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4600000015

第15章 独树一帜,用刚强的心打造“抗压神话”(1)

1.勇于坚持自我,才能在世俗面前岿然不动

道光十三年(1833),左宗棠二十一岁。这一年,他第一次赴京参加会试,去时雄赳赳气昂昂,梦想着抱个“高考状元”回来。

然而,不幸的是,幸运之神并不青睐左宗棠,左宗棠的首次会试惨淡落第。这在普通大众的眼中看来,左宗棠就是一个失败者,恐怕这辈子都不可能飞黄腾达了。确实,这次失败对左宗棠打击很大,但此时的左宗棠毕竟年轻气盛,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完全不把这次落第当回事,他很快就调整好心态,把内心的阴霾一扫而空。

会试结束以后,左宗棠给徐熙庵写信,信中写道:

每观古今蓄道德、能文章,卓然为时论不可少之人,天地不数生之才者,即其英妙之年,类皆能坚自植立,不为流俗所转移。其始亦未尝不为世诟病也,及其功成事就,而天下翕然归之。如贾谊、诸葛亮、陈亮辈,可指数乎?

徐熙庵,字定夫,号法绩。道光十二年(1832),他曾担任湖南乡试正考官,当时左宗棠的卷子在第一轮筛选中被评为遗卷,是他奉旨搜查遗卷时,选取左宗棠为第十八名举人。他对左宗棠来说,简直有再造之恩。

所以,左宗棠会试结束以后,很快就给他写信,以贾谊、诸葛亮、陈亮等历史上的名人自勉,表示自己不会被“主流论”左右,会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特立独行。此时,作为一个落第举子,左宗棠却没有被悲观的大潮淹没,仍然雄心勃勃,盼望着“天下翕然归之”,这种豪气不得不令人佩服。

我们先来看下左宗棠信中提到的三个人是如何“天下翕然归之”的。

先说贾谊。贾谊十八岁的时候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全郡,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才子。河南守吴公听说他才华出众,对他十分赏识,就把他招揽到门下当差。汉文帝即位以后,听说河南守吴公政绩突出,在全国名列前茅,又听说他跟李斯是老乡,还曾拜李斯为师,就把他提拔为廷尉。吴公飞黄腾达以后,也没忘了为自己打工的贾谊,很快就向汉文帝推荐了贾谊,说他年少有为,精通诸子百家,汉文帝龙颜大悦,马上召贾谊入朝为博士。当时,贾谊只有二十多岁,是众多博士中最年轻的一个。每次皇帝诏命博士议事,贾谊都能对答如流,因此,汉文帝极为赏识他,不到一年,就把他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就行事风格来说,贾谊并非特立独行之人,但左宗棠以贾谊少年得志为榜样,觉得他出类拔萃,定然傲视群雄,不同流俗,还是十分值得崇敬的。

至于另外两人,诸葛亮的事迹广为人知,他身处乱世,不求入幕为宾,隐居乡野,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相助,从而引得“天下翕然归之”。而陈亮,简直就是“南宋版左宗棠”,跟左宗棠一样胸怀大志,才能卓绝,却因特立独行,受到排挤,但他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进士第一,名动天下。

据说,陈亮思维敏捷,才华横溢,喜欢谈论兵事,并曾用心研究古人的用兵之道。宋金议和之时,他曾向朝廷上《中兴五论》,却未被朝臣重视。陈亮一怒之下,回家潜心修习,花了十年之久讲学着书,身边渐渐聚集起一批有志之士。

之后,他再次上书,直言不讳,表示不该偏安一隅,把宋孝宗感动得稀里哗啦,立刻打算重用他。但大臣们却不喜欢陈亮的特立独行、直言不讳,屡屡压迫他。陈亮丝毫不为所动,仍旧坚持真我,最后返回家乡,靠实力考取功名。

左宗棠借他来说明“古今成大事者,当不为流俗所转移”,简直恰当至极。纵观左宗棠的一生,也的确如陈亮一般,不为流俗所动,以特立独行的姿态顶住各方压力,最终建功立业,封疆拜侯。

就拿天津教案来说,当时主事人曾国藩、协办者李鸿章,以及正在西征的左宗棠都没有置身事外,各自发表主张。特别是左宗棠,一如既往地直言不讳,再次展现了他大义凛然、特立独行的个性,让中外人士看到了他的强硬姿态和爱国主义情操。

同治九年(1870),天津发生了多起儿童拐骗事件,街头还发现了不少幼童尸体,导致整个城市人心惶惶,到处都被恐惧、仇恨和不信任所笼罩。正好天津府县捉获了两名拐骗幼童的匪徒,即张拴和李拐,准备审讯并将其正法。

就在这时,民间忽然传出消息,说这两名凶犯跟天主教堂有关系。之后,府县又捉获几名拐犯,他们都自称跟天主教堂有关系。这样一来,天津人民对教堂就产生了疑惧和仇恨,再想到以前所发生的西方人勾结内地流氓拐骗中国人出洋做工的事情,以及鸦片战争前后的几次侵掠,双方冲突已经一触即发。

由于牵扯到外国人,清朝官府不敢轻率从事,只好押着新抓到的犯人武兰珍到天主教堂对质。天津市民得知以后,纷纷赶去教堂打听消息。结果,教堂人员仗着外国人撑腰,坚决不肯招认,又看到教堂被围,心里十分不高兴,于是动手殴打群众。天津市民早就对教堂充满仇恨,也用砖石回击,双方大打出手。

本来天主教堂人员殴打群众并不算什么大事,但法国驻津领事丰大业得知以后,却不干了,带着一批随从,手持刀枪利刃,冲进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的衙门,进门就开枪射击,幸好崇厚跑得快,才没有命丧枪下。丰大业在衙门咆哮一番,捣毁衙门什物,这才扬长而去。半路上又遇到了押解犯人从教堂转回的刘杰,丰大业二话不说就朝刘杰开枪,并打伤了刘杰的一名家丁。这下彻底激怒了天津市民,街头的市民一哄而上,杀死了丰大业。紧接着,天津市民自发组织起来,焚毁教堂和一些外国人房屋,打死了十几名外国人和一些中国教民。

这样一来,事情彻底闹大了,全国各地都受到震动,外国公使联合向清政府提出抗议,甚至以武力威胁,要求清政府做出裁决。

无奈之下,清政府派遣曾国藩赶赴天津,处理此事。曾国藩迫于外国人的压力,最终听取了崇厚的意见,将府县官奏参革职,交部治罪,并抓获了八十多名“犯人”,正法了七八人。被调去协助曾国藩的“外交达人”李鸿章,对于曾国藩这种严惩无辜国民以平洋人之气的做法完全赞同。

当时,总理衙门也通知了左宗棠,向他询问对天津教案的意见。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他认为没有必要害怕事态扩大,因为外国人只敢威胁政府去压制百姓,不会跟百姓直接硬碰硬,如果百姓真的起来闹事,他们反而会慎重考虑,以防挑起战争,更何况这件事情错在外国人,百姓闹事也是情有可原,只需要支付外国人一点赔偿即可,实在没必要让无辜百姓用性命抵偿。

左宗棠这一做法十分合情合理,既扞卫了国家主权、保护了人民利益,也不至于让外国人面子上过不去。然而,曾国藩等人的主意已定,坚决不肯听左宗棠的“非主流意见”,结果导致全国民情激愤。

在当今社会,特立独行时常用来形容一些难以相处之人。然而,若是像左宗棠这样,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有限,不过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有限的事,若是一味地把自己培养成“沉默的大多数”,没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度,实在是生而有憾!

左宗棠或许得罪了不少人,或许不为一些人所接纳,但他却能够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时代中屹立不倒,任他跳梁小丑也罢,任他阴险小人也好,始终压不倒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不肯流俗,坚持自我。不跟随大流,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追随,坚定自己的信念,明确属于自己的目标,所以当压力来袭,他自岿然不动。即便站在逆流之中,他仍然能够一往无前。这样的人,怎能不登上成功的高地呢?

2.我狂故我在,特色是一味永不失效的药

古往今来,大多能顶住压力取得成功的人往往都有自己的特色。就拿晚清名臣来说,曾国藩的特色是谨小慎微,李鸿章的特色是圆滑世故,而左宗棠的特色自然就是狂傲刚烈。

左宗棠的狂是有目共睹的,他曾说:“近来读书稍多,始知从前之狂妄。盖就其所自是者,亦仅足以傲当世庸耳俗目、无足长短之人,其于古之狂狷,固未能望其项背也。”这段话,看起来左宗棠似乎一改往日的狂傲,很谦虚地表示:“最近读书多了,才知道自己以前很狂傲。”但接下来,他却话锋一转,对自己的狂傲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说自己之所以狂,是因为古人比他还狂,他的狂妄跟古人比起来,简直小巫见大巫。其中的潜台词就是他左宗棠还要加倍努力,争取比古人更狂狷!

左宗棠,你敢更狂一点吗?他还真敢!

咸丰十一年(1861),左宗棠刚刚躲过“樊燮事件”的陷害,转到曾国藩麾下供职。大难不死,左宗棠一扫晦气,马上狂傲本色毕露,傲气勃发,他在给郭昆焘写信时,写道:“有求必应,应且如响,故浪得亮名。今亮孰如古亮耶?”他毫不客气地拿自己跟古代诸葛亮相提并论,言外之意,自己并不比诸葛亮差。其狂妄可见一斑。

同治四年(1864)六月,清军攻陷天京,太平军余部退往江西、福建、广东边境,并迅速占领了汀州和漳州。他们一开始想要在江西建立根据地,但由于清军早已在江西设防,只好转往广东。清政府命左宗棠带兵前去镇压,并命广东巡抚郭崇焘等人协同作战。

左宗棠了解广东局势以后,毫不客气地两次上奏弹劾郭崇焘等人会剿不利。郭崇焘是左宗棠的老相识,当年左宗棠因“樊燮事件”被陷害时,郭崇焘曾全力营救,也算是左宗棠的救命恩人,但心直口快、狂狷不羁的左宗棠仍然毫不留情地批评、弹劾他,甚至在给郭崇焘的信中指责郭崇焘:

阁下开府二年,于粤、楚人才未甚留心,已难辞咎,而小处则推求打算如弗至,此其所以近于迂琐也。此时诉屈诉穷亦可不必,且大家计议将贼事了却何如。所急欲商者鲍军食米、潮州炮船两事。请以明恕之言决之。武人之不能谋饷,客军之不宜薄待,人之不可一日无食,其事易明,公若不知也者。天下事莫不败于异常琐屑之人,治大国不可以小道理,天下事当放手做。是之言者,愿为明公诵之。

对于救命恩人,左宗棠都如此毫不留情地加以批评,其狂狷实在让人惊叹。

不仅如此,左宗棠在击败进入广东境内的太平军余部以后,甚至断然拒绝跟郭崇焘见面。这份狂妄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特色是一味永不失效的药。左宗棠秉承这一原则,把狂妄这一特色打造得天上仅有地上绝无,放眼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这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也是他纵横沙场笑傲官场、鬼神敬之小人惧之的一味良药。入朝要顶着上级下级、小人坏人的各种压迫,在外还要再加战争胜败的压力,左宗棠能淡定从容地一一接纳,其狂妄的性格起了很大作用。

奉命西征之时,经过崇安,左宗棠在行军道路上,曾写过一首诗:

直从瓯海指黄河,万里行程枕席过。

道出中原宸极近,胆寒西贼楚声多。

尖叉斗韵看题壁,竟病联吟更荷戈。

回首四年泥爪迹,明当出峤意如何!

他知道此去西北,前途十分艰险,压力重重,但他并没有被吓倒,仍然抱着乐观豪迈的心态,狂狷至此,自信至此,决心为国驰驱,平定西北!也正是这种狂妄和自信,才让左宗棠成功地平定西北,收复新疆,为清王朝的西北边疆扫平战乱,而他本人更是因此而封疆拜侯,成为威慑中外的统帅!

天津教案结束以后,左宗棠得知曾国藩的处理情况,十分不满,在给朋友写信时,毫无情面地批评跟他齐名的老臣曾国藩,说:“曾侯相平日于夷情又少讲求,何能不为所憾!……彼张皇夷情,挟以为重,与严索抵偿,重赔恤费者,独何心欤?”“数年以来,空言自强,稍有变态,即不免为所震撼,洵可忧也!”

不仅对同僚如此,就连对外国人,左宗棠也毫不客气。

当时,清王朝在西方人的淫威下过得小心谨慎,点头哈腰,连大气都不敢出。而西方人仗着自己有利炮坚船,更不把中国官员放在眼里,即使王公大臣,也不当回事,时常露出骄踞之态。左宗棠坚决不容许外国人这种态度。他在总理衙门行走,接待西方人,总是以礼相待,不亢不卑。有一次,左宗棠、醇王和英国公使威妥玛会谈,威妥玛率先到达,毫不客气地坐在上座,态度傲慢无礼。左宗棠看到以后,怒气冲冲地说:“上座是给醇王爷坐的,就连我也只能坐在下面的位子上。你应该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威妥玛被他强横的态度震慑住了,面红耳赤,只好灰溜溜地坐回自己的位子上。

这就是左宗棠,一个以狂妄为特色的英雄。

或许有人会说,人在社会中,一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太过狂妄,岂不是自找苦吃?没错,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狂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且有资格、有资本狂妄。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你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

就像包拯,其特色是“包青天”;再如钱钟书,其特色是“淡”,淡到白开水一般;再如曾国藩,其特色是谨小慎微,步步为营……诸如此类者,如浩海繁星,实在不胜枚举。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像左宗棠一样,碰到逆境,遭受压力,甚至被压力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这时,有人就可能觉得自己一文不值。如果真的这样想,那你恐怕要被左宗棠狠狠鄙视了。在左宗棠看来,不管境遇如何,身上背负的重压有多大,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而只要用心经营这一特色,让其成为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人人都会成为无价之宝,在自己的舞台上创建一番辉煌。

就拿求职来说,当时大部分人求职都靠科举会试,左宗棠一开始也是如此,但他实在不是考试的料,三次会试,三次落第。于是,左宗棠独辟蹊径,为自己打造了一份独一无二的特色简历——狂妄地自称“今亮”“湘中第一”等等。

于是,当他的简历被送到林则徐、张亮基、骆秉章乃至曾国藩、皇帝等人面前的时候,这个人瞬间就冲击了“招聘者”的眼球,让他们眼前一亮。凭着第一印象的美好,左宗棠成功地迈出了事业的第一步。而后,他将自己的特色打造得固若金汤,任风吹雨打、雷电风霜,都压不垮他。

3.适时的硬汉范儿,才能让自己顶住压力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以老子为中心的一大批人物都推崇“以柔克刚”,但以柔克刚真的是真理吗?左宗棠对此提出了严重的质疑,发出“丈夫事业非刚莫济”、“以柔德而成者,吾兼罕矣”的感慨,甚至将自己这一理论应用到了实践中,以此来验证其可行性。诡异的是,左宗棠的理论得到了验证。

我们都知道,清朝末年,风云变幻,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对中国虎视眈眈。不仅东南沿海一带,就连西北边疆,也深受其害。所以,清王朝委任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光绪二年(1876),清军攻克乌城,然而,俄国却丝毫没有归还伊犁的迹象。左宗棠虽然对此十分不满,但他知道现在应该全力以赴收复南路,所以暂时搁置伊犁问题。

当喀什噶尔收复以后,白彦虎和伯克胡里逃入俄国境内,左宗棠得知以后,本着不恶化两国关系的原则,命令扼守北疆的金顺致信给俄国边境土耳其斯坦总督,提出两个要求:第一,归还伊犁;第二,交还叛徒白彦虎,并许诺给予丰厚报酬。

由于领土问题必须通过正式外交途径进行处理,左宗棠同时上报给了总理衙门,通知了俄国公使,希望他们能够按原定条约归还伊犁。

同类推荐
  •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人间的苹果失去了乔布斯会怎样?世界失去了乔布斯又会怎样?这点你是否懂得?天堂之行之前,20年来拒绝媒体、刻意注重隐私的乔布斯托人为他写传记,他说:“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我并不总跟他们在一起,我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也理解我做过的事。”所以,真的,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主要有以下内容:杜甫其人研究史:杜甫生平研究;杜甫思想精神研究;杜甫生活研究;杜甫创作历程研究;杜甫集文献研究史:杜甫集的编纂、版本、目录、校勘;杜甫作品注;杜甫作品的阐释;杜甫作品系年;杜甫集的内容研究史:杜甫作品反映的现实;杜甫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杜甫作品内容的意义;杜甫集的艺术研究史:杜甫作品的艺术方法;杜甫集的艺术风格;杜甫艺术创作历程;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研究:继承与创新;贡献与地位;传承与影响。这是我们的研究思路。我们把它提供给读者,是为了读者更好地了解本书的内容。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下)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著名战将——精心策划并亲手点燃了太平洋战火的山本五十六,他既是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又是一个精明的赌徒,山本的一生以赌为乐,可是在他眼中真正的赌场不在摩纳哥,也不在拉斯加斯,而在战场之上,而“偷袭珍珠港”和“奇袭中途岛”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赌注,只是结果迥异罢了。
  • 莫言:诺奖的荣幸

    莫言:诺奖的荣幸

    本书是国内唯一部零距离、长时间,及时而又深度解读莫言的权威读本。莫序,道出了他们同窗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朱文,更见证了莫言从北京魏公村走向斯德哥尔摩红地毯的神奇道路。附录中朱寒汛的万字散文《小鼠侃象》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莫言的别样观察,前后呼应,形成了父子两代研读莫言的独特景观。代后记,全面真实地回顾了近30年前,莫言与朱向前们追逐文学梦想的小环境和大背景。
热门推荐
  • 心有灵犀一点通:幽默沟通术

    心有灵犀一点通:幽默沟通术

    泰尔宣称:幽默只是外表,里面藏着温情,这是因为幽默作为人类智慧发展的标志,是人性、人情的表现,是高尚品德的外化,其深层形态是崇高的和滑稽的奇异结合。语言是“伴随着温度”的东西,而幽默沟通术则是使语言“升温”,赢得人心的绝佳方式。
  • 影响女人40岁后的55个转折点

    影响女人40岁后的55个转折点

    40岁时的很多想法、做法直接影响后半生的生活质量,《影响女人40岁后的55个转折点》告诉你:40岁的很多事情直接决定你能否收获一个圆满的人生!每个人都会怕老,成长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其实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美,关键是要看你自己如何面对。烂漫少女会说:“到40岁我就不活了。”其实她们到了40岁也一样活得好好的。没准儿心里还在偷着乐:“没想到到了40岁,我这朵鲜花才彻底盛放……”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美好,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才不枉当一回女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封天魔帝

    封天魔帝

    大道三千,小道无数。宇宙洪荒,道之碎印遍布,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暴兽一族,得天独厚,天道以印记神通授之,傲视苍穹。····战神山,拥有绝强的五大传承,亦是炼域最强宗门。少年王平,便从此地开始踏上无尽的征途,掌控日月星河,脚踏无垠河山,蔑视众天骄,狂战天下!
  • 重生之予美何处

    重生之予美何处

    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乃天花也,为世间所无。她是拘那含佛悟道时生后那颗树上开出的金色波罗花,芳香极美,翌晨即萎。在大梵天王将她摘下献给佛以后的冗长千年,始终沉睡在花中,不解人间事。建武十五年,九月初七,她从憩居在波罗花中的幽魂变成南国权势无双的孟光长公主。片段一: 前世女子靠在床畔,垂着眼看着给她把脉的男子。“你看看我,那些佛像有什么好的,你看看我,我是你娶回来的妻啊!”男子温和的笑了笑,不为所动。“你若好好爱我,我就让他们广修佛寺,我让南国的子民都去爱你的佛。可是你爱我好不好?”男子收回搭在女子腕间的手,淡淡摇头,道:“殿下,我早已说过,我心中只有佛祖。”“那好,你就把我当做佛祖来爱,否则,我就···我就让你生生世世都不能潜心向佛。我会烧光南国的佛寺,杀光南国的和尚,族灭求佛的百姓,我会让你悔不当初。”女子笑了笑,似是玩笑,又似是誓言。片段二:今世萧元皱眉看着景行止,过了一会儿说:“老师何出此问,不过本宫倒是觉得可以比着老师来挑驸马。”“真的?”“当然,学识只能比老师差一点,容貌得比老师差上一大截才行,免得招蜂引蝶,武功倒是可以与老师比肩,不过行军打仗,一定得比老师强。对了,他家中最好没有人信佛的,我这辈子,一听见有人念经,就头疼。”“这,有点难,我尽量。” 片段三:  “你杀了他?景行止,你杀人了?” 萧元看着景行止手上拎着的,还睁着大眼的头颅,简直像是在做梦似的。“你可以不杀他的,你是和尚啊!你忘了出家人慈悲为怀?”“元儿,我不是和尚。”“那是什么?”“身心都背弃佛的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政治探谜

    政治探谜

    《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政治探谜》是《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系列之一,包括:体育探谜、文化探谜、文明探谜、文学探谜、文艺探谜等。
  • 叫一声妈妈:罪爱是你

    叫一声妈妈:罪爱是你

    ??他曾经真诚的爱过她的母亲;他现在义无反顾的爱着她;她处心积虑步步为营,只为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叫母亲一声妈妈;她的母亲之所以成为自己女儿手中的木偶却也只为了女儿能再叫她一声妈妈。<br/><br/>??是亲情在被践踏还是爱情沦为工具,他在揭开惊天阴谋,真相大白时完成了男人的蜕变,他开始以牙还牙。<br/>??????
  • 开国功臣:徐达

    开国功臣:徐达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小时曾和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有“济世之志”。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在郭子兴起义军中当小军官的朱元璋回乡招兵,他“仗剑往从”,从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国功臣:徐达》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明朝开国元勋郭子仪传奇的一生。
  • 冲喜之痴傻王爷代嫁妃

    冲喜之痴傻王爷代嫁妃

    一觉醒来,花朝莫名其妙的穿越了,还穿成了西临国花相府最不受宠的六小姐,一道圣旨落下,皇上选了相府小姐前往异国和亲,五小姐死活不愿,于是强逼她代嫁。只是…她不是应该嫁给东祈国的老皇帝为妃么?可眼前的这个傻兮兮的唤她为‘娘子’的小子是怎么回事?噢!原来她和亲的目的,竟然是为了给眼前这傻王冲喜啊!好吧,冲喜就冲喜,瞧着这傻王的模样,她似乎也不太吃亏!但是,她哪曾想到,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只是表象而已。那丫的简直就是个典型的人格分裂症者,人前是一只软绵绵的小肥羊,背后立马就变成一只腹黑无情的大恶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