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我的人脉我做主——会来事儿的人有一张人际关系网 (2)
人活着难免有得意和失意之时,面对失意的人,你千万别说自己的得意事,更不要在因为失落而情绪低落的人面前显示你的优越,否则会大大伤害他的“面子”,无情地撕裂他的自尊心。
一个会来事儿的人都知道,当自己的人生处于得意之时,千万别将得意之色在那些此时正处于人生低谷的人面前显露,这样你才能不伤害他的“面子”。反之,当你把自己的得意展现无余时,就会招来别人的怨恨。为什么?因为你拿自己的成功,对比了他的失败,最起码,他会认为,他输给了你。
所以,当别人夫妻失和,跟你诉苦,你与其大发宏论,教他夫妻相处之道,不如说:“其实,家家如此,你看我和我的另一半,现在好像很恩爱,其实,我们以前也常吵架,甚至曾想过要离婚呢!”这样,他就会在心中想,他当年比你要强很多,以后应该至少会跟你一样好。
别人事业失败,跟你诉苦,与其以成功者的姿态来指导事业通畅之道,不如告诉他,你当年跌得比他更惨,现在的辉煌是一点一点慢慢做起来的。这样,他会想,他也能东山再起,和你一样成功。
大家的婚姻都曾失和,大家的事业都曾失利,你和他不是因此而有了共同意识,在感觉上走得更近了吗?
所以,在他人遇到生活的低谷时,你千万不要将自己的成就摆出来炫耀,不要太过张扬,否则,你将在人际交往中使自己孤立无援,甚至引起别人的厌烦,渐渐与你疏远。学会淡对自己的得意,善待他人的失意,才是你真正要学会的人生经验。
生活中,确实有些人认为自己比别人技高一筹,事事比人强。这些人总喜欢把得意挂在嘴上,逢人便夸耀自己如何如何能干、如何如何富有,完全不顾及别人的面子,甚至不顾及听者是不是一个正处于人生低迷期的人。他们夸夸其谈后,总以为能够得到别人的敬佩与欣赏,而事实上,别人并不愿意听他们的得意之事,自我炫耀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一次,李仁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识的。李仁把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处于人生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关闭了一家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迫,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朋友因为近期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李仁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他提前离开了。李仁送他出去,在巷口,他愤愤地说:“他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说得那么神气,太不给人面子了。”
李仁了解他的心情,因为在多年前他也有过低潮,而当时正风光的亲戚在他面前炫耀自己的薪水、年终奖金,那种感受,就如同把针一支支插在心上那般,说不出的苦楚。
会来事儿的人会将自己的得意放在心里,而不是挂在嘴边,更不会把它当做炫耀的资本。
当你和朋友交谈时,最好多谈他关心和得意的事,这样可以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从而加深你们之间的感情。
诚然,得意之时难免有张扬的欲望,但是谈论你的得意时要看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羡目光,更可以对你的家人谈,让他们以你为荣,就是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敏感,你的谈论在他听来充满了嘲讽的味道,让失意的人觉得脸面无光,更可能认为你是故意为之。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种伤害,这种滋味也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攻击性,郁郁寡欢是最普通的心态,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转移到心底深处的对你的不满的反击,你说得口沫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为他无力显现,但他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主要目的则是——看你得意到几时。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见到你,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随意自夸是不会来事儿之人的通病,为此常会败事。只有改变这一点,时时刻刻注意为别人保住面子和尊严,才不会被人讨厌,才有可能真正被人接纳,找到成事的“切入点”。
好人做透,人情做足
人情是中国人维系群体的最佳手段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朋友之间没有人情往来,友谊就会淡漠,甚至消失。
而当你送朋友一个人情时,朋友便因此欠了你一个人情,他就会想办法回报。人情就像你在银行里的存款,存得越多,存得越久,利息便越多。
所以,我们平时送人情时,一定要把人情做足,好人做到底。你要想朋友之所想,急朋友之所急,在他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朋友一个人情,那这份人情的分量就会更大。
做足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人情要做完;二是人情要做得充分。
如果朋友求你办什么事,你满口答应:“没问题。”但隔了几天,你给他一个只做了一半的结果,对方虽然口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肯定会说:“这哥们儿真不够意思,做就做完,做一半还不如不做,帮倒忙。”
做人情只做一半,叫帮倒忙,越帮越忙,因此影响他人对你的信任度。
人情做充分,就是不仅要做完,还要做好,做得漂亮。如果你答应帮朋友办某事,就要尽心去做,不能做得勉勉强强。如果做得太勉强了,即使事情成了,你勉强的态度也会让他在感情上受到伤害。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
应当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债权。这就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习惯,这甚至会让子孙后代得到好处,正所谓前世修来的福分。黄佐临导演在当时不会想得那么远,后世之事却给了他作为好施之人一个不小的回报。
钱钟书先生一生日子过得比较平和,但困居上海写《围城》的时候,也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排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帮助,钱钟书多年后还报。
也许没有比帮助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的了。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的一句暖心话,对一个将倒的人的轻轻一扶,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的一份真挚信任,也许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相反,不肯帮助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不免闪烁着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一些阴暗的沉渣。别人的困难,他可当让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败,他可化作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地呻吟,他却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更是不会拔刀相助,就是见死不救,也许他还会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这种人吝啬到了连微弱的同情和丝毫的给予都拿不出来。
也许这样的人没有给人帮助倒是其次,可怕的是他不仅可能堕落成一个无情的人,还会沦落为一个可怜的人,因为他的心除了只能容下一个可怜的自己,对整个世界都不关注。其实,他也在一步步堵死自己所有可能的路,同时也在拒绝所有可能的帮助。
不可轻易“透支”你的人情
龚磊接编某份杂志,由于杂志的财源并不丰裕,不仅人手少,稿费也不高,但他又不愿意因为稿费不高而降低杂志的水准,于是他开始运用人情向一些作家邀稿。这些作家和他都有过交情,但其中一位在写了数篇之后坦白对他说:“我是以朋友的立场写稿,但你们稿费太低了,错不在你,但你这样做是在透支人情。”
人和人相处总是会有情分的,这情分就是“人情”。有些人喜欢用“人情”来办事,但“人情”是有限量的,好像银行存款,你存得越多,可领出来的钱就越多,存得越少,可领出来的就越少。你若和别人只是泛泛之交,你能要他帮的忙就很有限,因为他没有义务和责任帮你大忙,你也不可能一次又一次要他帮你的忙,这是因为你的人情存款只有那么一点点。如果你要求得多,那就是透支了。透支的结果如何?当然也有人不在乎,但一般会造成两个结果:第一,你们之间的感情转淡,他甚至对你避之唯恐不及,那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情分也就断了;第二,你在他眼中变成不知人情世故的人,这对你是相当不利的。
然而,人做事不可能单打独斗,有时还是要用到亲戚、朋友,换句话说,要动用到人情存款。那么,要如何动用才不至于“透支”呢?
使用人情的几个原则:
1.弄清楚你和对方的情分如何,再决定是不是找他帮忙。
2.如果能不找人帮忙,就尽量不找人帮忙,就好像银行存款,能不动用当然最好,宁可把这人情用在刀刃上。
3.动用人情的次数要尽量少,以免提早把人情存款用光。
4.要有适度的回馈,也就是“还人情”。回馈有很多种,例如,主动去帮忙对方,请吃饭、送礼物都可以。总之,不要把人家帮你忙当成应该的,有“提”有“存”,再提还有。
5.就算对方曾欠你情,你也不可抱着讨人情的心态去要求对方帮忙,因为这有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
6.斤斤计较的人,你们交情再深,也不可轻易找他帮忙,否则这人情债会像在地下钱庄借钱那般,让你吃不消。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动辄找同学、朋友帮你的忙,你就会发现,你慢慢变成了不受欢迎的人。当然也有主动帮你忙的人,但切勿认为这是天上掉下来的,你若无适度的回馈,这也是一种“透支”。
将语言 “软化”后再说出来
人生有许多地方需要转弯,不能直来直去,语言表达也是如此。对于年轻人来说,委婉地说话,含蓄地表达,更是一种真本领。它能有效地避免由于生硬和直率带来的各种弊端,让你的人际往来更加顺畅。
委婉,或称婉转、婉曲,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在讲话时不直陈本意,而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含义越深远,因而也就越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委婉含蓄是说话的艺术,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而且也表现了对听众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信任。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如果说话者不相信听众丰富的想象力,把所有的意思和盘托出,这种词意浅陋、平淡无味的话语不但会使人不悦,而且会使说话失去魅力。
“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叩”(刘勰《文心雕龙?谐隐》),说话人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说的意思。这是语言中的一种“缓冲”方法。尽管这“只是一种治标剂”(杰弗里?N?利奇语),但它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或看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因此,有人称委婉是公关语言中的“软化”艺术。