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逃票省了钱,并且是一种“机灵”的表现。殊不知,父母的“小心眼”和纵容态度,会让孩子更大胆地去做些错误的事情。
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就堂堂正正地做人,不为蝇头小利所动,也不去走歪门邪道。戴女士从一张火车票上让孩子明白做人的原则。其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机会建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父母要行得正、站得直才能有说服力。父母要引导孩子成为正直、诚实的人。
□纠正不良行为
“少年偷针,大时偷金”。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念头而犯错误,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更要很好地去纠正孩子的错误之举。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每一个人都应约束自己的行为,不给他人造成伤害;唯有如此,每个社会成员才可以享受平等、幸福的生活。琼太太用明智的教育法使孩子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并且拥有了正确的道德观,保持了良好的心态。
琼太太发现9岁的儿子杰米开始从店里偷东西,这种行为让她大吃一惊。她仔细地想了想该怎么办。一天,当家里只有妈妈和儿子两个人的时候,琼太太把杰米喊进来,她用很慈善的眼光看着儿子,将他抱在膝头。然后告诉他,她听说昨天有人从一些店里偷东西的事,她接着讲自己在五年级时,曾从店里偷过橡皮。她知道这是小偷行为,心里很害怕。这样做后,很长时间都觉得惭愧,有犯罪的感觉,所以认为这样做很不值得,不应该,以后便不再这样做了。开始时杰米试图为自己辩解:“可是店里有的是泡泡糖,拿一点也没有关系。”琼太太便仔细地同他讨论起来:店主要卖多少泡泡糖及其它物品,才能赚足够的钱付房租;付雇员的工资及进货;有足够的钱养家糊口;经营者也很不容易。再说这个商店不是我们的,是别人的,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杰米同意妈妈的说法,还说他从来没有从这一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又接着谈到杰米和妈妈也不喜欢别人从自己家里偷东西,最后杰米同意,他再也不会偷店里的东西了,同时他要为偷来的泡泡糖付钱。
琼太太用平等、真诚的方式去与孩子交流。她没有去教训孩子,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真正地认同了她的观点。
正义与非正义只有一步之遥,父母要多了解孩子,孩子有了错误行动之后,父母要明白孩子隐藏的动机是什么,只有对症下药,循循善诱让陔子心服口服之后,才能使他纠正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观念。
□正义,需要大家维护
孩子有时会困惑地问家长:为什么会有坏人?为什么英雄会受伤?
现代的高科技传媒,让孩子更早地看到社会复杂的一面。父母有时也会畏于邪恶的力量,而没有伸张正义,又如何向孩子讲述如此复杂的问题呢?
张先生同儿子一起看电视,报道了追赶歹徒的人受了九处刀伤,当时现场的群众竟然没有伸出手来对付歹徒。儿子问张先生,大家都来对付歹徒,叔叔会不会受九处刀伤?张先生说,正义,需要大家维护,可是,有些人缺乏这种勇气,只要大家携起手来,正义是能压倒邪恶的。儿子问:爸爸,如果你遇到歹徒会怎样对待?张先生想了想说,孩子,正义,并不是意味着付出血的代价,正义,有时可以是智勇双全的,遇到歹徒,如果力不抵敌,那么,可以记下特征再报案,或者采取紧急求救等方式。儿子点了头。
只要大家都勇敢一些,正义一些,邪恶的势力是难以有立足之地的。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看一些有意义的侦探片,让孩子从中学会推理,也懂得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与正义对抗的。
英雄倒在战场上是正义的;作家用笔激扬文字也是正义的(比如鲁迅);音乐家奏出高昂激情的国歌也是正义之举……
父母要让孩子了解:正义需要人人来维护;正义,也可以用许许多多的方式来展现。
3.怎样培养孩子懂得规矩?
□ 礼貌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礼貌也是促进人际交往的“粘合剂”和“润滑油”。孩子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试问,一个举止粗俗、满嘴脏话的人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这样一个人纵然学识渊博,满腹经伦,也无什么前途可言。相反,一个人举止得体,待人彬彬有礼,必定深受人们的欢迎,人际交往对他来说并非难事,有利于他今后的发展。
父母要注重孩子礼貌行为的培养,才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人际交往。
楚楚的爸爸妈妈用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让孩子更有礼貌。
楚楚同妈妈一起上街,在过马路时,楚楚看见一个老爷爷行动不便、便主动扶着爷爷走过马路,之后,他们有这样的对话:
“楚楚,你注意了没有……”妈妈叫住了已经走到前面去的孩子,“旁边的叔叔微笑地看着你,后边的阿姨向你投来赞许的目光,路边的那位小妹妹还向你竖起了大拇指……”
楚楚一心扶着老爷爷过马路,哪能注意到这些呢?
“楚楚,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夸奖你呢?”妈妈适时地诱导着……
楚楚没有回答,但从她的微笑中,妈妈明白:孩子已经知道,受别人夸奖的原因是她扶老爷爷过马路。
楚楚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细心的妈妈就通过这件事情与孩子一起寻找原因,进而让孩子领悟到行为规范、行为价值的教育方法。妈妈与楚楚一起分析受到人夸奖的原因和尊重别人所受到的友好回报,运用了归因诱导法。
楚楚同爸爸一起去买东西,爸爸在轻松、愉快之中让楚楚养成更好的礼貌行为。
“阿姨,请换一杯酸奶,好吗?”楚楚站起脚,笑眯眯地请求阿姨。
楚楚很快拿着换回的酸奶来到爸爸身边。“楚楚,你后边的那个叔叔也换酸奶,阿姨没有像对待你那样痛快地换给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楚楚摇了摇头,她没有注意到后边的叔叔。
爸爸告诉楚楚:那位叔叔没有礼貌,楚楚在换酸奶时用了个“请”字,所以,阿姨高兴地答应了楚楚。
楚楚的爸爸着眼于关注孩子成功行为、正确行为,对此有目的、有重点地诱导。当孩子出现礼貌行为的时候,父母便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逐渐地在孩子脑中形成“条件反射链:礼貌行为 成功、赞扬。”
有些家长往往会频繁地分析孩子错误的原因,失败的原因,致使错误行为、失败行为的表象充塞孩子的大脑。一遇刺激,这些行为便跃然而出,使孩子一错再错,家长要像楚楚父母那样从积极的方面,去帮助孩子关注成功,关注良好结果,去帮助孩子分析成功的原因,分析导致良好结果的原因。每个孩子的身上都会有闪光点,特别是父母具备较好的礼貌行为时,孩子会表现更优秀。只要真诚地鼓励、赞赏孩子的“礼貌”之处,就会使他变得更为彬彬有礼。
□语言分寸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可见“口”的重要性。任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讨人喜欢,说话有分寸。孩子将脏话挂在嘴上,或者将骂人的话语说出口,都不是件好事情,甚至会惹出麻烦。
朱贵滇家长是这样对待“闯祸”的孩子:
去年的一天,院内有人养了一只卷毛小狗,见人便汪汪直叫。儿子路过觉得有趣,也禁不住逗狗汪汪学叫了两声,恰好一退休老太太撞见,张口就挖苦道:“真是大狗也叫,小狗也叫!”儿子忍受不了,硬梆梆回敬道:“你才是狗!”老太太本就是一个爱占上风的人,立刻火冒三丈地骂道:“你才是小狗,你爹是大狗!”于是,老与小不顾廉耻的对骂展开了。我闻讯赶去,厉声喝斥住儿子。气势汹汹的老太太立刻转口,说是与别的人开玩笑,儿子不依不饶地揭底:“刚才旁边根本没人!”我把目光严厉地瞪住儿子,不容置疑道:“什么叫尊老爱幼?你骂老人就不对!”见儿子委屈而忿然地回了家,我婉转地劝走老人,回家又是批评又是讲道理:“老太太骂你是不对,但她跟你奶奶是一辈的人、如果你奶奶错怪你又骂了你,你难道可以回骂吗?再说,老太太平白无故骂你干什么,充其量是开了个玩笑……”一番开导,儿子平和了,但疙瘩没解开。
几天后的一个雨天,儿子用弹弓打裂了老太太家的窗玻璃,而老人就坐在窗旁。她一边庆幸窗子关着没伤到人,一边恶狠狠咒天咒地。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甚至备下了一根细竹棍、儿子见我满脸怒容,忐忑地承认是他所为,也痛悔地认了错。我压制住火气,极其严厉地指出报复心理的危害性,以及假如窗子开着击伤人的严重性。看得出,儿子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接着,我领儿子到老人家,由儿子真诚地向老人认错,我也对自己的疏于管教向老人致歉。此时的老人也和蔼多了。
事情的起因,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几句不礼貌的话语,却造成了较糟糕的后果。孩子总会或多或少地犯些错误,说些不该说的话,父母要坚持不懈地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好习惯才会养成。
孩子比较容易模仿,他在不经意中会学别人说脏话。孩子说脏话,是因为脏话的表现力很强,很刺耳,而且是禁止说的,他们在说的时候,可以得到强大和重要的感觉。孩子在他们的秘密集会里,使用一连串的脏话讨论事情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就如同是刚完成了他的独立宣言一样。
在孩子的语言中所用的三个字和四个字的脏话,都必须给挖出来,加以限制。父母应该明白表示出对这个问题的感觉:
父亲可以说:“小治,不能当着女生的面说。这是男人跟男人说的。”
母亲可以说:“我不喜欢你说这种话。我知道别的男孩儿常常用这些字眼儿,可是不管怎么样,我是不愿意听。你要说,就到卫生间去说,在我们家里,不准用这些字。”
这样,父母就一方面对孩子的愿望和情感表达出了父母的了解和敬重,另一方面也定下了限制,迁移了他的行动方向。
父母要多与孩子说话,并注意孩子同别的人如何交流。父母了解孩子说话有失分寸之处,要平等地去分析,耐心地去引导,适当地去规范。
□行为界限
现代独生子女,颇为有主见,性格有些任性,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父母在尊重孩子个性的同时,也要适当地约束他们的行为。社交的风度就在举手投足的行为里。
六岁的罗平刚刚接过别人给他的礼物。他好奇地忍不住捏捏盒子,想要知道是什么。母亲说:“小平,你很喜欢姑妈的礼物吧?谢谢姑妈。嘘——还是让我们先猜猜是什么好吃的,用手摸就算犯规了。”母亲可以在回家以后,再把令人愉快的社交礼仪教给他。她可以说:“从姑妈给你的礼物的事情上可以想到她好想你。来,我们来写一封短信向她道谢。她知道我们没忘了她,心里一定很高兴。”母亲也可以在下一次去姑妈家之前,让孩子为姑妈挑一件礼物,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学会礼尚往来。
这里的孩子的行为界限,主要强调接人待物懂得规矩的方面。新加坡人有特别的做法,郭美春女士在《北京日报》上撰文对此作了介绍:
在新加坡,对孩子的教育极其严格。温柔的林太太总是轻声细语地管教孩子。在宴席上,她让孩子坐在一把四周有围框的椅上,在宴席上默不作声地自己动手用勺子,慢慢地咀嚼着分配给她的一盆饭菜。当地咳嗽时,她的父母不约而同地提醒孩子说,下次咳嗽一定要对客人说声“对不起”。
饭桌上,孩子不小心把饭粒掉在地上,林太太抓起她的小手,一边拍打其手心,一边提醒她不许再犯。饭后,小姑娘因口渴叫唤女佣替她取水。林太太却批评她,不准她随意差遣别人,告诉她,凡是自己能够干的事都要自己去做。凡是不得不麻烦别人去做的事,一定要说“请”、“对不起”、“麻烦你”等礼貌用语。
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文明教师,这必须从孩子刚刚懂事就开始注意。家长要使孩子学会在各种场合采取适当的态度,尤其要使孩子充分意识到不管在什么场合都“不给人家造成麻烦”这一原则。如果没有大人指教,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不易发现“自己的举止给人造成不快”等毛病。可以抓住与家人一块外出和客人来访等机会积极引导。
4.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学习的责任感
父母最希望的莫过于孩子学有所成。电脑、钢琴、家教……父母愿意不惜代价地为孩子进行智力投资。
父母重视教育是很可取的,但要真正提高孩子的学业,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自己有学习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