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300000006

第6章 上卷 徐图自强 (1)

己能立志,无于求人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曾氏家书》

青年时代是一个人立志进取的黄金时代,因此曾国藩抓住时机,叮嘱各位弟弟乘着大好年华立志猛进,作出一番事业。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立下伟大的志向,那么他就可以成为圣贤豪杰,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取决于志向的大小。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立志成才的最好写照。他曾赋诗明志:“树德追孔孟,拯时俪诸葛。”他立下不仅要像孔孟一样立德,而且要像诸葛亮一样建立功业的志向。

在立德上,曾国藩处处以先贤的言行原则来要求自己。咸丰九年,在与太平军生死决战之机,他以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共33人为素材,做成《圣哲画像记》一文,并命儿子曾纪泽画出这33人的画像来,悬挂在房间里,作为每天端详、反思自省、终身效法的标准人物。官运亨通本该静享清福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另一志向——建功立业。于是放着“部长级”的高官不当,跑到湖南老家训练湘勇。后来屡战屡败,终于平定了大乱,他也因战功实现了自己封侯拜相、“手提两京还天子”的远大志向。

历史上立志成才的人物还有很多,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万斯同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清朝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小的时候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一次,万斯同由于贪玩,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开始很生气,后来从《茶经》中受到启发,渐渐发现是自己不对,于是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万斯同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中的《明史》的编修工作。

万斯同的故事告诉我们,远大的志向可以使一个顽皮的孩子成长为伟大的人物。那么,一个人究竟该以什么作为自己志向的标准呢?曾国藩振兴民族为己任,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壮志。当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左右民族命运的人物,更多人是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配合那些英雄去实现远大的目标,这样也是精彩的人生,也是立志的一种。今天活跃在影视圈中的王宝强,就是一位凭借志向,从平凡走向精彩的人。

8岁那年,王宝强“决定不能在村里待一辈子,一辈子种地没意义,一定要出去闯”。于是他怀着电影梦想去了少林寺,因为深受李连杰电影《少林寺》的影响,王宝强以为去了那里就可以拍电影。在少林寺当了6年的俗家弟子,除了练了一身“真功夫”之外,王宝强连“拍电影”都没有见过一次。这时,他才相信了寺里的和尚对他说的话:这里不是拍电影的地方。16岁的时候,王宝强决定去“能拍电影的地方”——北京。到了北京以后,他常常风餐露宿,蹲在摄影地周围等待上镜的机会。即使只是一个群众演员,他也百分之百地投入。终于,从“傻根”到“许三多”,他没有辜负自己的志向,走进了自己盼望的电影世界。

回头看看自己这近十年来所走过的路,王宝强把自己比作《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在我看来,许三多就是一个靠精神活着的人——每个人都觉得这个人不可能成事,但他偏偏就是成事了。我觉得这个人物最大的价值就是:再怎么自我感觉渺小的人都能从他身上得到鼓舞——大家总比许三多强吧,连他都能成功,我们只要用心,凭什么不能成功呢?我跟许三多确实挺像的。当年我说自己要当演员,身边没一个人相信,不是不相信我的决心,而是不相信我有成为演员的可能。只有我相信,我每天都跟自己说:‘王宝强,你一定能成!’最后真的成了。”

青少年朋友,只要你立下一个远大的目标,并矢志不渝的努力,总有一天会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

箴言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

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

3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塞涅卡

自强者未必处处胜人

弟所谓自强者,每胜一筹,则余不甚深信。一身之强,当效曾、孟修身之法与孔子告仲由之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刚不可。

《曾国藩家训》

在曾国藩的弟弟看来,自强不息的人必定在任何事情上都胜人一筹,曾国藩当即表示反对这种想法。他说:“在修身上,应当效法曾、孟等先贤,要持久而且长期地要求自己。但是除此之外,在智力和势力上与别人争斗、处处争强好胜,有可能因为好强而成功,当然也有可能因为争斗而失败。我们在修身上求自强,但是在和别人比较的时候,万不可求强。”

曾国藩之所以这样说,正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中,有很多的起伏,他与太平军的对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产生过放弃的想法。因而他劝诫弟弟,不要一味地争强好胜,有时候可能会被争斗而拖累,伤害了自己。

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但是不能以同样的态度去要求别人,更不用说是要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和别人一较高下了。

有一位钢琴师,在大海上出生,一生都没有下过船,但是他的琴技闻名遐迩在陆地上也小有名气,他有一个很独特的名字,叫做1900,是因为他出生于1900年。不久,有一位自称钢琴大师的人杰里主动向他挑战。

第一回合,杰里为了炫耀自己,也想嘲弄对手,便以自己擅长的抒情手法弹了一曲,听完此曲,很多人心神荡漾。而1900以一首简单平和的《平安夜》来回应了杰里,表示自己不想去计较琴技的高低,而是想表达自己的感情。

到了第二回合,杰里决定用自己的成名曲来一举击败1900,他这次演奏的曲子不仅感情充沛,对技巧要求也十分高。杰里表达得很完美,连在一旁听音乐的1900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作为回应和致敬,1900将杰里的旋律又弹了一遍。虽然很多人都发出嘘声,但是杰里觉得,还没有人可以对他的旋律做到过耳不忘,看来此人不寻常。

因而在第三回合,杰里心里只装着比赛的胜利,于是选了一首考验技巧的曲子。但是这种做法,已经背离了音乐的真谛。杰里的目空一切激怒了1900,原本谦和的1900听到杰里开始第三首演奏前的辱骂之后,他起身对杰里说:“是你自讨没趣的。”然后,用精湛的琴技和快得令人眩晕的指法,完全战胜了杰里。

这个故事是一部电影中的经典片段。自以为天下无敌的钢琴大师去“教训”主人公,最后反而被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打得一败涂地,声名狼藉。而让他沦为人们的笑柄,不再敢在钢琴面前抬头的,正是他处处要“在胜人处求强刚”的好胜心。

为什么曾国藩反对与人争强?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曾国藩知道争强的危害,怕弟弟自讨没趣,深一点挖掘,我们会发现,就像杰里炫技是背离音乐本身一样,与人争强好胜也是背离修身自强的本来意味的。

自强,顾名思义,就是要强大自己。一个人的强大与否,不在于得到多少赞扬和头衔,而在于有多少真才实学。真正懂得这一点的人,才能够看开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和优劣,才能够真正地接近自强的境界。

孔子到了周公庙,每件事情都要问一问。有人觉得他的行为很好笑,于是说他:“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谁说叔梁纥的这个儿子懂礼呢?他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孔子听了之后便说道:“是礼也。”每件事情都向别人请教,这正是礼啊。

孔子不仅在礼上出处虚心请教,平时教导弟子,也告诉他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是一个有声望的智者,身边有弟子三千人。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了,有时甚至向三岁小儿请教。可见一个人的魅力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知识的多寡,而在于他的涵养是否到了更高的境界。自处的时候知道要虚心自强,但是到了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有克制不了自己的好胜心,甚至争强好胜、弄虚作假,即使没有受到直接的损失,至少也与真正的修身又远了一段距离。青少年应该看到这其中的厉害,谨慎选择。

箴言

1响鼓不用重锤,快马不用鞭催。

——俗语

2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 

—— 张咏

3 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 

—— 冯雪峰

好胜心要用在自修上

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若志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曾氏家书》

曾国荃(曾国藩九弟)由于年少气盛,对官场中的互相倾轧往往沉不住气。曾国藩素来谨慎,对此早有察觉,但他也不忍心一盆冷水浇熄九弟身上的豪气,于是在给九弟的回信中,就其“强者每胜一筹”的看法提了些建议。

首先,曾国藩肯定弟弟图强的看法,争强好胜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表现,但自强的出发点很重要。如果是出于自我修养的考虑,就会集道义于一身,凡事从自身出发,通过战胜自己而求强,这才是图强的长久之道。反之,如一味逞强斗狠,就等于把自强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把别人的失败作为自己进步的台阶,那么这种强就毫无道义可言,是肯定不会长久的。

历史上,以争强好胜而终至惨败的例子有很多,李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李斯和韩非本是同学,但他知道韩非的本事比自己大,害怕秦王重用他,对自己的前途不利,就在秦王面前讲韩非的坏话。他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爱韩不爱秦,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不如把他杀掉。”秦王轻信李斯的话,就把韩非抓起来,李斯和姚贾串通,毒死了韩非。“焚书坑儒”也是由李斯首先提出的建议。他的《焚书议》,秦始皇很欣赏,于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焚书,把秦记以外各诸侯国史书和私人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通通烧掉。秦王死后,李斯又继续建议秦二世以严刑酷法治理国家。后来,李斯因触怒秦二世被捕下狱,李斯这次成了被陷害的人。赵高借机说李斯与其儿子李由谋反,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被迫承认谋反,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杀。

李斯一味争强好胜,陷自己于不义,最终难免死于自己布下的陷阱。通过战胜对手来强大自己,从道义讲,是在损人利己,与道义相悖,失道必然寡助;从修身上讲,则是舍本逐末,不重自我提升,就像缘木求鱼不可行。青少年立志自强,也应当从自我出发,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根本。乔丹的故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乔丹在公牛队时,皮蓬是公牛队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他时常流露出一种对乔丹不屑一顾的神情,还经常说乔丹某些方面不如自己,自己一定会超越乔丹一类的话。但乔丹没有把皮蓬当做潜在的威胁而排挤,反而对皮蓬处处加以鼓励。有一次比赛结束后,乔丹问皮蓬:“我们的三分球谁投得好?”皮蓬有点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问什么?当然是你。”因为那时乔丹的三分球成功率是286%,而皮蓬是264%。但乔丹微笑着纠正:“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很有天赋,以后一定会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还有很多弱点。”他还对皮蓬说:“我扣篮多用右手,习惯地要用左手帮一下,而你,左右都行。”这一细节连皮蓬自己都不知道,乔丹宽广的胸怀让皮蓬大受感动,也让他为自己平时的争强好胜而感到羞愧。

从此以后,皮蓬和乔丹成了最好的朋友,皮蓬也成了公牛队17场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而乔丹这种无私的品质则为公牛队注入了难以击破的凝聚力,从而使公牛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乔丹就是曾国藩赞扬的那种懂得在何处求强的人。他除了自己不断进步之外,还敢于鼓励可能超过自己的队友,因为他知道,别人的强弱无关与自己的能力无关,真正能使自己提高的,是不断地战胜自己。

箴言

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2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

3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同类推荐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热门推荐
  • 银河帝国9:钢穴

    银河帝国9:钢穴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 万化融道

    万化融道

    他,肩负着家族的荣耀;他,有着别人没有的心态和执着;他,时时仰望星空;他,想去看看世界的极限在哪里;他,创造了从没有的融体;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向辉煌……
  • 契约太子妃

    契约太子妃

    【声明:本契约有效期为六个月,此后互不干涉。】为了能够得到皇太子玄骆手中珍藏的秘宝如意珠,被老爹无情踹回古代的商默语只能混进太子府。自以为小心谨慎,不料自己的举动早就落入他的眼中。面对那个若豹般优雅而残酷的男人,她没骨气地弃械投降。正包袱款款,打算跑路,谁知却峰回路转,太子夜入厢房,说要讨论件双赢的交易。—————————————玄骆:丫头,你想要如意珠?默语:那又如何?难道你送给我?玄骆:并不是不可能,不过我有个条件。默语:虾米?玄骆:从了我,做我的太子妃……—————————————相互利用的男女,与爱无关的婚姻,当半年期至,真的能够如此简单地放手吗?——————————————友情提示:有时新版显示较慢,亲们可以去旧版阅读。http://m.pgsk.com/a/217542/
  • 凉拌菜谱

    凉拌菜谱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是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又享受着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的待遇,那简直是人生的超值恩赐了。
  • 闪击鏖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闪击鏖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德国在法、比、荷的胜利,不仅将英国的势力逐出西欧,同时也大大地削弱它在东南欧的影响。东南欧诸国在现代军备方面都很落后,因此竭力避免与这个欧洲大陆的头号军事强国发生冲突。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因德意两国(没有苏联参加)于1940年8月30日在维也纳强行裁决而趋于缓和。这个裁决使罗马尼亚损失最大。尽管如此,它却寻求和德国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这是因为它清楚地认识到由于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已不复存在,德国便成了能保卫它的剩余领土和对付苏俄威胁的唯一强国。希特勒准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罗马尼亚的愿望,因为首先他对普洛耶什蒂油田感兴趣,德国继续作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依赖它。
  • 杨妃传

    杨妃传

    初入深宫杨瑜惟求安稳度日,她步步小心,却换来了步步惊心。她只想低调的活下去,但是家人却惨遭横死。后宫心计美人如蛇蝎,她绝不认命,俗话说:女人不狠地位不稳。看低调宫妃如何翻身逆袭,权势在手,宫斗虐渣渣,成就一代传奇。唐懿宗李漼之妃杨氏,原封楚国夫人,死后追赠贵妃。正史未见记载,却有着极其哀怨忧伤的墓志铭;这是怎样的女子,不见于正史,却让皇帝念念不忘?末唐的大明宫中,又上演着怎样的传奇?风谲云诡的后宫,一幅浩大的宫谋权计正在缓缓拉开,诡秘莫测!
  • 前夫,游戏结束

    前夫,游戏结束

    她是鸢尾家不被认可的私生女,被亲生母亲利用,与原本是她姐夫的男人缠绵一夜。几日后,鸢尾家大门前,他诡异一笑,丢给她一份协议,在他的压迫下,她颤颤的签下自己的名字。一年后,她怀着身孕被他无情抛弃!再见面时,她出现在他和心爱女人的婚礼,对他道声“新婚快乐!”
  •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一世不了情

    一世不了情

    一直在等一个人,一直在等一个回头,一直在等一份笑容,终于等到我自己都没了笑容。可是为什么,我向左走,向右走,还是走不出爱你的圆。哭累了,沉默了,想放弃了,冷淡了,可是时间一过,却又开始想念你……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