,连曾国藩借用一下,李鸿章都霸住不给了。当曾国荃被围于天京城下万分危急之时,曾国藩调程学启军前去支援,李鸿章却以种种借口拒不放人。曾国藩知道他立功心切,只好不了了之,只是跟左宗棠抱怨:“吾弟未尝不私怨阿兄,坐令彼得一人而强,此失一人而弱。”

此事刚过不久,曾国藩因大局需要,调黄翼升由扬入淮,攻打周家口。李鸿章却因为此时正处在进攻苏州的紧要关头,拒不同意。曾国藩忍无可忍,以“参办”为威胁,李鸿章仍不为所动,曾国藩最终也无计可施。

二人之间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冲突,但这些矛盾都还是“人民内部矛盾”,李鸿章反复摆困难,讲形势,低声下气,一面顶撞着曾国藩,一面却又说什么“吾师海量盛德,求勿以此纤芥,致伤天和”。

对于李鸿章的油滑,曾国藩无可奈何,因为李鸿章是曾国藩放心的人。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太平天国平定之后,曾李两人在政坛上更是互为攻守。

1865年5月下旬,清廷命曾国藩到山东“剿捻”,李鸿章由江苏巡抚升任两江总督,顶曾之缺。但曾国藩在安徽的剿捻颇不顺利,于是急命李鸿章立即率以洋枪洋炮为淮军之冠的杨鼎勋部赶赴河洛剿防捻军,两江总督的职位由漕运总督吴棠署理。清廷此举,其实有更重要的意图,因为“江督天下大缺”,是清政府财政经费最重要的来源,让曾、李久居此位,清廷毕竟放心不下。而吴棠早年曾有恩于当时还未发达的叶赫那拉氏家族,由他署理江督,既为他谋一肥差,又从曾、李手中夺回两江地方实权。清廷此项决定,可谓一举数得。

对清廷的用心,曾国藩和李鸿章自然心知肚明,决定抵制。曾国藩当即上疏抗争,认为不必命令李鸿章前往河洛剿捻。

同时,李鸿章也提出了自己的人事安排意见,提出或以胞兄李瀚章为“苏抚兼通商”,以丁日昌为江苏布政使;或以李瀚章署理江督,仍以丁日昌“兼苏抚通商”。并且叮嘱曾国藩“欲办事不得不择人,欲择人不得不任谤”,“事至此恐又不可一味隐忍,此尤关系至要者也”。后来,李鸿章又建议两人对调。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无论如何,要保住湘、淮对两江的控制,不让这个战略要地落入他人之手。“两江”为饷源重地,他们两人极其害怕失去对如此重要之处的实际控制。

经过一番争论,清廷无奈只能维持现状,下谕承认:“该大臣等均能详察缕陈、使朝廷洞悉此中利害,实为有见。”由于他们的联合抵制,终使朝廷妥协,曾、李依旧保持对“两江”的控制。

后来,曾国藩的剿捻以失败而告终,朝廷要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任钦差大臣前去剿捻。李鸿章知道前线军务繁重,自己不可能兼任江督。但让他人接任,于公于私他都难以接受:于公认为他人不会也无能力全力为他筹饷,于私不愿肥缺旁落。

于是李鸿章接到谕旨后,立即走马上任。

1866年12月3日,他赴前线一个多月后写了《谢署钦差大臣沥陈大略折》。这个两千余言的颇有些例行公事的“工作汇报”,其主旨就是强调筹饷的重要性。他指出曾国藩在早些时候的奏折附片中所说的“将帅带兵剿贼,非督抚手有理财之权者,兵饷必不应手”,“系阅历真切之语”。

而这一年多以来一直是“曾国藩在前督师,臣在后筹饷,患难与共,休戚相关”。他强调自己到徐州剿捻刚一个多月,“后路粮饷转运相隔渐远,每恐呼应不灵,若再逐贼出境,远驻豫省,军务大局,未必遂能有济,而各军饷需本任公事,必多贻误。即蒙派员接署督篆,各有责任各有作为,何能与前敌痛痒相连,始终如一?若强争则徒失和衷,若隐忍则必分畛域。军需稍有掣肘,斯功效全无,溃败立见”。

其潜台词仍是给朝廷施压,要其按己意任命曾国藩重回两江,但又句句在理,朝廷不能不认真考虑。

看到李鸿章利弊陈明得如此清晰有理的奏折,“纲领全在得人”,清廷只能谕令曾国藩回两江总督本任,李鸿章有步骤地使不久前还称病陈请开缺的曾国藩名正言顺地回任两江总督。有曾在后方筹饷,李可完全放心。

更重要的是,两江总督这一重要的职位仍保留在湘、淮手中,虽然曾、李也时有矛盾,但那毕竟只是“自家内部”的矛盾。

从很多事情的处理中可以看出,虽然在有关自己的切身利益时李鸿章更注重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在与朝廷争夺地方利益、与顽固派斗争时总能与曾国藩相互配合。

李鸿章晚年,曾国藩逝世已久,李鸿章仍十分敬佩地对人谈起曾国藩:“我老师文正公那真是大人先生,现在这些大人先生简直都是秕糠,我一扫而空之。”

曾国藩对于李鸿章,不仅有启发提携之功,而且在官场上对李鸿章处处维护,在利益上对李鸿章处处迁就。在遇到危险和困难的时候,自己打头阵,让李鸿章殿后的同时,名利双收。李鸿章能成为政坛不倒翁,不管是在为人处世的原则,还是在实际的人脉关系上,都与曾国藩给其打下的深厚根基有很大的关系。

2.联姻,打牢根基的捷径

通过联姻,形成庞大的关系网络,这是扩充实力的重要方法。

李鸿章自然知道婚姻关系的重要性,李鸿章家族的众多联姻对象中,既有其赖以发家的淮军铁杆哥们,也有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更有富甲一方的殷实大户。他们之间形成了你家有我,我家有你,代代相因,互相支撑,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

李鸿章起家靠的是淮军,最相信的当然也是淮军,在淮军形成、稳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待其主要力量——原出身皖中团练各将领,李鸿章十分重视通过各种纽带建立起紧密联系,其中婚姻是最重要的纽带。这种姻亲关系加强了李鸿章对淮军的统治,维系了淮系集团内部的亲和力,同时也是淮军哥儿们依附李家的一种方式。

以李鸿章家族和张绍棠家庭为例。张绍棠是合肥团练早期首领,后为李鸿章幕府、记名提督。李家与张家世代联姻,现存的记载可追溯到李鸿章与张绍棠的祖父一辈。李鸿章的祖父与张绍棠的祖母为亲兄妹,张绍棠是李鸿章的二从姑表弟,张绍棠娶李鸿章的妹妹玉英为妻,又成为李鸿章的妹夫。

此后,张李两家亲上加亲,继续联姻。这种绕口的裙带关系,将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一张休戚与共、俱损俱荣的姻亲网络,这个网络更加扩大了宗族。

除了在淮军内部联姻之外,李鸿章对于有利于淮军发展的其他势力也往往以婚姻为纽带加以笼络。李鸿章生前共有两任正室夫人。

1845年,他按照家人安排与周氏联姻,直至1861年原配周氏去世。之后,李鸿章娶了安徽太湖一个着名书香之家的千金赵小莲。赵小莲的祖父是清嘉庆元年(1796)的状元赵文楷。自赵文楷起,赵氏祖孙四代进士。赵小莲的父亲赵畇与李鸿章同时被派回原籍办理团练,赵小莲是赵畇的次女,赵小莲的身价自然非同一般。

李鸿章对这个继室格外看重。封建社会原配夫人的地位很高,死后应与丈夫合葬。但最终与李鸿章合葬的,竟是继室赵小莲。相传,赵小莲有“旺夫运”,从1863年到1892年,她嫁到李家的三十年,恰恰是李鸿章在中国政坛上大红大紫的三十年:办洋务,办海军,办学堂,都是在这一时期。

李鸿章兄弟六个,李鸿章排行老二。老大李瀚章,李鸿章之下,有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李鸿章发迹之后,首先捞到好处的自然是自己的兄弟们。老四李蕴章因为有眼疾,除了在他大哥的衙门里短期做过事外,基本上是在安庆全力以赴置办家业,是安庆城里的一个大财主。老五李凤章对政治和军事没有兴趣,早年曾在曾国藩手下干过后勤,此后全部精力都放在做买卖上,也是个“闷声发大财”的人,拥有了大半个芜湖,在李氏兄弟中算是首富。大哥李瀚章官至两广总督,是李鸿章及淮系集团的坚定后援。

李鸿章自己孩子少,其他几个兄弟孩子却不少,尤其大哥李瀚章有11个儿子,这就为李鸿章通过联姻延伸自己实力提供了先决条件。

继李鸿章与赵家联姻之后,两家继续联姻:李鹤章三子李经义娶赵畇孙女,李经义之子国筠娶赵畇曾孙女。

联姻,是李鸿章迅速在地方扎根的重要方法。

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率领新组建的淮军赴上海镇压太平天国。为了尽快打开局面、站稳脚跟,李氏家族以联姻为手段,加强同当地官员的联系。如江苏巡抚薛焕即是李家主要的联姻对象——李瀚章长子经畲娶薛焕长女;次子经楚娶薛焕三女;李蕴章四子娶薛焕五女。

联姻,还是淮军将领解决宗族矛盾、联合本地势力的好办法。

刘铭传故乡有郭也鲁、黄家文二人,其宗族“富于资,结寨自卫,未毁于贼”。族侄刘盛藻曾“向其称贷”,其“拒而绝之”,致与刘铭传刘氏宗族“有交哄之事”。后来,刘、郭、黄三族相互联姻,遂“和好如初”,于是“迭结朱陈,婚姻世世”成为淮军巩固的联盟。

值得一提的是淮军内部及与其他势力的联姻,都不仅仅是“门当户对”选择的结果,通过联姻,宗族之间发生横向联系,提高和巩固各自的地位,进而以姻亲形成更加庞大而坚固的宗族势力,在各类政治力量风云际会的晚清基层社会得以存在并且不断地发展。

李鸿章特别看重地方上很有实权的官僚家族,也十分重视通过与地方上的官僚家族联姻来巩固李氏家族的地位。

四川总督刘秉璋曾师从李文安和李鸿章父子,后又被李鸿章调往淮军,统领淮军的主力部队。而刘李两家,从儿女到姑侄,竟先后通了七门姻亲。

除了与淮系要员联姻外,李家还攀了很多阔亲戚,来扩充自己的实力。如大哥李瀚章的十个女儿尽嫁豪门大户,有嫁光绪帝师孙家鼐的侄子孙传樾的,有嫁光绪另一帝师孙诒经的儿子孙宝瑄(曾任民国总理的孙宝琦的弟弟)的,还有嫁曾国藩的最小的外孙的;曾国藩的长子,盛宣怀的长子,段祺瑞的外孙女,湖州望族徐仁良,江南首富刘镛的曾孙,光绪帝皇妃的堂侄女……都和李家成了亲戚。他们在壮大了李氏家族的同时还为李氏大宅门增添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在婚姻问题上,李鸿章的女儿菊耦名声颇为响亮,她与张佩纶的传奇婚姻,曾引起世人的关注。张佩纶结过两次婚,晚清有名的大炮筒子,当时已年近四旬,由于他在福建马尾海战中的错误指挥,导致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背上了罪臣的名声。

但李鸿章欣赏他的才学,并没有嫌弃他,毅然决然要将最心爱的女儿嫁给这中年男子。据说当时赵氏夫人哭闹着不让最心爱的女儿过门,只因菊耦也十分欣赏张佩纶的才华,只好作罢。这位菊耦小姐的孙女便是现代着名小说家张爱玲。

在政坛上,有背景很关键,有根基也很关键。而联姻,是打牢自己根基非常重要的方式。

通过联姻,李鸿章与朝廷的权贵和地方的实力派结成了荣辱与共的关系,又通过联姻,把淮军建成了地道的“李家军”。这张四面八方延伸的关系网,成为李鸿章屹立不倒最有力的支撑。

3.铁杆部下是驰骋官场的强大后盾

李鸿章一生当中,对他帮助最大的老师,自然非曾国藩莫属,而说起对他帮助最大的部下,当数刘铭传。

一个人在官场上混,如果有几个跟随自己的铁杆部下,而且有勇有谋,已经是十分幸运的事了,如果再唯自己马首是瞻,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刘铭传就是李鸿章的这样一个铁杆部下。

李鸿章和刘铭传虽然都是合肥人,起先却并无来往。1862年,李鸿章奉命组建淮军援沪。刘铭传看到“棋局渐分明”,太平天国必将失败,遂率众加入淮军,自此和李鸿章结下不解之缘。

刘铭传智勇过人,不同凡响,深受李鸿章欣赏。1862年5月,淮军到上海不足两月,刘铭传和潘鼎新以数千之众招降太平军万余人,井然有秩。刘铭传的“应变之才”给李鸿章以极深的印象,在致曾国藩的信中大加赞扬。两年时间,刘便由一位职级不高的军官升迁至直隶提督,并赏穿黄马褂。

刘铭传对李鸿章平定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李鸿章到达上海后,便着手更换军械。至九月,“铭字营”中小枪队已改为洋枪队。以后,全营都换成清一色的洋枪。十一月,刘铭传聘请法国炮兵军官毕乃尔教演洋枪,后来又四处购觅新式炸炮,委任毕乃尔充任亲兵炮营营官。随着武器装备的改变,作战形式也就改为在开花炮队掩护下由洋枪实施突击的新式战法。

刘铭传先后参与了进攻上海外围和苏南的太平军,攻占了南汇、川沙、江阴、无锡、常州等城镇。由于他打仗不怕死,深得淮军统帅李鸿章的赏识,由游击、副将擢升至记名提督,所部“铭字营”发展成左、中、右三军,每军六营,共十八营,加上炮队、亲兵队和幕僚人员,总兵力达七八千人,成为淮军的主力之一。

李鸿章一生在军事上有两大成就,一是平太平军,二是剿捻。刘铭传为李鸿章平定太平军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剿捻战争中,刘铭传更是功不可没。1867年6月,东捻军在赖文光、任化邦率领下渡过运河进入山东半岛,兵锋直指烟台。刘铭传整天疲于追击,不见成效,遂提出“守运河进扼胶莱”的毒计,企图将捻军“挤入登、莱海隅,趁势围逼”。

李鸿章采纳了他的建议,在胶莱河近三百里的地段上,部署了近百营的重兵把守,在河西修筑长墙壕沟,每营负责三里宽的防御正面。捻军虽然一度突围,但刘铭传紧追其后,先后在淮县、赣榆大败捻军,并收买叛徒杀害捻军领袖、鲁王任化邦,使东捻军元气大伤,于年底覆败于扬州东北瓦窑铺。

刘铭传名士味甚重,以“士为知己者死”为信条,朝廷和上司如对他信任,则能效命疆场;当道者如处置不公,他则速速求退,“不乐复为用”,他把李鸿章作为自己的知己,随时听候李鸿章差遣。

同类推荐
  • 郭沫若翻译研究

    郭沫若翻译研究

    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为综述,对郭沫若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道、翻译活动、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影响进行了整理与提炼;下编为郭沫若译作评介,对郭沫若的主要译作按德语、英语、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进行了分类评介;第三部分为附录,分为“郭沫若译论选”、“郭沫若译事年表”、“郭沫若译著详考”和“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四个部分,旨在为今后的郭沫若翻译研究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 瞿秋白传

    瞿秋白传

    想为大家辟出一条光明的路,却因为多余的话一度被误为多余的人。五四风云人物书系《瞿秋白传》,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细节还原真秋白。
  •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沃伦·巴菲特全传

    沃伦·巴菲特全传

    重点讲述巴菲特怎样成长为一代“股王”的传奇一生;也通过他人眼中的巴菲特,细致阐述他在投资经营中的魅力。阅读《股王之道——沃伦·巴菲特全传》,相信正在股市迷茫的你,本书从“巴菲特的风采”、“巴菲特投资传奇”、“追踪巴菲特投资思维轨迹”、“股神的现在进行时”四个部分着手,会有很大的收获,收获巴菲特的投资股票经,提高自己在股票市场的必胜信心
  • 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上)

    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十秒钟看透你的对手

    十秒钟看透你的对手

    FBI都不懂得读心术。汇集古今中外众多有识之士的研究心得。辨人于弹指之间,察其心而知其人;观人于咫尺之内,识其言而审其本,潇洒地辗转于生活的竞技场中,把人生的发球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嫁个妻主是“废物”

    嫁个妻主是“废物”

    一觉醒来,她成了禹国里名震天下的淮南王夜繁星!不但学贯古今、武艺高强,更是才华横溢、睿智过人!繁星怕了,她什么都不会啊,环境复杂,为了小命着想,于是,她卷了王府里大量的珠宝金银,华丽丽的逃跑了!本想着逛逛江湖、玩遍赌场红楼,谁曾想,竟是悲催的被一个男人很复杂很简单很故意很巧合很聪明很笨蛋的骗了婚……于是,她的苦难开始了……因为成亲后,她吃他的饭住他的房花他的钱,没事溜遛狗逛逛街,完成了她上辈子梦寐以求的心愿:做个会享受生活为自己丈夫花钱的好老婆。可是,大堆的事情因此砸来了,差点造成了……“姑奶奶,三姨婆问你将帐本做完了吗?”“不是有帐房吗?”繁星逗着狗,头都没抬,很奇怪的问。“那功夫练了么?”衷心的小丫头脸沉了下去。“护卫是用来干什么的?”繁星转头,一副孺子不可教的表情。四周下人全沉了脸,更有忠仆气的浑身发抖,不屑嘀咕:“好吃懒做!”繁星火了,气的瞪眼,格奶奶的,她哪里好吃懒做了?于是她很正经的纠正:“好吃懒做也是你们少爷惯的,再说,男人养女人,天经地义,懂么、懂么?”众丫头小厮直摇头,有正义者仗义直言:“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真是丢女人的脸啊!被全体鄙视,繁星气的暴走。老天爷啊,你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让我穿到女尊啊?为什么!“相公,有人说我是饭桶,我不小心将她打了。”揪衣襟,装无辜。“打的好。”他喜欢她得意。“有人骂我不要脸,我不注意将他给赶出了府。”对指头,装天真。“赶的好。”他喜欢她嚣张。“有人欺负我,我不留神将他给卖了。”眨眼睛,装无知。“卖的好。”他喜欢她跋扈。“可是,他们都说我是废物。”期待某人说出护短的话来,没想到——“怎么会呢,你晚上有用。”谭思成微笑,悄声道,一针见血。此话一出,繁星气的直咬牙!她的表情逗的谭思成哈哈大笑,他最喜欢看她吃扁!当所有人都认定繁星这个“废物”一无是处的时候,却没人知道她是名扬天下的淮南王。当谭氏择主不慎差点灭族之时,是繁星这个“废物”救得了他们满族数百条人命,从此一朝惊起,跌破人眼无数!——别以为我什么都不会,姐只是懒得让你们长见识罢了!至此,无数骂名转至谭思成身上,想知道为何?点此阅读:推荐古言《我家妻主魅力大》:老草吃嫩牛,已完结玄幻《我家妻主倾天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猜猜我的手指

    猜猜我的手指

    《猜猜我的手指》一书选取著名作家邓一光的《体验死亡》、《猜猜我的手指》、《扬起杨落》等七篇小说,本书题材大部分选取新时期以后,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片段,生动形象的反映了社会生活。作者语言质朴准确,结构严谨,故事动人,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始终兴味盎然。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姻缘劫:倾城如画

    姻缘劫:倾城如画

    她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南宫伊公子,扛上了朝廷之人,嫁入王府,在别人眼中是件令人羡慕的事,却是万劫不复的开始,命运让他们纠缠不清。越是对她狠心越是在意她,不知不觉堕入亲手编织的情网中,当他发现一切的真相她已经芳踪难觅。历经生与死的感情何去何从……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