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4700000015

第15章 通达权变,主动躲开沟坎以防摔倒(2)

曾国藩认为李说确有道理,于是采用此议。曾国藩和胡林翼一面按兵不动,拖延时间,一面派人送信给朝廷,堂皇地建议:鲍超人地生疏,断不能去,是否由曾、胡二人中酌派一人进京。这种请示的结果也很明显,因为朝廷最忌讳手握重兵的“节度使”进京,当然不同意他们二人进京。

这么一拖,不久就接到“和议”已成,曾国藩不必北援,专心消灭太平天国的命令。

李鸿章不仅用拖的办法,让自己的老师曾国藩走出了两难境地;而且后来,李鸿章不断地利用这个策略,帮自己解决危机。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处理“天津教案”,不过这次被他拖进去的,恰恰是上次被他救出来的曾国藩。

天津教案发生时,李鸿章正在剿匪。由于处理天津教案不力,曾国藩上奏身体状况不尽如人意,要求另外选人处理天津教案。李鸿章当然是接任者的不二人选,很快他收到了转任直隶总督的上谕,而曾国藩则被派去干原来干过的两江总督。

对于天津教案,李鸿章知道那是一个大坑,谁进去都会弄一身脏水。既然当时曾国藩已经弄得民怨沸腾了,那就让老师再牺牲一下吧。所以,在接到去往天津的任命后,李鸿章立即行动起来,不过他没有去天津,而是去了保定的直隶总督府,先占了位置再说。至于天津教案的事情,李鸿章并没有急于去接这个烫手山芋,看到老师曾国藩为了这事那叫一个为难,他也心有余悸,静观其变。他又很聪明地以身体有恙等理由,上疏让曾国藩先行处理完天津人犯后,自己再前往天津。清政府同意了李鸿章的请示,让曾国藩继续在天津处理未完事宜。

李鸿章知道自己如果去得太早,势必要接烂摊子,所以他就推给了曾国藩。曾国藩已经坏了名声,那没办法,只有让他做出处置决定,而李鸿章只承担执行者的角色,会被骂得少些。如果经过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比如说少杀了人,那就能得到国人的一致赞扬。不得不说,李鸿章的这次阳奉阴违,在成全了自己的同时却把曾国藩害苦了。

等第一波人犯的处置有了结果,李鸿章也来到了天津。而他来天津之后,最艰巨的工作已经由曾国藩完成了,恶人也由曾国藩当了,他来天津,顺理成章地做起了好人。

曾国藩是老实人,但他的原则适宜于治国,但处理具体事情,在时效上的确比李鸿章的手段要稍逊一筹。

拖,从贬义的层面上看,有不诚实的意味。但“兵不厌诈”,作为一种权术应用在政坛上,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拖,从心态上来讲,说明了一个人的淡定,从现实上来讲,可以静观局势的变化,为自己随形势应变赢得时间和空间。通过拖,让别人等,等得迫不及待却又无可奈何,等到局势出现最有利于自己的变化,这个时候,自己再出场,一定能获得满堂彩。

李鸿章善于拖,善于等,更善于让别人等,所以,他总能把握住政坛上最有利于自己的时机,或让自己避祸,或让自己名利双收。

4.好马也吃回头草

很多人只看到曾国藩与李鸿章之间的合作,其实,两个人之间的合作也是伴随着斗争的。尤其是合作开始的时候。

李鸿章与曾国藩第一次合作的时候,还有点年轻气盛。

李鸿章对曾国藩虽以师相待,但他毕竟是极有主见之人,两个人之间经常因为不同意彼此的意见而发生争执。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里的时候,有点不甘心,于是向曾国藩提出要离去。

可没想到,曾国藩早就知道李鸿章不会受自己的约束,事先请来了圣旨,不允许李鸿章离开曾国藩幕府。李鸿章索性破罐子破摔,在曾国藩幕府寻衅滋事,故意找湘军大将彭玉麟的麻烦,两人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加,打作一团。

再后来,朝廷传旨,授李鸿章福建延建邵遗缺道。这个意思就是说,让李鸿章去福建等着看有没有空出来的官位。但曾国藩说还是别去福建了,还是留在这里吧。

于是,曾国藩上奏,以襄助需人为理由,要求李鸿章继续留在自己的幕府,帮助自己,不过最终两人还是分手了。

1860年,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并决定将大营迁往安徽祁门时,李鸿章认为祁门地势如同“釜底”,没有进退余地,从战略上看移营至此十分危险。又处太平军攻击下,移营险情不断,李鸿章等人一再要求移师他处,但曾国藩坚持己见,甚至对李鸿章等人说:“诸君如胆怯,可各散去。”这次的争吵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久之后发生李元度事件导致李鸿章负气离开了曾国藩。

李元度是湘军的创始人之一,早在1853年曾国藩筹建湘军时,正在湖南做教谕的李元度就进入曾府,参赞军务。李元度是追随曾国藩最久的幕僚,在湘军最初屡打败仗的艰苦岁月中,曾得到李元度的有力支持。当年湘军在江西战场数度为太平军大败,曾国藩两次想跳水自杀,李元度将其劝阻,可谓曾国藩的恩人。因此在曾国藩的举荐下,李元度升任徽宁池太广道,驻防徽州。

虽然李元度战功累累,但是由于他不听曾国藩的命令,打了败仗,徽州城为太平军所克,祁门更加危险。李元度乱中逃生,却不敢回来,躲藏了一段时间,然后逃到了曾国藩的政敌、浙江巡抚王有龄处,于是王有龄上疏,要求重用李元度。李元度此举,无异于吃里爬外,分裂湘军。曾国藩怒不可遏,立即上疏弹劾,以申军纪。

李鸿章却率众人坚决反对,认为李元度在曾国藩最困难时期有恩于曾,这些年不少人借故离去,但李元度对曾的支持和忠诚始终不渝,因此指责曾国藩现在是忘恩负义。曾国藩则认为私情不能代替军纪,坚持弹劾。

最后,李鸿章坦率对曾国藩说:“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曾国藩回答说:“我自属稿。”李鸿章表示:“若此,则门生亦将告辞,不能留待矣。”曾国藩生气地说:“听君之便。”

经过这次争吵,李鸿章果然负气离开了曾国藩。

曾国藩对于李鸿章的离去非常痛心,得出“此君难与共患难”之结论。

此事也使李鸿章愤怒异常,他对人说自己原认为曾国藩为豪杰之士,能容纳不同意见、各种人物,“今乃知非也”。

李鸿章离开祁门一年多来,袁甲三、胜保、德兴阿、王有龄等人多次邀请他,许以重保,李鸿章都不为之动心,宁愿在江西赋闲,在李鸿章看来,这些人都不是能成事之人。

为了谋个一官半职,李鸿章写信给林则徐的女婿、主掌福建的沈葆桢,希望能够在沈葆桢处谋职位。

沈葆桢断然拒绝,回信称:闽事糜烂,君至徒自枉才耳!

沈葆桢的意思很明确,意思无非就是说:“曾国藩那里都容不下你,我这里更不行。”

李鸿章从曾国藩处出来之后,处处碰壁,这年,李鸿章三十九岁,一事无成的李鸿章开始反思。虽然在曾国藩处有种种不如意,但不管是从私人关系还是从未来发展上来讲,曾国藩处确实是最合适最可靠的地方。

李鸿章的离去,让曾国藩也非常郁闷,李鸿章虽然有很多毛病,但不论文采还是见识,都有过人之处,更可贵的是李鸿章在性格和能力上有很多地方弥补了曾国藩的缺陷。

于是曾国藩找了郭嵩焘。

郭嵩焘与曾国藩同时赶考,曾国藩上榜,他却名落孙山,后来居然和李鸿章同时考中。所以他和曾国藩还有李鸿章的关系最是要好,这时,他站出来说话自然最有资格。

于是郭嵩焘写信给李鸿章说:

此时崛起草茅,必有因依,试念今日之天下,舍曾公谁可因依者,即有拂意,终须赖以立功名。

收到郭嵩焘这封信,李鸿章真的想回来,那时的曾国藩已经打下了安庆,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李鸿章借这个机会给曾国藩写信,对老师取得这么大的功劳表示祝贺。曾国藩借此机会,给李鸿章回了一封亲笔信,力邀李鸿章回来。

李鸿章见信大喜,尤其是在沈葆桢处碰壁之后,才知道这天底下真正愿意帮助自己的,只有老师曾国藩,于是他就佯装无事地回到了曾国藩幕府。

从曾国藩幕府的出走与回归,是曾李两人关系走向成熟的标志,两个人的关系已经过了磨合期,而进入了稳定期。曾国藩的接纳,说明了他的大度,而李鸿章的主动回归,则说明了此时的李鸿章,已经圆滑和老练。

从曾国藩幕府出走的李鸿章,还是个性十足的李鸿章,而回归之后的李鸿章,则是大家熟悉的中国历史上那个圆滑老辣的李鸿章了。这时的李鸿章,已经不是那个动不动就与人斗气,甚至跟人抡拳头的李鸿章了。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用理性来对待这个事情,而不是用情绪;是强调事情的效果而不是强调手段;是用长远的战略眼光而不是眼下一时的得失。回归后的李鸿章成熟了。

经过失败的历练,经过曾国藩的调教,此时的李鸿章在晚清政坛上已经难逢敌手了。

5.装聋作哑,屹立官场的必备技巧

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满清的存在与发展,成为晚清政坛两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当晚清政权的存在已经严重阻碍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时候,作为满清忠臣的李鸿章是左右为难的。

义和团运动中,当民族和朝廷再一次发生矛盾的时候,李鸿章站在了民族利益这边,拒绝了朝廷,而是倡导了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

1900年,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义和团摧毁铁路、电线,攻打各国使馆,六月十六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召集了第一次御前会议,当时的问题是:如果剿义和团,则必然与八国联军和;若抚义和团,则必然与八国联军战。

光绪皇帝问内阁学士许景澄:“国命安危,在此一举。……你搞了多年外交,熟知洋务,应当明白大势,帝国究竟能否与各国开战,请直言无讳。”许景澄告诉皇帝:“无论是非得失,万无以一国尽敌诸国之理。”据史料记载,许氏的回答深得光绪之心,在稍后的会议过程中,皇帝大谈“断无同时与各国开衅理”,并举甲午中日之战为例——“甲午一战,创巨痛深。……况诸国之强,十倍于日本,合而谋我,何以御之?”据说,皇帝的态度赢得了大批朝臣的赞赏,军机大臣王文韶伏地叩头,大呼:“圣虑及此,国之福也!”

但此时实际掌权的慈禧,对这个结果却不满意,因为她与洋人之间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洋人要求慈禧归政光绪。六月十七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召集了第二次御前会议。

也是在这一天,朝廷接到了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请总理衙门转奏的电报。在电报里,这些人坚决主张剿灭义和团、反对对外宣战的态度——张之洞告诫朝廷:对义和团“如再迟疑不自速剿,各国兵队大至,越俎代谋,祸在眉睫”;而若对外宣战,则后果难以预料:“从来邪术不能御敌,乱民不能保国,外兵深入,横行各省,会匪四起,大局溃烂,悔不可追……”

地方督抚的反对,迫使慈禧太后在六月十八日召集了第三次御前会议。皇帝已经丧失了发言权,此时的主战派也已经丧失了理智,老太后甚至对反对开战的王文韶与联元拍了桌子:“令夷兵勿入城,否则且斩若!”慈禧召集此次会议的目的,不过是强迫朝廷通过宣战的决定罢了。

在这场争论中慈禧将自己的愤怒和紧张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充分说明了她对各国开战的真正目的:“在各使未请归政以前,尚有严惩团民之意,乃归政一事,朝廷自有权衡,非外人所得干预也……现已定夺与洋人决裂,不可再为挽回也。”

慈禧的这一决定将把整个民族拖入战争的深渊。

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意识到满清政府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荣禄把抵制宣战的主要希望寄托在地方督抚身上。“宣战”刚一决定,他即私告李鸿章说:“对北京的谕旨不必继续予以重视。”

早在宣战前夕的六月十六日,英国驻南京领事孙德雅曾拜访过刚从北京回来的刘坤一。刘坤一私下里告诉孙德雅:慈禧的政府已经完了,她已经不能继续维持帝国秩序。

现在摆在各地督抚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做清政府的陪葬、民族的罪人,要么违抗清政府。

因此各地方政府在满清朝廷玩火自焚之际,决定各尽所能,给民族的发展谋一条生路。他们决定要抗拒中央的命令,保住中华民族的最后一点生机和有生力量,千疮百孔的中华民族再也经不起满清的折腾。一旦八国联军丢弃慈禧,他们就推举李鸿章做总统,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和和新兴之路。

宣战上谕发布后,朝廷即派军队与义和团攻打使馆,并正式招抚义和团,称其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义民”,同时命令各省督抚将各地的义和团“招集成团,借御外侮”。但朝廷“宣战”和“招抚”的电报却被时任帝国电报局督办的盛宣怀私自扣了下来,盛宣怀直接嘱咐各电报局,对这几件上谕“但密呈督抚”,“不许宣扬”。

盛宣怀自同治九年(1870)就加入李鸿章幕府,是公认的李系集团核心人物之一。从现存的李鸿章电稿来看,从五月初四日盛宣怀向李鸿章通报北方义和团活动情况起,到五月三十日呈核“会议章程”止,一月之内,双方往来电函达四十八封之多,超过了同时期李鸿章和其他任何人的联系,足见李鸿章在东南互保运动中的作用。

盛怀宣扣留电报的目的,是暂时不让地方官们接到这份他个人无法认同的命令。随后,盛宣怀紧急发报给李鸿章,分析当前形势,提出“联络一气,以保疆土”的建议。

李鸿章又一次陷入两难之中,听诏,无疑是把整个国家拖入绝地,当时清廷以一国之力抵抗众多强国,理屈势穷;俄国已占据榆关,日本万余部队已从广岛出发,英、法、德等国也必将发兵;国家即将瓦解,已无法挽救。

但李鸿章从来都是大清帝国的忠臣,抗旨对他是难以接受的事情。思量再三,李鸿章复电:“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意思是:朝廷之所以如此荒诞、昏庸,同时向十二国开战,是因为朝廷内部出了拳党,暴民胁迫了政府。《宣战诏书》不是出自皇帝本意。

同类推荐
  •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科学家论语

    科学家论语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文献与研究》编辑部自2007年以来,以“世事评忆”为题,陆续编发了我国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有关论语,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这些科学家人都亲历了中国近现代目前许多重大事件,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旧与新、落后与进步、曲折与胜利等有切实的感受和对比。因此,他们在评忆、论语中对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科学家的责任的看法,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思考等,有其独到和深刻之处。为此,我们将李四光、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钱伟长、袁隆平等人的评忆内容,以《科学家论语》为名,结集出版。
  • 马云创业语录

    马云创业语录

    毋庸置疑,对于正在创业和梦想创业的人来说,今天的马云已经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从最初的普通高校教师到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者。马云创业的成功已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的确,马云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感悟和启迪。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马云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在创业的道路上“查漏补缺”,从而获得创业的成功。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冯国璋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热门推荐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中外智慧故事100篇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中外智慧故事100篇

    故事是这个世界上最让孩子喜爱乃至着迷的事物。《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中外智慧故事100篇》精心挑选了古今中外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各类故事,它们有着曲折生动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幽默风趣的语言、耐人寻味的寓意。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这些美好的故事将会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影响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一生。
  • 绝世玄天录

    绝世玄天录

    明朝初年,因‘鬼谷密宝’之匙的出现而引发了一场武林浩劫,各大门派相继派出高手争夺密宝,最后随着八大派掌门及密宝之匙的失踪,才平息了这场武林浩劫。。一百五十多年后---嘉靖八年,‘玄天山庄’少庄主燕若谷随母亲出游,归途中被扶桑武士伏击,无奈之下母亲与扶桑武士同归于尽。而后他被江湖两大高手‘行云流水’之一‘行云’易天行收于门下,从小便跟着师父在其母坟之所在青霞山苦练家传及师门绝学,苦练十三年之后终于艺成,而后拜别恩师化名若云飞独闯江湖,战邪教、斗倭寇,用自己的一腔热血铸就了一段传奇人生。。。。。。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雍正皇帝:九王夺嫡

    雍正皇帝:九王夺嫡

    本书记叙了康熙四子胤真从夺嫡登极到整肃朝纲,实现政治抱负的全过程,刻划了上百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被评认家认为是“自《红楼梦》以来最为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百年不遇的佳构”。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木槿花西月锦绣(4):今宵风雨故人归

    木槿花西月锦绣(4):今宵风雨故人归

    重伤的木槿醒来后,看到了令她更头疼的宋明磊……宋明磊为了永远地把木槿留在身边,为她整了一双紫眼睛,并且逼她服用日渐痴呆的秋光散。木槿被一个神秘的少年僧人兰生所救,在回西安的途中遇到幽冥教的追杀,从明风卿口中第一次得知那诡异的三十二字真言,正是这真言引起四大家族仇杀。好在被离家出走的撒鲁尔(非珏)所救,可惜那时木槿眼睛中了石灰,没有认出非珏,可怜的非珏虽然记忆大部分恢复了,却从没有见过木槿的真实面目,也没有认出木槿,等到木槿再睁开眼时,非珏已走远了,木槿感叹两人终是此生无缘……
  • 道友请留步

    道友请留步

    现代青年穿成申公豹。除了实力还有法宝,最大的凭借就是对于封神一劫的熟知,相信自己谋划一番,必定不会再当什么分水将军,被拿去填北海之眼了。
  • 爱情全攻略

    爱情全攻略

    苏晓菲----做为一个21世纪的优秀女青年,她显然是失败的,因为在她25年的岁月中竟没有谈过一次恋爱。关于林默----外表温文尔雅,俊朗非凡,其实内心很腹黑。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卷》是中外名家经典诗歌·惠特曼卷。作者惠特曼,收录了他的多篇抒情诗,主要内容包括:题诗、铭言集、我歌唱一个人的自身、在海上带有房舱的船里、幻象、开始我的研究、我听见美洲在歌唱、从巴门诺克开始、自己之歌、亚当的子孙、从被抑制的疼痛的河流德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